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针对IPMC人工肌肉材料综合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

一种针对IPMC人工肌肉材料综合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IPMC人工肌肉材料综合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主要由试样夹持模块、试样拉力测试模块、试样位移测试模块、进给模块等几部分构成,进给模块主要由水平进给机构与垂直进给机构组成,试样夹持模块固定在垂直进给机构的支撑座上,垂直进给机构的垂直底座固定在水平进给机构的滑块上,滑块与驱动丝杠配合可实现水平移动,试样拉力测试模块、试样位移测试模块固定在进给模块的平台底座上。本发明实验过程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法,避免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验平台总体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体积小,日常维护方便,噪声低,不受实验条件限制且无污染等诸多特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 3/08 专利号:ZL2013103947808 申请日:20130903 授权公告日:201505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5-27

    授权

    授权

  • 2014-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08 申请日:201309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2-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材料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具体地说是IPMC人工肌肉 材料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

背景技术

IPMC(Ionic Polymer-Mental Composites,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作为 一种新型EAP智能材料,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其致动性能类似于“人工 肌肉”,故被广泛称之为人工肌肉材料。此材料自身克服了传统机械的部分缺点, 且凭借其质量轻、低电压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大致动位移、噪音低等优点,具有 较大的应用前景。

实验方法作为研究IPMC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推进材料自身性能以及 后期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很多重要的性能优化都是首先在实验条件下获得 的。传统意义来说,实验测试的方式比较简单,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标准的 IPMC人工肌肉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在现阶段性能研究中,主要是IPMC 人工肌肉材料性能测试平台,其较为巧妙的结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简易平台来 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与创新。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测试内容不断扩大, 对实验平台测试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IPMC人工肌肉材料研究的费用比较高, 实验过程所需参数较为繁杂,且没有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设备,这些不利因素对 于实验结果测试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因此,如何利用简单、可靠的实验 平台,评估IPMC人工肌肉材料的性能并为实际应用提供可靠依据,仍是现阶 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的测量平台仅限于简单实验数据的获取,测量的因 素不够全面,并且在平台局部结构方面需要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因此,研究、 制造一种具有综合、精确、稳定和方便的IPMC人工肌肉材料综合测试实验平 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方便、功能齐全、测量精确的一种针对IPMC人 工肌肉材料综合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针对IPMC人工肌肉材料综合性能测试的实验平台,其特征是: 包括试样夹持模块、试样拉力测试模块;试样夹持模块包括量角器、两个金属 电极,试样夹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两个金属电极的外部分别设置第一绝缘层 和第二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右侧依次设置移动挡板、推板,移动挡板和推板之 间安装水平光杆,水平光杆上套装弹簧,推板右侧设置丝杠底座,丝杠底座里 安装中空的微调丝杠,推板上设置通孔,微调丝杠的左端安装在推板上的通孔 里,当微调丝杠带动推板向左移动时,水平光杆进入微调丝杠里,微调丝杠的 右端安装微调手轮,量角器设置在试样的后方,量角器的角度中心位于试样的 下端部;试样拉力测试模块包括腔体,腔体的上方开有上通孔,腔体的下方开 有下通孔,上通孔里安装测力输入轴,上通孔里安装测力输出轴,测力输入轴 和测力输出轴各有一个端部位于腔体里,两个端部之间安装中间开有滑槽的平 衡滑道导杆,平衡滑道导杆与两个端部均铰接,腔体上开有上通孔一侧的内壁 设置支点位移显示盘,该侧对面的内壁开有长条孔,平衡支点的一端安装在滑 槽里,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长条孔里,平衡支点的位置可通过滑槽和长条孔 调节,腔体和拉力传感器通过各自的支架安装在拉力底座上,测力输出轴位于 腔体外的端部连接拉力传感器,测力输入轴位于腔体外的端部为圆锥状,圆锥 状的端部与试件接触。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试样夹持模块、试样拉力测试模块均安装在进给模块上,进给模块包括 垂直进给机构、水平进给机构,垂直进给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杆、丝杠、螺 纹滑块、垂直底座,螺纹滑块内部设置螺纹孔,螺纹滑块通过螺纹孔安装在丝 杠上并与丝杠相配合,支撑杆的a端为齿轮状端部,b端与螺纹滑块铰接,所 述的支撑杆包括四个,螺纹滑块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a端安 装在支撑座上并相互啮合,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a端安装在垂直底座上 并相互啮合,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b端与第一螺纹滑块铰接,第二支撑 杆和第四支撑杆的b端与第二螺纹滑块铰接,丝杠的一端固定有手轮,试样夹 持模块的丝杠底座固定在支撑座上;水平进给机构包括平台底座,平台底座里 铺设滑轨,滑块安装在滑轨上,滑块内部设置螺纹孔,驱动丝杠安装在滑块内 部并与螺纹孔相配合,驱动丝杠的一端固定有驱动手轮,垂直进给机构的垂直 底座固定在滑块上,拉力底座固定在平台底座上。

