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S rRNA和CO Ⅰ基因片段的

钦州湾牡蛎线粒体16S rRNA和CO Ⅰ基因片段的

         

摘要

利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哑基Ⅰ(cytochrome oxidase Ⅰ,CO Ⅰ)基因片段初步研究钦州湾牡蛎(Ostrea)的物种组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测序,分析表明,16S rRNA基因部分长度为413 bp,CO Ⅰ基因部分长度为535 bp,2种牡蛎序列的碱基组成均显示出较高的A+T比例:16SrRNA基因59.8%;CO Ⅰ基因60.5%.对位排序比较表明,16S rRNA片段种内个体间变异较小,存在7个变异位点,4种单倍型,其中包括5个转换位点突变,2个颠换位点突变;CO Ⅰ片段有30个碱基存在变异,7种单倍型,其中包括16个转换位点突变,14个颠换位点突变.运用MEGA4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和UPGMA系统树.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16S rRNA和CO Ⅰ序列与白肉牡蛎的遗传距离均为0.000,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16S rRNA和CO Ⅰ序列和红肉牡蛎(redmeat ostrea)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和0.011,白肉牡蛎16S rRNA和CO Ⅰ序列和红肉牡蛎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5和0.146.结果表明,钦州湾牡蛎分为2个不同的种,线粒体16S rRNA和CO Ⅰ基因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证实了16S rRNA和CO Ⅰ基因序列适用于牡蛎的系统学分析.

著录项

  •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1-18|共8页
  •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2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Q959.215+.3+Q754;
  • 关键词

    牡蛎; 线粒体; 16S rRNA基因; CO Ⅰ基因; 序列分析; 钦州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