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
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

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云南腾冲
  • 出版时间: 2014-03-27

主办单位: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4结核病及肺部相关疾病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索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rn 方法:分析30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确诊的T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CT)、痰抗酸菌染色镜检、纤支镜检查结果.rn 结果:本组中位年龄55岁,男女之比1∶2.2.主要症状包括:咳嗽215例,气促45例,咯血32例,发热29例,胸痛16例.胸部影像学无特异性,其中7例的X线表现正常.纤支镜检查示:右侧多于左侧,42%的患者有炎症浸润型病变,23%有增殖型病变,17%有狭窄闭塞型病变,11%有溃疡型病变,7%大致正常.119例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仅8例.301例患者全部经FB刷片行抗酸杆菌检查,阳性218例;病理活组织检查267例,证实为结核189例.rn 结论:TBTB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纤支镜检查.可以通过刷检或活检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 摘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又称Geodpasture综合征.临床较少见到.患者常常以咯血为首发症状.早期易造成误诊.本例患者先出现肺部症状,以咯血为首发症状。最初曾诊断为肺结核,后因贫血程度与咯血量不相称,才联系到患者病史,既往史而怀疑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进而差尿常规、肾功能,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患者少量咯血,进行性贫血,尿中出现蛋白、白细胞和颗粒管型。血肌配、尿素氮升高,符合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诊断。特别是血清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未能对病情作全面分析,以致在诊断前只抓住了肺的表现而忽视了尿、肾功能检查。因此遇到咯血、贫血的患者应及时作尿、肾功能的检查,特别是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滴度测定,以免误诊、漏诊。
  • 摘要: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CT影像学特征,提高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CT诊断水平.方法:随机选择经痰菌检查阳性而确诊的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各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症状体征多且较重,不典型;单纯肺结核临床症状体征少且较轻,较典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CT影像学改变以尘肺表现较典型,而肺结核征象不典型;单纯肺结核CT影像学改变较典型.结论:单纯肺结核CT影像学诊断易进行,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CT影像学诊断需密切结合职业史、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
  •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rn 方法:对病理证实的48例淋巴结结核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48例淋巴结结核共累及155个区域的淋巴结,其中累及Ⅰ区(颏下和颌下淋巴结)19例(39.6%),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29例(60.4%),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29例(60.4%),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34例(70.8%),Ⅴ区(颈后三角淋巴结组)2例(4.2%),Ⅵ区(颈前隙淋巴结组)25例(52.1%),Ⅶ区(气管食管沟和上纵隔的淋巴结组)8例(16.7%).48例患者CT表现为淋巴结增大,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类似于肌肉组织强化29例(25.0%);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存在37例(31.9%);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16例(13.8%);淋巴结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分隔状或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4例(29.3%).rn 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有较典型特异性改变,同时CT能清晰显示病变发生的部位、数目、形态和邻近结构的情况,但CT诊断需要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同时进行.
  • 摘要:目的:探讨CT是否能够显示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CT表现.支气管胸膜瘘的直接CT征象是支气管或肺与胸膜腔之间存在瘘管.间接征象是支气管残端下方的气泡或存在可疑瘘管.结果:支气管胸膜瘘在CT上表现为直接征象(中央型2例,周围型10例)和间接征象(周围型6例),而支气管镜显示中央型2例,周围型4例.结论:与外科性支气管胸膜瘘比较,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多为周围型,多伴有同侧脓胸、实变或肺毁损以及支气管的狭窄和扭曲,支气管镜检查往往不能到达瘘管的位置而呈阴性结果,通过内镜治疗困难.治疗通常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需开胸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rn 方法:收集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并登记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5.88±6.76)岁,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胸部CT)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摄有X线胸片,32例患者同时有肺CT资料.rn 结果: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病灶位于1个肺野16例,占33.3%,病灶位于2个及2个以上肺野的患者32例,占66.7%; 27例患者主要病变位于上肺野,占56.2%,15例患者病变以中下肺为主,占31.3%.病变性质在影像学上表现多样,以渗出、干酪样实变、纤维索条为主要改变,16例可见空洞,约占33.3%,合并胸膜改变13例,占27.1%.rn 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复杂,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常见原因,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诊断时胸片与CT相结合,并及时进行结核的其他相关检查.
