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危险因素分析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术后住院期间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的10~18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77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麻醉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术后用药、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分为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O组,182例)和未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NO组,695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结果:877例患者中有182例(20.8%)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镇痛药。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情况、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与<15岁比较,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1.590, P=0.011]、术后24 h最高血压与基础血压的比值(SBPmax/bas)≥110%(与术后24 h SBPmax/bas<110%比较,aOR=1.687, P=0.007)、术后Hb较术前下降值(ΔHb)≥29 g/L(与ΔHb<29 g/L比较,aOR=1.477, P=0.028)、引流量≥13.1 ml/kg(与引流量<13.1 ml/kg比较,aOR=1.717, P=0.012)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aOR=2.824, P<0.001)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发生率为20.8%,年龄≥15岁、术后24 h SBPmax/bas≥110%、ΔHb≥29 g/L、引流量≥13.1 ml/kg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