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结合来自碳-碳键形成反应的热以驱动生物质气化反应的生物燃料生产方法

结合来自碳-碳键形成反应的热以驱动生物质气化反应的生物燃料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描述了在吸热的气化反应中将生物质(优选从生物柴油制造中回收的丙三醇)转化成合成气(即,H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06

    授权

    授权

  • 2009-08-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6-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联邦基金声明

本发明是在由以下机构给予的美国政府资助下作出的:DOE DE-FG02-84ER13183。美国在本发明中享有确定的权利。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要求在2006年3月24日提交的临时申请系列第60/785,471 号的优先权(被合并至此文中)。

背景

在当今石油储量逐渐减少、石油富产国的政治不稳定时代,工业 界必须开发出利用世界上丰富的和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的方法,以提 供新能源和化学中间体(1)。例如,运输业需要可被有效转化成能量且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燃料。化学工业界需要可被用来制造聚合物材料的 官能分子,例如烯烃(如乙烯、丙烯)和醛(如甲醛)。化合物中化学计量 的结构单元的H:C:O原子组成等于2:1:1,这个特点使得来自于生物 质的碳水化合物在上述领域中成为补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取代)石油 的特别有前景的化合物。因此,碳水化合物是转化成H2/CO气体混合 物的理想候选物质。这些类型的气体通常被称作“合成气(synthesis gas)”,或简称为“合成气(syngas)”。可通过Fischer-Tropsch合成,由基 于Fe的和基于Co的催化剂转化合成气(2),以生产用作柴油燃料的长 链线性烷烃。也可通过基于Cu的催化剂转化合成气(3)以生产用作生 产烯烃、甲醛和汽油的原料的甲醇。

虽然由生物质生产合成气多年以来被认为是有前景的平台(可由 此平台制成多种有价值的产物),但是因为需要高温,使得由生物质生 产合成气的常规途径不是非常有效率。例如,生物质的直接催化气化 需要800K和更高的温度(4)。生物质的两段气化同样需要很高的温度: 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在约773K),其后为所产生的生物油(bio-oil)的蒸 汽转化(在约1000K)(5,6)。而且,生物质的气化通常导致产生复杂的 副产物,包括焦油(挥发性有机物)、焦炭(固体含碳材料)和轻质烃,以 及在高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和SOx化合物(1,4-6)。

生物质较新近的且迅速发展的使用是用在通过植物油和动物脂 肪的酯交换来生产生物柴油燃料(1,7,8)。酯交换反应产生低价值的丙 三醇废流体,其通常含有在水中浓度为50至80%的丙三醇(8)。因而 产生的过量供应已导致丙三醇的美国价格,从1995年的每公吨约 $2,100跌至2003年的每公吨不足$1,000(对于USP级97%丙三醇来说, 价格由Procter & Gamble提供)。在美国和欧洲,生物柴油的当前(2006) 产量分别为每年1×108和2×109升。由于几个国家政府提供的赋税优 惠和其他经济刺激,预期这些数量将在最近几年倍增(8,9)。关于在 美国的生物柴油燃料赋税优惠,参见IRS出版物第378号(Publication No.378),和国内税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的6426(c)、6427(e) 和40A部分。

丙三醇也可通过发酵糖(例如葡萄糖)来生产(10)。不同于发酵糖来 生产乙醇(其产生在水中浓度只有约5wt%的乙醇),发酵葡萄糖以生 产丙三醇可产生浓度接近25wt%的丙三醇(10)。相比于乙醇,丙三醇 的这种较高的浓度减少了从含氧烃(oxygenated hydrocarbon)燃料中除 去水所需的能量成本。其实,在由葡萄糖生产燃料级乙醇中,最耗能 的步骤之一是蒸馏步骤(11,12)。由葡萄糖和其他糖生产丙三醇的另 一途径是通过将葡萄糖氢化成山梨醇(13,14),随后将山梨醇氢解成 具有较低分子量的多元醇(15,16)。

在由一些本发明的发明人合著的先前著作中(17-19),其显示多元 醇的水溶液(例如,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可通过水相转化、通过 负载的Pt催化剂、在接近500K的温度,被转化成含有低水平CO(例 如500ppm)的H2/CO2气体混合物。此水相转化过程使得流出气流具 有低CO:CO2比,因为水煤气转换(WGS)反应在高水分压时非常容易 发生,其中水是在这些反应条件(例如,25巴)下产生的。因此,水相 转化反应条件不利于生产合成气(生产合成气需要高CO:CO2比)。其 他研究人员已研究过丙三醇的汽相转化。Czernik等(20)报导了在高温 (1023K)时、借助商业的基于Ni的石脑油转化催化剂、通过丙三醇的 蒸汽转化来生产H2的高选择性。Suzuki等(21)也观察到了在高温(873 K)时、借助3%Ru/Y2O3催化剂、通过丙三醇的蒸汽转化来生产H2的 高选择性,但是他们在实验中使用了高空速的残气(sweep gas)。因此, 仍然要开发出更好的催化系统,用于在低温下的丙三醇的汽相转化。

