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石家庄
  • 出版时间: 2009-10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ion Syndrome, PRRS)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传染病。2006年夏我国爆发的高热病确诊为PRRSV变异株感染,该病已成为困扰世界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GP3蛋白是PRRSV中变异程度较高的结构蛋白之一,仅次于GP5。在欧、美型毒株间推导氨基酸的同源率为54%~60%,其变异主要集中在N-端。GP3蛋白羧基端有一个与病毒血清型有关的非中和抗原表位,其可能引起病毒基因型抗原性的差异。Persh S等报道用杆状病毒表达的GP3免疫甚至可诱导产生比用E蛋白免疫更高的保护作用。GP3可能与PRRSV在猪体内持续感染有关,但其结构与功能仍不明确。本文分离到河北省唐山TS株,对其GP3蛋白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为河北PRRS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研制PRRSV新型疫苗及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 摘要:PRRS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各分离株变异较大,2006年常出现的高致病性毒株NSP2基因有30个氨基酸的缺失。本实验根据已发表的PRRSV序列,针对经典毒型株与高致病性毒株设计一对包含缺失区在内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可分别扩增出相应的576bp,486bp的目的片段。从而区分PRRSV的经典型和高致病性毒株,并通过对扩增条件的筛选,成功地建立了PRRSV经典型与高致病性毒株的RT-PCR检测方法。
  • 摘要:目的:估测了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为塞北乌骨鸡的系统化选育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测塞北乌骨鸡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43周龄蛋重、43周龄体重、43周龄产蛋量,72周龄蛋重、72周龄体重、72周龄产蛋量的遗传力. 结果:开产日龄遗传力为0.6924,开产蛋重遗传力为0.8077,43周龄蛋重的遗传力为0.3701,体重的遗传力为0.0548~0.3331,产蛋量的遗传力为0.4136~0.4418,开产体重与43周龄产蛋量和72周龄产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9和-0.389,43周龄产蛋量与72周龄产蛋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1. 结论:塞北乌骨鸡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可以作为进一步选育的依据。
  •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一种新型抗菌肽Fowlicidin-3。 方法:选择酵母偏好密码子合成Fowlicidin-3基因,将其连接到pPIC9K载体上。重组质粒经过SacI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在28°C、pH=6.0、0.5%甲醇浓度下诱导72 h,采用平板扩散方法测定上清液抑菌活性。用Tricine—SDS—PAGE方法检测表达蛋白。 结果: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K8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目的蛋白分子量约3.1 kDa,与理论分子量相符。 结论:所表达的抗菌肽Fowlicidin-3有作为抑菌药物的潜力。
  • 摘要:中性电解水(Neutral electrolyzed water,NEW)是在无隔膜电解槽内电解一定比例的低浓度氯化钠和稀盐酸生成的水溶液,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它克服了强酸性电解水(pH<2.7)腐蚀性大、不稳定和成本较高等问题,在畜禽环境消毒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比较研究了中性电解水在肉鸡舍内带鸡消毒等环节的消毒效果,考察了其对生产的影响,以期为中性电解水在畜禽场消毒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数据。
  • 摘要:对新疆南疆4个行政区6个品种的434份羊血清,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抗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不同年龄段羊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所检测血清总的抗体阳性率为32.25%(140/434),四个地区羊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2.34%(65/201),37.25%(19/51),47.25%(43/91),14.29%(13/91),差异极显著(P<0.01);2岁以上羊与1岁以下羊抗体阳性率依次为:47.25%(43/91)和21%(25/121),差异板显著(P<0.01);不同品种羊HEV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新疆南疆地区羊普遍存在HEV感染.
  • 摘要:云南红河地区鸡群中流行一种以急性贫血、发热、皮下发绀或发紫、产蛋率下降、肉鸡体重下降、肉冠及肉髯苍白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附红细胞体病. 同时,对疑似本病的鸭和饲养员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鸭的感染率达40.60%(635/1280)、人的感染率达76.19%(16/21). 这预示着附红细胞体不仅可以对禽类致病,并有可能危害人类健康,这给该病的防冶赋予了极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 摘要:本文目的是研究环丙沙星残留对小鼠免疫器官蓄积毒性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实验分对照组和环丙沙星高(40mg/kg)、中(20 mg/kg)、低剂量(10mg/kg)组,每组动物10只,连续7 d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通过计算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观察脾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来探讨该药的免疫毒性;通过检测肌肉蛋白质的含量、肌肉pH的高低来探讨该药对小鼠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胸腺和脾脏指数分别为(9.1±2.3),(6.3±1.1)mg/g,高剂量组胸腺和脾脏指数分别为(6.5±1.6)、(3.4±0.5)mg/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中、低剩两个剂量组的脾脏指数和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肌肉pH值变化不明显(P>0.05);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6.8±5.5)、(224.8±5.4)、(212.2±12.5)mg/g,与对照组(318.3±23.6)mg/g比较,肌肉蛋白的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形态异常。结论是环丙沙星残留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显著减少了肌肉蛋白质含量。
  •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市售几类食品花生油、花生糖、月饼等的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TB1)进行检测,分析其AFTB1超标的原因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大部分食品中AFTB1的含量在安全限量之内,少数几类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 摘要:冷却兔肉与传统的热鲜兔肉和冷冻兔肉相比有很多优点,是集营养、美味和安全于一体的新型高品质鲜肉,将成为今后兔肉消费的重点,这必将推动我国的兔肉加工业向生产冷却兔肉转变.HACCP体系是一套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正在国内推广实施,冷却兔肉加工企业应抓住机遇,在生产过程中实施有效的HACCP管理体系.
