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药分会学术年会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药分会学术年会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药分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8-11-02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8年中药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产区浙贝母的叶绿体rbcL基因的PCR扩增体系,并对产区间的序列差异进行分析. 方法:总DNA提取方法采用试剂盒法,PCR扩增体系主要考察退火温度、Taq酶浓度、Mg2+、dNTP浓度等因素.基因序列分析采用ContingExpress和DNAman软件. 结果:50uL反应体系中含Taq酶1U,2.5mmol/Lng2+、dNTP分别为2uL,退火温度为52°C.浙贝母rbcL序列全长599bp,G+C含量为50.7%,浙贝母不同产区rbcL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 结论:所建立的体系可用以浙贝母rbcL序列分析,为浙贝母的rbcL序列研究奠定基础.rbcL序列不适合作为浙贝母种间和产地间的鉴别工具.
  • 摘要: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metry,NIRS)法建立山茱萸饮片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并用于快速判别山茱萸饮片的炮制程度. 方法:以54个样本作为校正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建立定量校正模型并进行优化,最后以9个样本作为验证集,进行含量预测. 结果:校正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56,相对分析误差(RPD)为5.06,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RMSECV)为0.022,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为0.0193,光谱预测值与真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结论:该法可直接用于中药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快速预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准确可靠等优点,为快速判断山茱萸炮制程度提供可能.
  • 摘要:目的:探讨制川乌粉体粒径与其破壁率和溶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测定4种制川乌粉体(40目、60目、80目和300目)的粒径、细胞破壁率;采用桨法考察上述4种粉体的溶出特征.结果:不同粉碎程度的制川乌粉体的粒径分布、破壁率和溶出度相关性强,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细胞破壁率和溶出率提高.结论:适度的改变粉碎程度可提高制川乌细胞破壁率和有效成分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 摘要:目的:研究三叶青地上部分多糖(PTH)对4T1乳腺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小鼠乳房下接种4T1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模型.CTX(40mg/kg)为阳性对照,设PTH低、中、高浓度组及模型组,以健康小鼠为空白组对照组.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蒸馏水灌胃,CTX组隔天40mg/kgCTX腹腔注射,PTH各剂量组每日相应浓度药物灌胃,连续给药28d.测定各组瘤质量、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及各脏器指数,观察肺组织转移灶,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结果:PTH有抑制荷4T1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效果,其中PTH高剂量组的抑瘤率达到了34.21%.PTH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肿瘤肺转移.与CTX组比较,PTH能明显增加荷4T1乳腺癌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P<0.05).PTH能显著增加荷4T1乳腺癌小鼠脾组织中CD4+T细胞的比例及胸腺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P<0.05),PTH能显著降低荷4T1乳腺癌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的趋势(P<0.05). 结论:PTH有抑制荷4T1乳腺癌小鼠肿瘤的生长及远端肺转移的显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CD4+、CD8+T细胞的比例及抑制Treg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应答等作用有关.
  • 摘要:目的:研究白芍总苷抗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方法:采用CCl4诱导SD大鼠肝损伤,白芍总苷不同剂量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MS/MS测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药代标记物的血药浓度,软件分析进行药动学研究;造模前、造模后、给药后3h和给药后8h,取血测定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A),评价白芍总苷抗肝损伤作用. 结果:两种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不同给药量的Cmax、Tmax、t1/2、MRT、Vd和CL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白芍总苷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速率与给药剂量无关,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规律.单剂量给药白芍总苷在短时间内未能引起肝损伤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变化,而能即时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的TBA水平;肝损伤大鼠血清TBA水平与白芍总苷给药时间(12h)及其体内药物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血清ALT和AST水平与白芍总苷给药时间(12h)及其体内药物浓度相关性较小. 结论: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药代标记物,以TBA为药效指标,建立药效学模型并求算药效学参数,揭示白芍总苷抗CCl4诱导肝损伤的浓度-效应关系.
