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序列分析

序列分析

序列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10547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41篇、会议论文1271篇、专利文献201054篇;相关期刊1214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等; 相关会议50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等;序列分析的相关文献由27671位作者贡献,包括文明、陈焕春、崔保安等。

序列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41 占比:4.28%

会议论文>

论文:1271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201054 占比:95.12%

总计:211366篇

序列分析—发文趋势图

序列分析

-研究学者

  • 文明
  • 陈焕春
  • 崔保安
  • 余新炳
  • 周碧君
  • 朱兴全
  • 林瑞庆
  • 谢芝勋
  • 金宁一
  • 陈红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戴银; 胡晓苗; 赵瑞宏; 张丹俊; 潘孝成; 沈学怀; 尹磊; 周学利; 侯宏艳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本试验采用分段PCR扩增法获得了2个MDPV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NS和VP全长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20个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MDPV基因均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分别为1884 bp和2199 bp,V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相对较高,而NS基因则较为保守;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位于同一分支,二者与国内分离的MDPV毒株ZJ-JH-2013基因遗传距离最近,可能来源于同一毒株,与MDPV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毒株FM基因遗传距离则较远;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VP基因序列一致。两者的NS、VP基因序列与分离株ZJ-JH-2013的同源性最高,与重组型毒株SAAS-SHNH及安徽分离株AH1401同源性也在99.5%以上;与疫苗株P1、国外分离株FM同源性则较低,其中VP基因仅为88.9%、89.3%。本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国内的MDPV分离株同源性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增加了诊断与防控该病的难度。
    • 高昕; 罗园园; 杨慧明; 张国中; 赵烨
    •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性。对1株分离自国内养殖场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毒株BT株进行了部分基因序列(TK、ICP4、gB、UL32)测定分析,并研究了其对2周龄SPF鸡的致病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BT株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其他流行毒株相似性在97%以上,属于同一进化分支,未出现较大变异。但其与美国强毒株1874C5和国内标准株WG株等毒株差异较大,主要集中于ICP4基因,在87—90位存在4个氨基酸的缺失(AAQD),该缺失在国内其他分离株中也存在。862—868位存在6个氨基酸的缺失(QPQEPQ),与K317、Serva、Laeyngo和LTBlen等弱毒疫苗株保持一致。将该毒株喉气管内回归接种,未观察到任何鸡死亡,仅有少部分鸡出现结膜分泌物,剖检显示喉头气管正常。提示国内ILTV流行株以较温和的形式在鸡群中流行,并呈现出独特的基因特征。
    • 张静文; 张力文; 严云香; 常义; 陈艳; 李欣勇
    • 摘要: 【目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对滨海植物草海桐盐胁迫诱导的Cu/Zn-SOD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揭示草海桐适应盐碱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盐胁迫的草海桐为材料,运用RACE技术克隆草海桐Cu/Zn-SOD,命名为SsCS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BinGlyRed-SsCSD重组质粒。【结果】通过RACE技术获得SsCSD基因全长共1148 bp,其最大开放阅读框(ORF)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结构域,属于SOD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已知植物叶绿体Cu/Zn-SOD的氨基酸残基高度同源。同时将SsCSD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nGlyRed进行重组,并成功转入农杆菌GV3101中。【结论】草海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通过转基因验证该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李天娇; 周赛赛; 拉巴次仁; 旦增巴珠; 索朗斯珠
    •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林芝市牦牛源微小扇头蜱遗传进化情况及PCR鉴定方法准确性。本次试验通过采集林芝市牦牛源体外蜱虫,先利用其形态学特征筛选出微小扇头蜱;再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微小扇头蜱中的线粒体12S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其PCR产物进行克隆,提取质粒送至公司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林芝源微小扇头蜱12SrDNA与澳大利亚提交序列(EU921767.1),以色列提交序列(KF219718.1)同源性高达97.1%~97.5%,且在同一分支。本次试验对西藏林芝市牦牛源微小扇头蜱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及遗传进化的研究,对西藏林芝市牦牛源微小扇头蜱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后续西藏对相关方面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 张永福; 徐仕琴; 陈姣; 杨砚斌; 任禛
    • 摘要: 【目的】STOP1是植物耐铝毒的重要基因,为探明葡萄STOP1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表达量与其耐铝性的关系。【方法】以耐铝性弱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和耐铝性强的小叶葡萄(V.sinocinerea)的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PCR和TA克隆技术获得VaSTOP1和VsSTOP1两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铝胁迫下的表达分析,并测定铝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对2个种STOP1基因的表达和膜脂过氧化物质的变化与耐铝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克隆获得的VaSTOP1和VsSTOP1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1782和1800 bp,分别编码594和60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7.03和67.48 kD,理论等电点为5.21和6.42;二者的二级结构中均有无规则卷曲>α-螺旋>折叠延伸链的规律,由α-螺旋、β-折叠片、β-转角和锌指结构等组成三级空间结构;进化树研究得出,VaSTOP1与VsSTOP1的同源性高达96%,二者与CcSTOP1、PnSTOP1、NtSTOP1、ErSTOP1的同源性均在80%以上。VaSTOP1基因表达量在铝胁迫28 d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较早出现峰值,而VsSTOP1基因表达量则稳定上升,这与二者的膜脂过氧化物质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葡萄的耐铝性与其STOP1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探明葡萄耐铝毒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因资源。
