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9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9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92377篇;相关期刊318种,包括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国际肺循环病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等;肺隔离症的相关文献由181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杨帆、孙国强等。

肺隔离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9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92377 占比:99.25%

总计:93072篇

肺隔离症—发文趋势图

肺隔离症

-研究学者

  • 杨帆
  • 孙国强
  • 崔玉尚
  • 张志庸
  • 朱红军
  • 田辉
  • 金哲
  • 刘威
  • 卢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宋弘轩; 姜文军
    • 摘要: 肺隔离症是指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在胚胎发育期间,肺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肺组织血液供应受障碍,并由主动脉的分支代替肺动脉供应该区肺组织,形成无呼吸功能的囊性包块。拥有完整脏层胸膜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明显的被称为叶内型肺隔离症,反之被称为叶外型肺隔离症。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寒战,咯血等非特异性表现,因此肺隔离症极易误诊[1]。
    • 郑巍; 李霄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诊断肺隔离症的影像特征,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82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通过MSCT影像学资料观察肺隔离症病灶异常供血动脉起源、管径走行、数量以及引流静脉归属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82例患者共发现89个病灶,其中79个为单发病灶,5个为双侧发病;发病部位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叶内型81个(91.01%);叶外型8个(8.99%),均位于左下肺。囊性肿块21个,囊实性肿块34个,实性肿块31个,3个增粗迂曲血管,未见明显隔离肺组织。89个病灶均为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其中78个起源于胸降主动脉,7个源于腹主动脉上段,4个源于腹腔干;所有病灶供血动脉均引流至下肺静脉,仅有7个供血动脉引流至对侧下肺静脉,其他均引流至同侧下肺静脉。89个病灶均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体循环异常血管来源和走行均与MSCT图像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肺隔离症病灶特征和异常动脉起源,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可用于肺隔离症术前评估,有临床推广价值。
    • 陈士君; 郦巧莲
    • 摘要: 肺隔离症较为少见,以血胸为首发症状的肺隔离症更是罕见。本文报道1例54岁男性,既往未发现肺部疾病史,此次因咳嗽伴胸闷气促1个月,CT检查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于2020年10月15日收住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经胸腔穿刺、CT血管造影等检查,最终诊断为肺隔离症、肺内畸形血管破裂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出院。本例报道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血胸时需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并警惕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后果。
    • 徐晓辉; 周小昀; 马冬捷; 陈野野; 王力; 崔玉尚
    • 摘要: 目的探讨保留肺叶只离断异常体循环动脉血管治疗PryceⅠ型肺隔离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10例PryceⅠ型肺隔离症临床资料。胸腔镜异常体循环动脉血管离断术8例,降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异常动脉隔绝术2例,受异常动脉滋养的肺叶均得以保留。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7±13.3)g/L(0~39 g/L)。5例术后最高体温>38°C。术后随访8~63个月,中位数47个月,均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咯血症状,无明显胸腰部不适,复查CT未见保留肺叶有缺血相关的囊性变或纤维化,各肺叶均未见肺气肿样改变。结论PryceⅠ型肺隔离症可以通过胸腔镜或介入的方法只离断异常动脉血管而不切除受累肺叶。
    • 程帅; 梁善福; 崔娇娇; 李琳; 张申伟
    • 摘要: 病例资料现病史:患者男性,32岁,因“间断胸闷、咳嗽3年,再发1周”入院。3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胸闷,主要位于心前区,成压迫样,伴咳嗽、咳痰、头晕、头痛,无恶心及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诊左下肺慢性炎症。予以对症治疗后,间断服用“肺力咳、咳特灵”等药物对症治疗。1周前患者活动后再次出现胸闷不适,伴咳嗽、头晕遂于2021年4月23日就诊于我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提示:卵圆孔未闭,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右心声学造影提示:阳性,RLS III级(图1)。