  • 摘要:目的:研究胸腺素β4(Tβ4)和β10(Tβ10)对小鼠乳腺癌转移的影响. 方法:用对照腺病毒(pENTER组)、过表达Tβ4(TMSB4X组)或Tβ10(TMSB10组)腺病毒感染小鼠4T1乳腺癌细胞,分别作用24、48和72h后,MTT和甲紫(结晶紫法)体外检测Tβ4和Tβ10对4T1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Tβ4和Tβ10对4T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检测Tβ4和Tβ10对4T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腺病毒感染后4T1细胞中与细胞增殖及迁移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癌基因(C-myc)和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在雌性裸鼠乳腺脂肪垫下分别接种感染了对照腺病毒、过表达Tβ4或过表达Tβ10腺病毒的荧光素酶标记的4T1细胞(4T1-luciferase,4T1-Luc),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周于小鼠瘤体内注射10μL相应腺病毒(连续5周),每5d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小动物活体成像法观察小鼠肿瘤生长、转移情况. 结果:与pENTER组相比,TMSB4X和TMSB10组4T1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穿过小室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Tβ4和Tβ10对4T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无明显影响;与pENTER组细胞迁移率(22±7)%相比,另两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分别为(36±6)%和(36±4)%,提示Tβ4和Tβ10促进了细胞迁移;TMSB4X和TMSB10组4T1细胞MMP2、MMP9、Sdf1和Stat3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动物实验表明,TMSB4X和TMSB10组小鼠比pENTER组更早出现乳腺癌肺转移,肺部转移灶数量在35d时明显增多P<0.05);结论:Tβ4和Tβ10均能促进小鼠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体内促进小鼠乳腺癌的转移.
  • 摘要:目的:探究藏红花对大鼠慢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评价其对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胶质疤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利用行为学方法、病理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藏红花对大鼠慢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梗死体积、存活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胶质疤痕厚度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藏红花改善神经症状缺损、自主活动能力、焦虑情绪和学习记忆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增加存活神经元数量,抑制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降低胶质疤痕厚度,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结论:藏红花对慢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为抗脑缺血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
  • 摘要:目的:研究白及提取物对PM2.5致小鼠亚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 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PM2.5,并制成悬液;乙醇回流提取法和水提醇沉法制备白及提取物;气管滴注法建立PM2.5致ICR小鼠亚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因子和氧化因子表达情况. 结果:白及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PM2.5致模型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呼吸道的黏膜损伤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炎性浸润;不同浓度的白及多糖、醇提物及复方均能选择性地降低IL-6、TNF-α、IL-12、IFN-γ、MCP-1、IL-10、IL-1β炎症因子表达;白及提取物能有效抑制LDH、SOD、MAD、NO氧化因子表达(*P<0.05,**P<0.01). 结论:白及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机体炎性反应以及调节氧化应激,发挥防治PM2.5致亚急性肺损伤的毒理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三叶青地上、地下部位提取物对发热小鼠和H22荷瘤小鼠的药理作用. 方法:120只基础体温合格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ASA)组,AEAT组、EEAT组、AERT组、EERT低、中、高(5g、10g、20g生药/kg)组,PESAT组、SESAT低、高(10g、40g生药/kg)组,每组10只组.空白组除外,其余各组均背部皮下注射20%的干酵母混悬液20mL/kg建立于酵母致热模型.给药治疗后测量各组小鼠体温,并记录.100只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AEAT组、EEAT低、高(10g、20g生药/kg)组,PTH50、150mg/kg组,TFTH150、300mg/kg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d,脱颈椎处死小鼠,取出完整的肿瘤块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 结果:三叶青地上、地下水提物及地上水提醇沉部分均能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小鼠的体温,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与H22荷瘤小鼠模型组比较,三叶青地上水提物部分及粗多糖组分平均瘤重均显著性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高达33.1%和32.3%. 结论:三叶青地上、地下部位不同提取物具有相同的解热、抗肿瘤作用.
  •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过食肥甘醇酒”联合灌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诱导的C57BL/6J代谢性高血压小鼠模型,并与未灌服抑制剂的模型组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15周高糖高脂饮食及饮用浓度梯度递增的乙醇溶液联合灌服4mg/ml L-NAME生理盐水溶液,建立高血压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压、体重、日饮水量及日进食量,比较各组造模成功率及稳定性.结果:两种造模方法均能造成代谢性高血压模型,但高糖高脂饮食加饮酒并联合灌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得到的高血压小鼠模型相对长期和稳定.结论:“过食肥甘醇酒”联合灌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诱导可造成相对长期和稳定C57BL/6J代谢性高血压小鼠模型.
