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

组织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267565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菌物学报、生物学教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河南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第十届菌物学暨第三届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等;组织分离的相关文献由1133位作者贡献,包括邹莉、亢学平、杜忠伟等。

组织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7565 占比:99.91%

总计:267816篇

组织分离—发文趋势图

组织分离

-研究学者

  • 邹莉
  • 亢学平
  • 杜忠伟
  • 王旭
  • 王鑫
  • 胡志强
  • 黄艳花
  • 任桂梅
  • 出泽真理
  • 贺晓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穆燕; 律凤霞; 艾鑫; 赵文君
    • 摘要: 分离纯化野生蜜环菌菌丝培养物,研究菌丝体代谢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抑制作用.采集野生蜜环菌子实体,获得遗传同一性菌丝体纯培养物,振荡培养获得菌丝体代谢液,观察其对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与蜜环菌遗传同一,菌丝体代谢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李亚娇; 孙国琴; 王海燕; 于传宗; 庞杰; 郭九峰
    • 摘要: “蒙耳1号”是由1995年在黑龙江省林区采集的7株野生黑木耳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紫外辐射(15 W)诱变选育而成,2015年12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认定(图1)。1“蒙耳1号”的特征特性“蒙耳1号”属中温偏高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为8~35°C,适宜生长温度23~25°C,菌丝浓密而整齐;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3°C,抗杂性强。“蒙耳1号”原基形成快,原基形成需要温差和光照刺激,耳片色黑厚实耳筋少,耳片胶质厚实柔软,口感好,优质高产,商品性能好。
    • 张国梅
    • 摘要: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作为新技术,现已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SMILE手术主要利用飞秒激光的穿透性和爆破性,按照需矫正的屈光度数及术眼条件预设一定的数值,在角膜基质内通过激光扫描两个不同层面来制作基质透镜,在透镜边缘制作一个2~4 mm弧度的侧切口,通过该切口将透镜组织分离并用微型手术镊取出,以此改变眼屈光状态,达到矫正近视和远视、散光的目的。
    • 周帅; 陈鑫伟; 郑东方; 韩彬
    • 摘要: 为明确不同制备方法对羊肚菌母种质量的影响,以羊肚菌干子实体与鲜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制备母种,比较其各项活力指标,结果为:干子实体组织分离的菌种萌发率、长满试管和产核的平均时间均优于鲜子实体组织分离;对比不同转管方式母种的菌丝生长和产菌核情况的结果显示:采用放置一年母种和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可显著提高二级母种的活性,增加成活率,菌丝满管和产菌核时间提前。综合得出较佳的羊肚菌母种制备方法是:采用干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母种,再用放置一年的母种与当年分离母种混合转接制备二级母种。
    • 周帅; 陈鑫伟; 郑东方; 韩彬; 闫延梅
    • 摘要: 目的:了解用于母种组织分离较佳羊肚菌。方法:分离培养晾晒后羊肚菌子实体(含水量60%~70%)和鲜子实体(含水量90%),观察组织培养菌丝与菌核。结果:晾晒后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在产核量、菌丝生长等方面均略优于新鲜子实体分离培养的母种。结果对提高羊肚菌菌种质量,实现羊肚菌的稳产、高产具有参考价值。
    • 钟娟; 初奕杉; 王晓艳; 李桂伍; 张平
    • 摘要: 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多孢分离法3种方法对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后采用PCR扩增检测所得菌种的交配型基因。结果显示,组织分离法获得的10个菌株均只有MAT1-1-1交配型。单孢分离法获得的21个菌株只具有MAT1-1-1或MAT1-2-1其中一种交配型,其中14个菌株携带MAT1-1-1基因,7个菌株携带MAT1-2-1基因。多孢分离法获得的6个菌株同时具有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多孢菌丝体经过继代培养,在转接至第6代时部分菌株开始丢失某一个交配型基因。研究结果对于梯棱羊肚菌的栽培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段建锋; 刘亚亚; 秦一统; 张秀丽
    • 摘要: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在子午岭野生猪苓菌核中分离得到菌株Z1j2。采用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鉴定该菌株,将其确定为微皮伞属Marasmiellus真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C,菌丝致死条件为50°C处理15 min,培养基适宜pH为5.0~6.0,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
    • 郝哲; 张彦飞; 高升成; 梁海燕; 李惠霞; 李红; 思瑞琳
    • 摘要: 为发掘适合陕北风沙区栽培的野生羊肚菌资源,确定最佳菌种分离方法及培养配方,探索出适合当地推广的优质菌株,从种质资源收集鉴定、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筛选、大田试种与推广几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26个菌株主要包括梯棱羊肚菌7株、六妹羊肚菌5株、七妹羊肚菌4株。以菌盖部位进行的组织分离,菌核密集且含有MAT1-1-1和MAT1-2-1两种交配型基因;以孢子分离获得的菌丝长势强、菌核密集且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5种培养基中以配方M2最佳,菌丝健壮浓密、长势强且整齐。经过初选和复选获得6个优选菌株,在试验生产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栽培中驯化选育出的6个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病性,平均产量均超过200 kg·667m^(-1)m^(-2)。其中,以采自四川绵阳的七妹羊肚菌菌株NK-2平均产量最高,达到292 kg·667^(-1)m^(-2)。
    • 黄晓润; 黄万兵; 刘倾城; 卢颖颖; 朱国胜; 桂阳
    • 摘要: 红托竹荪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菌种退化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为避免红托竹荪优良性状的退化,以保存1年的红托竹荪菌株为材料,通过菌丝尖端分离复壮和利用竹蛋组织分离、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复壮。结果表明:尖端分离的菌丝体复壮效果最好,3株复壮菌株长势为生长浓密;生长速度为1.09~1.15 mm/d,复壮菌株生长速度明显高于保存1年的对照菌株(0.96 mm/d);萌发率、萌发时间、污染率分别为100%、24 h、0%,该方法可用于短期内的菌株复壮。红托竹荪竹蛋组织分离复壮时,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3个菌株全萌发;萌发时间均为24 h;菌丝生长速率较快(0.23~0.35 mm/d),且没有污染。红托竹荪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复壮时,也为菌托膜部位复壮效果较好,萌发率为80%~100%;污染率也较低,仅20%;萌发时间24 h;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为0.34~0.35 mm/d。
    • 羊晨; 涂镜; 翟杨; 尹文银; 曾粮斌; 魏宝阳
    • 摘要: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洪门村的一株野生侧耳进行分离,并完成品种鉴定、菌丝特性研究以及初步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肺形侧耳;其菌丝最适生长的条件为25°C、pH 6~7、黑暗培养,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与用木屑和稻草培养料栽培该菌株的试验结果相比,用配方为稻草40%、莲蓬壳40%、米糠19%、葡萄糖1%的培养料进行栽培后,其主要生产指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莲蓬壳可作为栽培肺形侧耳的培养料主料之一。在湖南莲产区进行肺形侧耳栽培的推广应用,具有可循环经济效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