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5-06-03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编辑部

会议文集: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认为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至少应该分为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前者源自Huang(1994,1997)的经典分析:要参透(la)中句法和语义不协调的现象,必须从该句的"言外之意"着手,亦即将其与(lb)中的致使关系(causation)等量齐观,主张(1a)中其实有一个相当于"让"的隐性轻动词CAUSE,差别在于"让"可以单独出现在句子上层,而CAUSE则需将主动词"切得"吸引上来做为靠山,才能在音韵上站得住脚.总结而言,无论从句法结构或是语义诊释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将汉语中的内、外轻动词区分开来。虽然其间仍有许多灰色地带需要用更缜密的方法来探索,为其制作更精确的舆图,本文仍勉力跨出了一大步,希望能对厘清句法、语义间错综复杂的映射关系有所贡献。
  • 摘要:本文从共时角度分析景颇语基数词的几个特点.指出:景颇语基数词是"十进位"系统的,但有其不同于亲属语言的特点;景颇语的"一、二"各有两个,二者的用法受数词序列系统及句法韵律的制约;景颇语基数词有不同来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即"十"以内的基数词均是固有词,"百"以上的位数词都是借词;与汉语等亲属语言相比,景颇语基数词的构词和文化功能较弱.
  • 摘要:本文讨论北京话的重音,认为北京话虽然不是英文类stress-timed的语言,但是一种重音语言.文章从音节、音步、韵律词、动词短语,时态短语、句标短语等不同的语法层级,说明北京话在各个级层上都表现出重音的特征.文章最后提出,分层级地研究北京话的重音,不仅可以深入对北京话的认识,而且可以发展韵律学、韵律构词和韵律句法学的理论,以便深入发掘没有发现的新现象。
  • 摘要: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ajor themes emerging in studies o f言外之意,i.e.,Chinese implicature by Chinese scholars.There are two general strands of conceptualization,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two sets of triadic terms:the Yán-Xiàng-Yì言象意‘speech-image-idea'-trilogy and the Sī-Yì-Yān思意言`thought-intended meaning-speech'-trilogy.Also examined is the pedagogical practice of teaching through implications and dùnwù顿悟sudden enlightenment in Chinese Zen Buddhism.A contrast is made between the Gricean theory of implicature,which is based on rationality,and the Chinese integrity principle of speech,thought,emotion and embodiment,whi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emotion.
  • 摘要:汉字形体词符化是汉字构形系统古今发展的全方位转换方式,词符化既是对旧系统的改造过程,也是新系统的建立过程。通过构件形体的义化和声化、转换结构与构意重建、构形改造等六种方式进行转换,其中构形改造、增加构件和重新构字三种途径贯穿于形声字发展的整个过程,在词符化阶段,他们是词符化的表现形式,但不仅仅是词符化的形式,也是派生新词的形式。而其他三种途径则是词符化的独有表现形式。增加构件和重新构字是瞬间完成的,结构转换、构件形体的义化和声化、构形成分的定形、定量和定位、定向则是在漫长过程中逐渐完成的,构形改造则有的是瞬间完成,有的是逐渐完成的。
  • 摘要:丝绸之路连接了东方和西方,是著名的人类迁徙走廊.丝绸之路上的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佛教和伊斯兰教,汉语和非汉语,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几百年来一直在这片高原和平原交界区碰撞.群体和个人不断地接触,摩擦,对峙,交流,杂居,通婚,混合,融合,这一切使这个地区具有鲜明的多元特色而不同于其他地区.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这条东西走廊里的语言和人群具有多态性.语言和基因的演变在许多地方不平行.唐汪话可以分为唐汪汉民话和唐汪回民话(徐丹2014《唐汪话研究》)。唐汪回民话中融入了蒙古语族语言特有的构词词缀。这些词缀在唐汪汉民话里还未被吸收,但在唐汪回民话里,已经深深地扎了根。本文将从几个词缀入手谈语言接触中民族身份的认同及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
  • 摘要:本文的问题为为什么汉语中有的成分(或论元)既可以在事件句中出现,又可以以焦点形式出现,而有的成分则难以在事件句中出现,并需要使用焦点标记?为什么同样是焦点,有的必须使用“是~的”,有的则不需要使用“是~的”标记。管见所及,对此问题至今还没有从功能上做出过统一且能令人信服的解释。以下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试图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初步想法是:句子成分(论元)出现在事件句中,还是以焦点形式出现在说明句中,与其语义有关。论元在焦点化上有其优先序列。同样为焦点,论元的语义会直接影响“是~的”的使用。疑问词在焦点化上也存在某种序列。
  • 摘要:有幸出席"第五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借此机会向语言学家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对现代汉语词语归类结果的工作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做下去?笔者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拟全面比对《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这两部词典的词语分类体系以及数以万计词语的实际归类结果,本文介绍这项工作的目标、做法和已经取得的数据.第二个问题是笔者提出的将普通话的5个声调重新命名为"高声、扬声、响声、亮声、轻声"的建议有没有合理性,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这样的命名承袭了汉字四声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命名法的优点.此建议若能被接受,相信将有利于汉语教学,为汉语国际传播增添正能量.