  • 摘要:肺结核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及肺下叶背段,但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人群增加、社会人口老龄化、耐药结核增加等因素,肺结核发病率增加,部分患者可在症状、体征和肺部影像及临床经过等诸多方面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有许多不同特点,即所谓"不典型肺结核",较易延误诊断.其中影像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结合北京胸科医院近年来通过穿刺、手术病理、气管镜、痰细胞学及临床证实的患者并参考文献,从影像诊断的角度对影像表现不典型肺结核做一简单概述.
  • 摘要:目的:通过10例特殊肺结核螺旋CT影像表现的研究,以加深对肺结核多形性变化的认识,提高肺结核的正确诊断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2年10例特殊型肺结核螺旋CT影像学的表现,这些患者均有较为完整的临床病史并通过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治疗证实,对这些完整的临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0例特殊肺结核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均经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的抗结核治疗证实.结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肺内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复杂多变,相应的螺旋CT影像表现呈多样性改变,本组患者符合结核基本病理变化特征.
  • 摘要:目的:对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肾动脉的效果与局部组织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进行初步探讨.rn 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新西兰白兔,DSA下行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单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留取栓塞肾脏行病理学观察;不同时间点抽取动物外周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其外周血药浓度;不同时间点留取动物动脉栓塞肾局部组织,检测其局部组织匀浆内药物浓度.rn 结果: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肾动脉明确、有效,局部组织病理学可见肾小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动物外周血利福平药物浓度于肾动脉栓塞术后30分钟达峰值,为(81.5213±29.8574)ng/ml;后开始缓慢下降,4h后维持较低水平,为(6.5328±1.9856)ng/ml.栓塞后4h,栓塞侧肾组织匀浆利福平药物浓度与对侧肾组织匀浆利福平药物浓度分别为(294.5199±78.8762)μg/g、(26.1284±5.9902)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利福平海藻酸钠微球具有高效、药物缓释特点,物理栓塞治疗同时发挥抗结核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讨论胸壁结核的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后病灶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胸壁结核共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胸壁结核中95例一次性手术治愈,3例术后病灶复发,经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前及时诊断,规范抗结核治疗,掌握正确手术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残腔,充分引流,加压包扎,术后强化抗结核治疗是降低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性咯血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50例次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咯血患者的临床资科与血管造影影像.rn 结果: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有活动性肺结核(81.52%)、支气管扩张(16%)及肺恶性肿瘤(2%)等.本组1050例次患者,其中934例患者(89%)咯血立即停止,777例患者(74%)咯血被控制,159例患者(15.14%)再发咯血,有128例(12.19%)二次进行栓塞治疗.肺结核毁损肺患者占再发咯血患者的80%,预后差,其中13例死于大量咯血窒息.6例患者因脊髓损伤合并截瘫,其中5例经过对症治疗恢复.rn 结论: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快速的治疗手段.完全彻底的栓塞所有参与病灶供血血管,可以提高介入治疗大咯血的成功率,责任病灶的认定及非选择胸主动脉造影的应用、基础疾病的治疗对大咯血介入治疗疗效的提高有重要的价值.
