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管理学发展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8年年会
中国管理学发展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8年年会

中国管理学发展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8年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贵阳
  • 出版时间: 2018-10

主办单位: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会议文集:中国管理学发展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40年实践与理论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25年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从推进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入手规范国企领导权结构,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习近平提出国企改革“三个有利于”标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机构改革的决定》,为进入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为国有资本做大做优做强提供了强力支撑.
  • 摘要:互联网时代,企业平台化成为组织发展的趋势之一.中国传统制造企业遭遇增速放缓的挑战,海尔正在进行平台化转型与实践,对其进行探究,以期为传统制造企业平台化转型提供一些组织变革方面的实践启迪.文章研究发现,一方面,平台化转型有利于平台利用双边或多边网络效应优势,开发新市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同时平台组织具有演化能力强的优势,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会演化出多样性、个性化小微群落,有利于增强组织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应正视海尔平台化实践产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创新、激励和控制方面.创新方面,海尔新竞争优势的构建,公司核心技术能力受到挑战,小微化无法支持突破式创新,从而很难构建平台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激励和控制方面,存在经济效率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内部混合模式带来的激励问题,以及其他不容忽视的激励问题.
  • 摘要: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本文探讨了工作乐趣及社交型、放松型、辅助型和福利型四种类型的工作乐趣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检验员工内部动机及组织自主支持环境所起的作用.文章以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295份有效样本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工作乐趣及四种类型的工作乐趣均对员工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社交型和福利型等“低工作相关”的一些乐趣活动更能促进员工创新绩效的提升.②内部动机在整体工作乐趣、社交型、放松型、辅助型工作乐趣与员工创新绩效中起中介作用.③自主支持环境在放松型工作乐趣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在福利型工作乐趣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结论一方面补充了当前对于工作乐趣的研究,丰富了对工作乐趣影响结果的考察;另一方面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讨了不同类型工作乐趣开展的环境条件和作用机理,对于推动工作乐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启示意义.
  • 摘要:科技领域日新月异,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区块链技术也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和新技术.当今国际贸易在全球视角引发和拉动新增长的引擎,而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基因,也是互联网革命的技术引擎,推动着互联网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的转变.在国际贸易领域,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催发跨境电商模式和仓储自动化以及港口智能化和物联网部分设备的采用,在不同环节和领域提供了有限的科技赋能能力.区块链技术最适合的应用场景,就是多方参与、环节复杂、信任缺失的实体业务场景,国际贸易恰恰是满足这个场景的实体业务.本文以海关区块链平台为例,搭建贸易直通车区块链平台,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经济与商业模式创新.区块链技术与贸易行业的结合,是一个自然的选择,顺应时代潮流.
  • 摘要:本文以高阶理论为基础,利用2012~2016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数据,考察了高管团队重组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重组水平越低,创新绩效越高.在区分所有权性质之后发现,非国有企业的高管团队重组水平与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高管团队重组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的结论在某些方面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和经理人市场逐渐完善的背景下的高管团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 摘要:鉴于创业团队认同及创业效率等的动态性,本文运用体验抽样法对创业者开展累计8次的动态追踪,探究创业团队认同与创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识别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创业团队认同的增加并不总是提升创业效率,二者呈现倒U形关系;创业努力在这一倒U形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过低水平的创业团队认同导致创业者由于缺乏激情、缺乏归属感等而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于创业活动中,而过高水平的创业团队认同则会导致创业者缺乏批判精神、“搭便车”创业的现象,努力程度也有所降低,创业者努力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创业效率的高低.研究还发现,反馈倾向能显著增强创业努力与创业效率之间的正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创业团队认同的“双刃剑”效应,对于认同理论、效率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管理实践也极具启发.