  • 摘要:针对目前学界的相关争论焦点问题,文章通过七种对音材料音系特点的考察比较,论证了明代南京官话具有权威通用性,而明代"南京官话"之名并非仅有"南京方言"之实;明代南京官话的基础音系具有江淮、中原、北京官话方言的综合性质,实际上是个动态弹性系统.
  • 摘要:本文介绍一项关于语言限制蕴含逻辑、而逻辑限制蕴含科学的研究。这项研究顺带着也就解决了‘为什么中国不产生科学’这个被称为‘李约瑟难题’的百年谜团。简单地说,不同的语言结构和不同的推理方式(包括演绎逻辑)相关,而推理方式跟认识世界的方式(包括科学)相关。这是提出的‘语言必要论’的三个假说:主谓(S-P)结构语言是产生演绎逻辑的必要条件:演绎逻辑是产生科学的必要条件;因此S-P结构语言是科学得以成立的必要前提。
  • 摘要:本文针对中文提出一种既考虑词汇外部上下文信息,同时考虑词汇内部汉字信息的中文词汇表示学习模型。这个模型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词汇内部汉字信息,得到更好的词汇表示;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字向量,可有效解决新词与罕见词的表示问题。与此同时,考虑到中文中字的多义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置的、基于聚类的、基于动态聚类的三种多义项的字向量。在词汇相似度计算和类比推理两个任务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 摘要:汉语中一些词语的意义并非来自于引申,而是来自于误解和误用.本文试对词语意义误解误用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汉语词语意义的误解误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语言、心理和文化.
  • 摘要:信息抽取研究已经从传统的限定类别、限定领域信息抽取任务发展到开放类别、开放领域信息抽取.技术手段也从基于人工标注语料库的统计方法发展为有效地挖掘和集成多源异构网络知识并与统计方法结合进行开放式信息抽取.关系抽取(relation extraction,RE)作为信息抽取的一部分,其任务是从自由文本中将给定实体对的关系抽取出来.本文在关系抽取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弱指导实体关系抽取的任务、难点、方法、评测、技术水平和存在问题,并结合课题组的研究积累,对实体关系抽取发展方向以及在网络知识工程、问答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语言神经机制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显性的语言结构方面,但人类自然语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语言成分,比如空语类.人脑如何对隐性语言成分进行表征和加工,是当前语言神经机制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被动句中NP语迹和话题句中变项两种空语类的神经加工机制.实验材料包括汉语被动句、话题句和控制句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
  • 摘要:口语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语义违反引起N400成分,句法违反引起左前负波和P600成分.这项研究的目的为探讨中国手语的语义和句法加工是否与口语类似.实验设计:30名先天聋人参加了这次实验.刺激材料为240个中国手语句子,其中40个含有语义错误,49个含有句法错误.另外有49个句子为控制条件,80个句子为填充条件.手语句子由一个手语本族语者按照自然语速打出来(每个句子为4.5秒到6秒).被试任务为判断中国手语句子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 摘要: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术界对汉语韵母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将影响到普通话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鉴于此,本文对现代汉语单元音韵母和四呼等两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即汉语的单元音ê[ε]和o[o]只能用于一些叹词,叹词在许多语言里往往有超出一般语音系统以外的读音,因此认为不应该将ê[ε]和o[o]放在韵母系统里.学术界对于ong,iong韵母的四呼问题意见不尽相同,本文指出一定要根据韵母的音值来确定其四呼。