用于由合成气生产合成烃的Fischer-Tropsch(F-T)合成已众所周 知。它是由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大规模实施,以由煤制造 液体燃料。总的F-T反应如下:

CO+2H2→-(CH2)-+H2O            H=-167kJ/mole  (1)

其中-(CH2)-代表烃产物的基本结构单元。FT合成是高度放热的, 这导致传热成为F-T反应器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在最大化F-T反应的合成可能性上已经作了许多研究。参见例如 美国专利第6,696,501号,其描述一种将天然气或其他化石燃料转化 成更高级的烃的方法。此处,该方法结合使用了将化石燃料蒸汽转化 以生产合成气,随后进行F-T合成和尾气的第二次蒸汽转化。所转化 了的尾气随后被加回至F-T反应器中。

还参见美国专利第6,976,362号,其描述将合成气生成、F-T反应 和水煤气转换反应结合,以生产CO2、脂族烃和氢,随后在气体燃烧 室汽轮机中燃烧氢以发电的方法。

如以上简要提及的,决定在F-T反应中合成烃的理论最大产量的 重要参数是计量数SN,其定义为:

SN=(H2-CO2)/(CO+CO2)        (2)

理论上,在SN=2.0且CO不会通过水煤气转换反应进一步反应 以形成CO2时,合成烃的产量处于其最大值。此时,H2/CO比将等于 SN,即2.0,这理论上提供了最高产量的合成烃。

生物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例如淀粉和纤维素)组成。一种将这些 化合物转化成液体燃料的方法是通过发酵以生产液体醇类,例如乙醇 和丁醇。将来源于谷物的淀粉通过水解、发酵和蒸馏而转化成乙醇的 技术已被完全建立起来了,正在研究将木质纤维素(lignocellulosics)低 成本地地转化成乙醇(例如通过开发用于纤维素水解的新的酶)。乙醇 作为运输用燃料的优点在于,其是液体且具有高辛烷值(研究法辛烷值 为130)。但是,与长链烷烃相比,乙醇作为燃料具有几个值得注意的 内在缺点:(i)与石油相比,乙醇具有更低的能量密度(即,乙醇为约 20×103BTU/升,而石油为30×103BTU/升);(ii)乙醇可与水完全混溶, 导致水大量吸收进入燃料;和(iii)其具有相对低的沸点(73℃),导致在 升高的温度时的过量蒸发。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来由碳水化合物生 产生物乙醇的发酵法导致产生仅含约5至10wt%乙醇的水溶液。需要 大量的能量来从水中蒸馏乙醇,以获得燃料级乙醇。实际上,生产生 物乙醇的总能量平衡并不是非常有利的,且已估计,生产生物乙醇所 需的能量的量约等于(或高于)所产生的乙醇的能含量(11,12,36)。

长链烷烃是在来自石油的运输用燃料中占绝大部分的成分(汽油 中的支链烷烃,柴油中的线性烷烃)。因此,将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转 化成液体烷烃是具有吸引力的工艺选择(processing option)。最值得注 意的是,由生物质产生的液体烷烃(i)可使用已用于来源于石油的产物 的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来分布;(ii)可被加入到现有的石油池中以进 一步处理(例如混合燃料);和(iii)可在现有的内燃机中燃烧,而不需要 改变发动机或燃料。

