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医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获取AP相关靶点,取两者交集得到茵陈治疗AP的相关靶点,使用Perl软件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借助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个茵陈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柳穿鱼黄素、3-[2,3-二氢-2-(2-羟基-1-甲基乙基)-7-(3-甲基-2-丁烯基)苯并呋喃-5-基]丙烯酸、β-谷甾醇、茵陈黄酮、异茵陈蒿黄酮等。共获得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81个。“中药-活性成分-基因靶点-疾病”网络图显示,在活性成分类节点中,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及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在靶点类节点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2、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PTGS1、丝氨酸蛋白酶1的度值和介数值较高。PPI网络图显示茵陈治疗AP的重要靶点蛋白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AP-1亚基(JUN)、白细胞介素(IL)-6、Caspase-3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有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茵陈治疗AP相关靶点主要与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乙型肝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IL-17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茵陈中的β-谷甾醇、茵陈黄酮、柳穿鱼黄素等有效活性成分可能通过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作用于AKT1、TNF、JUN等关键靶点而起到治疗AP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