  • 摘要:发展中医药,建设“健康中国”是国家战略,全民健康是根本目标,中药在全民健康中将作巨大贡献.国际医学目标是维护健康,而我国医学目标是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单一的治疗疾病.现今,慢性病主体已是全球现实,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血粘和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愈升,成为慢性病主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免疫力低下,亚健康已成为大多数人健康状况.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为30%,且最近高血压诊断标准下移,高血压患者又大增,引发心、脑、肾、眼等并发症.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超1亿,发病率约为11.6%,其中城市居民发病率高达14.3%,引起高血酮、酮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肥胖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城乡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3.6%和11.9%.高尿酸血症患病率>10%,是引起肾结石和尿路结石的重要因素,更是痛风的直接原因.1091例空腹血液标本测定,血液黏度升高占22.73%;血液粘稠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和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我国亚健康人群比例为60%~70%,且多数为脑力劳动者;免疫力低下者会感到疲倦,易感冒、感染、易患癌,肠胃功能下降及旧病易复发等;随着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肿瘤、抑郁症、失眠和老年病等的发病率均快速增加. 中药养生保健有领先国际的显著优势,如补益药通过调整整体功能而发挥保健作用,这就是高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补充剂发挥单一营养补充作用的显著优势。中药的养生保健作用包括:①预防保健,如《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早在一千多年前,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等。②滋补保健,包括平补、清补、温补、峻补等,通过益精、补气、养血及调补脏腑虚损达到补充正气、增强体质目的。③延缓衰老,中医通过饮食调理而产生延缓衰老功能,如人参,《本经》谓其:“主补五胜,安精神”,“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铁皮石斛“久服轻身延年”等。中药通过其独特功效预防保健、滋补保健、延缓衰老保健作用,显示领先的传统功能、显著的现代功能和潜在的保健食品新功能优势。研发优势特色中药保健品是当务之急,现有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文号10000多个,但有些保健食品功能较弱,甚至个别基本没有保健功能,且优势特色品种很少。中药保健食品虽然有片、粒、囊、糕、液等口服剂型,但仍需有明显食品属性,如具有色、香、味、形、体的特征,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口感、观感和风昧的需求。目前市场主要是片剂、胶囊和口服液等,其他剂型,包括食品形式茶、酒、饼、面、饭、粥、羹、饮、膏、丸、散、糕点、菜肴、蜜饯、糖果等,也可作为保健食品剂型。此外,还需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针对保健食品产品形式和中药原料特点,加强现有产品优势特色研究和新产品研制,充分展示现有产品功能优势,努力研制优势明显新中药保健食品,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提高中药保健食品市场竞争力,并推动产品走向国际,使中药及其保健食品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大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摘要:中药是一个多成分的复杂体系,受产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同一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建立全程质量开展体系以及科学合理和质量标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所在.质量是中药的生命线,标准是中药安全有效的根本保障.然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需要解决下面几个关键基础科学问题:①中药含什么化学成分;②中药进入体内的成分;③中药发挥药效的成分.为此,必须建立系统的分析方法,明晰药效成分,为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发展了“化学-代谢-生物”三位一体的系统分析方法,解决了中药含什么成分、哪些成分进入体内以及哪些是药效成分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创建了包括指纹图谱、一标多测、一法多用等核心质量控制技术在内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实现了中药质量从单一成分质控到整体质控模式的转变.所建立的质量开展体系广泛应用于产业的产品质量控制中,并被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采纳.
  • 摘要:师从我国现代中药学的奠基人及“系统中药学”的倡导者凌一揆教授.凌一揆教授提出了“大中药”概念并建立了“大中药”的课程体系,创建了当代“系统中药学”,为中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在凌教授言传身教之下,在继承并创新提出:①中药的“品-质-性-制-效-用”六要素是系统中药学的核心内涵;②创新中药配伍理论,中医药配伍在传统饮片配伍、现代组分配伍的基础上,提出“分子配伍”,分子配伍是系统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经验总结,本人创新提出了“中西医整合分子配伍理论”,即在传统中药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方剂配伍理论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探明中药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将成分、结构、药效、作用机理清楚的多个活性分子优化配伍形成分子复方,形成药效协同叠加,毒副作用减小分子配伍新药,制成具有剂型先进、多分子、多靶点发挥网络药理作用的现代中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运用分子配伍指导现代中药研究的新理论.
  • 摘要:“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药大健康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互为因果,综合发病率达30%以上,且病因复杂.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全面调节作用突出,具有独特优势、应用潜力大.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茎,是浙江省的优势特色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道藏》尊其为“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在民间素有“救命仙草”之称,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之功效,具有全面的滋阴补益作用和广泛的保健功效,并具有滋阴抗衰、抗疲劳、调节免疫、延缓衰老/抗氧化,及抗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药理作用.
  • 摘要:藤茶为传统药茶,由葡萄科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的嫩茎叶加工而成,又名甜茶、龙须茶、白茶、霉茶等,主要分布与我国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福建等长江以南地区,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项目首先通过查找本草古籍和现代文献资料,结合广西桂林、福建漳州、湖北恩施等产地调研,对藤茶的名称、基原、药用品种进行考证,为藤茶收入民族药典项目奠定了基础.首次结合HPLC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对藤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为提高藤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藤茶的主要功效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DMY是藤茶的药效物质基础,其含量高达37.4~38.5%,可作为衡量藤茶品质的关键指标.
