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后的虫体生长发育情况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微小膜壳绦虫感染ICR小鼠后的虫体生长发育情况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摘要

目的观察微小膜壳绦虫(H.nana)在小鼠肠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小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H.nana虫卵分别以60、100、300、500、1000个的感染量经口灌胃的方式感染140只ICR小鼠(5个实验组,每组28只),同期28只对照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每克粪便虫卵数(EPG);在感染后第5、10、15、20、25天每组随机麻醉处死5只小鼠,观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各实验组小鼠感染后第3天出现精神萎靡、食量下降、活动减少、皮毛色泽变暗、毛发蓬乱等症状,症状随虫卵感染量加重;感染量为60、100和300个虫卵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感染量为500个虫卵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感染后第2天明显减轻(P<0.05),感染量为1000个虫卵的实验组小鼠体质量在感染后第2天和第7天也明显减轻(P<0.05);但感染量为500个虫卵的实验组检出虫卵时间最早,排卵持续时间最长(P<0.05),可作为H.nana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参考感染量;各实验组小鼠感染后第5天未检获虫体,感染后第10天感染60个虫卵的实验组小鼠成虫检获率60%,其他实验组小鼠虫体检获率100%,虫体主要分布于距离回盲部6~12 cm处的小肠内,感染后第15、20、25天实验组小鼠虫体检获率均100%,虫体主要分布于距离回盲部1~8 cm处的小肠内;实验组肠组织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5天~第25天未观察到损伤修复肉芽肿组织,但H.nana寄生部位可见炎症细胞增多,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H.nana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中,500个虫卵感染量最为稳定,H.nana在小鼠体内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是从肠壁逐渐向肠腔迁移的过程,可引起寄生部位肠组织炎症细胞的增多。

著录项

  •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P.249-255262|共8页
  • 作者单位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现代病原生物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4;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绦虫;
  •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小鼠; 近交ICR; 小肠; 模型; 动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