  • 摘要: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将兔抗口蹄疫多抗纯化后与胶体金结合形成金标抗体复合物喷涂于玻璃纤维上.兔抗口蹄疫抗体和羊抗兔IgG分别标记在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带和质控带,制成诊断口蹄疫病原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阳性样品时,在检测带和质控带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条带.评价试验证实,本研究建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非常适于基层兽医诊断使用。
  • 摘要: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PRRS))的最主要的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的包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病毒感染性所必需的N蛋白的最小结构域还不确定。本研究在本实验室所拥有的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构建了N蛋白末端系列缺失的突变体,通过转染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检测基因组的复制、亚基因组的转录,表明N蛋白C端可以承受4个氨基酸的缺失而不影响病毒的感染性。值得说明的是N蛋白C端所有缺失突变体转染细胞后拯救出的病毒都发生了额外的突变,包括点突变和缺失。其中C端缺失3个氨基酸的突变体拯救病毒经空斑纯化后出现了5种形式的病毒,包括两种额外缺失和三种额外的点突变.C端缺失4个氨基酸的突变体拯救病毒也发生了额外的点突变。C端缺失5个氨基酸的突变体转染细胞后没有拯救出活的病毒,但可以检测到亚基因组的转录,说明可能影响了病毒粒子的包装.这些拯救病毒都可以在细胞上至少稳定传5代,从而为缺失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摘要:为探索黄鸡日粮中适宜的动植物油脂配比及脂肪酸组成,试睑选用25d岭南黄鸡3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前期(25—45d)和后期(46~65d)两个阶段,分别添加3%和5%的总油脂,各试验组猪脂占总油脂的比例分别为0(I组)、25%(II组)、50%(III组)、75%(IV组)和100%(V组).各饲养阶段结束时称重,并屠宰取样,测定黄鸡生产性能、腹脂率、肝脏脂质水平和总酯酶活性,结果发现:(1)公鸡前期日增重第1V组显著升高(P0.05),全期第III组肉鸡料肉比最低,比第II组低4.7S(P<0.05)。(2)公鸡和母鸡皮下脂肪厚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鸡腹脂率第III组显著降低,较V组低42.4%(P<0.05)。(3)黄公鸡前期肝脏总胆固醇水平III组和IV组显著降低(P<0.05),后期肝脏总甘油三酯含量IV比I组低36.02%(P<0.05)。(4)黄公鸡前期混合油组肝脂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后期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I组比V组高163.95%(P<0.05),肝脂酶活性和总脂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本次试验结果,黄鸡在25~45d和46~65d内,日粮中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公鸡为3:1,母鸡为1:1。
  • 摘要: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Arg)具有重要的生理、代谢和营养作用,几乎机体中所有组织均均利用Arg合成胞浆蛋白和核蛋白,Arg在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细胞分裂、伤口复原和激素分泌等各种生理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角色。Arg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应激状态下和特殊生长阶段,为必需氨基酸,仔猪体内合成的Arg不能满足生理代谢需要。但是Arg的吸收与赖氨酸等拮抗,因此,对Arg及其内源性合成调控研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N-乙酰谷氨酸(N—acetylglutamate,NAG)是内源性精氨酸合成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之一,精氨酸生素(Arginine actiyator additive,AAA)是NAG的类似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氨基酸,可以有效调控内源性Arg合成,进而促进动物生长性能。本文就Arg和AAA的生理作用,特别是AAA对机体内源性Arg合成调控及其在仔猪和母猪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作一综述。
  • 摘要:断奶常诱发仔猪采食量降低、生长性能下降以及腹泻率上升等应激综合症。小肠作为机体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最主要的器官,以及抵御病原体和致癌物等有害物质的屏障,其发育受阻被认为是导致断奶应激综合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药理剂量氧化锌可以明显抑制小肠发育受阻进而改善断奶应激。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添加药理剂量氧化锌对断奶仔猪肠道蛋白质表达、氧化状态以及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氧化锌作为一种无抗饲料添加剂减缓仔猪断奶综合症的机理。试验选用28 d断奶仔猪(大×长×皮)3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正常剂量氧化锌日粮(100mg/kg氧化锌,对照)和药理剂量氧化锌日粮(3000 mg/kg氧化锌,处理),试验采用玉米一豆粕型基础日粮,饲喂期15 d。试验结束后,根据仔猪断奶综合症(腹泻率)的改善情况,从对照和处理组中各选4头仔猪,取其空肠作为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氧化还原指标以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锌组中有22个蛋白质点表达量上调,其中11个蛋白质点为高锌组特异性表达;同时有22个蛋白点表达量下调,其中16个蛋白点在高锌组特异性消失。