2、还包括试样位移测试模块,试样位移测试模块包括位移支架、激光位移 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支撑肋板安装在位移支架上,支撑肋板可在位移 支架上移动。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能够比较综合、准确地完成实验过程中所需测 试的内容;平台的各个组件之间是可拆卸的,并能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进行相 应实验组件间的模块化搭接;试样夹持模块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对实验的夹持力 进行精确设定,避免了由于盲目夹持对试样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试样在 通电致动时力的作用较小,拉力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对力的放大,极大的提高了 实验装置的测量精度;实验平台水平和垂直进给机构通过丝杠传动,能够快速、 准确地实现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的进给与定位;本实验平台多处采用肋板 结构,较好地保证了平台在实验过程中的刚度及稳定性;实验过程采用非接触 测量的方法,避免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验平台总体具有结构简单, 操作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体积小,日常维护方便,噪声低,不受实验验条件 限制且无污染等诸多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试样夹持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试样拉力测试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水平进给机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水平进给机构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垂直进给机构结构图;

图6为部分性能参数采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总体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7,本发明主要由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夹持模块I、试样拉 力测试模块II、试样位移测试模块III、试样电学性能测试模块IV、进给模块 V以及数据采集单元及仪器装配模块VI等六部分构成。其中,试样电学性能测 试模块IV主要包括试样电流测试系统、试样电阻测试系统和试样杨氏模量测试 系统;进给模块V主要由水平进给机构与垂直进给机构组成。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夹持模块I主要由绝缘层14、金属电极12、移动 挡板3、推板5、弹簧4、力显指针10、力显刻度盘13、微调丝杠7、丝杠底座 9、微调手轮8、螺钉6、水平光杆11、量角器1及夹持部分腔体15共同组成。 量角器1通过螺钉与试样夹持部分固结,其角度中心设置在IPMC人工肌肉材 料试样2底部中心,目的是在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摆动过程中,测量摆 角。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经由附着于夹持部分腔体内部的绝缘层14内侧 金属电极12夹持,牢固可靠。移动挡板3一端与弹簧4相连,为保证弹簧4在 压缩过程中的均匀压缩量,在弹簧4内部通有水平光轴11;弹簧4另一端与推 板5相连,推板5及右端微调丝杠7中心设有通孔,其直径略大于水平光轴11, 目的是在弹簧4压缩过程中,水平光轴11不会限制推板5、微调丝杠7等器件 的水平进给。推板5底端附有力显指针10,其顶端置于力显刻度盘13上方, 方便在弹簧4形变又能够准确读数。推板5通过微调手轮8、微调丝杠7、丝杠 底座9等实现水平方向进给,为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性,丝杠底座通过四个螺 钉6与夹持部分腔体15底端固定。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此部分在设计过 程中,各接触面较为光滑,相对摩擦较小,忽略不计。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夹持模块I具体工作原理:

旋转微调手轮8,通过微调丝杠7与丝杠底座9的相对运动,实现微调丝 杠7的水平进给。微调丝杠7端部与推板5右侧光滑接触,在运动过程中,带 动推板5共同向左侧平移。通过推板5的水平向右运动,致使夹持部分腔体15 内部弹簧4形变压缩,在水平光轴11保证其均匀形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动挡板 3将弹性力传递给弹簧左侧的绝缘层14以及附着于绝缘层14左侧的金属电极 12,继而对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起到夹持作用。通过控制微调丝杠7的 进给量,进而控制弹簧4的形变量,通过读取力显指针10在力显刻度盘13上 的读数,并依据胡克定律,计算出弹簧4产生的弹性力大小,从而获得IPMC 人工肌肉材料试样两端表面所受的夹持力。由于随着实验数据采集种类需求增 多,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复杂,试样表面夹持力的大小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也不得不纳入考虑范围内。当上述工作准备就绪,根据信号发生器发出 实验需要的指令脉冲,在金属电极12通电情况下,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 将开始以一定角度连续地左右摆动,通过观察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顶端 的摆动幅度,读取量角器1上显示的示数,采集并记录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 样2的摆角。