  • 摘要:中药对体质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但自主体质识别技术的缺乏导致其应用的规范性欠缺.本研究针对个体体质识别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中医望诊和切诊等技术方法,总结体质识别的速查表格并研发体质识别仪器,制定体质识别规程和中药选用规程.
  • 摘要: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是中医药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经过技术的系统提升,可以阐明其科学内涵,拓展销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内,对胃肠安丸、舒脑欣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十多个中药大品种进行了系统的技术提升研究.首先从资源的调研人手,从源头上把控中药材的质量,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有效;其次对其关键药材开展了深入的加工和炮制研究,使其工艺控制参数由定性变为定量,确保工艺的稳定性;采用多成分定量技术提升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提升企业的内控标准,确保中成药的质量提升;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网络药理学、蛋白组学及基因芯片等系统组合技术,深入研究中成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阐明其科学内涵,使中成药的使用具有理论依据;此外,还针对不同品种的特点,明确其临床定位,并拓展其新的适应症,使中成药大品种的使用更加有效安全.总之,经过系统的多学科的研究,极大地提升了中成药大品种的科学内涵,促进了中成药大品种的销售.
  • 摘要:目的:药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肝脏是机体重要的功能器官、在药物、毒物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诱导的肝损伤.通常情况下,中药被认为安全无毒或毒性很低,但实际上,部分中药也有一定甚至很强的毒性.《神农本草经》就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药物一百二十五种,“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正所谓药物治病,“以毒为能”.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明确标示有毒的中药83种,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课题组长期以来致力于有毒中药(千里光、黄药子等)肝毒性物质基础、致毒机制、毒性与药效的相关性、配伍解毒以及安全标准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化学、生物学手段,以千里光及所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黄药子等为代表,建立了毒性表征、评价方法,鉴定了毒性物质基础,阐明了毒性机理,明确了毒性与药效的关系、安全窗口,揭示了中药毒性的科学本质,制订了科学、先进的安全标准;搭建了中药肝毒性研究技术平台。通过研究发现了中国药典收载的千里光与欧洲千里光的毒性差异,建立了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制订了千里光药材、饮片、制剂的安全标准。揭示了PAs新的致毒机制,为复方配伍解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发现了槲皮素、绿原酸对PAs肝毒性的拮抗及其机理,为PAs肝毒性的防治提供了策略,为多成分、复杂体系中药配伍解毒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发现了黄药子肝毒性一抗肿瘤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制定了黄药子药材及其制剂的安全标准。发现了黄药子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及其毒性机理,为其复方配伍解毒研究奠定了基础。发现当归、半枝莲等对黄药子肝毒性的抑制,以及抗肿瘤活性的协同,为黄药子复方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 摘要: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中医药法明确界定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贵州省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苗药资源丰富,常见苗药约2000种,常用的约400种,有70余家医药企业从事150余个民族药品种的开发与生产。贵州苗药2016年工业产值超过380亿元,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但苗药在资源、鉴定、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均较薄弱,多数苗药原植物的活性成分和药效作用不清,这些因素制约了苗药的深层次开发及利用。本文以苗药艳山姜为对象,阐述以活性为中心的苗药研究体系的建构,为苗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苗药质量,加快苗药创新开发,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民族药行动的重要内容。
  • 摘要:瑶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的一朵奇葩,资源丰富,疗效确切,特色鲜明.科学保护瑶药资源,合理利用瑶药资源开发健康产品,对于保障瑶医药可持续发展,促进瑶医药产业发展,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出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瑶医药民间经验,是促进瑶医药发展的不竭源泉。学习和借鉴瑶医药传统应用知识,是成功开发瑶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的重要保证。加强瑶医药基础研究,是开发瑶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的技术支持。瑶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的开发,必须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医产学研商”的合作机制。
  •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药开发弥足珍贵的传统医药资源.本文论述了民族医药相关的生态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等独特背景,总结了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并用藏药“然降多吉胶囊”和“芪灯明目胶囊”新药研究为例,梳理了从民族医药中发现新药的主要思路和策略.指出需要在深入进行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临床及民间用药实践经验调查及方药信息挖掘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医药理论、传统用药经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运用文献学、民族植物学、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和方法,研究民族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作用机制,为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新药等产品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近年来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上出现了一系列进展,如基于靶向和免疫的抗肿瘤药物等.