  • 摘要:在现有的家族企业公司创业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偏重于从家族能力(即家族所有权或管理权)角度来考察家族参与对企业公司创业的影响,家族意愿这一重要的维度被大大忽视.本研究旨在探索家族意愿(家族承诺)对家族企业公司创业的影响机制,并着重考察企业长期导向的中介作用与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全国范围内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族承诺对企业公司创业存在正向影响;②家族企业长期导向在家族承诺与企业公司创业之间起到中介作用;③环境不确定性会调节企业长期导向与公司创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家族承诺影响公司创业的过程中,企业长期导向与环境不确定性构成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亦即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通过长期导向所传导的家族承诺对公司创业的间接影响较强.
  • 摘要:企业资源和能力禀赋是实现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现有关于企业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的研究多将其作为格式塔构念,探讨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或间接效应,忽视了各构成维度间的多元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不利于准确反映并有效指导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问题.因此,基于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探究了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各维度影响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的多重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包括资源—能力促进型、双元能力推动型、资源—能力冲突型和创新能力缺失弥补型四种构型.研究结论为诠释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实现的多重原因、企业实践创新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 摘要:本文选取2007~2016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CTO持股与职务晋升两种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引入两个情境变量,探究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力方向,以寻求适当的外部条件.研究发现,CTO持股、职务晋升分别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二者的整合作用却减弱了单一激励的影响效果.引入国有企业产权性质能够增强二者单一激励作用的效果,引入独立董事的技术型职业背景能够增强CTO职务晋升激励作用效果.
  • 摘要:本文旨在考察创业激情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探讨创业激情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创业拼凑对突破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源约束作用,但究竟何种因素能够激发创业拼凑行为尚不明确.遵循"情绪(激情)—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创业激情对新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创业拼凑能够对新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创业激情与创业拼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说明创业者要加强情绪管理,推动激情创业,理性实施拼凑行为.
  • 摘要:知识刚性日益成为阻碍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对如何克服知识刚性,学界关注甚少.近年来,从创业导向来研究知识刚性的克服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现有理论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实践.为此,文章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185家高技术企业为样本,从组织退耦和环境动态性视角来构建创业导向对知识刚性的克服机制.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及各维度对知识刚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当组织退耦存在时,创业导向不能有效克服知识刚性,而当组织退耦不存在时,创业导向能克服知识刚性;环境动态性促进了创业导向对知识刚性的克服效应.
  •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加速了科学技术、专利等一系列知识流在各大创新主体之间的转移,面对激烈的市场变化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传统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本研究以企业知识协同创新发展历程为线索,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以南昌市江中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协同视角分析江中集团初步建立知识协同行为、知识协同模式及协同创新机制三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对江中集团创新能力构建过程中的三个知识协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案例研究表明:企业的协同创新机制经历了酝酿、接洽、运行三个不同阶段;企业协同创新不同阶段协同创新机制遵循一定的演进路径,即先由酝酿阶段的嵌入机制,到接洽阶段的双向机制,再演进到运行阶段的联盟机制,企业不同阶段的知识协同行为、知识协同模式存在差异,揭示了互联时代背景下医药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协同创新行为逻辑,即"知识协同创新".
  • 摘要: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从空间关联影响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的视阈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选取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空间关联视阈下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两阶段的区域创新绩效及产业集聚均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产业集聚对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与产业性质相关:工业及其细分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业集聚整体对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负向影响,然而,其细分的金融业集聚则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区域间的创新要素流动不仅能够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规模经济,还有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进而影响区域创新绩效,但其影响度低于直接的创新资源投入.
  • 摘要: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对于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动因的研究强调前因因素独立性和单向线性关系,忽视前因因素存在的不同组合方式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动因的影响.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将领导创新期望、家庭创新期望和顾客创新期望、公平氛围和情绪氛围等前因因素整合至创新行为研究领域,从整体系统的视角揭示前因因素组合对员工创新行为多重并发的因果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FS/QCA3.0进行信效度和构型充要性检验,收集336份员工调研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动因可划分为领导—家庭促进型、领导—家庭冲突型、积极氛围推动型和公平缺失弥补型四种构型.①领导—家庭促进型表明员工未能感知到顾客创新期望时,领导创新期望和家庭创新期望共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②领导—家庭冲突型表明员工感知到领导创新期望但未能感知到家庭创新期望时,情绪氛围成为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③积极氛围推动型表明良好的情绪氛围和公平氛围的共同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至关重要;④公平缺失弥补型表明若组织公平氛围缺失,来自领导、家庭和顾客的创新期望共同为员工创新行为提供支撑.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形成的多重并发原因,为组织提升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全景式系统化的考察和解构;将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引入创新领域,为组织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和思路.