  • 摘要:双语者一个最显著的能力就是能够驾驭两种语言,根据语境需要选择目标语,同时抑制非目标语的干扰.对双语者而言,双语绝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相加,娴熟而高效地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背后其实是语言控制系统在发挥作用,而这种控制系统的神经基础一旦病变受损,双语者将会表现出语码转换失控,两种语言互相侵扰而不受控制等现象,损伤脑区与失控表现之间这种天然的对应为研究双语者语言控制系统的神经基础提供了特殊的观察窗口.本文对一位患脑梗的高熟练度汉英双语者(LJY)进行了有关双语语言控制的行为实验研究,具体进行了自由会话、图片命名和句子翻译等任务.本研究发现,在自然语言产出中,被试出现多次不由自主的语码切换,L1和L2之间的相互入侵成对称性;动词的提取受语言控制系统损伤的影响较大,词汇产出中,对优势语言和非优势语言的控制力损伤成非对称性,优势语言更容易入侵非优势语言的产出;句子层面的语码转换中,优势语言和非优势语言之间的相互入侵呈对称性,控制优势语言和非优势语言的能力对称性损伤.
  • 摘要:"要"和"应该"的核心语义表达的都是前提命题(集)D和当前命题p间的蕴涵关系.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要"关联的前提命题(集)属于信念域1,"应该"关联的前提命题(集)属于规范域。本文区分了信念必然性和事理必然性两个层次的表达。属于信念必然性的“要”的表达比属于事理必然性的“应该”的表达多了一层确信的意味,这是导致具有“要”的肯定强度大于“应该”的这种朴素语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以解释前人所观察到的所谓“情理要求”和“情理评价”的差别的原因。研究证明,从核心语义出发研究情态动词的语义、语用表现是可行的且有效的。
  • 摘要:变调习得研究是汉语儿童声调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界关于母语为汉语的儿童对于变调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习得变调规则的年龄(Li and Thompson,1977;Jeng,1985;Shui,1990等)、声调习得与变调习得之间的关系(Clumeck,1980;Wong等,2005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但现有研究关于这些问题的结论却很不一致.因此,以2.5-3.5岁的说普通话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横向调查的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年龄组:2;7-2;10、2;11-3;2、3;3-3;6),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样本量分析儿童习得汉语变调的情况,研究说普通话儿童习得不同类型变调的年龄、变调习得的先后顺序以及习得过程中呈现出的具体特点等问题.经过分析与讨论,得出儿童对于汉语变调规则的习得存在一定的顺序,其中“一”变调规则的习得晚于上声和“不”的变调规则的习得;词汇变调与语音变调习得也存在先后顺序,语音变调的习得要早于词汇变调的习得;实验结果提供了三个方面的证据证明了“一”、“不”单字调的习得要早于变调的习得;儿童在处理变调加工时有优先使用该字原字调和优先使用先习得声调的一些策略。
  • 摘要:语义整合是将细小的语义单元整合成更大的、连贯表征的加工过程,是语言理解的核心成分.在一系列研究中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了左侧额下回参与句子语义整合的机制.研究发现,在外显的语义加工任务下,随着语义整合难度的上升,BOLD信号在左侧额下回伴随多个额-顶脑区显著上升;而在内隐的语义加工任务下,只有左侧额下回的BOLD信号出现显著上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左侧额下回后部的BOLD信号不仅受到语义整合难度的调节,也受到一般认知控制加工难度的调节;而左侧额下回前部的BOLD信号仅受到语义整合难度的调节。这些结果表明,左侧额下回参与了语义整合加工,前部一后部参与语义整合的机制在领域特殊性上存在差异。
  • 摘要:形式语法移位和空语类的观念可以解释不少语言的特性以及语言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是以这些观念来探讨汉语一些省略结构的现象,包括句子省略结构(sluicing)和芽生结构(sprouting),以及英汉语在这些结构一些可预测的不同,指出英汉在移位及空语类的不同特性导致这两个语言在省略结构的释义和省略是否可能等方面有所不同.
