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病椎的选择及常见的误区和预防策略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病椎的选择及常见的误区和预防策略

         

摘要

[目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往往是多发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选择造成症状的骨折椎体(病椎)以及常见的误区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78个椎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男15例,女33例,年龄67~82岁,平均77.3岁,椎体骨折部位T8~L5,术前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T1W1,T2W1及STIR像MRI检查,结合患者的疼痛及叩痛部位来确定病椎。其中单侧注射36例,双侧注射12例,骨水泥注射量3~7ml。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评价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平均15.6个月(12~2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9.1到术后2.2和最终随访时2.5(P<0.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63到术后25和最终随访时28(P<0.01)。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30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经右侧穿刺的患者右侧疼痛缓解,但左侧疼痛未缓解。1例T8椎体骨折的患者术后背部疼痛基本缓解,但双侧肋骨疼痛未缓解。1例术中穿刺时神经损伤,术后遗留下肢疼痛,1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3例胸片示肺栓塞但无临床症状,20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无神经压迫症状,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病椎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不仅根据X线片,更重要的是要结合MRI上T1W1像病椎表现为低信号,T2W1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而STIR像上仍表现为高信号;陈旧骨折没有必要穿刺;穿刺尽可能达到骨折最重的部位,必要时采用双侧穿刺;为避免肺栓塞,一定要等骨水泥较为粘稠即面团状时再注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