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颅夹闭

开颅夹闭

开颅夹闭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9044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临床医学、局解手术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21届全军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等;开颅夹闭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淼、仁增、俞学斌等。

开颅夹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9044 占比:99.92%

总计:129147篇

开颅夹闭—发文趋势图

开颅夹闭

-研究学者

  • 于淼
  • 仁增
  • 俞学斌
  • 刘建武
  • 刘建民
  • 呼铁民
  • 孙雅菲
  • 宋书欣
  • 张小兵
  • 张振兴

开颅夹闭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建华; 莫教彬; 候建金
    • 摘要: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者纳入开颅组,70例接受血管介入术治疗者纳入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住院时间、专科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结果介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9.45±12.23)mL,明显少于开颅组的(254.63±71.25)mL,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15±0.70)h、(11.24±3.11)d,明显短于开颅组的(2.98±0.88)h、(18.54±3.95)d,但是介入组患者的手术费用为(6.78±2.22)万元,明显高于开颅组的(3.32±1.0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明显低于开颅组的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介入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29%,明显高于开颅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相对于开颅夹闭术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是目前血管介入术费用相对较高,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手术方式。
    • 摘要: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处理目前争议较多。虽然没有较强的证据支持,但多数专家认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更适于采取开颅夹闭治疗,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影像及临床结局与开颅夹闭相当。伴有颅内出血>50 ml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增高,但如能在3.5 h内清除血肿被证明可以改善预后,因此建议伴有巨大血肿的患者行开颅术治疗。
    • 程魏; 张杰; 宋照明; 朱云扬; 杨兴宇; 孟嘉皓; 严泽亚; 尤万春; 王中
    •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治疗组10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61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个人史、动脉瘤特征、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均预后良好(均P>0.05),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均P0.05)。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接受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均预后良好,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血管内介入,但两种治疗方式均预后良好。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与开颅夹闭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后循环动脉瘤、脑梗塞、肺部感染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年龄不应作为开颅夹闭的相对禁忌症。
    • 何海胜; 胡顺安; 华伟; 宋才兵; 王鹏
    •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与开颅夹闭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与对照组(35例,开颅夹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流动力学[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排血指数(CI)及心率(HR)]。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CS评分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观察组CO、MAP及HR低于对照组,而C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ED联合弹簧圈栓塞与开颅治疗效果相当,但PED联合弹簧圈栓塞能有效缩短治疗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情况。
    • 邵星博; 关俊宏; 曲圣涛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策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提供手术策略方面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个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根据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单侧或双侧手术、一期或分期手术、处理责任动脉瘤或处理全部动脉瘤进行分组。通过对术后GOS评分、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预后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手术策略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好于开颅夹闭术,处理全部动脉瘤临床疗效好于只处理责任动脉瘤;手术侧别、手术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Hess评分及术式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多发动脉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处理明确诊断的多发动脉瘤时应尽可能处理全部动脉瘤,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应遵循一定原则。
    • 华栋; 白向飞; 银公敬
    •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生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SE、S100B、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可促进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增加再出血率以及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 王涛; 陈节; 文立利; 张彬; 王金陵; 张子军
    • 摘要: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月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n=63)和东部战区总医院(n=57)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aSAH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根据接受的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夹闭组(n=60)与介入组(n=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3)和预后良好组(n=87),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30±0.28)h、(9.20±5.30)d,均较夹闭组[(2.85±0.32)h、(13.00±6.10)d]明显缩短,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6%,较夹闭组(36.67%)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饮酒、术前脑积水、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动脉瘤数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栓塞程度、手术方式这11个因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高血压、Hunt-Hess分级4~5级、CT-Fisher分级3~4级、动脉瘤多发、发病至手术时间≥4 d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完全栓塞或瘤颈残留为保护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aSAH的近期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年龄≥60岁、有高血压、Hunt-Hess分级4~5级、CT-Fisher分级3~4级、动脉瘤多发、发病至手术时间≥4 d是a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完全栓塞或瘤颈残留为保护因素。
    • 陈如东; 侯宇阳; 厉华; 杨洪宽; 于加省
    • 摘要: 目的 分析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中青年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年龄18-60岁,根据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组(63例)和非完全恢复组(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类型(OR:0.144,95%CI:0.030-0.688,P=0.015)、治疗方式(OR:7.622,95%CI:1.823-31.870,P=0.005)和治疗前动眼神经麻痹持续时间(OR:0.848,95%CI:0.783-0.919,P=0.000)是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中青年患者中,开颅夹闭比介入栓塞更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完全恢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类型也与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相关,而完全恢复的最佳预测因素是治疗前症状的持续时间。
    • 胥文德; 王鹏; 魏雪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夹闭组和栓塞组,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动脉瘤复发及预后评价.结果:开颅夹闭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相比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存在相对费用高,有复发可能等不足,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 孙运帅; 王诗良; 李一星; 张浩; 郭锋; 于建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一期治疗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一期治疗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1例患者,追踪患者的发病情况、围术期的精神状态、影像资料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结论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通过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一期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没有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各有利弊,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动脉瘤,可以将两者结合,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