发明概述

本发明是一种制造烃或含氧烃的方法,优选C2至C36烃和/或含氧 烃。在本发明的优选方面(version),液体烷烃(即,C5和更长的、线性 的、支链的或环状的)可直接由来源于生物质的化合物(包括多糖、单 糖和多元醇(例如,丙三醇)),通过包括催化转化成H2/CO气体混合物 (合成气)和Fischer-Tropsch合成(或其他碳-碳键形成反应)的结合的方 法(integrated process)来生产。Fischer-Tropsch合成步骤可在丙三醇转 化步骤之后进行,或者重要的是,可通过将每个反应的活性部位结合 在单个催化剂床中而结合(couple)两个反应。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 面,丙三醇的催化转化和Fischer-Tropsch合成被结合在双床反应器系 统中。在优选的方案(protocol)中,反应物原料向合成气的转化是利用 包含在碳载体上的Pt-Re催化剂而完成的。碳-碳键形成反应随后利用 包含Ru/TiO2的催化剂来完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丙三醇的催化转化和Fischer-Tropsch合成 被结合在单个反应器中,优选使用包含Pt-Re/C和Ru/TiO2的物理状 态混合物的单个催化剂床。或者,如在详细描述中描述的,该方法可 在单个反应器中进行,但使用一个、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催化剂床,每 个床含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催化剂。例如,该方法可使用含有均相、 双功能催化剂的单个催化剂床来完成,或者该方法可使用含有两种或 多种物理性混合在一起的催化剂的单个催化剂床来完成,或者该方法 可使用两个或多个以堆叠的(stacked)或分级的(staged)结构形式的催化 剂床来完成。本发明的所有这些方面产生的液体烷烃,其SC5+在约46% 至约64%,约15%至约50%的碳在包含在有机液相的产物中。(参见 实施例)。来自结合方法的含水流出液含有约5%至约15wt%的甲醇、 乙醇和丙酮,其可通过蒸馏而和水分离,且可被用于化学工业中或被 再循环而转化成气体产物。此结合方法,通过减少资本成本和增加反 应的热效率,而明显提高了“绿色”Fischer-Tropsch合成的经济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值得注意的优点在于,其让较小规模的Fischer-Tropsch 反应器可被合并作为生物精炼厂的一部分。本发明还可被用来将来自 生物柴油工厂的废丙三醇处理成液体燃料。而且,(a)将生物质转化成 合成气,和(b)Fischer-Tropsch合成的结合,导致在这些方法的操作中 产生协同作用。将这两种反应并入单个反应器中避免了由于分开进行 反应而产生的高度吸热步骤和高度放热步骤。

本发明的值得注意的优点在于,通过将气化反应和碳-碳键形成反 应并入“单个罐”中,通过消耗相同反应器中的CO(在碳-碳键形成反应 中)而消除了CO分压对气化反应速度的抑制作用。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制造烃(优选的)、含氧烃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进行两个反应(一个是放热的而另一个是吸热的) 和结合来自放热反应的热以提供(至少部分地)驱动吸热反应所需的能 量。因此,该方法包括在低于或等于约750K的温度下使用生物质反 应物进行吸热气化反应,以产生合成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在吸 热反应中产生的合成气进行放热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或者更普遍地, 任何放热的合成气利用反应,例如甲醇合成或二甲醚合成)。放热反应 是在高于或等于在步骤(a)中进行的气化反应温度的温度进行的。在优 选的实施方式中,放热反应产生烃(和热)。由放热的合成气利用反应 或碳-碳键形成反应产生的热被再循环(即,被结合)以提供(至少部分地) 驱动吸热的气化反应所需的能量。

更具体地,本发明致力于制造烃和含氧烃的方法。本发明的第一 个方面包括在低于或等于约750K的温度,使用生物质反应物(优选多 糖、单糖和/或多羟基化合物)进行吸热的气化反应,以产生合成气。 随后在高于或等于初始的气化反应温度的温度,使用在第一个步骤中 形成的合成气进行放热的合成气利用反应或碳-碳键形成反应。放热反 应产生烃或含氧烃,和热。由合成气利用反应或碳-碳键形成反应生成 的热随后与吸热的气化结合。因此,在放热反应中生成的热被用来驱 动(至少部分地)吸热的气化反应。

优选地,吸热气化反应在低于或等于约750K(且更优选≤约625 K,更优选≤约575K,且更优选≤约550K)的温度下进行。如早先提 及的,反应可在两个分开的容器中或者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分开的 催化剂床的单个容器中进行,使用一种、两种或多种催化剂。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制造C2至C36直链或支链烃或含氧烃的 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低于或等于约750K(且更优选≤约625K,更优选 ≤约575K,且更优选≤约550K)的温度下,使用包含生物质的反应物 流体进行吸热的气化反应,以产生合成气。在高于或等于气化反应温 度的温度,使用这样形成的合成气进行放热的Fischer-Tropsch反应, 其中该反应产生C2至C36烃和/或含氧烃,和热。由Fischer-Tropsch 反应生成的热与吸热的气化反应结合,因而使得整个方法非常具有能 量效率。

非常优选地,吸热的气化反应在对于合成气利用或碳-碳键形成反 应是最优化的温度下进行。此条件导致产生总的、结合反应,其在由 放热反应产生的热和吸热反应需要的热的配合方面是最有效率的。因 此,当放热反应是Fischer-Tropsch反应时,优选Fischer-Tropsch反应 和气化反应两个都在对于Fischer-Tropsch反应是最优化的温度下进 行。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面,吸热的气化反应和放热的合成气利用或碳 -碳键形成反应同时在单个反应器容器中进行。或者,两个反应可在分 开的反应容器中进行,且在放热反应中生成的热被再循环以为吸热的 气化反应供热。反应器可以是任何现在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设计,只 要反应器设计能够使放热反应的热与吸热反应结合。设计反应器系 统,以使两个或多个反应间的热结合(heat integration)最大化,在本领 域是众所周知的,将不再此文作任何详细的讨论。参见例如文献(33) 和(34)。

