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海洋渔业》 >空间信息技术在河口潮间带栖息地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空间信息技术在河口潮间带栖息地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

研究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intertidal benthic habitat)变化,能为河口湿地生物的保护、底栖环境质量的评价、受损生境的生态恢复提供的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本文从关注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研究出发,对河口潮间带栖息地监测、分类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的时空新特征、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参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获取方式、数据处理、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分类模型选择、多时空尺度分析.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的分类方式由于考虑生态过程和格局中所涉及的空间生态学问题(边界分割、尺度效应、分类精度、动态变化等),模拟底栖物种及群落分布更为便捷,最终使物种/群落栖息地分类结果更加精确、真实、全面.最后,本文提出利用SIT对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进行分类将对底栖生态系统评价及研究生态功能机制带来新的视角,同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例如,潮间带生境特征参数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不同的尺度上进行甄别和筛选,以期有效提高指示参数在研究尺度上的解释度.

著录项

  • 来源
    《海洋渔业》 |2016年第4期|424-436|共13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009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009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009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009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009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资源学;
  • 关键词

    空间信息技术; 河口潮间带; 底栖生境; 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