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蜜环菌

蜜环菌

蜜环菌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9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54360篇;相关期刊211种,包括菌物学报、北方园艺、食用菌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药学会第二届药物检测质量管理学术研讨会、2013第二届全国天麻会议、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专题技术研讨会暨2013首届全国猪苓会议等;蜜环菌的相关文献由133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顺星、徐锦堂、张耀洲等。

蜜环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8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54360 占比:99.80%

总计:254863篇

蜜环菌—发文趋势图

蜜环菌

-研究学者

  • 郭顺星
  • 徐锦堂
  • 张耀洲
  • 陶燕铎
  • 党军
  • 邵赟
  • 沈业寿
  • 朱国胜
  • 杜思邈
  • 桂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琳芳
    • 摘要: 天麻近年来价格稳中有升,市场风险小,是甘肃重要的支撑产业.有性繁殖是天麻稳产和丰产的关键技术,天麻靠蜜环菌分解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供给养分来生长发育,因此,栽种天麻必须重视种麻的品质、蜜环菌的状态及环境条件的选择.本文从栽培选址、土壤选择、菌种选择、蜜环菌的培养和栽培管理方面对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 穆燕; 律凤霞; 艾鑫; 赵文君
    • 摘要: 分离纯化野生蜜环菌菌丝培养物,研究菌丝体代谢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采集野生蜜环菌子实体,获得遗传同一性菌丝体纯培养物,振荡培养获得菌丝体代谢液,观察其对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与蜜环菌遗传同一,菌丝体代谢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莫盛龙; 夏宗元; 李继; 李园园; 刘红昌; 黄明进
    • 摘要: 本研究以收集自贵州省(贵州大学农学院M-01~M-07、都匀市M-08、凯里市M-09和福泉市M-11)和湖北省宜昌市(M-10)的11份蜜环菌种质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对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扩增,利用DNAMAN软件对11份蜜环菌种质进行构建同源树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MEGA软件最近邻距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11份蜜环菌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4个亚类,第Ⅰ-Ⅰ类包括M-01、M-02、M-04、M-05和M-08-M-10,第Ⅰ-Ⅱ类为M-03,第Ⅱ-Ⅰ类包括M-06和M-07,第Ⅱ-Ⅱ类为M-11,具有较强的同源性(93%);两个大类样品的特征序列均位于ITS1和ITS2区表现为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共有序列的相似度为88.71%在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表现为碱基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第Ⅰ类的GC含量(44.2%)高于第Ⅱ类(42.6%);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第Ⅰ-Ⅱ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02),第Ⅱ-Ⅰ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大(0.035);经NCBI数据库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这4个亚类的样品均不能与下载的蜜环菌归为一支。因此,11份密环菌种质可能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复合群,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的核糖体基因可以对此类蜜环菌进行分类但不适合作为鉴定的持家基因。
    • 李晓东; 雷萍; 付玉平; 蒙琳; 张羽翅; 王咏梅; 杨杨; 敬丹
    • 摘要: 为充分利用秦巴山区陕西省略阳县丰富的蜜环菌资源,解决当前蜜环菌菌株退化问题。对采自海拔900~1300 m的野生蜜环菌菌株进行优选培养、鉴定、伴栽天麻试验。结果筛选L1、L3、L4菌株优良蜜环菌菌株,可以用于生产;试验表明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最佳生长地在海拔900~1300 m。
    • 王潇; 王正前; 张宝花; 杜春雪
    • 摘要: 为探究天麻块茎腐烂影响因素,通过选择不同天麻蜜环菌品种、调整天麻种贮藏时间、保存温度、喷水频率等因素分析天麻块茎腐烂情况。结果表明,蜜环菌羌蜜41的菌丝在32°C培养7 d,恢复温度至25°C后仍能正常生长,用其栽培天麻,块茎腐烂率为4%;蜜环菌A9栽培天麻块茎腐烂最多,平均腐烂率达12%;低温处理对天麻成活率及腐烂影响不明显,-5°C低温处理后,天麻种的成活率仍能达到89.8%;天麻种贮藏10 d后栽培存活率不足90%,20 d后为58%,贮藏30 d后栽培的天麻成活率仅有12%;贮藏时间超过20 d的天麻种,6月下旬~7月初会由于其本身腐烂导致新生块茎腐烂;高温、高湿及气温骤变会引起天麻腐烂,主要集中在7月~8月。因此,栽培天麻时应选择耐高温、与天麻种亲活力强的蜜环菌菌种;天麻种需现采现栽,栽后薄盖土厚覆盖物,在保持水分的同时,还要注意开沟排水。
    • 韩笑; 姚明江; 任建勋; 付建华; 任钧国; 金龙; 郭浩; 赵步长; 王益民; 刘建勋
