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医药》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破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根据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无痉挛组(n=38)、轻度痉挛组(n=83)、中度痉挛组(n=52)、重度痉挛组(n=39),比较4组受试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流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 212例受试者中包括男85例,女127例,患者多≥50岁(58.02%),主要就诊方式为门诊收治(80.66%),夏季、秋季、冬季入院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春季.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三酰甘油、血小板异常(升高或降低)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7.54%、56.14%、47.64%、100%、73.58%;体温、K+、Na+、Cl+异常者所占比例分别为6.13%、54.72%、46.70%、31.60%.Fisher分级结果显示,1级、2级、3级、4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19%、53.30%、17.45、24.06%;Hunt-Hess分级结果显示,1级、2级、3级、4级、5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36%、63.68%、18.40%、8.49%、7.08%.3组不同严重程度脑血管痉挛患者各供血区rCBF值均明显低于无痉挛组、TTP及MTT值均明显高于无痉挛组,且rCBF值随痉挛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TTP及MTT值随痉挛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好发于高龄人群,且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存在实验室指标及电解质异常;随着脑血管痉挛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rCBF值降低,TTP、MTT值延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