  • 摘要:目的: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复治住院患者痰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一线抗痨药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耐药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间431例复治住院患者痰标本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431例分离株中,242株对所试4种抗结核药物皆敏感,有189株至少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耐药,总耐药率达43.9%.其中多耐药率20.9%,同时耐INH和RFP的菌株44例,耐多药为10.2%.rn 结论:复治患者对一线抗结核病药物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摘要:目的:对肺泡微结石误诊粟粒型肺结核原因分析,以提高对肺泡微结石症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rn 方法:对误诊的1例PAM少儿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综合相关文献报道.rn 结果:该病例无明显肺部症状、体征;血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影像学结果提示患者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可显示双肺弥漫性高密度结节影,呈暴风沙样,以中下肺野内带最为密集,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内未见异常改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可得到满意的标本和明确的病理诊断.对患者随访3年,目前症状稳定.rn 结论:PAM的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或者仅见于小部分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如果对该疾病没有认识容易误诊;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本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 摘要:畸胎样瘤是常见的前纵隔良性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25岁左右的青年。近年国内曾有学者报道胸腔囊性畸胎瘤。但发生于青少年的纵隔巨大畸胎瘤,同时向两侧胸腔突出者极为罕见。本例患者因肿瘤大向两侧胸腔突出,向右占据整个胸腔,压迫右肺导致胸痛、胸闷。由于炎性包块内有液体存在及胸腔积液常规酷似结核性胸膜炎,加之患者年幼,是该例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延误诊断按结核治疗6个月,应吸取经验教训。应尽量做到及时诊断,外科手术治疗,防止发生恶变,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功能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纤支镜证实的EBTB的胸部CT影像表现.56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增强检查.rn 结果:(1) 56例共80处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受累,右肺稍多于左肺,以两主支气管及上叶支气管多见.(2)病变范围广泛,可同时累及多支支气管.43% (24/56)累及2支或以上支气管.(3)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4) 78处实变或肺不张,72% (56/78)实变或肺不张内见支扩,2处阻塞性肺气肿.(5)肺内多合并结核,64.3% (36/56)有活动性肺结核,10.7%(6/56)有陈旧性肺结核.rn 结论:EBTB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 摘要:目的:总结脊柱结核侵犯椎管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认识.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脊柱结核的MRI影像资料,观察结核病变侵犯硬膜囊、压迫神经根及脊髓等情况.rn 结果:214例脊柱结核患者,结核病变累及椎管者174例,未累及椎管者40例,比率分别为81.30%和18.70% (P<0.001).病变侵犯椎管致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50、59、65例,无明显差别(P =0.389).结核病变累及神经根159例,未累及神经根55例,比率分别为74.30%和25.70%(P<0.001).结核病变累及脊髓马尾神经151例,未累及脊髓马尾神经63例,比率为别70.56%和29.44%(P<0.001),结核病变致脊髓轻、中、重度受压分别为17、33、30例,无明显差别(P=0.426).rn 结论:MRI可准确清晰显示脊柱结核侵犯椎管内结构及中枢神经系统情况,可为临床手术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的影像学参考.
  • 摘要:本文通过对泛树芽征性肺结核二例病例进行分析,说明了其CT影像学特点:(1)树芽征多叶分布,范围占结核病灶比例的60%以上;(2)树芽征沿着支气管分布;(3)树芽征有聚集性;(4)伴随磨玻璃影少;(5)伴有多灶性,多形性病灶、空洞,支气管壁增厚的肺结核的特征性影像。
  • 摘要: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对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技术(dual-input lung perfusion CT,DI-CTP)检查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rn 方法:对12例原因和部位不明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在DSA检查前进行320层CT肺双入口灌注成像检查.记录各肺段CT灌注参数[包括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 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 BF)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法(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DI-CTP检出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能力,找出诊断该瘘效能最高的灌注参数和相应的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度.依据DSA的检查结果将灌注参数分为有、无体-肺动脉瘘两组,对此两组之间的灌注差异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差异者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参数诊断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的价值.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本研究患者12例共观察216个肺段全部纳入分析.DSA检查发现存在循环动脉-肺动脉瘘肺段70个,阴性肺段146个,所有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灌注扫描,经过软件对位后,灌注图片无显著的移动伪影.CT灌注扫描的人均辐射剂量为5.82 mSv. PF、 BF和PI在有和无体-肺动脉瘘存在的肺段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P值均<0.001).PF、BF和PI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7,0.138,0.941,在PF、BF和PI 3个灌注参数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P<0.001),诊断效能最高,其诊断阈值为96.25,敏感度88.00%,特异度87.00%.rn 结论:DI-CTP对肺结核体循环动脉-肺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DSA栓塞治疗前有效的筛查手段.