主要差异表达蛋白涉及到:① 能量代谢相关通路: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Succinyl-CoA transferase)上调,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 M—type)下调;②氧化应激相关通路:葡萄糖调节蛋白78(78 kDa gltlcoge—regulated protein)和谷胱甘肽硫转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ω)下调;③增殖凋亡相关通路:A—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Raf-1)和钙网蛋白(calregulin)上调。上述结果预示着:氧化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断奶所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氧化状况恶化,为肠道细胞增殖创造良好的环境。生化水平上肠细胞氧化还原状况分析表明,高锌日粮使断奶仔猪肠道细胞中还原型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提高80%,使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的两个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分别降低47%和81%。 进一步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证实,高锌日粮可使肠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活性caspase-3表达量降低6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认为:作为一种无抗饲料添加剂,药理学剂量的氧化锌日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断奶所引起的仔猪肠道细胞的氧化应激,改善断奶仔猪肠道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抑制肠细胞凋亡而使肠细胞处于正常的增殖状态,避免仔猪断奶后的肠道功能紊乱,减少了腹泻等一系列仔猪断奶综合症的发生。
  •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蛋鸡育成期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纳米氧化铈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最适宜添加量。试验选择160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12周龄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30、60、90mg/kg纳米氧化铈。 研究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60mg/kg的纳米氧化铈可以显著提高17周龄的平均体重(P<0.05),添加量为30,60mg/kg时可以极显著的提高17周龄的跖长(P<0.01);②日粮中添加30、60mg/kg的纳米氧化铈,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0.48% 和8.09%,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2.5%和11.26%,法氏囊指数提高了11.16%和27.30%;⑦日粮中添加10、30、60mg/kg的纳米氧化铈可以极显著的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日粮中添加60mg/kg的纳米氧化铈可以极显著的提高双歧杆菌的数量。
  • 摘要:本试验按维持需要1.6倍营养水平配制不同玉米秸秆型搭配组合日粮,即玉米秸秆+精料型(55:45)、苜蓿+玉米秸秆+精料型(22:45:33)、黄贮+玉米秸秆+精料型(56:12:32)、黄贮+苜蓿+玉米秸秆+精料型(55:10:10:25)四组日粮,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水平相同,精粗比不同下,四组日粮组合的营养价值具有非加性效应。黄贮+苜蓿+玉米秸秆+精料型日粮的能量利用效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效率最高,组合效果优于其他三组。
  • 摘要:抗菌肽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通过化学试剂法从牛血液中分离一些抗菌肽,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离子交换色谱获得的阳离子峰有抗菌活性,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阳离子峰纯化后获得了8个峰,8个峰对大肠杆菌均具有活性,F1、F3、F4、F5、F6和F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活性,F2、F4、F5、F6和F8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活性,其中F4、F5、F6和F8对三种受试微生物均有活性,以F6的效果最好.因此,将对峰6溶液所舍有的抗菌肽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摘要:采用油相分离液中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禽霍乱微胶囊化灭活疫苗,并对制成的微胶囊外观形态、粒径分布、抗原包封率及体外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基本呈球形,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范围在10-80μm,抗原包封率在80%以上,体外释放72h的释药率为43.95%.由于制备方法务件温和,制成的微胶囊化疫苗包封率高,缓释性能好,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成型,重现性好,非常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摘要:为建立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和用于筛选免疫保护性菌株的技术方法,选取小鼠腹腔攻毒方法确定的强毒力和弱毒力菌株各3株,经小鼠后腿肌肉注射不同剂量,比较20d的临床病变差异,确定小鼠后腿内侧肌肉注射0.25mL、OD600=0.6的剂量可以评价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利用该方法比较了6株强毒力菌株的毒力差异,并用于2株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结果证明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评价方法可以精确、客现比较不同菌株毒力差异,并可用于免疫保护性菌株的筛选.
