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种子与大树

         

摘要

垂髫年幼时,听大人说话,一板一眼,方言中的四声调抑扬顿挫,精确,生动,余味缭绕。从听开始,熏染出言语的能力--那是语文的胚芽,是汉语言的胎记。带着这胎记,父亲农闲时手持竹梢,大声教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念两句,念不准确,或背诵不来,竹梢就高高举向头顶,又轻轻落下,在屁股上横曳几下,以示惩戒。从《三字经》开始,接着《幼学琼林》《声律启蒙》,接着学对对联、学临帖。当时只是不耐烦,慢慢地,学会的字比父亲多了,兴趣也上来了,觉得威严的他不过如此。就手舞足蹈,就四处翻寻。一番搜罗,老式藤椅箱装冬衣的夹层里,几本线装书面目陈旧地呈现在眼前,字如蝇虫,墨迹古雅。一目十行之下,当然半懂不懂。然目的不是念书,不是识字,眼睛着意处,在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类的插图,在乎李逵手持双斧当街挥舞的侠义形象。当外乡人敲着牛皮鼓端坐村中空地,一夜接一夜地讲述那些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比如《荆轲刺秦》《三英战吕布》时,我年少的头颅被种下全新的认知,以致七岁走进小学校那扇略显寒碜的大门时,“语文”这个词,像一叶羽翼,在我看来,那么轻盈和抒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