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大连
  • 出版时间: 2016-12-16

主办单位:;《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

会议文集:第十五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从投资者认知视角研究了分析师调研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区分调研前后是否跟踪定义分析师初始调研,本文发现:分析师初始调研有助于提高公司未来投资者认知,具体表现为分析师初始调研越多的公司,未来有更多的分析师跟踪、机构持股和基金重仓;进一步地,分析师初始调研可以提升公司未来股票回报率,并存在显著的套利空间;而且对于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如非交叉上市、非一线城市、以及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此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排除调研前后跟踪行为的影响,分析师调研行为本身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本文不仅扩宽了我国信息中介活动与公司价值的研究框架,而且为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如何有效读解分析师调研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 摘要:Modigliani and Cohn(1979)的经典文献指出通货膨胀时期投资者会因不能准确调整公司利润的增长而产生"通货膨胀幻觉",以至于无法准确地估值.但其根本的原因何在?现有研究并未提供答案.本文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无法准确地判断,是因为通货膨胀降低了会计报表的盈余质量,而投资者无法看清通货膨胀时期的财务报告,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幻觉".基于上述逻辑,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盈余质量(采用盈余持续性和ERC计量)在通货膨胀高的时期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程度低、盈余透明度差的公司,更高的通货膨胀,会产生更低的盈余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通货膨胀上升引起的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减弱企业的盈余质量,使投资者"看不清"企业的财务报告,为"通货膨胀幻觉"假说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解释,同时也丰富了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盈余质量的研究.
  • 摘要:房地产是商业银行信贷中的重要抵押物,房地产价格波动会影响抵押物的价值,造成银行信贷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本文发现,房地产价格增幅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显著正相关,且相比办公、商业营业用房以及其他类商品房,当住宅类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增幅扩大时,城市商业银行会倾向于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本文还发现,在房地产价格增幅扩大时,相比"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城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相比非国有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城市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当城市商业银行在房价涨幅更高的地区设有异地分支机构时,银行会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防范房价波动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本研究应用犯罪经济学中的威慑效应理论,考察了企业高管腐败曝光对可比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威慑效应.基于2008-2015年A股上市国企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上述威慑效应显著存在于同省份且同行业这一交叉空间范围.腐败曝光企业特征,可比企业特征,制度环境对威慑效应的程度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而言,被曝光企业规模越大、惩罚力度越高,可比企业内部治理质量越差(管理层权力越大)或者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威慑效应更加明显.而八项规定政策出台后,威慑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本研究拓展了威慑效应理论在微观实证领域的研究,对于客观评价高压反腐的政策实施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微观企业决策内生于政治制度环境.基于政治掠夺视角,本文从官员腐败维度探析了政府治理质量对企业持现策略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并以2007~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腐败作为政府治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了正式制度和商业规范的运行,进而塑造了企业行为.在腐败环境下,官员的掏空动机促使企业隐藏现金资产以规避政治攫取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地区腐败越严重,其持现水平越低;而且,亲密的政企关系有效缓解了政治掏空风险,即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现金资产隐藏行为更严重,下调持现水平程度更大.进一步的检验还表明,企业通过投资于固定资产或者存货等较难被攫取的资源来减少现金持有,这对企业价值造成了消极后果.本文的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本研究从企业层面拓展了对腐败经济后果的理论认知,为加大反腐力度,提升政府治理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微观支持.
  • 摘要:本文采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是否被约谈以及不同的约谈方式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被约谈相比,在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被约谈的情况下,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更高.研究还发现,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在不同的约谈方式下会有差异,同时采用书面加当面约谈方式进行约谈作出风险提示时,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最高,其次是当面约谈方式,在书面约谈方式下最低.此外,还发现了约谈状况、约谈方式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影响的具体路径.本文对监管部门改进约谈方式、加强审计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考察2007年我国颁布《劳动合同法》导致的劳动保护加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率.以1999-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我们检验发现,随着《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劳动保护的加强,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升,并且当企业所处地区的司法效率较高、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企业所处的行业成长性较低时,劳动保护对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这表明劳动保护有助于鼓励员工投资专用性人力资本,对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为评价《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证据.
  • 摘要:本文研究了企业集团化经营模式对整体业绩和融资约束的影响.本文以企业集团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为基础,探讨了不同集团化经营模式的风险和收益.本文认为,企业集团各业务之间相关性(即经营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在经营和管理中实现协同效应,从而改善企业集团经营业绩;但是经营一体化会加大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增加融资约束.本文以A股上市的集团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经营一体化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经营一体化程度与集团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经营一体化显著增加了集团公司的融资约束.这意味着,虽然经营一体化对经营业绩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但是其带来了同步融资需求并增加了经营风险,最终加剧了融资约束.因此,企业在进行一体化经营决策的过程中,既要发挥资产协同效应,又应尽可能降低经营风险所引发的融资约束.本文对企业集团经营一体化程度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摘要:本文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分析师跟踪及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性.以2014年度有分析师进行业绩预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财务重述、被监管机构针对财务报告处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定义为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控制内生性,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分析师倾向于跟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分析师的预测错误更大,预测偏差更大,但预测偏差更大并非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造成的,而是由于诸如规模、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造成的.