  • 摘要:分析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原料生产水平,阐述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六大战略措施.
  • 摘要:在人类生活中禽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产品禽肉、禽蛋更是人们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相对也会增加.受到细菌污染的禽肉和禽蛋是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媒介.细菌性微生物是人类食物链中最常见的病原,由于禽在养殖、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细菌的感染/污染,有些细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人类食用后造成食源性疾病,有些细菌在食物中产生毒素,而引起人食物中毒,严重时引起入死亡.据统计,在我国能引起人食源性疾病的禽源性食品相关的致病菌主要有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常副伤寒肠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并大量繁殖,随食品进入机体后,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疾病:而大肠杆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食物后,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因食入该毒素而引起人的食物中毒。禽源性食品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对禽源性食品安全相关致病菌进行直接防控,针对我国养禽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提高禽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有效地减少致病菌对人的感染,保障人们的健康。
  • 摘要:本试验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埃希氏菌对河北省某地区规模化鸡舍空气污染情况及其对消毒荆的敏感性.根据细菌分离培养特性、形态学、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玻板凝集试验分离出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有015、026、093、078)。经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在规模化鸡舍空气中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3.6%、27.27%.应用滤纸片法测定消毒剂敏感性试验,两种致病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这表明规模化鸡舍空气受致病菌的污染程度不同,并且致病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差异。
  • 摘要:生态放养和笼养两种饲养方式对柴鸡和现代品种鸡(绿壳蛋鸡、农大3号)鸡蛋质量性状和鸡蛋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鸡在放养条件下蛋肉品质均显著提高。柴鸡作为地方优良品种,无论放养还是笼养,在产品营养含量、口味鲜美度方面较京白鸡种有明显优势.
  • 摘要:将第1、5和10代猪乙型脑炎活疫苗(SA14-14-2株)基础种毒分别以单剂量(5.0 logPFU/头份)和超剂量(6.010gPFU/头份)接种5—6月龄小公猪,通过病理检查、病毒分离检测及临床症状观察等方式检验猪乙型脑炎活疫苗基础种毒对5~6月龄小公猪的安全性。结果显示:所有单剂量及一次超剂量接种猪乙型脑炎活疫苗(SA14—14—2株)的小公猪同对照组相比在病理检查、病毒分离检测及临床症状观察中均未出现任何异常状况.表明该疫苗基础种毒对小公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间接BLISA方法,并将其用于分析浙江省生猪主产区猪群中的HEV感染状况.以表达纯化的HEV ORF2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猪血清中HEV特异性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与商品化HE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达91.5%.对2005—2008年采集自浙江省不同地区46个猪场的1330份血清进行了检测,有741份血清检测为猪腿V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55.7%。其中2005和2006年腿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7%(175/279)和61.4%(301/490),明显高于2007年的43.0%(59/1 37)和2008年的48.6%(207/424).同时,66—100日龄中猪的血清HEV抗体阳性率(58.2%,110/189)显著高于30-65日龄小猪(39.7%,73/184)和101-160日龄大猪(44.1%,83/188).从猪场水平来看,仅有3个猪场未检测到HEV抗体,场阳性率93.2%.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切实可行,检测结果显示浙江省猪场中HEV感染相当普遍。
  • 摘要:本文在阐述国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数字化监控与预警体系规划研究的概况,国内应用研究现状及对策的同时,指出动物疫病预警研究是公共卫生应急及城市预警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预警是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风险分析是WTO等协定的构成部分,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WTO各成员方检验检疫决策的主要技术支持. 风险分析可保持检验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验检疫的保护功能,能强化检验检疫贸易的促进作用.针对重大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中国畜禽生产产业发展,由于疫病控制不及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中国畜禽(生猪、牛、禽)活体和胴体出口.为此,研究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的框架构建,形成风险评估及预警决策模型;以及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化监控系统,将流行病学数据库、地理图形、非空间应用模型和空间应用模型有机地结合,实现图形和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可及时跟踪疾病的蔓延,通过动物疫病流行病学图分析,可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达到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预报目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提出适合国情的风险预警的研究内容,指出GIS系统与风险分析在预警体系中应用的注意点,为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奠定风险管理基础。
  • 摘要:研究不同浓度复方中药对健康艾维菌肉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方法对体外肉鸡巨噬细胞进行处理,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对120只肉鸡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后,测定血清溶菌酶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复方中药比黄芪多糖能更好地增强体外巨噬细胞活性且呈量效关系,同时明显提高血清溶菌酶水平。这表明复方中药比黄芪多糖增强肉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效果更好。
  • 摘要:目的: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重大动物疫情呈现复杂和活跃态势,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亚型不断增多,一些消灭多年的旧疫情死灰复燃,新的疫情不断产生,给我国脆弱的防控体系带来巨大压力,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为及时发现疫情进行科学的预警决策,本文建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潜在风险评估模型. 方法:首先,通过对已发生的重大动物疫情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10余年来的防控工作经验,选定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20个风险因素;然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最后应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出风险概率,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发生风险评估模型. 结果:将该模型运用于洛阳市所辖的18个县(市、区)对2008年冬季我市各地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蛄论:该风险评估模型具有适应范围广,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可供各地在不同季节对各类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预报.该模型的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抗体合格率和抗体时效是最关键指标,因此,应千方百计地抓好免疫工作.而风险模型的实证研究证明,防控体制是否健全并高效运转是动物疫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摘要:为了解苏丹红对肾脏的毒害作用,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饲料中分别加入浓度分别为100mg/kg、200mg/kg、400mg/kg的苏丹红I,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60d后处死解剖,摘出取肾脏,采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试验组小鼠均出现程度不同的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界限模糊.结果表明:苏丹红I可引起小鼠肾脏的损伤.
