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资源与本土经验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资源与本土经验

         

摘要

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外来理论资源主要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中苏关系的跌宕起伏,中国文学批评的接受表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意识形态阵营的问一性和木士原生理论的孱弱,十七年文学批评汲取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的政治实用成分.在中苏关系出现分歧后,在"双百万针"的鼓舞下,十七年文学批评获得了较为广阔的阐释空间,为多元化的文艺理论探讨提供了可能.随着中苏关系的断裂和"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运动的开展,浪漫主义因素重新进入文学批评的视野,"两结合"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批评话语,显示了本土经验强大的同化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