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教育研究》 >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

青春期的社会建构:常识重审与教育可能

         

摘要

作为儿童向成人过渡的转变阶段,青春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教育常识。人们对于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囿于生理或心理的层面,将其视为一个自然的事实,忽略了它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维度。社会学的研究旨趣或可与心理学的成果形成互补与呼应。围绕“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主线,从家庭层面来看,重新发现“家”的社会文化意义,反思和重构父母对青春期的刻板观念,是应对青春期代际冲突的重要方法;从学校层面来看,制度化的而非个体性的“耐心”或可消解许多“成长的烦恼”;从社会角度来看,性别平等的观念与“心理问题”的去污名化需要更多的支持与践行,从而了解青少年群体的思维方式、意义体系与文化逻辑,与年轻一代共同提高青春期的免疫力,获得“教”与“育”的多样可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