传统中药在治疗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中药来源天然产物具有结构和靶点多样性的特点,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课题组基于现代药理研究技术和方法,建立了多个抗肿瘤化合物筛选平台,对来源于甘草、桔梗、泽泻、千金藤、白屈菜、汉防己等传统中药中的天然产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了数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免疫检查点PD-L1调控筛选技术,获得了数个对组成型或诱导型PD-L1表达有调控作用的天然产物.同时对天然产物联合现有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系列探索,发现了数个潜在抗肿瘤组合,如千金藤碱与靶向抑制剂达克替尼的联合抗肺癌作用,并证明其联合效果来源于千金藤碱对达克替尼所诱导的保护性自噬的抑制.基于近年的研究结果,结合天然产物抗肿瘤研究进展,对中药来源天然产物抗肿瘤研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 摘要:道地药材系指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地域内所产的药材,由于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其他地区所产者“质优效佳”,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环境的更替,道地药材的产地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历代本草记载中也体现了道地药材生长地域的变迁.近年来浙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科研成果的推广等因素,很多浙产特色药材在不断却做大、做强,2018年公布了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本文通过对浙产药材衢枳壳、覆盆子和吴茱萸的药材特色、性状鉴别及加工炮制等方面进行展开,为规范、高效、有序利用浙产药材资源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浙江新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
  • 摘要:中药分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是生产高品质药材、实现中药临床疗效的基本保障,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中药组分的复杂性是制约发展的巨大障碍。液相、气相、质谱等分析技术,光谱法、整体柱、柱切换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单一或多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已得到普及,并广泛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然而,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性及活性的不确定性,化学成分与活性的相关性研究仍然是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活性组分的分析方法研究,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关键环节。 浙江省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品种良多,产地较广,并大量出口,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药材生产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药材资源优势。浙江道地药材,如“浙八味”、“杭十八”等享誉海内外,是历代医家公认并推崇的优质药材。近年来,在原有优势品种的基础上,又涌现出铁皮石斛、西红花、三叶青、桑黄等特色资源。利用中药分析新技术,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我省特色中药材的产业发展。 自2008年起,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杭州清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高效分离中药复杂组分的色谱填料,发明液相色谱一酶电极联用装置,创建了中药化学成分一活牲在线分析方法;采用纤维膜微萃取一液相联用技术分析中药多糖;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手段,系统开展白术与桑黄的成分研究,制备单体成分,制定桑黄标准和栽培技术规范;完善现有白术标准。技术应用于药材生产领域,为高品质药材的生产提供保障。
  • 摘要: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中医药法》的实施,中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区域中药资源现状,区域主要中药资源,如何让区域优势道地药材资源真正“变现”;如何使区域中药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得到挖掘利用.根据区域中药优势实际情况,助推产业落地、拓展招商引资、强力践行精准扶贫、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中药产业是当前中药优势区域各级政府极为关心、亟待解决的;也是中药人员需要挖掘、保护、研究、参与的工作,开展区域中药资源优势挖掘与发展研究,能发挥展现中药专业人员作用和能力.区域中药专业人员发挥学科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能加快区域特色的中药创新.
  •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我国的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上升趋势减缓,但是安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和独特优势. 皖南医学院多糖中心围绕活性多糖或寡糖等活性生物大分子的筛选、提取、结构分析、构效关系、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从黑根霉菌、拟康氏木霉菌、牛蒡根、南极海洋菌等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中分离纯化出拟康氏木霉菌胞外多糖、南极海洋菌胞外多糖、牛蒡寡糖等7种多糖,研究发现部分多糖具有镇痛、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的作用。其中牛蒡寡糖对大脑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天麻蜜环菌多糖可通过促进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磷酸化来抑制缺糖缺氧再灌引发的神经细胞凋亡和自噬。 安徽省皖南地区拥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道地药材资源,如茯苓、祁术等均富含多糖成分,结合皖南道产药材、发挥皖南医学院的地缘优势,进行相关皖药有效成分包括多糖的研发和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推广有特殊意义。
  • 摘要:经过多年的学科发展,我国医院药学已经进入转型阶段,正经历着从以药事管理、药品调剂、医院制剂等为中心的供应保障型向以合理用药、患者服务和转化型研究为核心的服务保障型的发展.医院药学最终将发展成为集:①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技术的药品供应体系;②以实现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的临床用药指导与循征实践团队;③以全程患者服务和患者管理为工作核心的药学服务体系;④以解决临床问题,提供决策支持为核心的临床转化型研究平台为一体的专业学科.基于医院药学全新的定位与职责,以案例的形式讲解医药药学的实践和思维创新.