  • 摘要:主要考察在母猪泌乳期间的摄食情况,并检测母猪体内的采食调节因子在泌乳期间的变化。选择胎次、体重、预产期近似,品种一致的经产母猪15头,按照泌乳阶段的发展分为分娩时产后第1、2、3周。母猪分娩后的3周里,采食量呈增加趋势;背膘厚度有所降低;胰岛素在分娩后一周内含量有显著的增加,但在随后的两周里有小幅度的减少;生长激素在分嫒后1周里含量减少,在以后两周有所增加;瘦素在分娩后的3周里的变化不是十分显著;神经肽Y呈现增加的趋势;雌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在分娩后1周有减少,但是在以后的两周有小幅度的增加.泌乳期母猪体内多种调节因子在参与摄食及其他生理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对母猪采食量与泌乳的调节作用.
  • 摘要:建立了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它酮药物的方法。样品中的药物用乙腈提取,经正己烷和酸性氧化铝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5nm,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检出限0.25mg/kg,定量限0.5mg/kg,呋喃唑酮检出限0.12mg/kg,定量限0.25mg/kg,在添加浓度0.5~5 mg/kg水平时平均添加回收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10%。
  • 摘要:目的:本试验通过观察日粮添加PUFA与肉仔鸡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产物的关系研究日粮添加PUFA对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试验包括三个单因子试验,三个处理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添加4.5%的禽脂、玉米油和鱼油,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21日龄和42日龄分别检测检测脾脏、肠道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 结果:综合本试验抗氧化检测指标(GSH—Px,SOD、CAT和MDA),添加鱼油和玉米油的肉仔鸡抗氧化酶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机体过氧化分解产物(MD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添加PUFA虽然易化机体发生过氧化,但由于机体抗氧化酶系(GSH—Px.SOD、CAT)功能的增强,则可以抵消其过氧化的不良作用.但肉仔鸡抗氧化酶系功能增强可能是机体过氧化产物的反馈作用致使其功能性代偿增强,也有可能是PUFA具有直接调控机体抗氧化酶的作用。 结论:添加PUFA,脾脏CAT和SOD增强主要发生在21日龄;肠道CAT和SOD活性增强则主要发生在42日龄.此结果提示添加PUFA,在不同阶段肉仔鸡抗氧化活性的增强在组织器官上有不同。同时也提示,PUFA调节肉仔鸡抗氧化功能在脾脏和肠道间具有协调作用。
  •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早期免疫状况及胚胎存活。 选用63头配种后的LY杂交初产母猪,随机分到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组(2倍、1.2倍和0.6倍维持需要),并在妊娠12d,25d和35d屠宰母猪,分别收集血清、子宫组织和胚胎;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相关免疫基因在子宫和胚胎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①高、中营养组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②中营养组母猪子宫和胚胎IFN—α、IFN—β、IFN—γ、Mxl、TLR4、IL-1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但低营养组子宫和胚胎TNF-α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中营养组(P<0.05);③妊娠12d,中营齐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5);妊娠25d和35d,中营养组胚胎存活率显著高于高、低营养组(P<0.05)。本研究表明,高、中营养水平有利于母体对胚胎的免疫保护,严重限饲降低母猪体液免疫水平,并下调子宫和胚胎中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从而减弱母体对胚胎的免疫保护作用,不利于胚胎存活。
  • 摘要:该试验通过对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的紫黄散,连续灌服7 d后,21日龄时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制连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理模型,来观察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变化差异及血液生化指标动态变化,探讨紫黄散对IBD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A、B和C组免疫器官指数与F组相比有不同水平的显著差异;血液生化指标A、B和C组Ast/Alt比值极显著水平(P<0.01)低于E组,显著(P<0.05)高于F组。这说明紫黄散对IVD雏鸡免疫机能有显著调节作用,能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提高疫苗预防效果.
