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

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

cqvip: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一系列肝病^([1])。全球约25%的人群患有此病^([2]),并且NAFLD患病数在我国逐年上升。目前NAFLD逐渐被认为是与代谢紊乱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国际专家小组建议将其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3-4])。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细胞内的物质、受损的细胞器或病原体被递送至溶酶体,并被溶酶体水解酶消化以产生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糖和三磷酸腺苷(ATP),并最终再循环至细胞质中重新利用。这种由溶酶体介导的细胞自我消化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对物质循环利用以适应代谢压力,清除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及受损的细胞器等潜在的有害物质等。根据底物进入溶酶体途径的不同,一般将自噬分为三类:巨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和微自噬。自噬与NAFLD的发病机制高度相关,包括调节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细胞脂质代谢存储,介导肝细胞对刺激的抵抗能力,防止先天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等。本文综述自噬在NAFLD进展中的作用以及自噬相关治疗的最新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