  •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鉴定白及多倍体后,分析不同倍性的白及在形态学、细胞学、生长周期和药效物质的差异性,为白及多倍体的鉴定及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方法:首先用秋水仙素诱导获得多倍体白及小苗,然后通过气孔观察法初步筛选出多倍体白及小苗;再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和流式细胞术确定其倍性;最后在形态学、细胞学、生长周期和药效物质等方面对白及多倍体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在形态学上,多倍体白及的植株高大,与二倍体白及在株高、叶长、叶宽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然而花粉粒直径和果荚大小差异不明显;在细胞学上,四倍体白及的气孔长和宽较二倍体白及大,表现出巨大性,而气孔密度显著减小.四倍体白及的叶绿体个数多于二倍体白及,且四倍体植株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显著提高.在生长周期上,多倍体白及的开花时间和结实时间均晚于二倍体白及;在药效物质上,多倍体白及的多糖含量与二倍体白及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多倍体醇提物含量明显高于二倍体白及. 结论:通过对白及多倍体生物学研究,为白及多倍体育种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近年来,临床上运用IPJB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本文通过考察IPJB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及对关节损伤等的影响,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方法:通过足跖注射牛Ⅱ型胶原建立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50只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雷公藤多苷)以及IPJB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IPJB三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定期考察一般行为学、关节炎指数(AI)评分、足肿胀度、痛阈值,同时检测肝功能(ALT、AST)和肾功能(Cr、BUN)指标.给药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连续给药3周,IPJB中、低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度(P<0.05)及关节炎指数(AI)评分(P<0.05,P<0.01).连续给药4周,IPJB中剂量显著降低大鼠足肿胀度、AI评分、血清CRP及RF含量(P<0.05或P<0.01),显著升高痛阈值(P<0.05),减少关节软骨损伤.IPJB高、中、低剂量对肝功能(ALT、AST)及肾功能指标(Cr、BUN)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IPJB通过降低CRP水平,调节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软骨损伤;升高痛阈值,产生镇痛作用,且无肝肾毒性.不同剂量药效显示,中剂量组效果最优.
  •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女性内分泌性疾病,其病因机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仅是针对性地纠正患者某一方面的功能失调,且对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在调节女性内环境、调整正常月经周期和恢复自然生殖条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中医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理学研究中,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等症状,这与信号通路的异常密不可分,因此从信号转导途径开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药作用靶点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本文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动物模型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开展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摘要:凡是具有制止咳嗽、降气平喘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很多,根据药性、功能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及止咳平喘药三类.综述了各类药的代表药的炮制与药理活性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更加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中药资源.
  • 摘要: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享有“救命仙草”的美誉,被推为中华古代“九大仙草”之首.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多糖、生物碱、芪类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金属元素、黄酮类等等.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黄酮类提取分离、成分研究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摘要: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高,危险性大,致死致残率亦很高,已逐渐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降血糖及预防治疗并发症的作用得到广泛重视,其中酸味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显著疗效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对研究较多的酸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提出,酸味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运用酸味中药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还能预防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酸味中药运用于糖尿病治疗仍处于不断探索中,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酸味中药防治糖尿病的新进展新报道。在中医药国际化的今天,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更多的实验室与临床研究,从中医药宝库中发掘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 摘要:随着对肾阳虚研究的不断进展与深入,肾阳虚动物模型在中医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地从微观上客观化、定量化认识肾阳虚证的本质,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根据目前肾阳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文章对激素造模法、其他药物造模法、手术造模法和传统造模法这四种造模方法进行概述,为肾阳虚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血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三七为活血化瘀代表药之一,三七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有效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重构、抑制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血管平滑肌、促进血管生成、抗血小板异常活化等,成为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三七及其主要皂苷组分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临床防治、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摘要: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补益肺肾、益精填髓等功效.天然冬虫夏草价格昂贵,因此人工冬虫夏草及其衍生品百令胶囊、金水宝等成为科研和临床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据报道,冬虫夏草及其相关产品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祛痰止咳平喘、免疫调节等作用.结合冬虫夏草的传统功效,发现,冬虫夏草在肺纤维化、肺癌等肺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药理特点,本文就冬虫夏草及其衍生品对肺脏相关疾病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冬虫夏草的科学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痛等.属中医学“泄泻”、“久痢”、“肠风”范畴.近年来,随着对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不断深入,并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及相关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总结了中医症候、中药复方及中医药外治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
  •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胃粘膜损伤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如饮食方面的酒精、口味辛辣等,精神方面的压力、焦虑等.目前,治疗针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所采用药物主要有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和H2受体阻断剂(如JB-9322)[3]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用药后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同时以上药物易引起便秘、阳痿等副作用[4].因此亟待发掘一种副作用小,而对胃粘膜损伤治疗有效的药物.多糖作为自然界中种类多样,含量丰富的大分子物质,自8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多糖,且其中有不少对治疗胃粘膜损伤有显著的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中医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8年月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人组临床路径的患者56例作为对观察组,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由中药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制定,并全程由中药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通过观察两组中药的合理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中药费用发生率的变化,评价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制定与实施的效果. 