  • 摘要:通过人工感染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观察猪肺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扫描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将14头健康猪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用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感染试验组10头猪。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攻毒猪在第9天以渗出性炎症为主,第14天出现典型的间质性肺炎变化,第28天肺脏间质性肺炎病变基本消失。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攻毒猪第9天肺泡壁破坏严重,肺泡腔内有大量细胞成分;第14天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出现大量增生的细胞成分,肺泡内壁粗糙并粘附着许多细胞成分。结合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同步观察猪高致病性PRRs肺组织的结构变化为研究高致病性PRRSV侵害肺脏组织的机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摘要:本文利用Affymetrix猪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了猪感染CSFV前后宿主基因转录组的变化,共筛选到PBL中1745个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或下调表达2倍以上,这些基因可分为9个生物学功能组.深入分析了CSFV感染引起猪白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初步推测了CSFV感染诱导PBL凋亡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并鉴定了一个新奇的和CSFV E2相互作用、影响病毒复制的宿主蛋白-Ho-1。本研究鉴定的大量差异表达基因体现着CSFV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宿主全基因组表达差异水平反应了CSFV的致病机理,为逐步阐明CSFV感染的分子机制揭开了序幕。
  • 摘要:为了探索猪瘟病毒(CSFV)结构蛋白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在CSFVT株全长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CSFV T株结构蛋白基因分别用猪瘟弱毒疫苗株C株的结构蛋白基因和猪瘟石门强毒株的结构蛋白基因替换,构建两个嵌合感染性克隆质粒pCsT和pSMT,经多组酶双酶切鉴定,确定嵌合成功.经脂质体转染和电转两种方法,成功拯救出了两株嵌合病毒vCsT和vSMT;为研究CSFV结构蛋白与病毒致病机理、兔体发热反应、细胞中增殖特性等提供了宝贵材料,为开发理想猪瘟标记疫苗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试验选用32头断奶仔猪,初始体重为6.8kg,共进行14d,其中适应期9d,正式收粪尿期为5d。试验全面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补充合成氨基酸对仔猪氮排泄的影响。研究发现,降低蛋白水平并按照理想蛋白模式补充合成氨基酸,显著降低了粪尿排放量(P=O.01),线性降低了氮排泄(P
  • 摘要:试验选用112羽平均体重为37.6±0.42 g的1日龄爱拨益加肉雏鸡以研究复合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所有鸡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试验组日粮为玉米一豆粕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5 g/t的复合蛋白酶、1000g/T的甘露寡糖及125g/T的复合蛋白酶+1000g/T的甘露寡糖.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25 g/T的复合蛋白酶对肉鸡的采食量没有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肉鸡后期(P<0.01)及全期的日增重(P<0.05).虽然肉鸡前期和后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然而复合蛋白酶对肉鸡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有改善的趋势(P=0.08).1000g/T的甘露寡糖不仅提高了肉鸡后期的日增重(P<0.05),同时还显著提高了肉鸡后期及全期的饲料转化效率(P<0.05).复合蛋白酶和甘露寡糖同时使用对肉鸡各个时期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表现出相互加和或抵消的效应。由此可知,125 g/T复合蛋白酶和1000g/T甘露寡糖对内鸡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但两者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
  • 摘要:中国是畜禽养殖和消费大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但畜禽的养殖、屠宰、流通环节仍存在一些问题,屠宰病害动物,销售、使用病害动物胴体及其产品的情况还存在,“放心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家有针对病害动物尸体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而且在屠宰环节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偿机制,这些政策的施行有效的减少了有害肉类产品流入市场,加强了肉类食品安全。本文对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希望能促进无害化处理知识的普及,为无害化处理工作执行提供意见和参考.