  • 摘要:长久以来,学者对于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有很清楚的共识:句子有中心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状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后.在名词短语方面,传统上将名词中心语前面的成分统称为定语,没有所谓的补语与状语之分.当代语法在X-标摃理论之下,则认为这种中心语-补语-状语的三分法,除了句子和动词组之外,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主要语法范畴如名词组、形容词组、介词组等.一般研究汉语生成语法的学者也都有这样的认识:有些定语应该视为补语,有些定语则应视为状语(或称附加语).本文将指出Comrie与Lapolla等看法的错误,并重申汉语名词组结构和其他语言一样,必须区分补语和状语。文章提供至少6种证据,说明唯有在X-标摃理论之下将状语置于补语之上,相关的语言现象才能得到适当的解释。
  • 摘要:How does the leaming of a new language change the brain,when the brain is already dedicated to one's native tongue?While the mainstrea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language has focused on the processing of only one language,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rge of interest in the neuroplasticity of the bilingual brain.Several studies in our laboratories have explored the neural changes underlying successful and less successful learning,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In this talk,I will present evidence on how second language experience shapes functional and neuroanatomical changes on top of experience with one's first language,and address this question with evidence from a number of our longitudinal or training studies.We attempt to identify(a)how neurocognitive changes occur as a function of contexts and methods of learning,(b)how such changes may capture learning success and effectiveness,and(c)whether such changes may be predicted based on individual learners'neurocognitive profiles.
  • 摘要:针对张伯江(2014)提出的质疑,本文首先用四个方面的证据,证明现代汉语是一种具有宾格句法与作格句法共存的混合性语言,因此在汉语寻找与作格句法共通的句法变化有语言事实支持.然后,对"把"后NP的性质进行分析,证明"把"后NP绝不可能是施事/历事主语,也不可能是处所、工具、领有者等旁格或附加语成分,把字句就是逆动化形成的派生句式,逆动化作用的对象就是动词的底层宾语或复杂谓语的外宾语,不管这种宾语是由那一种语义角色担任的.文章最后重申逆动化的本质是句法降级,同时伴随着格位变化.
  • 摘要:本文在分析"小心X!"的基础上,比较其与"一不小心X!"构式的差异,探讨后一构式从专化到异化到泛化的发展进程,探索预期与反预期机制的作用,最后指出反预期不仅仅存在于语用层面,而且也存在于句法语义层面.
  • 摘要:语言间的借用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借用也一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苏金智(2010)探讨了语言借用的层级性问题.语言借用过程中不同词类的数量由多到少大体上的次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词类或成分.这种现象也称之为语言借用的层级性.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语言借用受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书面汉语中语言借用成分受语体限制的情况。借用包括外来成分和方言。外来成分主要是英语,方言主要是粤语。研究虽然是微观的问题,但也会涉及一些宏观的问题。
  • 摘要:In metrical phonology,there are two diametrically opposed positions on meter.Youmans(1989)labels the two positions Platonic and Aristotelian,and characterizes the two positions as follows:(1)a.Platonic:All lines are measured against an abstract metrical prototype(the Platonic Form).The degree of metricality of a given line is determined by its relative conformity with this prototype.b.Aristotelian:All lines are either metrical or unmetrical(the 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
  •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如果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的话,它应该归属于某个既有的学科体系,或者某几个既有的学科体系.本文不讨论作为事业的"汉语国际教育",只讨论作为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和它的学科定位问题.学科定位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汉语国际教育"应该归属于哪个学科;第二个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理论基础(或曰支撑学科)是什么.本文从“对外汉语”或者“对外汉语教学”阶段、“汉语国际教育”阶段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 摘要:I use'complex sound'to refer to any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e a single sound but seems more complicated than a regular sound.There are two sets of cases.The first includes units that are transcribed with two or more IPA symbols,such as[ts],[t∫],[ks],[nd],[kw],[pr],and[(kp)].The second includes sounds that are transcribed with a single IPA symbol but require a sequence of gestural actions,such as[!]and[(6)].