结果: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中医临床路径制定和实施后,较参与前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由71.2%提高至87.5%,中药合理使用率由73.21%提高至89.28%(P<0.05);平均住院时间由(91±2)d缩短至(72±3)d,平均中药费用由(3185.1±179.5)元降低至(2113.4±117.25)元(P<0.05).治疗后BUN、Scr、UTP水平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在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中药临床药师的参与,可明显促进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和经济用药,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参与临床途径管理为基础的药学服务实践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 摘要:目的:对中药汤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用药监护方法,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我院发生的10例由于口服中药汤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索预防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方法.结果:药物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等是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论:服用中药汤剂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同时中药师进行相关的用药监护,可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摘要:连花清瘟胶囊主要有连翘、金银花、大黄、红景天等13味中药制成,可有效抑制多种细菌.近年来对于连花清瘟胶囊的临床实验表明,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于我国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止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肿瘤患者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为规范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患者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及鼎丞大通系统,选取我院2017年符合要求的病例,统计相关信息.参照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为依据进行合理性分析. 结果:我院针对肿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药物使用疗程最大不足一周.溶媒选择上,大多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占60.6%.其次为5%葡萄糖注射液,占37.3%.中药注射剂用量基本符合要求.且经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生过6例不良反应,1例为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我院在使用情况中,存在药物使用疗程不足,溶媒选择不当,药物使用浓度过高等现象,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在中医理论中辨证分型及方剂的运用;方法: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对肺癌的辨证分型及其相关方剂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肺癌的主要分型为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痰热蕴肺型、肺脾气虚型、脾虚痰湿型、热毒炽盛型、肺肾两虚型等,治疗肺癌的方剂大致分为扶正补益剂、化痰散结剂、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等四大类;结论:通过对肺癌证型及治疗方剂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中药来治疗及缓解肺癌相关病症.
  • 摘要:红茴香为中国所特有中药材.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亦可药用,具有行气止呕、健胃之功效,可治胃寒呕吐.其根及根皮可人药,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可治疗跌打损伤、胸腹疼痛、风寒湿痹等症.本文对红茴香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红茴香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退水消肿方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淋巴囊肿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6月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并发淋巴囊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用退水消肿方外敷7天,比较两组淋巴囊肿治疗有效率、淋巴囊肿继发感染率以及继发感染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组淋巴囊肿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淋巴囊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囊肿继发感染后相关因素,治疗组发热时间、ANC>1.5×109/L改善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 结论:退水消肿方外敷辅助治疗术后并发淋巴囊肿临床疗效肯定,作为医院制剂开发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辩证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97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辩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P<0.05),治疗前2组患者LEVF、SV水平及hs-CRP、IL-6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EVF及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s-CRP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炙甘草汤辩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痔疮擦拭器与制大黄联合用药治疗痔疮的疗效,为其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痔疮擦拭器与自制制大黄联合应用治疗不同痔疮患者,观察改善情况.结果:痔疮擦拭器与自制制大黄联合应用可以缩小痔疮体积、减少便血,减少排便疼痛和促进排便的作用.结论:痔疮擦拭器与制大黄联合用药对临床痔疮患者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检索中外文献总结近几年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为中药在临床上治疗乳腺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在PubMed和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上以中药、乳腺癌、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关于中药治疗乳腺癌方面的所有原始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写出这篇综述. 结果:根据现有的文献,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中各种有效成分以及中药的复方制剂都有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结论:近几年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中药治疗在抑制肿瘤生长,缓解术后症状和并发症,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抗复发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显著.但也有不足之处,需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其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
  • 摘要: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药在抗肿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肿瘤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时往往需要大剂量使用中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对中药抗肿瘤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初步阐述,着重对目前临床上超药典剂量使用中药抗肿瘤的现象进行分析.
  • 摘要: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线治疗及上述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发现我国传统中药或中药制剂如蟾蜍毒素、苦参碱、金雀黄素、人参皂苷等可发挥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抗癌作用.其作为卵巢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高脂血症是指因为机体中的脂代谢情况发生异常,从而使得脂蛋白以及血清脂质上升,临床表现为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上升,或者高密度脂蛋(HLDL-c)水平降低.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会引发心血管以及脑血管病,影响病患健康.因此,本文从病名辨析,病因,论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四白散”对小鼠的祛痘护肤作用,探究葛根,白茯苓,川贝,白芷、白芨、山药等药物在治疗过敏、炎症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意义. 方法:以SPF级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ELISA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及T细胞生长因子(IL-2)含量,利用酶标仪检测皮肤组织中SOD活性、MDA、HYP的含量,测算脾指数、耳朵肿胀度以及体重的变化等.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P<0.05)皮肤组织中SOD、HYP含量增多(P<0.05)、MDA含量减少(P<0.05),血清中IL-2、IgE含量减少(P<0.05),脾指数和耳朵肿胀度抑制率变化明显(P<0.05). 结论:“四白散”具有明显的祛痘、护肤、解热,镇痛,抗炎消肿、抗氧化损伤、修复皮肤损伤等作用,其主要机制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炎性介质等.