  •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够同时快速诊断猪瘟(CSF)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两种传染病的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猪瘟病毒(CSP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了两对能特异性扩增CSFV、PRRSV的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检测CSFV.PRRSV的双重RT—PCR方法,扩增两种病毒的片段分别为508bp、432bp。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简便、快速、高效,为CSFV与PRRSV的快速诊断及进一步的CSFV与PRRS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摘要: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新老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食品中毒频频发生、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等;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当β-受体激动剂用量超过推荐治疗剂量的5—10倍时,即可促进动物生长,使体内的脂肪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能显著提高瘦肉率[2-4]。但当这类药物用于促进生长目的的饲料添加剂使用时,剂量一般超过5mg/kg,就会成为导致畜禽中毒和食品残留的主要原因,因此,本实验选用安捷伦公司SB 300 C 8色谱柱(250×4.6mm,5μm),以含8.0%甲醇和1.0%乙腈的0.02M磷酸二氢钾溶液(PH=2.50)为流动相A、含50.0甲醇和5.0%乙腈的0.02M磷酸二氢钾溶液(PH=2.50)为流动相B,在0~8min,A液保持不变,在8-18min内流动相由A液变为B液进行梯度洗脱,在18-25min内B液保持不变,以280nm为激发波长(λex),309nm为发射波长(λem)对四种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显示:盐酸多巴胺、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和盐酸莱克多巴胺分别在0.05-10ng、0.05~40ng、0.05~10ng和0.5-40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9990、1和0.9995,标准回收率分别为99.62±2.56%、103.08±3.12%、98.42±3.51%和99.84±1.89,变异系数为2.57%、3.02%、3.57%和1.89%。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56.84±1.55%、101.26±1.94%、90.93±0.40%和89.34±2.45%,变异系数分别为2.74%、1.92%、0.44%和2.74%。盐酸多巴胺、硫酸特布他林、硫酸沙丁胺醇和盐酸菜克多巴胺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1ng、0.05ng、0.05ng和0.1ng,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可做为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应用。
  • 摘要:目的: 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野菊花总黄酮工艺,为野菊花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以贵州产野菊花为原料,以野菊花总黄酮含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野菊花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动态试验等考察大孔树脂对野菊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及影响因素. 结果: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野菊花总黄酮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14.65 mg.g-1(干树脂),洗脱率94.9%,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4.5mg.g-1(干树脂),总黄酮回收率在92.6%,纯度在90%以上,是实验树脂中分离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 结论: 分离纯化野菊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2—3倍树脂体积,上柱总黄酮量与树脂比为1:10.6,上柱液总黄酮浓度为19.8mg.mL-1,流速2—3mL.min-1,上柱液pH4-5.
  • 摘要:本文采用Triton—X裂解法成功提取了羊目无胆甾原体外膜蛋白(OMP),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其由6种多肽组成,分子量分别为118置KD、114 KD,110如、70 KD、57 KD和20 KD;Western-blotting分析4种外膜蛋白多肽(分子量大小11 4KD、110KD、70KD、57KD)具有免疫原性. 提取羊目无胆甾原体OMP对家兔进行免疫,测定免疫家兔的抗体产生变化,结果表明OMP能够诱导兔机体产生抗体,免疫7 d、14 d、28 d后兔抗羊目无胆甾原体OMP血清效价分别为1:24.18、1:26.84、1:28.56;以MTT法对外膜蛋白免疫家兔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外膜蛋白具有特异性致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作用,免疫后7 d,14 d、21 d、28d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10.95%、13.91%、16.71%、18.34%,表明该外膜蛋白具有较好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对目无胆甾原体外膜蛋白进行其免疫保护性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外膜蛋白高免血清可以抑制该病原的致病作用,接种外膜蛋白免疫小鼠可以引起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抵抗病原感染,这表明外膜蛋白免疫具有较高的保护力.
