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六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第十六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第十六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8-08-11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会议文集:第十六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是对第7届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7)指南的更新,纳入了许多新的信息,包括基于诊室血压的相关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远程医疗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结果.与上一版指南比较,2017版指南的变动较大.2017版指南采用2015年8月更新的推荐等级(class of recommendation,COR)和证据水平(level of evidence,LOE)定义.
  • 摘要:自1999年以来,加拿大高血压教育计划(Canadian Hypertension Education Program,CHEP)专家委员会每年制定以证据为基础的高血压诊断、评估、预防和治疗指南.高血压影响近1/4的加拿大成人,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2017CHEP高血压指南新增了10条建议,修订了3条既往建议,去除了5条既往建议.不再将年龄和衰弱状态作为启动降压治疗的依据.已发生大血管靶器官损害或合并存在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平均收缩压≥140mmHg时均应考虑启动降压治疗.对于舒张压增高的患者(合并或不合并收缩压增高),单片固定复方制剂(single pill combination,SPC)目前可作为一种起始治疗的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与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或利尿药所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案应作为首选.对于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在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情况下,应避免将舒张压降至≤60mmHg.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的第1个24h内,不建议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该指南亦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提出了筛查、初诊、评估和治疗的建议.
  • 摘要:中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血压的防治及药物治疗经历了一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靠“一片药一口水让高血压低头”的理念采用简单传统的高血压药物开创了治疗高血压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CCB和β受体阻滞药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多种药物对高血压治疗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ACEI通过外企进入中国,开创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I)降压及器官保护的治疗理念.20世纪90年代初ARB进入中国降压领域的市场又强化了血压管理器官保护的概念,在外资企业新药不断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各种国内仿制药也不断地产出,然而原研创新还是有限,但随着中国创新团队的出现也有了可喜的进展.本节介绍的是《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的国产创新药物的部分内容.
  • 摘要: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态势严重,其主要并发症如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的致残致死率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已成为各个国家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受到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重要关注.2017年末随着美国最薪成人高血压指南的发布,又将高血压议题的讨论和关注推向高潮,而最具争议的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研究结果的影响已经逐渐体现在各大更新的指南中,现将今年高血压领域的重要进展做一简要总结.
  • 摘要: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2020年将会达到3067万,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高血压并发症引起的死亡人数为940万.冠心病导致的死亡45%与高血压相关,卒中导致的死亡51%与高血压相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对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治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处于相对空白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其他人群.
  •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脑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04万,直接经济负担2100亿元.2012年的统计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中41.0%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整体范围内,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2014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强调,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力,选择适合的药物.同时指出,中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0号),曾用名北京降压0号,是一种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此基础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特邀请高血压领域的专家,起草、讨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共识回顾了该药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总结、推荐和建议.希望借此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规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使用,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提供助力.
  • 摘要: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邀请国内著名的高血压专家,结合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和制订了本共识。共识总结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并提出治疗对策,希望借此共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血压管理水平。
  • 摘要:心率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诸多观察性研究显示,静息心率增快伴随着增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然而,有关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管理心率及如何管理的问题,迄今缺乏比较权威的说法.有鉴于此,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和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的指导下,由孙宁玲教授牵头,27位专家协力,经反复讨论和推敲,编写完成《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心率共识).心率共识分为前言、高血压患者心率检测、心率增快的原因和机制、高血压患者需要心率管理的证据、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高血压心率管理的干预方法、高血压合并特殊疾病的心率管理和临床建议等8个部分.