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成人粟粒型肺结核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情况及影像学表现.rn 方法:临床初诊确诊粟粒型肺结核45例,均接受MRI平扫加强化检查.其中14例同时有CT平扫加强化检查结果.rn 结果:全部45例粟粒型肺结核患者中31例有颅内结核影像表现.14例接受CT平扫加强化的患者中,平扫阳性者0例,强化阳性者2例;45例接受MRI平扫加强化的患者中,平扫阳性者29例,强化阳性者31例.颅内结核的MRI影像表现:31例患者中31例表现为多发小粟粒结节,其中,1例有小成熟结节,2例有小片脑炎及脑膜炎.31例有颅内结核影像表现的患者中仅3例有临床症状,1例轻度脑脊液异常.rn 结论:成人粟粒型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的颅内结核发病率,而没有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中,CT极易漏诊,MRI平扫表现为弥漫性粟粒结节,MRI增强显示病灶最多,最全面.
  •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致重症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胸部X线摄影与CT扫描的影像表现特点.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由广东省和深圳市CDC确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致重症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rn 结果: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特点如下: (1)片状磨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17例),同时可见肺气囊(3例).(2)磨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以两下肺及背部为著(17/17),表现为多叶、多段的两肺广泛受累;病灶侵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17例,其中4~6个肺叶受侵者16例.(3)较常出现胸腔积液(13/17),均为少量积液.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较少见(1/17). (4)肺部病灶进展迅速,17例患者进展期48h内病灶进展>50%.恢复期时间较长,可见小片状及条索状影.rn 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致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肺部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出现早、病灶以两下肺及背部为著、变化快且广泛、病灶吸收缓慢等特点.影像学检查与诊断在指导患者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
  • 摘要:目的:分析肺血管CTA造影在肺结核咯血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前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在对1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行TAE后,根据对患者术前肺血管CTA造影及术中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观察肺结核患者中BA和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以期在行TAE前了解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rn 结果:178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中, 91例为空洞性肺结核(包括67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其中39例合并曲菌球,53例合并不同程度肺毁损,42例合并较广泛胸膜增厚粘连);51例合并不同程度结核性支气管扩张,4例曾行胸廓改型术. 178例CTA造影中161例(90.3%)出现病理性BA,152例(85.4%)出现病理性NBSA.共计373支责任BA和356支责任NBSA;其中NBSA包括肋间动脉288支,胸廓内动脉43支,胸外侧动脉11支,肩胛下动脉6支;膈下动脉5支,甲状颈干2支,食管固有动脉1支,另有肺动脉(假性动脉瘤)2支;与DSA比较总符合率达82.0%.rn 结论:严重的肺纤维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导致BA以及相应的NBSA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甚至肺动脉也可参与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CTA造影在对其行TAE前可以进行较准确的判断.
  • 摘要:目的:了解按"胸片病灶稳定作为停药标准"在涂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rn 方法:收集2005-2012年治愈的719例初治和8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X线胸片,观察每治疗3个月后的病灶改变,统计病灶稳定的停药率,计算停药时间的中位数M=P50,分析病灶稳定对停药时间的影响.rn 结果:初治涂阳患者病灶明显吸收的高峰期在第3个月,其人数占总例数的85% (611/719),治疗到第6个月病灶稳定停药194例,停药率26.99% (194/719),余下的525例延长治疗,病灶稳定停药的时间中位数是11.09个月;复治涂阳患者病灶明显吸收的高峰期在第9个月,占总例数的78% (67/86),治疗到第9个月病灶稳定停药18例,停药率20.93% (18/86),余下的68例延长治疗,病灶稳定停药的时间中位数是14.21个月.rn 结论:把胸片病灶稳定作为停药的标准,有利于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彻底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体循环动脉中非支气管动脉在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对24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根据患者是否咯血复发,将24例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24例患者经6个月~2年的随访观察,共有11例患者复发咯血.复发组中行主动脉造影者6例(54.5%),明显低于未复发组(92.3%);复发组中发现有体循环非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的患者10例(90.9%),显著高于未复发组(61.5%);复发组患者供血体循环非支气管动脉平均数(2.87±2.70)与未复发组(1.05±1.12)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完全栓塞例数5例(45.4%)明显低于未复发组(92.3%).rn 结论:参与咯血的相关动脉栓塞对于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咯血的治疗效果,减少咯血复发率.