  • 摘要:为了探索鸡IL-18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弱毒疫苗中的免疫佐剂作用,将鸡IL-18克隆至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ChIL-18。用pcDNA3.1/ChIL-18、ILTV弱毒疫苗及其两者联合分别免疫21日龄SPF雏鸡,免疫后每周抽取外周血及外周抗凝血,应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免疫后笫4周用100ELD50ILTV强毒进行攻击.结果pcDNA3.1/ChIL-18与ILTV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明显高于ILTV弱毒疫苗免疫组(P<0.01),100%抵抗ILT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
  • 摘要:在遥感影像处理中,植被指数提取广泛应用于定性和定量评价植被覆盖及其生长活力.本文主要介绍了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植被指教提取. 对植被指数提取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析,并给出河北省近年来的植被指数。提取的技术关键。
  • 摘要:从四川某猪场疑似患多发浆膜炎与关节炎猪的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细小球杆菌(SC-1).SC-1株在含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胰蛋白大豆琼脂上生长良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产生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其主要生化特性为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阴性,吲哚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等,不发酵木糖、乳糖、甘露糖等.设计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引物进行PCR扩增,将822 bp产物克隆、测序,经比较分析该分离株同国外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达到98%以上.经琼脂扩散试验和ERIC-PCR分型方法确定其为血清12型.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SC-1分离株能致死小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为1.43×109CFU/mL.SC-1菌株经染色形态、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PCR等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
  • 摘要:为了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PRRSV的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2004-2007年采集的12个典型发病场的病料样本进行PRRSV Nsp2和ORF5基因扩增、克隆和测序,利用D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所测序列。结果表明,扩增的ORF5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美洲型和欧洲型PRRSV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9%~100%和62.9%~63.5%;扩增的Nsp2基因氧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8%-100%,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6.5%-100%,从2006—2007年样本中扩增的6个Nsp2基因均在第481位和533—561缺失3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均属于美洲型,分属于2个基因亚群,其中HB0503与BJ4、NJ1、HN1、LP1和VR-2 332遗传关系较近,其它的与JXA1、SX和BJ株遗传关系较近。表明,危害河北省规模猪场的PRRSV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其中2004-2005年的属低致病性PRRSV毒株,而2006-2007年的属高致病性PRRSV毒株。
  • 摘要:目的:克隆鸭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cDNA序列,构建并鉴定其原核表达质粒pET/Du MHC—I. 方法:从GenBank/DDBJ/EMBL基因库中读取鸭MHC—I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设计1对引物,使用RT—PCR法从鸳鸯鸭脾脏组织中扩增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cDNA,T—A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Du MHC-I。 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其大小为813 bp,编码271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鸭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89.4%—91.7%,氨基酸同源性为78.2%-83.7%。与GenBank上已登录的鸡、鹅、鹌鹑、草鱼、狗、猪、鼠和人的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4.6%、79.3%、59.4%、41.0%、26.6%、45.0%、12.5%和22.1%,这表明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存在着种的多样性,且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所获重组表达质粒pET/Du MHC—I经PCR、酶切、测序鉴定,证实鸭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Cdna正确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 结论:成功克隆出鸭MHC—I 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Du MHc-I,为进一步研究鸭MHC—I蛋白表达,重组蛋白活性鉴定及其在抗原识别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摘要:牛结核病一直以来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尽管许多国家已经实施了牛群的净化,但其仍然威胁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澳大利亚研究者发现的牛结核γ干扰素试验是一种快速的唯一使用全血的体外试验,该方法要比传统的结合菌素法诊断牛结核更敏感。本研究利用抗牛γ干扰素特异性的抗体,建立了竞争抑制ELISA方法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牛γ干扰素。竞争ELISA方法特异性好,可重复性强。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后的研究中牛γ干扰素竞争ELISA方法可以和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uberculin skim test,TST)一起用于牛结核病的检测,以弥补TST反应的不足。
  • 摘要: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在动物饲料生产和猪禽养殖越来越显重要。 主要原因是由于抗药性和残留等问题导致抗生素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抗生素的大剂量多品种同时使用也导致动物自身免疫下降和采食量减少.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荆对主要病源菌的体外抗菌和抗氧化作用和作用机制;也总结了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在猪禽的应用试验结果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目前研究的主要的植物提取物包括茶树、百里香,芫妥、肉桂、姜黄、止痢草/牛至等10多种植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体外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止痢草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菌杀菌和抗氧化作用。由于植物提取物所用的植物的种类繁多,其活性成份也有很多。因此,植物提取添加剂抗菌机制可能有多种机制包括:①破坏/降解细胞壁;②破坏细胞质膜;④破坏细胞膜蛋白质结构:④使细胞内容物泄露;⑤使细胞质凝聚;⑥减弱质子运动力(PMF)等多个方面。植物提取物的香料功能可以用于对仔猪断奶阶段的原料变化引起味道和气味进行统一。专利的植物提取物可以刺激猪的舌咽神经从而提高唾液分泌及提高猪的食欲;尽管并非所有的应用试验结果都一致,但使用专利植物提取物添加对断奶仔猪的研究表明,添加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采食量和日增重;专利止痢草提取物植物不仅可以作为母猪的抗菌促生长荆和提高食欲,而且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添加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在白羽肉鸡上的结果也不相同。对中国黄鸡的研究表明,添加专利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科研显著提高增重和改善饲料报酬。尤其当家禽在不利的饲养环境比如低消化率日粮和(或)不洁净饲养环境时,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促生长作用更容易显示出来。由于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无残留和耐药性问题,这为动物养殖与饲料业能够高效生产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提供了保证。在动物营齐中的研究方面,应该结合植物提取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现代营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手段,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利用途径,免疫调节机理和激素的分泌调控等方面,加强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的研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