  • 摘要:亚洲地区的高血压指南均将LVH作为重要的高血压心脏靶器官受损指标,指出控制血压是延缓及逆转LVH进程的重要治疗策略。为推动亚洲区域高血压指南的落地,亚洲区域的专家们针对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在LVH诊断、分类和治疗标准方面达成共识并制定临床诊疗路径,对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提出指导性建议(本指导建议仪针对高血压合并LVH)。
  • 摘要: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通常发生在清晨时段,而血压的昼夜节律也表现为在清晨觉醒后明显升高.这一平行现象提示,清晨时段血压异常升高可能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2003年日本Kario教授等首先系统阐述了血压晨峰的概念,并发现血压晨峰独立于24h平均血压水平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然而,血压晨峰测量依赖24h动态血压监测,重复性较低,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而且有研究显示,血压晨峰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主要取决于清晨时段的血压水平,因此,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点逐渐从血压晨峰转移到清晨血压本身.清晨血压定义明确,操作简便,可通过诊室外血压测量获得.在未治疗患者中,诊室外清晨血压测量可以发现隐匿性清晨高血压,而在已经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可评估未控制的清晨高血压.即使在已经接受治疗,而且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未控制的清晨高血压仍很普遍.无论治疗与否,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清晨血压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相关.最近,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日本人血压晨峰和清晨血压水平明显高于欧洲人.这一种族差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或高盐摄入有关.但是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不合适,包括使用不能平稳控制24h血压的中、短效降压药物,没有合理使用足剂量或联合治疗等,也可能是导致清晨血压未控制的主要原因.2014年,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表《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在这一建议的基础上,亚洲各国专家进行相关讨论,联合发布清晨高血压管理的亚洲专家组共识声明.该声明详细描述了清晨高血压的定义、发病机制、心血管风险、评估方法及治疗策略,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良生活方式的蔓延,高血压人群日趋庞大.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突破2.7亿,并且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立新教授于Lancet杂志发表170余万人群(35~75岁)调研资料显示高血压的检出率为37.2%,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6.0%、22.9%及5.7%.高血压防控形势严峻.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绝大部分位于社区或基层,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师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国未来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为满足基层医务工作者的需要,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 摘要:高血压是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血压测量知识的普及,中国高血压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较前已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如何更有效地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仍是中国高血压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起讨论,并由上海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王继光教授执笔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发布.该建议首次阐明了清晨高血压的定义和临床意义,推荐了清晨血压的测量方法、临床治疗策略和管理流程.以清晨血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提高中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整体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价值.
  • 摘要:中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9%,患者约1亿.2型糖尿病的治疗除了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外,代谢手术已作为效果明确的治疗措施被写入国内外糖尿病管理指南.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建议体质指数(BMI)≥3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BMI30~35kg/m2经优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的患者可将手术作为替代治疗选择,亚洲及其他高风险人群中,BMI切点可下调2.5kg/m2.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建议BMI≥32.5kg/m2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BMI≥27.5kg/m2且内科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手术治疗.
  •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原则首先应充分顾及孕产妇与胎儿的安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控第一环节是妊娠前评估和血压管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全程监测血压.在血压波动时建议进行24h血压监测以及家庭血压测量.在每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尿蛋白的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管理优先推荐拉贝洛尔和钙离子拮抗药硝苯地平,全程禁忌使用ACEI或ARB.
  •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60%的冠心病和50%的脑卒中死亡与高血压有密切关联.血压的有效评估和治疗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这将对减少心脑血管的死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血压的机制之一是容量负荷增加,而容量的增加与盐的摄入量过多有关,对于中国人群血压与脑卒中的关联较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更为密切.高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及脑卒中的增加,限盐对降压及减少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美国、欧洲等高血压指南,也将限盐策略作为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给出了针对不同人群膳食钠/盐的推荐摄入量.在2011年联合国高级别慢性病防治会议上,各国专家也将减少盐的摄入列为五项控制慢性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之一.钠/盐摄入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已得到大家共识,限盐也确实能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但是,2013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对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提出的钠推荐摄入量及其限盐举措提出质疑.认为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限盐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病死亡或心血管事件,致使该不该限盐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争议.本文将会对高血压患者该不该限盐,该不该进行盐的评估提出自己的观点。
  • 摘要:盐是高血压形成和病理进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高盐可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增强、血管内皮受损、一氧化氮释放减少、内皮素分泌增加,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和(或)肾小管水钠重吸收的改变.盐负荷大鼠对应激表现出更强烈的心、肾反应,提示盐可能增加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有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可使每一次神经冲动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使应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亢进.应激导致盐负荷大鼠的抗利钠、抗利尿反应可能与中枢肾上腺素能机制激活有关.已有研究证实,高盐负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异常增加,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机制.
  • 摘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之一,在维持和调节人体血压、调节肾脏水-电解质平衡和细胞生长,以及心血管结构与功能健全和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及其心血管靶器官损害与RAS过度激活密切相关,同时与肥胖及代谢疾病、肾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相关.抑制包括RAS在内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是改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手段.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证实,RAS在调节人体血压,维持肾脏对水、盐和电解质平衡调节等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血压的调节涉及神经内分泌-体液机制和钠-容量负荷调节机制,且两者具有相互影响和双向调节作用,而肾脏是最重要的容量调节器官,在保持容量负荷平衡、维持血压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肾在维持水、盐平衡的过程中受到系统和局部RAS的影响和调控,通过功能转运蛋白和Na+-K+-ATP酶的活性等调节作用维持容量负荷和血压稳定.