    • 杨惠源; 陈泓霖; 李瑞雪; 杨志会; 吴颖瑞; 吴信忠; 蔡小辉
    • 摘要: 克隆尼罗罗非鱼E-钙黏着蛋白(On-ECdh)基因,分析On-ECdh基因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其在正常和无乳链球菌刺激后的尼罗罗非鱼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设计基因特异引物扩增On-ECdh基因片段,采用生物信息学对其序列进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On-ECdh基因的表达模式。On-ECdh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442 bp,编码813个氨基酸。On-ECdh理论分子质量为89.9 ku,等电点为4.81。On-ECdh基因推导氨基酸含有1个钙黏着蛋白前结构域、4个钙黏着蛋白重复样结构域、1个钙黏着蛋白细胞质结构域和1个跨膜结构域。On-ECdh与伯氏朴丽鱼E-钙黏着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79.04%,与其他鱼类、哺乳动物的相似性分别为42.44%~52.59%和37.12%~44.62%。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On-ECdh基因在健康的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鳃、肠道、胃、眼、肌肉、脾脏、脑、心脏、头肾。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ECdh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头肾、眼和肠道中显著上调,而在胃、鳃和肝脏中呈下调趋势。眼、头肾和肠道中相对表达量分别在刺激1、3、12 h后达到最高峰,并在高峰后呈现回落趋势。胃、肝脏和鳃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1、3、24 h时最低,胃和鳃中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呈现波浪型变化,肝脏中的则持续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可诱导On-ECdh基因表达,表明E-钙黏着蛋白可能在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时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
    • 潘雪莲; 杨磊; 袁琳琳; 陈龙威; 吴少英
    • 摘要: 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作用靶标为昆虫钠离子通道Na_(v),为了探明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钠离子通道基因(MuNa_(v))的特性,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MuNa_(v)序列(序列号MZ043856),该基因全长6279 bp,编码2093 aa,具有4个同源结构域,每个同源结构域含6个跨膜片段。同源比对发现,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Na_(v)序列相似度高达94.88%,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陶娅妃; 张嫄; 周椿浩; 胡芸; 孙付保; 刘建立
    • 摘要: 为了确定霉变棉织物上霉变微生物的种类,文章采用PDA培养基划线分离纯化,从霉变棉织物上得到5种霉菌,然后采用真菌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棉织物霉变的微生物主要为曲霉属霉菌、青霉属霉菌和根霉属霉菌,其中曲霉属占比60%,为棉织物致霉的优势菌属。通过对纯化后的霉菌进行18S rDNA-ITS序列分析,并在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里比较序列同源性,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谢瓦式曲霉、指状青霉、聚曲多霉、米根霉和黑曲霉。文章利用形态学方法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霉菌种类,使得获取结果更加快速和精准,为纺织品防霉基础研究与抗霉材料研发提供参考。
    • 莫盛龙; 夏宗元; 李继; 李园园; 刘红昌; 黄明进
    • 摘要: 本研究以收集自贵州省(贵州大学农学院M-01~M-07、都匀市M-08、凯里市M-09和福泉市M-11)和湖北省宜昌市(M-10)的11份蜜环菌种质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对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扩增,利用DNAMAN软件对11份蜜环菌种质进行构建同源树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MEGA软件最近邻距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11份蜜环菌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4个亚类,第Ⅰ-Ⅰ类包括M-01、M-02、M-04、M-05和M-08-M-10,第Ⅰ-Ⅱ类为M-03,第Ⅱ-Ⅰ类包括M-06和M-07,第Ⅱ-Ⅱ类为M-11,具有较强的同源性(93%);两个大类样品的特征序列均位于ITS1和ITS2区表现为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共有序列的相似度为88.71%在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表现为碱基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第Ⅰ类的GC含量(44.2%)高于第Ⅱ类(42.6%);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第Ⅰ-Ⅱ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02),第Ⅱ-Ⅰ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大(0.035);经NCBI数据库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这4个亚类的样品均不能与下载的蜜环菌归为一支。因此,11份密环菌种质可能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复合群,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的核糖体基因可以对此类蜜环菌进行分类但不适合作为鉴定的持家基因。
    • 李春英; 何奇松; 冯淑萍; 杨可妍; 曾咏芳; 熊毅; 颜健华
    • 摘要: 采集广西25个猪场的病料,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组织样品进行全S基因扩增。将41株全S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41株PEDV的S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4.8%~100%,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9.3%~99.4%。S基因进化树图谱显示,广西当前流行的PEDV可分为2个谱系。Attenuated-DR13、CV777和该研究中的CHGXLC055-92013、CHGXLC055-52013、CHGXGP035-72013和CHGXGP035-82013为Cluster1;Cluster3包括该研究另外37株毒株、韩国株Spk1、HuN和日本株NK等参考毒株。表明广西大部分毒株S基因与欧洲株CV777、LZC等国内早期毒株存在较大的差异,进化树亲缘关系比较远;在抗原表位区域存在较大变异,当前的CV777疫苗株在防控PEDV入侵时可能不会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