  • 摘要:目的:建立青春宝牌美容胶囊中主要致泻成分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甲醇超声和8%盐酸回流提取;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分别为乙腈-水(20∶80)和甲醇-0.1%磷酸溶液(70∶30),等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355nm和254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C. 结果: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分别在0.3232~6.4645μg和0.0167~0.1665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1.0000;仪器精密度和重复性的RSD值(n=6)分别为0.40%、0.06%和0.77%、0.64%;加样回收率和RSD值(n=9)分别为102.14%、94.98%和2.86%、2.56%. 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可作为青春宝牌美容胶囊的质控方法之一.
  • 摘要:随着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人们发现肠道内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于机体有重要作用,在部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短链脂肪酸在结肠腔内不仅可作为肠粘膜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还可以减少促炎因子的生成,降低结肠炎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短链脂肪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起到抑制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本文综述了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以期为SCFA的机体内代谢、生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与深入提供参考.
  • 摘要:黄精作为一味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已从黄精中分离得到的重要化学成分有黄精多糖、甾体皂苷、蒽醌及黄酮类等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黄精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抗衰老、改善学习记忆力、降血脂、降血糖等.本文就黄精药理作用、影响其原料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
  • 摘要:目的:椰子油外用历史悠久,本文对其美容方面文献报道及其在专利、注册产品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椰子油化妆品产业化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SciFinder Scholar(CA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1985.09-2017.05)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数据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椰子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产品可用于人体表面的多个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专利数量较多,但产品类别同质化较明显.国产椰子油化妆品较进口产品在数量上占优势,但类别较单一.结论:椰子油用途广泛,可适用于不同的化妆品类型,开发前景宽广.
  • 摘要:目的:综述清热类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简述祛痘产品的国内外现状和清热类中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为今后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相关古籍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查阅有关清热类中药治疗痤疮的作用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归纳.结果:痤疮的主要治疗方向是抗菌消炎,清热类中药包括夏枯草,黄连,鱼腥草等都有此功效;目前,国内祛痘产品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国外产品数量较多;清热类中药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但相较而言国外要优于国内.结论:清热类中药祛痘作用显著,将其应用于化妆品中市场前景很好,但目前开发产品仍不是很多.
  • 摘要:目的:为构建科学的沉香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丰富沉香产品种类,提高沉香药材的使用率,实现沉香药材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经济效益.为更深入研究沉香药材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对沉香产品开发与专利申报审批现状进行综述研究.结果:与结论:阐述来沉香产业发展中并存着问题及解决策略.沉香专利研究现况,沉香产品专利申请数量颇多,申请产品种类丰富,但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薄弱.对沉香药材发展,产业结构探索,产品开发的提出若干建议.
  • 摘要:目的:综合介绍中药化合物藁本内酯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藁本内酯的文献,并进行一定的评价.结果:对近几年中药化合物藁本内酯的文献分析表明,藁本内酯稳定性极差;具有消炎解痛、抗癌、解热、保护神经等药理作用;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8.87°C,含乙醇量70.72%,提取时间2.32h,料液比1∶25,提取2次;川芎精油中分离可得到纯度为98.87%的藁本内酯.结论:藁本内酯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 摘要:目的:提高中药制剂水平及中药质量,提升中药制剂临床药用价值,为中药现代化发展不断开拓空间.方法:参考有关制剂新技术的文献,并结合我国中药制剂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经验,综述了多种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先进的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的质量提高及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为了保证中药沉香的用药安全,提高沉香药材的品质,建立系统科学的鉴别技术和质量评价方法. 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对沉香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综述研究. 结果与结论:沉香主要有效成分以倍半萜类、色酮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药理作用丰富,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肿瘤、抑菌等功效.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一些准确简便的鉴别沉香真伪与定量分析技术,如HPLC特征指纹图谱分析法、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热脱附-气质联用法等技术.通过检测挥发性成分、液相特征图谱、特征组分沉香四醇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等参数来评价沉香质量.但中药沉香的质量控制指标、质量评价仍无统一的标准.
  • 摘要:目的:“药食同源”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药食同源的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而知百草性味,伊尹以滋味说汤而致于王道,《周礼》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后世医家关于食疗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诸如《千金食治》《食疗本草》《食鉴本草》《饮膳正要》《食物本草》等.本文就以人参、铁皮石斛为例来进行中药保健的综述分析.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