  • 摘要:出口活动与开放式创新均与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相关联,而以先验知识为基础的吸收能力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企业出口绩效、吸收能力、创新开放度和创新绩效四大因素的统一框架,并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四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吸收能力是促进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且与其他三个变量之间都存在联系;出口绩效与吸收能力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以研发合作为基础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吸收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出口活动对创新开放度与创新绩效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 摘要:CEO早年的晋升经历是否会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其中间影响机制是什么?从晋升经历这一全新视角,通过手工搜索高管简历等资料构建了CEO早年晋升频率指数,通过静态的面板回归和动态的DID分析来探究CEO晋升经历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CEO早年晋升越快越能促进企业创新投资,且在年轻阶段的晋升经历影响更明显,同时在非国企、研发强度大和约束机制弱的企业中影响更明显.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是CEO过度自信,晋升越快越容易造成过度自信,从而促进创新投资.
  •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平台化转型并寻求获得基于平台的创新绩效,但基于平台的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仍是尚未打开的"黑箱".本文以"天生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韩都衣舍为案例,从规则、参与主体、目标和结构等组织的基本要素出发,对韩都衣舍不同发展时期创新活动的组织特性进行提炼,并据此剖析互联网情境下基于平台的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研究发现,共创共享规则、多元参与主体、市场导向目标和动态网络结构是基于平台的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特性.基于平台的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机制是这些组织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平台为创新活动提供专业基础性服务,共创共享规则为具有自主决策权力的参与主体基于市场机会迅速确定并达成目标提供制度保护;多元参与主体以市场导向设定目标,并根据市场动态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市场导向目标的动态性决定了网络结构的动态性;这种具有动态网络特征的结构更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会实现创新.本研究对于互联网情境下的组织理论构建和基于平台的创新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摘要:以往研究主要考察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对其态度和行为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员工CSR归因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归因理论,构建员工内在/外在CSR归因通过组织认同和情感承诺作用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对来自3个时间点的328名员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在(外在)归因对其反生产行为具有显著负(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和情感承诺在员工CSR内在(外在)归因对其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和延伸了CSR相关文献以及员工伦理行为的研究,并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构建了调节知识隐藏行为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中介效应模型.对12家企业210名员工样本的分析表明: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负向效应,对人际不信任有显著正向效应;人际不信任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负向效应,人际不信任完全中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掌控动机氛围边缘调节知识隐藏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反向调节知识隐藏行为和人际不信任之间的关系,并对人际不信任有中介效应,即掌控动机氛围越高,知识隐藏与人际不信任的正向关系就越弱,同时人际不信任的中介效应也越弱.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人们对知识隐藏行为、人际不信任、掌控动机氛围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机理的理解,从而为降低知识隐藏行为、激发员工创造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 摘要:战略变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聚焦于企业集团内部,研究子公司战略变革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以2010~2016年我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子公司自主性对其战略变革的影响以及行业竞争强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索战略变革对企业成长性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子公司自主性越高,越有利于其进行战略变革;第二,行业竞争强度在子公司自主性与战略变革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第三,子公司战略变革与其成长性之间呈倒U形关系.研究结论既丰富了现有关于集团公司管理的研究,也为母公司管理子公司提供了实践指导.
  • 摘要:逢迎行为是中国本土情境文化下最具代表性的印象管理,目前其相关研究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回顾了下属逢迎行为的内涵和行为特征,认为逢迎行为是指下属运用一系列的策略来获取上司的认可,旨在提高在人际交往中自身吸引力的行为,并对逢迎行为的雏度和测量量表进行系统梳理;其次分析了逢迎行为的前因变量以及对组织各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个人、领导和组织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对逢迎行为在我国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适度的展望.