  •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血压从理想水平到确诊为高血压并逐渐进展至并发症的出现是一个慢性过程,在这个隐匿的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其中,钠盐摄入增加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高盐摄入不仅参与血压的升高,同时与高血压所致的多种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出现有关.人体血容量及周围血管阻力是血压调控的关键因素,钠摄入增加可对机体血容量、动脉张力产生影响,升高血压.在机体细胞组织中,有多种矿物质离子如钾、钙、镁、氯等,这些离子在人体体液容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机体内环境稳定、细胞正常功能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当上述矿物质摄入过多或不足时同样会对血压产生影响.目前研究发现,低钾、低钙、低镁膳食可导致机体内上述矿物质离子缺乏而参与血压升高的过程,高盐即氯化钠摄入导致的血压升高中氯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死亡.近年来,随着临床和实验室技术的深入,人们发现饮食中的盐摄入除了能引起血压升高外,亦能通过独立的、非血压依赖途径影响心血管系统.
  • 摘要: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盐作为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引起国家、社会、个体的高度重视.中国是高盐摄入大国,居民平均摄盐量约为12g/d,高于欧美国家平均水平3~4g.尤其是北方地区,盐摄入量远远高于WHO推荐(5g/d).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INTER-SALT研究,纳入了32个国家52个中心的10079例观察对象.在52个中心中,中国天津地区摄盐量居首位,为14.4g/d.全民减盐是推动中国高血压防治进程的重要策略,关乎全民族的心血管健康.其中,一些特殊时期,尤其是妊娠期和生命早期的减盐,会对母子两代远期的心血管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 摘要:盐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环境之一,而盐摄入过多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盐和血压的关系是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摄盐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中国人均摄入盐量远远高于生理的需要量.中国80%的摄盐量来自烹饪时外加盐或含盐较高的调味品.人均日摄入量为11.7~17.6g,远高于国际认可的每日6g(104mmol/d)的摄盐量,且北方人群摄盐量(平均每日15~18g)高于南方人群(平均每日7~12g),农村高于城市.
  • 摘要:血压的盐敏感性是个体对钠增加或减少时的一种血压反应,临床研究发现,盐敏感者表现有一系列涉及血压调节的神经、内分泌及生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膜钠离子转运异常、肾排钠缺陷、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异常及胰岛素抗性增加和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等.血压的盐敏感性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型中的一个中间表型.一方面盐敏感性具有遗传性,有确定的遗传缺陷和基因型,也确定了部分与盐敏感性有关的单基因高血压(见相关章节);另一方面,盐敏感性又具有获得性(如老年人、肥胖者),是由于机体血压调节机制紊乱时不能有效排出钠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本文就从不同水平对参与血压盐敏感性调节的可能机制进行阐述.
  • 摘要:血压的盐敏感性(salt sensitivity ofblood pressure,SSBP)是指相对高盐摄入所呈现的一种血压升高的反应,与之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在自然人群中,SSBP呈连续性正态分布.通常根据人为规定的盐负荷后血压变化幅度的标准而确定某一个体是否为盐敏感个体.不论钠代谢的异常与盐敏感表型的因果关系如何,盐敏感表型通常并不表现为钠平衡的变化(如尿钠排泄受损或血容量增加),而是仅表现出为了保持钠平衡而出现的高血压反应.
  •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人群内个体血压对盐负荷或限盐呈现不同的反应,存在盐敏感性现象.研究表明,盐敏感性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2005年已被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新定义确立为高血压早期损害标志.与盐敏感者相关联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 摘要:高盐摄入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减低摄盐量可有效预防血压升高及其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制定有效的减盐策略对公共健康有重大影响.研究者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观察和颅脑功能影像研究发现,摄盐量增高与盐味觉敏感性降低及喜好性增加显著相关,且其改变与血压升高相关.颅脑影像研究提示,盐摄入量增加和盐喜好性增强与岛叶和眶额叶皮质区域代谢活动增强有关.喜好辣味饮食的人群盐摄入量和血压均呈现明显降低,且辣椒素(辣椒的主要辣味成分)可增强岛叶和眶额叶对盐刺激的反应,从而增强岛叶和眶额叶对低盐刺激的代谢活动强度.在动物研究中,眶额叶神经元电活动与盐喜好性密切相关,辣椒素干预可影响眶额叶盐味觉信号的处理.以上研究提示嗜辣行为通过改善盐味觉从而发挥减盐降压的作用,辛辣味添加剂的应用可能作为一项可行的盐敏感性高血压有前景的干预措施.
