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励耘学刊:文学卷》 >不只是“风景”的细节:论骆以军《远方》的两岸底层书写及其后现代艺术观的辩证尝试

不只是“风景”的细节:论骆以军《远方》的两岸底层书写及其后现代艺术观的辩证尝试

         

摘要

本论文以台湾中壮辈代表小说家骆以军(1967- )的长篇小说《远方》(2003年)为核心,阐释作品中的两岸底层书写,并做对后现代艺术观的再推进/再辩证的尝试。首先,本文概略回望1949年以后,台湾的重要外省小说家的大陆书写。从第一代生于大陆的白先勇、刘大任,到后来生于台湾的朱天心、张大春、郝誉翔等外省第二代,说明他们由于世代、身份背景及成长时期台湾社会条件的差异,而陆续生产出:王谢堂前燕、旁观的人道理想、文化中国、怀旧与过去的家族史等大陆书写类型。其次,在前述的背景下,衬托骆以军《远方》的明显变奏——《远方》以作者的自传性经验,刻画主人公从台湾远赴大陆江西九江,援救中风父亲的事件。反映且反省了两岸部分的底层现象与细节,同时内省台湾人自身的国民性限制,甚至意识到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一样参与了大陆的资本主义发展及剥削等问题。并初步触及了两岸阶级矛盾在台湾被操作成岛内族群矛盾的敏感。此外,无论对于大陆的亲人及其本土历史、参与其父亲医疗的大陆医疗团队,尽管仍有其荒谬书写的习惯,作者也尽可能呈现了较有层次的理解,而非一般刻板印象的裸露。凡此种种,均说明《远方》在外省小说家的大陆书写题材中,具有一定程度上推进与解放价值。最后,在尊重作品本身的主体性下,本文分析《远方》中所包含的后现代艺术观的辩证性,分析它们实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去中心、一味彻底解构的虚无后现代,而开始发生从细节再出发的建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