  • 摘要:农民工为我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就了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但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离职率高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农民工离职不单纯是因为对工资不满意,而是由对各方面报酬的不满所造成的,探讨通过一切对农民工有价值的总体报酬来降低农民工的离职倾向,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关于总体报酬和离职倾向的研究大多针对教师、知识人员等群体,针对农民工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研究总体报酬对农民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并引入农民工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将创业意向与离职倾向联系起来,构建农民工离职的推拉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所回收的316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发现,企业能够满足农民工需求的总体报酬显著负向影响其离职倾向;工作倦怠在企业能够满足农民工需求的总体报酬与其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创业意向能够正向预测离职倾向,但创业意向对企业能够满足农民工需求的总体报酬与离职倾向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由此,提出了企业要重视与农民工的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与身心健康,改善总体报酬,尤其是要满足农民工的非物质需要,缓解工作倦怠,减少农民工离职,提高企业效益的对策建议.
  • 摘要:本文关注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积极影响,依据自我控制理论和态度承诺理论等,借助心理学实验方法,探究网络负面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人品牌联结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对于个人品牌联结程度较高的消费者而言,网络负面口碑强度具有增强品牌购买意愿的反直觉效果.第二,相较于负面口碑的数量,负面口碑强度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自我威胁的感觉.第三,自我威胁的程度越高,启动防御机制的可能性越大.第四,"相反的观点"和"源头克减"的防御方式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着正向的影响,"支持性论据"方式会削减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 摘要: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基础上,以企业发起的虚拟品牌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对顾客价值各维度的影响理论假设模型.对501份虚拟品牌社区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顾客参与自发的价值共创和发起的价值共创都对顾客价值各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自发的价值共创正向影响发起的价值共创,发起的价值共创在自发的价值共创与顾客价值各维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 摘要: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造纸生产和消费国,造纸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重要产业,但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约束,环保工作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和企业网站等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利用经济学、统计学等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目前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社会责任工作规范,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造纸行业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
  • 摘要:许多学者用圈层理论对雇佣关系进行研究,领导选择是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本质,而员工是领导选择的直接感知主体,目前尚未有研究直接评估员工对领导选择的看法,本研究提出"领导选择感知"这一概念,旨在基于员工感知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索领导者将下属划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的标准.在对11名管理者和19名员工访谈基础上,开发出领导选择感知量表,并通过预调研,对量表提纯后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基于665名员工进行正式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领导选择感知包括能力选择、态度选择、人格选择、奖惩行为选择、发展行为选择、任务行为选择6个维度;被试者的领导心理选择均值高于领导行为选择,在具体维度上,人格选择>态度选择>能力选择>任务行为选择>发展行为选择>奖惩行为选择;领导选择感知在部分人口/组织变量上存在差异,具体地,领导选择感知及其维度在学历水平上呈现W型,与月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在职务层级上呈现倒U形,在组织规模上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低领导选择感知的员工呈现学历水平与职务层级双低特征;将领导选择感知划分为强—积极感知(19.28%)、弱—积极感知(63.55%)、弱—消极感知(15.66%)、强—消极感知(1.51%),被试者中领导选择感知较强的群体仅占二成左右,领导与员工之间交互关系较弱.最后提出管理建议,为提高领导效能提供借鉴.
  • 摘要:家族企业基因在代际不断传承是家族企业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解决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家族企业基因.本文借助质化分析软件MAXQDA12.0,对收集的有关福特汽车公司的大量历史文献进行扎根分析,归纳福特汽车公司四代企业家行为的共性特征并进行理论抽象,最终获得福特汽车公司的传承基因.研究发现,福特汽车公司四代企业家在家族控制、家族同心、家族使命、能者接班、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权力安排、危机处理和竞争战略十个范畴具有高度相似性和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发掘十个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福特汽车公司的传承基因模型并阐述传承基因的特征.