  • 摘要:高盐摄入是高血压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造成心血管发病与死亡风险增加.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中,每年165万归因于过多钠盐摄入.欧美国家早已从不同角度来控制盐对高血压的影响,以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中国人群日常钠盐摄入量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人群,北方地区高于南方,且证实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相关.而膳食钾摄入量或钾钠摄入比明显偏低.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偏低,钾钠摄入比偏低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中国人群高血压防治,切实遏制高盐饮食对血压及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 摘要:高血压的发生受到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环境因素中,高盐摄入被认为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饮食因素之一.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中,每年165万归因于过多钠盐摄入.INTER-SALT实验证实,个体盐摄入与血压显著相关,24h钠排泄量(反映钠摄入量)每减少100mmol,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减少6.0mmHg和2.5mmHg.2013年BMJ=发表新的减盐降低血压荟萃分析,纳入欧美国家的36个RCT研究明确限盐的降压效果.结果显示,限钠盐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管理都有效,平均使血压降低3.4/1.5mmHg,血压越高则降压作用越显著.
  •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人体内糖、盐、钾、钙等多种元素均影响着血流动力学平衡,影响着血压波动.多年来人们围绕盐与血压的关系进行着包括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临床干预试验及遗传学研究等大量研究,确定了“盐”是高血压重要的易患因素.然而,人们对盐负荷或限盐呈现不同的血压升高或降低反应,通常认为盐与高血压的联系基于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即盐敏感性.一个个体对盐的敏感性决定于基因遗传、年龄、生存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因素、并存疾病等多方面复杂的因素,涉及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血管活性物质系列、胰岛素抵抗等多系统,最终通过影响细胞钠离子转运障碍和肾排钠障碍,水钠潴留、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此类相关的高血压称为“盐敏感性高血压”.
  • 摘要:患者,女,35岁.已婚.患者20余天前因咳嗽,于外院行胸、腹部CT:胰尾区可见大小约55mm×43mm类圆形软组织低密度灶,考虑胰尾部占位性病变;核磁共振检查提示,胰尾囊性占位,实性假乳头状瘤可能.为进一步诊疗收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腔镜外科病房实施手术.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正常,无头痛等不适症状.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个人无吸烟、饮酒嗜好,月经规律.Takotsubo综合征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关键在于心功能的恢复;心力衰竭治疗可使用ACEI和p受体阻滞药,ACEI于恢复后停用,β受体阻滞药可继续使用,防止复发;肺水肿患者可使用利尿药;1/5-1/3的患者需要升压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
  • 摘要:患者,女,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余,发作性意识障碍6年余”入院.入院后进行降压治疗、血脂调节、抗栓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 摘要: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冠心病病史1年,发病时心率较快,故起始用药组合为CCB+β受体阻滞药,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血压平时尚可,每遇情绪紧张和转头时,患者血压升高,前者考虑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后者考虑为盗血综合征引起的代偿性增高,故调整治疗方案为盐酸阿罗洛尔片,重在应用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α受体阻滞药,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血压平稳。综上所述,阿罗洛尔生物利用度较高,在半衰期、蛋白结合率及排泄途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阿罗洛尔能有效降压并全面保护心、肾靶器官。联合或单独用药,对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均有效,是高血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交感激活状态的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或合并肾脏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有效治疗心绞痛、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对糖、脂代谢具安全性,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可安全用于肥胖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 摘要:患者,女,25岁.主因“发现蛋白尿7天”入院.入院后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降压、调脂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 摘要:患者,女,49岁.“主因间断活动后胸闷、胸痛4年,再发1周,加重8小时”于2017年4月30日收入院.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并复查心电图,药物治疗给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达肝素钠5000U抗血小板抗凝血治疗.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调节血脂治疗,给予撷沙坦8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及富马酸比索洛尔5mg降压、降低心脏耗氧等治疗,因患者症状已经缓解,故未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 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高血压病因,对于前文提及的人群应选用ARR作为筛查指标,并进一步行抑制试验明确诊断。AVS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定位的金标准,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针对无法外科手术切除又不能耐受醛固酮受体拮抗药不良反应的患者,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可作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肾上腺消融的远期疗效尚有待更多的临床证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