  • 摘要:本文首先综述过往研究对“比”的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Gu&Guo(2014)将差比句和等比句中的引介词统一分析为功能核心词为基础,更深一步探究该类词的语法语义特征。通过与连词“跟、同、和”等的对比,提出以下观点:用于比较句的引介词“比、跟、同、和”与用作连词的“跟、同、和”这些词均为功能核心词,它们投射出一个复合名词短语DP,但比较句中的引介词“比、跟、同、和”为伴随介词,具有非复数特征([一复数]),其语义为“伴随”;连词“跟、同、和”具有复数特征([+复数])特征,其语义为“添加”.这样的分析解释了这两类词在相关短语结构中受“都”量化时的相逆表现。
  • 摘要:互联网提供了名副其实的文本大数据.如何在这个"新常态"下进行汉语各项研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报告在报告人所提出的"基于自然标注大数据的语言计算"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拟主要以新词语自动发现及成语定量分析这两个任务为案例,介绍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和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在大数据视域下所开展的中文词语相关研究的初步结果,并给出一些讨论.
  • 摘要:本文从语言资源观角度,借用企业战略管理资源学派理论,讨论了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构成,提出了国家语言能力可从普及力、生命力、开发力、管理力四方面进行评价,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建议.
  • 摘要:"语言特区"指的是可以有条件突破惯常语言规律约束的语言运用特定领域,其情形与"经济特区"非常相似.语言特区跟语言接触、语言习得一样,也是促使语言创新演变的一个重要源泉,其创新形式可能会由特区扩散至语言主流,甚至可能最终演变为核心语言规则.研究表明: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文体是语言特区的三大类型,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区突破语言规律的动因不尽一致,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区对语言规律突破的表现也有所差异."语言特区"的研究为深刻认识语言机制、解释语言变异,预测语言发展提供了一扇宝贵的窗口.
  • 摘要:言语障碍一直是神经语言学研究较为关注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江苏师范大学神经语言学研究团队尝试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考察阅读障碍、口吃和聋人群体语言加工的神经机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数据.
  • 摘要:话题和主语原是属于不同研究领域的概念术语.话题出现在篇章层面,是基于语篇、语用、功能的概念;主语出现在句法层面,是句法成分的概念.但二者在话语分析中多有交叉和重叠.从功能的角度看,篇章中的话题在句法层面多实现为小句的主语;主语变了,话题亦随之而变.因此,本文所谓"转换话题"指的是发生在小句主语位置上的话题转换现象.本文拟对《左传》中转换话题的零形回指现象做一全面的考察,举例说明零形式转换话题的推进模式,描写实现话题转换、而选择零形回指的条件;探讨话题转换、而选择零形回指的制约因素。
  •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疑问代词"谁"的虚指意义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文章尝试证明虚指用法的"谁"字句通过不确定性陈述语气,来消除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但是保留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虚指用法的"谁"表示"不能确定一定存在的某些个人".而否定用法的"谁"字句通过质疑和反驳等反问语气,在"疑有信无"原则的指导下;不仅消除了疑问代词"谁"的询问意义,而且消除了它的预设意义"存在着某些个人",从而使否定用法的"谁"表示"确定不存在的某些个人".最后,文章还分析了"谁让我小呢?"之类特殊句式的意义,说明它跟一般的"谁"类反问句在语义解释上具有一致性.