  • 摘要:现有文献认为,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影响,但忽略了不同情境和不同职位层级的差异性.本文基于女性主义关怀理论,认为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女性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而且女性的不同职位层级也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进而以2010~2016年中国民营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女性董事能够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②家族企业的组织情境能够增强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③在性别平等程度较高的情境下,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大;④相对于女性关键董事,女性非关键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明晰企业的女性董事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较为深刻的研究分析,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女性的战略领导力的履行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
  • 摘要:交叉持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过去的文章对该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整体分析,本文则是从行业的角度对交叉持股进行研究,并以此透视出我国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企业选择交叉持股是一种强强联合而又同舟共济的行为.企业在面临一定问题时,更倾向于参与交叉持股,但是存在的经营风险越大,交叉持股就越难以达成.我国的企业存在较多的合作行为,但是这种合作行为更多地发生在企业存在一定经营问题时,缺乏更长期的、稳定的合作.
  • 摘要:不同于以往单独研究供应链集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客户集中度如何影响资本结构,本文将研究视角拓展至整个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集中度如何通过资本结构的中介作用影响企业的综合绩效.研究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综合绩效越高,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越高,即上市公司试图通过利用财务杠杆来达到放大收益的目的.然而,进一步通过两组中介效应模型增减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资本结构虽然在供应链集中与企业综合绩效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但由供应链集中所引发的资产负债率的增加却对企业的综合绩效产生了负向影响,揭示了现阶段基于放大收益或提高企业议价能力的目的而维持的高资产负债率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资产负债率可能并不合理,应选择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使其对综合绩效的正向影响加大之外,也揭示了高供应链集中度通过其他方式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现有供应链集中度情形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仍有上升空间,启示企业不应盲目提高供应链集中度,而应注重深耕管理水平的提升.
  •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围绕战略承诺进行资源配置与能力构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成功构建核心竞争力既要求围绕战略承诺做出长期一致的战略选择,又要求在资源配置与能力构建方面做到持续和有效的决策,决策者往往不可避免地在自身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战略选择.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单一事件或单一情境下决策者的情绪和认知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对这些心理因素如何作用于相互关联但不同类型的战略决策却缺乏深入探讨.本文采用纵向案例研究,以格力电器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决策者如何通过情绪和认知加工模式,实现战略承诺并据此进行资源配置与能力构建.研究发现:针对与经营边界有关的战略决策,决策者始终保持以强情绪启动启发式认知加工模式,确保了企业对战略承诺的坚守;针对与资源和能力有关的战略决策,决策者会经历情绪的强弱转变,进而引发启发与构建式认知加工模式间的转化,使企业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持续有效地配置资源并构建能力,最终成功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 摘要:现代性催生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面审视人与现代性关系的明镜,其本身价值取向也应紧随“现代性”,而当前旅游产业本身“现代性”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元问题所在.治理的失灵,以及网络、市场和科层制三种治理形式混合共存,促使从元治理的理论视角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元问题.无数案例验证了元治理的有效性,使用“战略管理”“软法”“信任和价值观”的元治理工具来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现代性进行重塑.
  • 摘要: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阅历比简历更重要,丰富的职业经历有助于企业高管形成多元化的思维结构、广阔的管理视野、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过人的胆识,也是塑造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手工收集整理了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高管职业经历独特数据集,从职能部门、企业、行业、组织机构和地域类型五个维度构建了高管职业经历的衡量指标——职业经历丰富度指数,对高管职业经历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解释、数据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高管(董事长和CEO)职业经历越丰富,创新效率越高.其中,高管跨企业经历和跨组织机构经历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跨行业经历和跨地域经历,跨职能部门经历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最小;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股权制衡度越高时,高管复合型职业经历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高管持股对高管复合型职业经历与企业创新效率间关系表现为倒U形调节效应;高管复合型职业经历主要通过丰富高管的社会网络资源以及增强高管的风险偏好倾向,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高管职业经历经济后果领域的相关文献,将复合型人才的影响从宏观管理领域转移到微观财务领域,为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和选拔提供新的证据支持.
