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责任血管

责任血管

责任血管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7045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磁共振成像、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南六省(区)第十七届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南省第二十四次神经外科学术年会、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责任血管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炎冰、刘博、凌锋等。

责任血管—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7045 占比:99.56%

总计:37210篇

责任血管—发文趋势图

责任血管

-研究学者

  • 于炎冰
  • 刘博
  • 凌锋
  • 张秋航
  • 张黎
  • 朱宏伟
  • 李建文
  • 杨超
  • 王伟
  • 王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凌; 丁爱民; 王武华; 龙翔; 洪欣
    • 摘要: 目的探讨能谱CT对咯血相关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能谱CT检查,并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能谱CT检测咯血相关责任血管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分析咯血相关责任血管能谱CT与DSA影像学特征。结果经DSA检查,59例咯血患者中共检出相关责任血管124支,其中支气管动脉82支,占比66.13%,非支气管动脉42支,占比33.87%。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检查支气管动脉咯血相关责任血管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3.79%、93.68%、81.46%;能谱CT检查非支气管动脉咯血相关责任血管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1.53%、97.23%、57.14%。咯血相关责任血管DSA表现为直接征象(造影剂外溢、滞留)12支,间接征象185支;咯血相关责任血管能谱CT表现为直接征象9支,检出率为75.00%,间接征象170支,检出率为91.89%。结论能谱CT对咯血相关责任血管诊断效能较高,可清晰显示相关责任血管的起源、数量以及影像学特征。
    • 王伟; 姜海涛; 李传坤
    • 摘要: 目的探索使用3D Slicer软件实现面神经出脑干区神经血管三维重建在神经外科规培医师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19名规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和试验组(n=10)。试验组通过3D Slicer软件重建的3D模型判断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对照组通过调阅PACS系统的3D Fiesta与3D TOF序列轴位图像判断面肌痉挛患者的责任血管。根据术中解剖所见对比两组判定责任血管的正确率。结果该研究共实施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89例。其中,45例病例纳入试验组中,44例病例纳入对照组中。试验组的责任血管判断正确率为82.22%(37例),高于对照组的63.64%(2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3D Slicer软件实现多模态影像融合对神经与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对规培医师判断责任血管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 何建斌; 姜巧生; 李青
    • 摘要: 目的 分析3.0 T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指导三叉神经痛(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行MVD治疗的60例T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行3D-TOF-MRA检查,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和走向,判定术前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神经压迫(NVC).结果 60例TN患者中,术后52例(86.67%)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8例(13.33%)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D-TOF-MRA检查与MVD在责任血管的判定结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诊断TN的阳性率为98.33%(59/60),3D-TOF-MRA检查诊断TN的阳性率为91.67%(55/6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6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D-TOF-MRA诊断TN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 CI 0.526~0.934);3D-TOF-MRA检查诊断NVC发生率为63.33%(38/60),MVD手术所见NVC发生率为61.67%(37/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OF-MRA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获知TN患者责任血管位置、走向、形态及压迫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对TN的临床诊断及MVD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唐晓宇; 吴刚; 马冕; 邓朋; 樊犇; 吴建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3例,其中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中医电针治疗的3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中症状缓解26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症状缓解21例,总有效率为63.64%(21/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0.53±12.41)个月,1例出现复发(3.33%),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8.41±10.48)个月,复发率为36.36%(12/33),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中应注意辨别责任血管,充分减压三叉神经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 周璐; 王晶; 徐武; 梁维邦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舌咽神经痛(GPN)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显著,随访时间为1~9年,平均为4.9年.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舌咽神经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术后1.5年舌咽神经痛症状部分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患者4例、脑脊液漏患者1例,均在随访过程中恢复.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有效且远期效果良好的方法,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责任血管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章龙; 沙壮; 于如同
    • 摘要: 目的 分析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出现迟发性面瘫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MVD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的风险提供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4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面瘫将其分成术后面瘫组(29例)和术后无面瘫组(10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术前病程、术中Telfon棉用量、责任血管类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面肌痉挛患者行MVD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病程、术中Telfon棉用量、责任血管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年、Telfon棉用量>3片和责任血管为面神经供血动脉是面肌痉挛患者行MVD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术前病程越长、术中Telfon棉用量越多、责任血管为面神经供血动脉(小脑前下动脉),MVD后出现迟发性面瘫的可能性越大.MVD中应尽量轻柔操作,保护面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术后应及时应用改善血管循环药物缓解血管痉挛.
    • 高峰; 孙连杰; 帕热哈提江; 杨乐; 李珂; 韦柏林; 董军; 杨小朋
    •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效果及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MVD治疗的316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结果 316例患者中,痊愈269例(85.1%),明显缓解27例(8.5%),部分缓解16例(5.1%),无效4例(1.3%);复发患者有9例(3.1%).270例异常肌反应(AMR)消失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100%,31例AMR未消失患者为67.7%,15例未监测到AMR患者为33.3%.责任血管:小血管压迫组245例,手术有效率为95.1%;椎动脉复合体组71例,手术有效率为88.7%,两组手术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 MVD是HFS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术中责任血管的判断,手术结束依据为减压后AMR消失和术者经验.
    • 于蕊
    • 摘要: 通过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流程的分析,结合具体病例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ICD-10编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ICD-10脑血管病160-169中的第一个类目160,其分类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首先应明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分型及颅内动脉瘤责任血管,通过认定颅内动脉瘤责任血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类到I60.0-I60.7亚目,其他原因导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类至I60.8亚目,而I60.9亚目仅在不能明确出血病因时使用.在明确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ICD分类轴心后,编码员需认真阅读病案,结合实际病例,进一步确定责任血管在ICD中查找到准确编码.
    • 毛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CTA)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责任血管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因咯血行术前CTA与术中DSA检查责任血管的患者,比较术前CTA、术中DS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数量、分布,并比较CTA与DSA对不同管径支气管动脉责任血管的检出情况。结果CT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率为97.1%,CTA与DSA对咯血责任血管的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SA相比,CTA对管径1.5~2.0mm责任血管的检测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CTA检测可以为无创检出咯血责任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与DSA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对于管径1.5~2.0mm的责任血管检出率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