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采用化学药物诱导、微波辐射诱变、紫外照射突变及人工选育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所培育的轮虫种群在繁殖和传代过程中,即使在密度为800~1000只/毫升的培养液中,仍旧进行孤雌繁殖而不发生有性繁殖行为,可显著提高轮虫培养密度、提高轮虫生产效率、缩小养殖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可应用于室内进行轮虫高密度培养,同时也适合在室外进行轮虫敞池培育增殖,可为水产经济养殖动物的苗种和幼体培育,提供充足的活体饵料生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4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海洋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515194.X

  • 申请日2012-12-05

  • 分类号A01K67/033;

  • 代理机构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闪红霞

  •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黄河路21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1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1-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33 授权公告日:20150722 终止日期:20151205 申请日:201212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7-22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33 申请日:20121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虫种群的培育方法,尤其是一种可显著提高轮虫培养密度、提高轮虫生产效率、缩小养殖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在育苗及幼体培育期间,其开口活饵料主要选用轮虫。按照每尾育苗每天摄食20~50只轮虫来计算,1个生产5000万尾鱼苗的中小型育苗企业,每天对轮虫的需求量就需要达到15~25亿只,按照1:1的比例采收轮虫来计算,育苗单位每天需要生产25~50亿只轮虫。轮虫包括海水的褶皱臂尾轮虫和淡水的萼花臂尾轮虫,是一种周期性孤雌繁殖动物,生活史由孤雌繁殖和有性繁殖两部分构成。通常情况下,轮虫通过高效的孤雌繁殖过程增加种群数量,但是在特定环境(如水体中轮虫密度超过10~20只/毫升等不利环境)条件下,则启动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卵来抵御不良环境条件。有性繁殖的产生大大限制了种群繁殖的效率,甚至有崩溃的危险,从而限制了轮虫的产量,所带来的是活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为了避免轮虫有性繁殖,就必需将轮虫培育水体的培养密度限制为20只/毫升以下,随之就需要增加培养轮虫的水体,占用了大量养殖空间,使得育苗成本加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显著提高轮虫培养密度、提高轮虫生产效率、缩小养殖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的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专性孤雌繁殖的轮虫种群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

a.取轮虫的休眠卵放置于500毫升的培养液中,置于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的环境条件下孵化3~5天;

b. 将孵化出来的轮虫进行单个体扩大培养,投喂微绿球藻密度为100万细胞~200万细胞/毫升培养液,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

c. 挑取100只新孵化出的个体分别进行扩大培养,形成100个克隆种群,每个克隆种群培养液体积为2000毫升,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 

d.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1只/毫升时,向各克隆种群培养液中加入α-生育酚,加入量为20微克/毫升培养液,继续进行扩大培养,同时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并维持培养液中α-生育酚的浓度;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3~10只/毫升,将每个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浓缩至100只/毫升,同时调整α-生育酚的浓度为100微克/毫升培养液,培养10~15天;

e. 从100个克隆种群中,筛选出25~3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f.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g.从25~3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继续筛选出10~1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0.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h.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i. 从10~1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可筛选出种群密度达到800~1000只/毫升仍进行孤雌繁殖的轮虫克隆种群。

本发明所培育的轮虫种群在繁殖和传代过程中,即使在密度为800~1000只/毫升的培养液中,仍旧进行孤雌繁殖而不发生有性繁殖行为,可显著提高轮虫培养密度、提高轮虫生产效率、缩小养殖水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可应用于室内进行轮虫高密度培养,同时也适合在室外进行轮虫敞池培育增殖,可为水产经济养殖动物的苗种和幼体培育,提供充足的活体饵料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取1~2公斤淡水养鱼池塘底泥,加入1000毫升高渗溶液(饱和食盐水和饱和蔗糖水混合液),搅拌均匀后静置10~15分钟,用塑料板轻轻蘸取表面上浮的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若干,放置于500毫升经0.45微米滤膜过滤的0.1pp湖水(培养液)中,置于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的环境条件下孵化3~5天;

b. 将孵化出来的轮虫进行单个体扩大培养,投喂微绿球藻密度为100万细胞/毫升培养液,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

c. 挑取100只新孵化出的个体分别进行扩大培养,形成100个克隆种群,每个克隆种群培养液体积为2000毫升,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 

d.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1只/毫升时,向各克隆种群培养液中加入α-生育酚,加入量为20微克/毫升培养液,继续进行扩大培养,同时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并维持培养液中α-生育酚的浓度;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3~5只/毫升,用孔径为120微米的筛绢网,将每个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浓缩至100只/毫升,同时调整α-生育酚的浓度为100微克/毫升培养液,培养10~15天,即诱导轮虫进行大规模有性繁殖;

e. 从100个克隆种群中,筛选出25~3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加培养液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f.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g.从25~3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继续筛选出10~1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0.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加培养液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h.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i. 从10~1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筛选出了3个种群密度达到800~1000只/毫升仍旧进行孤雌繁殖的轮虫克隆种群。

所述c~h步骤中的培养液均为经0.45微米滤膜过滤的0.1pp湖水;所述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所述饵料为微绿球藻,投喂密度为100万细胞/毫升。

本发明实施例1所筛选出的专性孤雌萼花臂尾轮虫克隆种群,在步骤b的条件下稳定培养、接种传代即可,可连续专性孤雌培养传代1.0~1.5年。  

实施例2:

a.取1~2公斤海水河蟹育苗池塘底泥,加入1000毫升高渗溶液(饱和食盐水和饱和蔗糖水混合液),搅拌均匀后静置10~15分钟,用塑料板轻轻蘸取表面上浮的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若干,放置于500毫升经0.45微米滤膜过滤的15ppt的海水(培养液)中,置于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的环境条件下孵化3~5天;

b. 将孵化出来的轮虫进行单个体扩大培养,投喂微绿球藻密度为200万细胞/毫升培养液,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

c. 挑取100只新孵化出的个体分别进行扩大培养,形成100个克隆种群,每个克隆种群培养液体积为2000毫升,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 

d.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1只/毫升时,向各克隆种群培养液中加入α-生育酚,加入量为20微克/毫升培养液,继续进行扩大培养,同时每天更新一次培养液和饵料,并维持培养液中α-生育酚的浓度;当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达到5~10只/毫升,用孔径为120微米的筛绢网,将每个克隆种群的轮虫密度浓缩至100只/毫升,同时调整α-生育酚的浓度为100微克/毫升培养液,培养10~15天,即诱导轮虫进行大规模有性繁殖;

e. 从100个克隆种群中,筛选出25~3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加培养液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f.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g.从25~3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继续筛选出10~15个有性生殖比率小于0.1%的克隆种群,用脉冲频率2450M的微波辐射10秒;12小时后再用强度为1480 μWcm-2s-1的紫外线,照射60秒;12小时后,加培养液将克隆种群的轮虫群密度调整到1只/毫升,培养7天,此期间不添加α-生育酚;

h.重复d步骤的方法培育;

 i. 从10~15个轮虫的克隆种群中,筛选出了5个种群密度达到800~1000只/毫升仍旧进行孤雌繁殖的轮虫克隆种群。

所述c~h步骤中的培养液均为经0.45微米滤膜过滤的15ppt的海水;所述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4度,光照3000lx,光周期16:8;所述饵料为微绿球藻,投喂密度为200万细胞/毫升。

本发明实施例1所筛选出的专性孤雌褶皱臂尾轮虫克隆种群,在步骤b的条件下稳定培养、接种传代即可,可连续专性孤雌培养传代4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