  • 摘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之下,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很难实现转型升级,然而,未遵循OEM-ODM-OBM模式的一些企业却实现了真正的追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选取华为、格力、海尔三个典型案例,从资源依赖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后发企业新型追赶战略的基本特征和内在逻辑.本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于后发企业追赶战略的认识,对于正在追赶中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经过了四个阶段: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起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速、“自主创新”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纵观40年发展历程,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一条重要主线.紧密围绕这一主线,将技术创新与工业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相结合,是我国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新时期,中国工业经济面临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加速、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和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挑战.面对这些新挑战,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将坚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目标;第二,将市场导向作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机制;第三,将构建开放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组织方式;第四,将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任务.
  • 摘要:基于CSSCI数据库中1998~2017年发表的6363篇论文,对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领域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研究的发文量与国企实践相吻合;《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改革》《经济管理》等是该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该领域的研究高度集中在经济学科;汤吉军、徐传谌和黄群慧等是该领域的学术权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等是该领域的研究重地,高产作者或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且具有机构内合作倾向;研究热点集中在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企业激励机制、企业效率、产权改革以及企业治理结构和资本结构是该领域的四大研究方向;张维迎、林毅夫、辛清泉和陈冬华是学术创新的代表人物,《经济研究》是最重要的学术创新平台;该领域的四大创新路径分别为薪酬契约理论的完善对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机制研究的推动作用,国有企业效率损失概念的扩展和新数据的出现对国有企业效率研究的推动作用,产权论与市场论的论争对国有企业改制动因和改革措施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企业所有权理论的完善对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的推动作用;基于国有企业分类的混合所有制问题研究以及高管晋升制研究是该领域最新的研究前沿;该研究领域还处于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概念化阶段.
  • 摘要:当代管理学难以走出理论丛林和范式冲突的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种具有本体性和根系性意义的元范式和元理论.突破传统管理学在对象结构、观念体系和知识架构上的局限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实现企业的边界、主体、本体、外体、变革五大运营与管理系统的内在耦合,建构一种具有元范式和元理论特质的现代企业发展运营学的新形态,将使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同万鸟归林一般有一个共同家园,并从这一大一统架构中发现各自的地位、价值、局限和不足,进而深化和完善相应的思想体系,推动当代管理学实现历史性的转型和发展.
  • 摘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股份公司改造,是多年来中国国企改革中逐步总结出的基本经验.但是,因为国有企业兼具企业性和公共性二重属性特性,并非所有国有企业在短期内都能真正取得法人地位,这种思路很难用于指导铁路、电力、供水等特殊产业,构建特殊法人制度作为中间过渡阶段才是根本出路.本文针对铁路产业,构建一个可以反映国有企业二重属性特征的模型,一方面论证以股份公司为国企改革最终目标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强调建立特殊法人制度的必要性.事实上,中国铁路产业改革实践已经印证了国有企业“政府企业→特殊法人企业→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基本演进规律,据此设计的“三元渐进改革思路”更切合理论和实践要求.
  • 摘要:混合所有制经济包含重点领域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微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实行产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自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中国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主流是认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但是,也有另外两种截然不同但都否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极端观点.认可中国不会是“全盘私有化”的天堂,也不会是民营经济的坟场;中国不会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也不会削弱“公有制为主体”力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它能较好地解决国有经济与市场接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和国民共进、国退民进的长期纷争问题.学者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的诸多对策建议主要有“调整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优化治理结构、构建共赢机制、实施分类改革和减轻政策性负担”.但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可能是“一改就好”和“一改就灵”的,现有文献还很少触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关于新阶段中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战略价值取向领域,有待研究问题主要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价值挖掘、发展方向、重点领域混合和利益集团障碍等;关于国有企业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领域,有待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国企混改战略,国企混改的制度条件、政策空间与策略,国有股持股比例,及国有企业如何走出去到境外混改等;关于民营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领域,有待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开辟国有企业混改第二战场、国企与民企交叉持股、国企与互联网新企业融合、如何切实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精神等;关于国企混改的实现机制与企业治理领域,有待研究的问题主要有混合所有制经济机制与平台、混合型企业治理和制度设计异化等.为了防止混合所有制异化,必须掌握的要领是“市场决定,政府引导;保护产权,公平对待;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统筹协调,稳妥推进”.