    •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简称银蜜)对CMECs(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小管形成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银蜜的体外血管新生能力。方法培养CMECs,分为对照组、银蜜高(2.6 mg/mL)、中(1.3 mg/mL)、低(0.6 mg/mL)剂量组。CCK-8法检测CMECs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MECs迁移能力;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CMECs成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VEGF、CD3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银蜜高、中、低剂量均能显著促进CMECs增殖;且银蜜高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银蜜中、低组。划痕6 h后银蜜高组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银蜜中、低组细胞迁移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划痕24 h后银蜜高、中、低组CMECs迁移率均显著升高,银蜜高组细胞迁移率高于银蜜中、低组。银蜜高组CMECs网眼数、网眼面积、交叉点数显著优于对照组、银蜜中、低组。银蜜高、中组VEGF、CD3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可促进CMECs的增殖、迁移和体外血管成环,同时促进VEGF和CD31蛋白表达,且药效随银蜜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提示银杏蜜环口服溶液具有显著的促进体外血管新生能力。
    • 贺元川; 罗昌树; 卫秋阳; 邓小书; 谭发银; 陈仕江
    • 摘要: 为探讨退化和复壮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菌株几个胞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将野生蜜环菌菌株连续伴栽天麻4次获得退化菌株,退化菌株经过氨水诱变选育后获得复壮菌株。以野生菌株为对照,将野生菌株、退化菌株、复壮菌株伴栽天麻,分别记录菌索萌发时间,计算平均生长速率,同时观察菌索的密度、粗细、分枝数和颜色,测定天麻产量和天麻素含量以及蜜环菌的漆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并进行蜜环菌野生菌株、退化菌株、复壮菌株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测定漆酶相关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的菌索密度下降,菌索变细,分枝数量减少,菌索变成黑褐色,而复壮菌株的基本没有变化;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伴栽天麻的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均显著下降,而复壮菌株无显著性差异;退化菌株的漆酶活性显著下降,活性仅为野生菌株的1/3,而复壮菌株的漆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在菌株退化、复壮过程中,漆酶活性与天麻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密切相关,变化规律一致;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的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而复壮菌株的果胶酶、木聚糖酶活性显著增加;与野生菌株相比,退化菌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有6153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28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858个,筛选得到漆酶相关基因35个,退化菌株上调表达的基因有3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8个,在复壮菌株中基因Unigene15885和Unigene19647上调表达量降低,且基因Unigene29569由退化菌株的上调表达变为下调表达,基因Unigene38073、Unigene34671、Unigene35295和Unigene31859下调表达量降低,基因Unigene31095、Unigene 8137、Unigene 33525和Unigene 23435由退化菌株的下调表达变为上调表达。
    • 赵麒鸣; 吴鹏; 刘鸿高; 桂明英
    • 摘要: 蜜环菌与天麻二者为生物种的共生关系,天麻种植的产量和品质离不开与蜜环菌的种种联系。文章通过概述蜜环菌与天麻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蜜环菌与天麻共生机理来阐述蜜环菌影响天麻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期为提高天麻种植栽培质量与产量提供思路。
    • 许存宾; 张建昆; 孟攀; 田野; 蔡菊; 朱国飞
    • 摘要: 独脚金内酯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既能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能释放到植物根部周围影响根际微生物和寄生植物生长。对不同质量浓度的独脚金内酯GR24影响蜜环菌生长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添加GR24可促进蜜环菌的分枝形成,促进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形成的菌丝球直径增大;但在质量浓度较低(2.0μg·L^(-1))时抑制蜜环菌的生长;添加GR24的质量浓度为2.0μg·L^(-1)时为最佳,此条件下促进蜜环菌生长,分枝菌索数最多,分枝率最高,菌丝干质量和菌丝多糖含量均增加。
    • 莫盛龙; 夏宗元; 李继; 侯正科; 刘红昌; 黄明进
    • 摘要: 为比较蜜环菌rDNA-IGS序列差异,筛选液体培养优势菌株及优化其培养基,采用引物5SA/CNL12进行rDNA-IGS扩增及测序,利用DNAMAN构建同源树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在相同的液体培养条件下培养11份蜜环菌种质,通过比较菌球的个数、直径、鲜(干)重以及折干率等指标,筛选出优良蜜环菌菌株,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液体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1份蜜环菌种质可分为两类,Ⅰ类包括M-01—M-05,M-08—M-10,Ⅱ类包括M-06、M-07、M-11;Ⅰ类中有7个位点存在变异,共有序列长度为861 bp,Ⅱ类中有17个位点存在变异,共有序列长度为804 bp,且嘌呤(A+G)均大于嘧啶(T+C)。两类蜜环菌种质的相似度为72.61%,共有序列长度为632 bp,其中碱基A、C、G、T所占比例分别为33.9%、24.8%、16.6%、24.7%。M-09液体培养表现较优,优化培养基为玉米淀粉8.0 g/L,黄豆粉8.0 g/L,葡萄糖20.0 g/L,蛋白胨6.0 g/L,酵母浸膏2.0 g/L,磷酸二氢钾2.5 g/L,七水硫酸镁0.5 g/L,维生素B11.0 g/L。以此培养基培养蜜环菌,最终菌球收率可达1.766 g/150 mL。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