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巨树移栽前新根培育法

巨树移栽前新根培育法

摘要

胸径在30cm以上的巨树在移栽时由于根系损害严重,所以死亡率很高,即使侥幸活下来其树势的恢复也极其缓慢。本发明提供一种巨树移栽前新根系培育法,通过提前在巨树周围预栽多株同种幼树并使两者长在一起的方法,使移栽巨树获得多簇极具活力的须根,从而确保了移栽巨树的成活,并促进其树势的迅速恢复。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9309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21674.5

  • 发明设计人 梁德富;

    申请日2006-08-29

  • 分类号A01G23/04(20060101);A01G7/00(20060101);A01G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磨子桥四川大学西区应用物理系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8:2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1-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23/04 授权公告日:20090527 终止日期:20090929 申请日:200608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09-05-27

    授权

    授权

  • 2007-05-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7-03-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巨树移栽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巨树原生长地通过预栽多株同种幼树,并让幼树与巨树结合为一体,使巨树基部形成多丛须根,从而确保其移栽后成活的技术。

二、背景技术

巨树移栽的最大问题是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了其树势的恢复也十分缓慢,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巨树的根系在起离原生长地时遭到的破坏都十分严重,保留在基部的土球内的根系中被切断的粗大主根占80%以上,细小的须根一般不到20%,而树木吸取土中水分和营养却全依赖大量的细小须根,然而按目前公知的巨树移栽技术,是无法在土球内保留大量的细小须根的。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巨树移栽前新根培育法,以确保移栽后大树的成活,并使其能迅速恢复树势。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对确定要移栽的、胸径在30cm以上的巨树,在其生长期内,选择4~8棵与此巨树同种或同科的、胸径在2~3cm的幼树,先将这些幼树分别栽于装有10~15kg的人工配制的营养土的聚丙烯编织袋中,再将编织袋埋于巨树基部周围,然后将幼树主干扳向巨树树干,使两者能达到10cm以上的结合长度,在两者结合前将两者相对部分的皮削掉,暴露出木质部,两者伤口的长度一致,并控制在10~20cm,然后让彼此的伤口贴合,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后再用绳子将两者捆扎,保持编织袋中土壤的湿润,经2~3月后再移栽,在巨树基部入坑后,剥去各幼树根部的编织袋,复土后剪除幼树的与巨树结合处以上的1/2树冠,两月后,再剪除幼树结合处以上的全部树冠,并去掉捆扎绳和薄膜。

采用上述方案可收到如下显著效果:

1、由于在待移栽巨树的周围结合了多株幼树,可确保移栽后的巨树拥有多簇极具活力的须根,这为巨树的成活和树势的恢复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由于有幼树的须根作保障,可以大幅度减少巨树树冠的截除量,可使巨树树冠的保留量达到1/3-1/2而有利于保持巨树基本树形,同时使树冠制造的营养增加,这将十分有利于根系的恢复,从而建立起良性循环。

3、由于巨树根系大多已趋于老化,而它周围幼树的根系正具活力,这将十分有利于巨树的复壮并能大幅度延长其寿命。

4、将幼树先栽于聚丙烯编织袋中的营养土中再埋于巨树周围,这既能保障幼树的营养供应又可大大减少对袋中营养土的补水次数,还能避免起巨树时对幼树根系的损伤。

5、在巨树定植后分两次去掉幼树树冠,既避免了幼树根系营养供应的大波动,又有利于疏通幼树和巨树之间的营养通道并建立两者间共同的循环系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