结合图2和6,试样拉力测试模块主要由测力输入轴17、平衡滑道导杆20、 平衡支点21、支点位移显示盘19、拉力测试模块腔体18、测力输出轴25、拉 力传感器26、螺钉27、螺栓22、弹簧垫圈23、螺母24、数据采集模块、显示 PC以及支架16和28组成。支架16上端的拉力测试模块腔体18两端各有一个 圆形通孔,其内径略大于测力输入轴17与测力输出轴25直径,内壁光滑,使 测力输入轴17和测力输出轴25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尽可能小。测力输入轴 17一段为圆锥状,目的是在与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顶端顶端接触过程中, 保持点与面的接触,使位置更加精确;测力输入轴17另一侧与平衡滑道导杆 20为铰链连接,保证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光顺性,减小实验误差。上述测力输入 轴17、平衡滑道导杆20以及测力输出轴25均为轻质杆,质量忽略不计。平衡 支点21底端与拉力测试模块腔体18右侧端面通过螺栓22固定,拉力测试模块 腔体18右侧端面加工有长条孔,方便平衡支点与端面在任意位置固结,以便设 定任意放大比例系数;比例系数可以通过置于拉力测试模块腔体18内部的支点 位移显示盘19读取,通过平衡支点两端的长度比求得。测力输出轴25与通过 螺钉27固结在支架28顶端的拉力传感器26输入端相连,实现整体力的传递过 程。

试样拉力测试模块II具体工作原理:

由于IPMC人工肌肉材料2在致动过程中作用力较小,对拉力传感器26的 精度有较高要求,为了节约实验所需费用,设计了拉力放大装置实现拉力的放 大,显著提高测量过程的精度。在实验过程中,调整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 2顶端位置,使其与测力输入轴圆锥状顶端相接触,且保持各杆处于自由状态, 测力输入轴17与测力输出轴25水平放置,平衡滑道导杆垂直放置,各方向合 力为零。通过观察支点位移显示盘19上的示数,将平衡支点固定于实验设定位 置,保证支点两端的杆长比例。当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两端金属电极通 电时,试样顶端将开始左右规律性摆动,进而将推力传至测力输入轴17;根据 杠杆原理,将推力进行等比例放大,并以拉力的形式输出,从而传递至拉力传 感器26,数据经由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卡接收,传输给PC,通过数据采 集单元的LabVIEW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完成拉力测试过程。

结合图3、4、5,实验平台进给模块V由两部分构成,即水平进给机构与 垂直进给机构。水平进给机构主要由平台底座37、轴承端盖34和30、角接触 球轴承32、驱动丝杠35、滚珠滑轨36、滑块31、驱动手轮33、换相开关38、 滚珠39以及螺钉29构成。平台底座37为空腔结构,底端铺设滑轨36;滑块 31置于滑轨36上,与滑轨36通过滑槽与滚珠39相配合,实现滑块31在水平 进给过程中的平滑运动,提高运动平稳度。滑块31内部有螺纹孔,中间通有驱 动丝杠35,目的是通过驱动丝杠35的旋转向滑块31提供进给动力。利用一对 角接触球轴承32限制驱动丝杠35的周向运动,以及对丝杠35的轴向位置进行 定位。角接触球轴承32分别被限制在轴承端盖34内部,通过螺钉29与平台底 座37相固结。利用导线设计类似于继电器的换相开关38通过螺钉29焊接在平 台底座的左下方。垂直进给机构由底座44、支撑座43、支撑杆42、丝杠41、 螺纹滑块40、手轮45等构成。支撑杆42一端为齿轮状端部,目的是在支撑架 42位置、角度变化的情况下,依靠齿轮啮合,保证垂直进给机构支撑板43的 平稳提升;另一端铰接于螺纹滑块40两侧,且采用双片连接的方式,减轻了杆 件的重量,节约了加工成本。螺纹滑块40内部加工有螺纹孔,中间通有丝杠。 丝杠一段装有手轮45,用以实现丝杠41的旋转运动。支撑座43上端铰有螺纹 孔,方便实现与试样夹持模块I的联接。

水平进给机构具体工作原理:

通过旋转驱动手轮33,带动驱动丝杠35与之同步转动。通过螺纹的啮合, 驱动丝杠35将动力传递至置于滑轨36上端的滑块31。滑轨36协同其顶端垂 直进给机构在驱动丝杠35旋转动力驱动下,沿着滑轨36做水平直线运动。当 进给到适当位置时,驱动手轮33停止转动,滑块31保持此时位置,完成实验 前的准备操作。