  • 摘要:词语、语态、时体、指示词、语篇标记等的视角表述不言而喻,这种视角的认知印记可以表现在语言的任何层次。不过,汉语作为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语言,在句法层面更倾向于关注句法位置对视角表述的选择限制。按照Fowler(1986:127)的观点,视角有时空视角、观念视角和心理视角之分。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不同句位的定语(不包含领属定语和指量定语)对心理视角的表述偏爱和识解感染。心理视角是视角类型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它从视角主体的角度对所描述的情景进行观察,反映其对叙述事件的参与程度或主客观态度。
  • 摘要:声韵学的研究历史上,清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古韵分部上,从顾炎武到江有诰、王念孙,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有如一次接力赛般,使古韵分部的状况愈来愈岩密,愈来愈清晰,这是后世学者研究上古音,不能不借鉴的部分.平常学习声韵学,只看到了从顾炎武的十部,到江永的十三部,到段玉裁的十七部,再到江有诰、王念孙的二十一部,分部数目的不断递增而己,实际上,这些递增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问题,也是学术观念的不断进展、不断突破所造成的,本文尝试做就这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清儒在古韵分部上的具体贡献,希望能在声韵学史的研究上,提供一些参考。
  •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把英语作为母语的华裔美国学生,在加工汉语词汇的时候,大脑中的英语与汉语如何竞争的问题.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是华裔美国学生的第二语言,美国学生在加工汉语词汇的时候,无意识中会把汉语翻译汉语.当做语音判断任务时,比如汉语词汇"蚂蚁"、"姑姑"在读音上并不相似,但是对应的英语单词"ant"、"aunt"在读音上却非常相似,当进行语音判断加工时,相比较于桌子(table)、电脑(computer)这一类无论是汉语词汇读音、还是相对应的英语词汇读音都不相似的词对,大脑在加工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加工困难或者说存在竞争.
  • 摘要:知识图谱包含实体和关系的结构化信息.虽然现有的知识图谱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实体和上亿的关系,但是它还是远远未完善的.知识图谱完善的目的是通过已有的知识图谱内部的信息在实体之间进行链接预测,挖掘未知的关系.采用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进行向量表示的方法.目前,如TransE和TrasnH这样的模型通过将关系当做主语实体和宾语实体之间的一种平移关系,对实体和关系进行向量表示.这些模型在大规模的知识图谱上简单有效.注意到这些模型简单地将实体和关系在同一个语义空间中进行表示.事实上,一个实体可能会有很多方面的意义.对于不同的关系,一个实体可能表现出不同方面的特性.
  • 摘要:《方言》卷三记载古齐方言"散,杀也",但是前人研究中只找到两个文献用例,且全都不正确,不免使人生疑.本文指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之语"何所不散"、东周齐国兵器铭文"散戈"等中的"散"都是杀义,齐国兵器铭文所记当然是齐方言,韩信是淮阴人(今江苏淮安),地近东齐,应该也会说东齐方言,这证明训杀之"散"确实是古齐方言.根据出土先秦文献的用字习惯,本文又研究“散”之语源,指出训杀之“散”应语源于当翦灭讲的“刬”。“散”表杀义,不是一般的杀,而是全部的彻底的击杀。
  • 摘要:语言能力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和中国语言学事业的迫切任务.自Chomsky提出"语言能力"以来,Hymes、Bachman以及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等都对语言能力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神经语言学的发展,为学界对人类语言能力的认识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图景.汉语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通用语,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能力研究旨在准确定位现阶段少数民族居民的汉语能力水平等级,从而为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测试提供参照,也为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依据.鉴于中国多民族、多语言之复杂语言国情,本研究以制定中国境内朝鲜族汉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最终目的,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中国境内朝鲜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现状做了详细考查;收集朝鲜族语言能力相关文献,建立“源描述语”、设定描述语参数;结合田野调查数据,对“源描述语”进行合并、删除、修正、排序,初步建立朝鲜族汉语能力描述语库;讨论朝鲜族汉语能力描述语使用情况调查思路。
