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入栓塞

介入栓塞

介入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86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8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1122篇;相关期刊361种,包括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全军第十六届放射医学大会、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暨第一届全国激光美容大会(第二届全国颅颌面专题研讨会等;介入栓塞的相关文献由24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辉、刘建民、周俊强等。

介入栓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8 占比:6.84%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15%

专利文献>

论文:11122 占比:93.01%

总计:11958篇

介入栓塞—发文趋势图

介入栓塞

-研究学者

  • 李辉
  • 刘建民
  • 周俊强
  • 张志强
  • 张杰
  • 张靖
  • 曾志宏
  • 朱刚
  • 李兵
  • 李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克林; 陈仁彪; 王亮; 高绍; 刘陈汉; 赵添
    •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Amplatzer血管封堵器(AVP)与弹簧圈经导管供血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肺动静脉瘘(PAVF)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多发性PAVF患者术前均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初步评估主要供血血管大小、数目以及流入、流出道,在血管造影系统下使用AVP和弹簧圈对供血动脉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造影及栓塞表现,评估临床、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例多发性PAVF共21个病灶,其中19个病灶均获得成功栓塞,其中1例患者分两次介入手术完成,1例患者2个微小病灶未处理,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选用AVP栓塞,对供血动脉最大径<5 mm者采用弹簧圈栓塞,总计放置AVP 8个,弹簧圈25枚,4例患者手术顺利,紫绀和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AVP与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多发性PAVF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
    • 费文静; 陈阳; 石丹; 张黎; 李扬; 王玉海; 陈军辉; 焦薇
    • 摘要: 目的研究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经验及疗效,并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高级别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未处理动脉瘤的保守治疗38例(含脑室外引流7例,颅内血肿清除术1例),显微手术夹闭32例,介入栓塞6例。结果随访19个月(6~36个月),依据GOS评分,保守治疗组38例,预后良好1例(2.6%),重残1例(2.6%),预后极差36例(94.8%);夹闭治疗组32例,良好7例(21.9%),极差16例(50%);介入治疗6例,良好3例(50%),极差3例(50%)。结论高级别颅内动脉瘤超早期(<24 h)积极治疗较保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显微夹闭术后去骨瓣减压、脑室外引流等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刘丽; 陈嘉兵; 陈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应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眉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栓塞治疗(碘化油+表柔比星)治疗,试验组采用新型栓塞治疗(聚乙烯醇载药微球+表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肿瘤坏死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07%(34/43)、95.35%(41/43)。对照组疾病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1.16%(22/43)、88.37%(38/43)。试验组疾病缓解率、肿瘤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ALT、AST、Alb水平分别为(35.39±7.65)U/L、(36.87±7.68)U/L、(38.21±7.54)g/L。对照组患者ALT、AST、Alb水平分别为(48.14±10.36)U/L、(50.24±11.54)U/L、(31.24±6.47)g/L。试验组患者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道反应、腹痛、发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应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可有效提高肿瘤坏死率、疾病缓解率,保护肝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
    • 张耐
    • 摘要: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患者肝功能、血管新生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栓塞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水平,以及治疗后2个月血管新生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IF-1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LT、AST、HIF-1α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OP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VEGF、OP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血流0级患者的占比分别为70.00%、3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级患者占比分别为3.33%、26.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相比于常规栓塞,可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组织损伤,进而改善肝功能,并可降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能力,控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疗效显著。
    • 刘刚; 宋太民; 陶美
    • 摘要: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介入与夹闭手术中应用CT灌注成像评估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相关资料,依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将采用血管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方式治疗患者分别纳入栓塞组(n=234)与夹闭组(n=56),两组患者均接受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MTT、CBF以及CVB等灌注参数显著变化(P005)。栓塞组患者随访期间.血管痉挛、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患者(P005)。血管.痉挛患者CBF与CVB显著低于非血管痉挛患者(P005)。结论CT灌注成像相关灌注指标在评估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和闭夹手术后颅脑血流、预后情况尤其是血管痉挛与脑梗死上效果显著。
    • 邵凌杰; 林文达; 韩向军; 李东奇; 窦怀豹; 张曦彤
    • 摘要: 回顾性分析32例医源性肾出血患者的资料,评价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肾动脉造影阴性的医源性肾出血的价值。介入栓塞治疗肾动脉造影阴性的医源性肾出血具有微创、高效、安全的优点,可作为治疗医源性肾出血的选择方案。
    • 王鹏; 王凯; 赵凯; 李明鑫; 蹇兆成; 张国庆; 陈俊良; 孙顺吉
    • 摘要: 目的分析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静脉反流、精液改善质量情况并随访12个月,评估栓塞治疗效果。结果28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均接受栓塞治疗。术后经精索静脉超声检查,患者精索静脉反流程度均减轻或消失。术前平均精液量(2.54±0.33)ml,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3.18±0.21)ml、(3.42±0.18)ml。术前平均精子密度(21.55±3.74)×10^(6)个/ml,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31.46±4.02)×10^(6)个/ml、(34.69±3.77)×10^(6)个/ml。术前平均精子活率(46.31±4.95)%,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升高至(56.47±5.07)%、(59.19±5.17)%。结论聚多卡醇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
    • 龙建武; 庄再旺; 王烨; 郑广顺
    • 摘要: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急性期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的3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26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9例,Ⅱ级6例,Ⅲ级3例,无手术例死亡病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4例,1分6例,2分3例,3分2例,4分1例,5分2例.结论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破裂前通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
    • 周金榜; 郭正团; 谢崇; 蔺卫龙; 杨伟家; 王怀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无水乙醇(RFAE)治疗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KTS)患者下肢边缘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治疗的13例KT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RFAE治疗,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等。结果 13例患者术后随访3~10个月,无病例出现肺动脉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坏死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深静脉受损或梗阻征象,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提示完全闭合12条,部分闭合1条。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RFAE是治疗KTS患者下肢边缘静脉安全、有效的方法。
    • 曾维培; 吴杰; 陈太董
    • 摘要: 目的:比较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早期外科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将入选患者分为外科夹闭组(n=41)和介入栓塞组(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格拉斯哥昏迷(GO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介入栓塞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外科夹闭组(P0.05)。结论:针对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而言外科夹闭与介入栓塞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其中介入栓塞术更具优势,在减少住院时间、恢复血压、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效果更好,但其相较于外科夹闭术来说,手术费用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