  • 摘要:证监会处罚公告突然释放的坏消息具有风险预警的作用,可能降低违规公司对银行债务资本的争夺能力.而分析师进一步揭示了违规公司信贷资产的真实风险,可能缓解因证监会处罚公告导致的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在资本市场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我们用PSM法,以2007-2014年A股市场信息披露违规公司为样本,从银行债务资本争夺能力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证券监管的效果.研究发现,证监会处罚公告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银行债务资本争夺能力,具体表现为证监会处罚公告后,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银行贷款签约概率、银行贷款签约率及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均显著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处置效应主要体现在分析师跟踪较少和产权性质非国有的公司中.本文的研究为打破金融监管的板块分割,实现证券监管与银行监督信息共享,推动金融监管资源整合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 摘要: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三大活动之一,是中小微企业未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本文以2006-2014年中国新三板挂牌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企业异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之间的关系,以及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异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敏感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越多,其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程度越高(越低);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大,投资不足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强,过度投资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弱;代理成本越大,过度投资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强,投资不足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弱.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新三板挂牌公司非效率投资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经验证据.
  •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频繁调整货币政策所导致的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资本投资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资本投资水平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降低了资本投资价值效应.深入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影响企业投资决策.进一步结合产权性质与企业成长性的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于非国有企业与成长性企业资本投资价值效应的负面影响相对更为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频繁调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是导致我国企业投资非效率,引发"产能过剩"的重要宏观诱因,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需加强平稳性与一致性,强化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有效促进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银行高管薪酬监管制度的发展和现状,结合国内外对于银行高管薪酬的已有研究文献,通过对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2007-2014年银行样本的观察,分析了银行高管薪酬结构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经营风险、系统风险指标、非系统风险指标以及股价波动率等来衡量银行风险.我们发现,高管薪酬总额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不稳定;高管的奖金与银行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提高奖金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权益类薪酬整体上看会增加银行的风险;内部负债薪酬只与非系统风险和股价波动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负债对银行的风险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
  • 摘要:本文研究上市公司随着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至新的事务所而选择该事务所作为其年报审计师,也就是所谓的"客户追随审计师"行为.上市公司在有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合理时机选择不更换,其深层次的内在动因值得剖析.本文以1998年至2011年间我国资本市场上全部实质性、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中"客户追随审计师"的74家公司为核心样本,对追随前后的审计质量进行纵向分析比较,并与其他变更公司展开横向比较.基于纵向和横向比较分别进行研究的结果均发现,追随原审计师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显著提升.不仅如此,追随前是小型会计师事务客户所的公司,追随后审计质量更佳.这意味着,客户追随前任审计师,更可能是出于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考虑,而不是与审计师"合谋"或者"串通"的动机.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指出审计师任期延长有助于提高审计效果.
  • 摘要:本文系统探讨了宏观经济周期对审计定价决策之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周期与审计定价之间呈现逆周期效应,深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是通过审计成本渠道发挥作用.结合议价能力的分析,当客户议价能力较强或者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弱时,宏观经济周期与审计定价之间的逆周期效应下降;基于审计需求的分析表明宏观经济周期与审计定价之间的逆周期效应并非由于审计需求提升所致.另外,本文结合审计意见的分析进一步说明审计收费的变化并未损害审计独立性.本文研究表明宏观经济是影响审计定价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审计决策以及审计监管如何深入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引发的审计风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摘要:决策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不同公司间董事的关系成为信息传递的桥梁,从而导致公司决策的趋同行为.本文同时结合董事直接连锁关系和间接连锁关系,利用对偶模型将所有公司进行两两配对,检验了董事连锁网络对公司投资趋同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两个公司之间存在董事连锁网络关系,那么投资水平和投资变化都更加趋同,趋同效应随着董事连锁网络的强度增加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的信息环境越差,对董事连锁网络关系这一非正式信息传递渠道的需求就越高,董事连锁网络关系对公司间投资趋同的作用越明显;为控制潜在的内生性,以董事死亡的外生事件冲击作为自然实验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论不变.结果显示公司间的董事连锁网络成为政策制定信息的非正式获取渠道和重要信息桥梁.结论为"社会网络和公司财务"交叉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