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教学与管理》 >学生伪善行为的类型、根源及消解

学生伪善行为的类型、根源及消解

         

摘要

在工具理性主导的时代背景下,道德面临着功利化、边缘化的危机。学校正催生着具有伪善特征的学生群体,其既源于理性限度与原初欲望的矛盾,也源于外界不合理的理念规则。文章结合伪善的内涵透视,以行为动机与心理特征为切入点,对学生的伪善行为进行了类型辨析,依据程度的不同分为温和型、意欲型和侵占型三种伪善,并揭示出背后的原因是外化的价值取向、虚假的公共生活及异化的学校德育。当前学校应从教育价值的人性回归、班级公共生活的重构及道德教育的变革等方面消解学生的伪善行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