    • 王建飞
    • 摘要: 根据《医学放射技术及诊断治疗应用》表明支气管肺隔离占先天性肺部畸形的6.4%。肺段隔离症为一发育不良、结构紊乱的肺实质性结构,通常为囊性或囊实性结构,囊壁含平滑肌和软骨成分,内衬以柱状或扁平上皮,可呈单囊或多囊状结构。肺隔离症是支气管肺组织发育异常所致,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支气管肺组织隔离,由源于主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异常动脉供血,其主要特点为病变与正常支气管分支不交通,与正常肺组织分隔,无肺功能,并由体循环异常血管供血,体或肺静脉引流。临床特点为存在异常动脉供血,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及病理学上根据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和胸膜的关系,肺段隔离症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ELS占胎儿期肺内肿块的12~16%,经常在男性中发生,80%~90%发生在左肺基底,位于左肺和隔之间。肺隔离症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的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咳嗽、咳痰、咯血。肺段隔离症可由影像学检查发现,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肺隔离症筛选的常用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反复动态观察,并可发现异常动脉,测量管径宽度。肺隔离症病灶多位于左下叶后基阶段,常规支气管镜检查难以达到。因此,我国目前尚未有对肺段隔离症疾病的诊断统一标准。
    • 吴德生; 陈秀禅
    • 摘要: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部疾病,特征是肺组织由体循环参与供血,占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的0.15%~6.40%,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肺透明细胞瘤更是非常罕见的肿瘤,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属为血管周上皮样肿瘤,多为良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为单发,也可多发,影像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在肺隔离症基础上并发肺透明细胞瘤更是鲜有报道,现将我院确诊的一列肺隔离症合并发透明细胞瘤的病例进行报道,旨在进一步加深对罕见病的认识,减少误诊,避免延误患者治疗时机。
    • 贺锋; 陈天瑞; 周坤荣; 蔡奕欣
    •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66例肺隔离症资料。左下肺叶内型42例,右下肺叶内型22例,左胸叶外型2例。均有明确异常体循环来源的供血血管,来源于胸降主动脉63例,腹主动脉2例,右后纵隔肋间动脉1例。手术采用腋中线第5或6肋间2~3 cm切口,行病变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病变楔形切除。结果62例单孔胸腔镜完成手术,中转开胸4例。行肺叶切除54例,肺段切除8例,病灶楔形切除2例,叶外型隔离肺切除2例。手术时间(84.8±25.7)min,术中出血量(64.4±39.1)ml。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中位随访时间52(4~86)个月,无再发肺部感染、咯血,复查胸部CT无肺不张、液气胸。结论单孔胸腔镜肺隔离症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 李思; 刘敬; 许辉; 张彤如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塞介入栓塞异常供血动脉治疗儿童肺隔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2018年入住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2例诊断为肺隔离症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应用血管塞行异常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1月、3月、6月、1年随诊,观察肺部感染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1年复查肺部CTA检查观察异常供血动脉闭塞情况及隔离肺组织吸收情况.结果 12例病例均栓塞成功,无残余分流,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反复肺部感染;术后1年复查肺部CTA显示血管塞远端血管及其分支血管完全闭塞,隔离肺组织明显萎缩,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 应用血管塞介入栓塞异常供血动脉治疗儿童肺隔离症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 陈贤真; 马宏伟; 盛玉娇; 徐以增
    • 摘要: cqvip:支气管肺隔离症(Bronchopulmonary sequestration, BPS),简称肺隔离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罕见的下呼吸道发育畸形。被隔离的肺组织团块内虽然含有气道和肺泡,但与气管支气管树无正常解剖连接,丧失正常生理功能,并且其动脉供血来自体循环。根据解剖学特点,BPS一般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叶内型又称肺内隔离症,约占BPS的75%,病灶位于正常肺叶内,没有独立的脏胸膜包裹。叶外型又称肺外隔离症,病灶位于正常肺叶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