  • 摘要:微博是目前一种十分流行的分享信息、表达观点的社交网络.在新浪微博的服务中,用户可以给自己标注不同类型的标签,来表示他们的属性和兴趣.这些用户标注的标签在个性化推荐以及信息检索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社会标签推荐,主要集中于用户针对在线实体的标注行为,例如网页、图片以及视频等等,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标注行为的历史信息.为了更好的理解微博用户标签的语义信息,提出了标签关联模型((Tag Correspondence Model),来根据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识别标签之间复杂的关联信息。一个标签的对应元素,是指在上下文中,与该标签语义相关的独一无二的元素。将微博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发布的微博信息,用户的个人资料,以及邻居用户等等。根据已经标注标签的用户数据,标签关联模型TCM可以自动的学习出不同类型的信息与用户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学习到的关联关系,可以对标签的含义进行直观的解释。同时,对于没有标注标签的用户,该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上下文信息自动的推荐标签。在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出能够表示标签语义信息的关联关系,同时也能够对未标注标签的用户进行有效的标签推荐。
  • 摘要:汉语关系从句加工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说句法的复杂程度,个人的工作记忆水平等等.本研究将作一个相关性分析,旨在揭示智力水平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相关性,以及揭示智力中影响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特定因素.在此研究中,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将用来进行对被试的智力测验,96个刺激句被使用于关于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行为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智力水平与汉语从句加工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汉语关系从句的反应时和智力水平显著相关,尤其是被试的总智商和言语智商.汉语关系从句的反应时和操作智商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正确率和言语智商显著相关,和总智商还有操作智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总之,汉语关系从句加工和言语智商相关程度最大.
  • 摘要:越语中有一部分叫做汉越音,这个部分占了越语词汇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对越语有特别巨大的影响.据语言学、历史学专家们的研究,汉越音在9-10世纪左右形成,是越南人在历史上长期跟汉语接触的结果.分别分析汉语和汉越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及语音历史之后,有观点认为,汉越音是唐代汉语方言一种.汉越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与唐代汉语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别,两个地区用汉语交流没有多的障碍.从13世纪左右开始,这两种语言的读音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彼此不能沟通.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象呢?中国那边的汉语不断演变,越南这边的汉语音尚保留着唐代汉语的语音,这就是使它们逐渐脱节的原因.根据汉越音的出现情况以及其之语音历史的特点,语言学、文字学学者对它进行分期,分为前汉越音,汉越音,后汉越音等三种,本论文主要涉及到跟汉越音相关的以上这些内容。
  • 摘要:语言能力研究及其提升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究竟什么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性质是什么,其组织构成是什么,是目前进行语言能力研究和语言能力提升面临的基础问题,急需学界做出科学探究.尽管一些学者或从生物遗传角度,或从社会交际角度,或从语言测试和二语习得角度,或从神经科学角度,对语言能力就此做出过一些探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语言能力"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而统一的界定,对于语言能力性质的全面、科学的阐释也尚未得见.文章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具有开放性特点,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语言能力的性质与构成进行初步探讨.语言能力是一个多层复杂结构,组成语言能力的每一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特征,“机能-素质-技能”三层架构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据语言能力的不同特征将语言能力分为语言机能、语言素质、语言技能三个层面。
  • 摘要:汉字在被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字会跟其他字的形体重合,但二者的音义不同,且无引申或派生关系,这一类字可以称之为同形字(或者称为"异字同形").在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字,例如:"头(頭、貫)"、"脑(腦、胸)"、"归(歸、婦)"、"仸(佛、妖)"等.由于同形字字形完全相同,“欺骗性”和“迷惑性”非常强,因而在人们阅读古籍或整理古籍时极易因之产生误解或误校。如将本同“頭”的“头”改为“貫”、本同“胸”的“脑”改作“腦”、本同“婦”的“妇”改成“歸”等。凡此都提醒在文献整理过程中,应当对同形字予以充分的重视。
  • 摘要:从句法界使用树形图的习惯来看,所有语言都是从上至下地生成句子.主语的结构位置高于其它句法成份,在实际的造句过程中也最先出现.宾语可以先于主语,但是必须通过话题化或者焦点化而移位到高于宾语的结构位置.Kayne1994尝试用数学手段把该现象—简称做单向造句—加以精确描述,却并不能解释其根源.但正是因为单向造句没有例外,所以不仅需要解释,而且其原因应该是根本性的.本文的观点是,单向造句源自语言需要遵照热力学第二定律来尽可能地降低运算费用.