垂直进给机构具体工作原理:

当水平位置固定后,通过旋转手轮45,带动驱动丝杠41旋转,通过螺纹 滑块40内部螺纹的啮合以及支撑杆42的限制,螺纹滑块40将向内侧运动。通 过支撑座43顶端齿轮的啮合,实现等角度旋转,保证垂直进给的平稳性。

通过水平进给机构与垂直进给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实验平台试样夹持模 块I在x、y方向精确稳定的进给。

结合图6和7,试样的位移测试模块III主要由激光位移传感器46、信号发 生器、示波器、试样夹持装置I、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支撑肋板、数据 采集单元、显示PC及螺钉29组成。利用螺钉29将激光位移传感器46固定于 支撑肋板上,支撑肋板可以移动,调节激光位移传感器46在实验中的位置。同 时,底侧也采用支撑肋板结构,利用螺钉29固定在平台的左侧,保证了平台在 实验过程中的刚度及稳定性。

试样位移测试模块III具体工作原理: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在信号发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响应下进行摆动, 采用非接触测量的方式,利用固定在支撑肋板上的激光位移传感器46测量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尖端位移,数据经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卡接收, 传输给PC,通过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软件LabVIEW进行分析与处理,完 成位移的测试过程。

结合图6和7,试样电流测试系统主要由电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显示 PC、实验电源、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试样夹持模 块I及进给模块V共同组成。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传感器对测量电路产生影响, 通常选用霍尔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是数据 采集卡等,可以根据实验控制的需求选购;软件通常选用LabVIEW,进行处理、 分析。

试样电流测试系统具体工作原理:

信号发生器在实验中提供控制信号,传输给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根 据不同的通电状态下,试样表面电阻不同,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会产生不 同的瞬态电流,通过电流传感器对电流获取并传输给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 卡,利用数据采集软件labVIEW进行处理和分析。

试样电阻的测试系统,主要由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实验电源、IPMC人 工肌肉材料试样2、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试样夹持模块I及进给模块V组成。 实验设备不需设计,根据需要直接进行购买即可。

试样电阻测试系统具体工作原理:

将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放于需要测试的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的表面直 接对表面电阻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数据可直接显示在测试仪屏显上。

结合图2、3、4、7,试样杨氏模量测试系统主要由激光位移传感器46、微 力传感器、实验电源、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试样 夹持模块I、进给模块V构成。

试样杨氏模量测试系统具有工作原理:

实验过程中,采用位移测试模块III和去除拉力放大装置的拉力测试模块搭 接而成。利用微力传感器在初始的状态下给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施加一 个作用力,使用微力传感器测试出作用力,同时,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46测试 出瞬时的位移,两个测量结果经由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采集卡传输给PC,利用 数据采集单元中的数据采集LabVIEW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过程分析时,将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看做矩形悬臂梁的模型,可通过公式δ=PL3/3EI计算 所求结果,其中δ表示测力位移,P表示自由尖端作用力,L表示试样长度,I 表示转动惯量,可等效为矩形截面悬臂梁I=bh3/12,其中b表示试样宽度,h表 示试样厚度,E表示杨氏模量,即为所求值。数据的后处理过程中,可在MATLAB 定义一个函数方程,通过输入函数矩阵获取输出函数矩阵。

在实验室开始前,根据实验要求,快速进给模块V中的水平进给机构和垂 直进给机构的手轮33、45来实现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在x、y方向的进给 和定位。将实验电源、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据采集 单元、显示PC完成实验前的调试。实验过程中,将制备完成的IPMC人工肌 肉材料试样2通过夹持装置实现夹紧固定。利用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提供实验 所需脉冲,将其传递给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实现IPMC人工肌肉材料 试样2的摆动。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46获取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的位移信 号,利用数据采集单元将测试结果通过PC显示出来,进行分析与处理;在拉 力测量过程中,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碰触输入轴17的尖端,通过拉力放 大装置将放大后的拉力传输给拉力传感器26,利用数据采集单元将测试结果通 过PC显示出来,进行分析与处理;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的角度可利用量 角器1进行瞬时测量,也可通过摄像设备进行全过程的采集;根据实验要求,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的表面电阻可利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进行测试; 在试样夹持模块I的金属电极12处接入的电流传感器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 IPMC人工肌肉材料试样2表面电流进行测试,经由数据采集单元并通过PC显 示瞬时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