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鲁迅语言观在30年代的变化及隐喻意义

鲁迅语言观在30年代的变化及隐喻意义

         

摘要

cqvip: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随着五四人重新分化与聚合,语言变革便更具文化身份的隐喻性。这一轮的语言之争不仅标示着知识者文化身份的转移,也预示着新的'权势身份'的生成,其间鲁迅的语言观也既有存又有变。鲁迅、胡适等能撇开分歧借《中国新文学大系》重新联手,是这些'被挤成了三代以上的古人'在自我反省中对新文化和新文学'正统'地位的重新强调,也是对各自'新权力话语'的探寻和确认。本文以鲁迅为个案,研究语言主体在论争的裂隙中呈现出的繁复的社会意识和身份之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