  • 摘要:近年来,国家语言社会生活在民族语言资源的抢救与保护、以语言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民族语言现代化、少数民族母语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调查研究等方面提出新的规划和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经形成了世界语言的标准编码系统,因此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民族语言和方言的界定与分类即面临重新考量与标准制订的问题.经研究,本文拟提出一种规范化的现代语言应该形成和具备的条件,包括超方言的标准语;通用的文字和书面语系统;语音、语法、词汇等本体规范;共同的社会交际行为规范;共同的心理认同态度;适应电脑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成熟的母语教育体系;成熟的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纳入政府的语言地位规划。
  • 摘要:台湾教育部《异体字字典》引用古今字书62种,实际用例参考文献1242种,收录正字29282字,异体字76338字,全书总计106230字,堪称是一部大型的中文字形汇典.以现今较为「流行」的说法而言,这部字典也可以称为大型汉字字形资料库.《异体字字典》的编纂,探层级纂辑方式,以正字引领与之具有正异关系的文献异体文字.所探正字为台湾教育部颁行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罕用字体表》等三个标准字体表的29537个标准正字,以及在纂辑过程中,因应实际需求并比对正异体关系之后,新增的436个正字.本文旨在论述有关《异体字字典》的编纂缘起、台湾教育部三个标准字体表的内容与收字标准、《异体字字典》中新增正字的机制与功能,同时探讨《异体字字典》的正字网领以及未能彻底实践的现象与原由.
  • 摘要:三十四年前(1981年),余客英伦,于耶诞雪夜,邻舍通宵狂欢舞会声中,撰《半齿音日母读音考》一文,其后发表于《冯平山图书馆金禧纪念论文集》.三十四年来,有关半齿音日母读音之讨论,未尝稍息.现谨重理旧业,再探讨半齿音日母之读音,以就正于方家.“半齿音”是宋代等韵学用语。当等韵学家用半齿音形容日母时,他们已不大清楚南北朝至唐代各时期日母的读音,他们所能清楚掌握的,只是他们当时日母的读音。上文所述各学者对宋代日母的读音有不同意见,其中最细致的是叶沐耕先生的分析,他把日母的音值定为准全浊后龈擦闪音。古人把塞擦音或擦音叫做齿音,是因为发擦音或塞擦音的摩擦部分时,读音时间比较长,很容易感觉到气流从齿缝中流出。由于日母摩擦比较弱(参贺建国先生说),气流从齿缝中流出的感觉也因此相对较弱,把它称为半齿,也很合理。
  • 摘要:在语料的选取以及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方面,形式句法的确是进了一大步,但也并非己经十全十美。形式句法对于语料的判断建立在合法与不合法的二元对立之上,而这一对立又建基于一个基本的信念,即如果一个结构在句法上不可接受,就一定是不合法的。汉语中有相当一批词语的意义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影响句子的可接受程度,文献中通常将这些词语称作为近义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如何区别这些近义词几乎不成问题,但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如何正确掌握近义词的用法,则是个非常头痛的事情;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来说,这也是个大难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近义词的分析往往牵涉到中间语料。
  • 摘要:语言发生学分类的论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该语言集团的共同遗存,包括同源词和同源形态的遗存;语音特点的遗存等.这个条件是主要的.近几十年来,学术界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努力求证的.另一个条件是该语言集团的共同创新.这是次要的,辅助性质的.前者是分类的依据,是同源关系的证据;后者是特征,是路径,是该语言集团的标志.二者缺一不可.本文拟以汉藏语系的几个数词为例,讨论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遗存,其中包括语音结构的遗存和同源词的遗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