  • 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登记管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疗程结束转归研究,促进对肺结核患者早检查、早发现、早确诊、早规范性治疗重要性,防止重症肺结核慢性迁延发生,造成慢性肺空洞难吸收和闭合,病情难控制和容易复发,增加结核病患者死亡危险和社会传播.rn 方法: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台山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管治288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疗程结束转归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类:在288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中,统计空洞型初治涂阴有62例;空洞型初治涂阳有197例;空洞型复治涂阳有29例.再将其按年龄分为6组:14~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岁以上.根据疗程结束影像学专家胸片报告诊断肺空洞转归变化分:(1)空洞完全吸收消失;(2)空洞完全闭合;(3)空洞大部分闭合;(4)空洞缩小;(5)空洞大小不变.把空洞完全吸收消失为治愈标准最好,空洞完全闭合治愈标准基数.rn 结果:在肺空洞型初治涂阴62例中.统计年龄组14~30岁有11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10例,占治愈率标准最好90.9%;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9.1%;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统计年龄组31~40岁有7例,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5例,治愈率标准最好71.4%;空洞完全闭合治愈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8.6%;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统计年龄组41~50岁有14例,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2例,治愈率标准最好14.3%;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85.7%;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0%;统计年龄51~60岁治愈13例,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92.3%;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92.3%;统计年龄组61~70岁有13例,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9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69.2%;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69.2%;统计年龄组70岁以上有4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5.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5.0%.在肺空洞型初治涂阳197例中.统计年龄组14~30岁有31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19例,治愈率标准最好61.3%;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1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35.5%;此年龄组肺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96.8%;统计年龄组31~40岁有21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6例,治愈率标准最好28.6%;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57.1%;此年龄组肺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85.7%;统计年龄组41~50岁有42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3例,治愈率标准最好7.1%;空洞完全闭合治愈3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76.2%;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83.3%;统计年龄组51~60岁有53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1例,治愈率标准最好1.9%;空洞完全闭合治愈37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69.8%;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71.7%;统计年龄组61~70岁有28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42.9‰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42.9%;统计年龄组70岁以上有22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6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7.3%;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7.3%.在肺空洞型复治涂阳29例中.统计年龄组14~30岁有4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1例,治愈率标准最好25.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3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75.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统计年龄组31~40岁有2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100%;统计年龄组41~50岁有8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占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4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50.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50%;统计年龄组51~60岁有8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2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5.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5.0%;统计年龄组61~70岁有5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1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0.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20.0%;统计年龄组70岁以上有3例,其空洞完全吸收消失治愈标准0例,治愈率标准最好0.0%;空洞完全闭合治愈0例,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0.0%;此年龄组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标准基数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肺空洞型初治涂阴和肺空洞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年龄越小,空洞型完全吸收消失最好,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越高.空洞型初治涂阴、空洞型初治涂阳、空洞型复治涂阳等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束空洞闭合治愈率转归跟年龄组越小成正比;复治涂阳患者较初治涂阳患者空洞完全闭合治愈率低.因此,促进对肺结核患者早检查、早发现、早确诊、早规范性治疗重要性,是防止重症肺结核慢性迁延发生,从而造成慢性肺空洞型难吸收和闭合,病情难控制和容易复发关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