  • 摘要:本文立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背景,结合深化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契机,从混合主体的主导性、多样性、制衡性出发,研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中高管私有收益的问题,以期为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高管私有收益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之策.研究结果发现,在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混合主体主导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倒U形关系,与高管非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U形关系;混合主体多样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及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不存在相关关系;混合主体制衡性与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高管非货币性私有收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企业活力,而对于混合所有制企业而言,资本投资效率就是活力最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厘清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能力内涵,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能力测度体系,利用Richardson模型计算混合所有制企业非效率投资,以此反映其资本投资效率,并从混合所有制企业综合指数(宏观)、内部治理能力指数和外部治理能力指数(中观),股东会治理能力、董事会治理能力、监事会治理能力以及经理层治理能力(微观)三个层面出发,展开实证分析,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能力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能力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内部治理能力处于核心影响地位,且在这种正向促进过程中,公司治理能力、内部治理能力和外部治理能力均对下一阶段资本投资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外部治理能力的长效影响更为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新兴行业、高资本混合度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能力对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相关管理启示,以期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提升资本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借鉴软件分析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构建了创新管理成熟度模型.从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活动管理、创新模式选择及创新制度保障等方面,全面描述了其关键过程域(KPA)与关键实践活动(KP).同时,将创新管理成熟度分为无序级、初始级、基本级、规范级、优化级共五级来表征,并分析了各等级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创新管理成熟度等级的提升思路,进而分析了企业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策略.企业要注重培育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加强创新人才建设,打造多层次的创新人才队伍;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明确创新课题研究计划;加强创新资源的投入与管理,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开放合作创新;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及内部能力条件,合理选择与应用创新模式.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可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合作研发、重大突破—自主创新”的模式路径;强化对创新过程的跟踪管控,促进创新成果在企业内外部更大范围的共享,以确保其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各类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保障作用,有效推进创新活动的开展;等等.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创新管理水平,将有助于企业不断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本文将快速工业化、渐进市场化和全球信息化作为中国企业管理学发展的主要国家情境因素,以此为基础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转型”“完善提高”“全面创新”三个阶段,总结了中国企业管理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学中的指导地位,重视企业改革、管理与发展的系统性,坚持跟踪国际学术前沿性与解决中国具体管理问题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规范相结合,坚持企业管理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本文最后指出,中国正在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未来中国管理学者的使命是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和学科体系,促进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管理方式走向世界.
  • 摘要:本文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4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和展望.首先,文章以关键事件为线索将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和产生(1978~1991年)、发育和确立(1992~2001年)以及快速成长和国际化(2002年以后)三个阶段,并从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重要方面梳理了发展的脉络;其次,文章总结了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成就,同时结合企业面临的新环境和新形势着重反思展望了“战略稳定和战略变革”和“西方范式和中国范式”两个企业实践与学术研究上的双元问题.这对于了解和理清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并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管理学理论的引入,本土化理论的研究,还是管理学理论的应用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本文力求全面、系统地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管理思想的理论重心,将其划分为萌芽阶段、探索阶段、繁荣阶段和升华阶段,理顺这些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能够使清晰认识到中国管理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对找准我国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十分有益的.
  • 摘要:文章通过对贵州省自驾游客网络游记的收集与筛选,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自驾游客消费行为和决策过程,从信息获取渠道、智能感知、技术范畴三方面研究自驾游客的智慧旅游消费需求,自下而上构建含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三大模块的智慧旅游评价模型,使政府、旅游企业、游客职能明确化、具体化.构建三大模块间相辅相成、交互性发展的动态智慧旅游评价体系,运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推动传统旅游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与信息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业的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业与各行业互助互推的大生态、大循环经济体系.客观层面,以贵州省九个市州为研究目标,通过实地调查及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实证研究贵州省九个市州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三方面运营现状及模式,对其进行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针对性解决问题.通过探索贵州省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智慧旅游产品开发档次与层次,智慧旅游资源调配等,力图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态发展的帕累托最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