用于吸热的气化反应的优选原料包括生物质或来源于生物质的 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纤维素(cellulosics)、木质纤维素、多糖、单 糖、多元醇等。优选的原料包括单糖和/或丙三醇。如此处使用的,术 语“生物质”是指(并无限制)由植物产生的有机物质,例如树叶、树根、 种子和茎,以及微生物和动物代谢废物(例如,粪)。生物质的通常来 源包括(无限制地):(1)农业废物,例如玉米杆、稻草、果皮、甘蔗残 留物(sugarcane leavings)、蔗渣、坚果壳和来自牛、家禽和猪的粪;(2) 木质材料,例如树木或树皮、锯屑、废材(timber slash)和碾磨碎片(mill scrap);(3)城市废物,例如废纸和院内修剪物(yard clippings);和(4) 能量作物,例如白杨、柳树、柳枝稷、苜蓿、普列里蓝茎冰草(prairie bluestem)、玉米、大豆等。术语“来源于生物质的反应物”是指可通过 任何现在已知的或将来开发的手段、由生物质制造的任何反应物,包 括(并无限制)多糖、单糖、多元醇、含氧烃、糖、淀粉等,例如乙二 醇、乙二酮、丙三醇、甘油醛、丁醛糖、戊醛糖、己醛醣、丁酮糖 (ketotetrose)、戊酮糖、己酮糖和醛醇。

优选的放热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是Fischer-Tropsch反应。可使用 一种或多种包含VIIIB族金属(Fe、Co、Ni、Ru、Rh、Pd、Os、Ir和 Pt)的催化剂或任何在详细描述中列出的催化剂来进行气化反应。催化 剂可以是无载体的或者负载在任何合适的载体上。(参见详细描述中的 示例性载体)。

在本发明优选的方面,使用包含丙三醇的反应物原料进行吸热的 气化反应,而放热的合成气利用或碳-碳键形成反应是Fischer-Tropsch 反应。其他放热反应(例如甲醇合成或二甲醚合成)也可被使用。

为了使两个反应的温度配合得更紧密,优选地,气化反应是使用 至少一种包含VIIIB族金属或VIIIB族金属组合的催化剂来进行的, 且更优选还使用至少一种包含铂、钌、铼(VIIB族金属)或它们的组合 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任选地被设置在载体上,这通常是优选的,因为 这些有载体的催化剂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更稳定(参见详细描述)。可 使用任何合适的载体。优选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碳,和铝、铈、锆、 镁的氧化物,和任何这些的组合。本发明最优选的方面使用一种或多 种包含铂、钌、铂和钌的组合,或铂和铼的组合的催化剂,且催化剂 被设置在选自碳、Al2O3、CeO2、ZrO2、MgO、ZrO和它们的组合的 载体上。

因此,在本发明中,来源于生物质的反应物被转化成H2和CO的 气体混合物(即,合成气);通过Fischer-Tropsch反应、甲醇合成或其 他碳-碳键形成反应,将合成气用于生产燃料和化学制品。在优选的方 面,合成气是由丙三醇通过包含铂的催化剂而生产的。如此文中提供 的实施例所显示的,在显著低于常规生物质气化的温度下,本方法高 速和高选择性地生产合成气。在本发明中,用于合成气生产步骤的至 少一部分吸热热量(endothermic heat)是由碳-碳键形成反应的放热热量 提供的。在本发明中,这些催化过程的温度范围是重叠的或者几乎是 重叠的,这是使用合成气原料制造有机化合物领域的新特点。因此, 本发明提供由通称为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特别是由丙三醇来生产燃 料和化学制品的能量有效(energy-efficient)途径。

由生物质生产合成气多年以来被认为是有前景的平台,由此平台 可制成多种有价值的产物。但是,由生物质到合成气的常规生产需要 非常高的温度,这限制了整个方法的效率。如此文所显示的,由生物 质(特别是丙三醇)催化生产合成气可在约550K至低于约750K,优选 低于约620K的温度进行,这样的温度显著低于那些使用生物质的常 规直接催化气化所用的温度(在800K)(4),或者使用生物质的常规两段 气化所用的温度,所述两段气化包括生物质的快速热解(在773K)(5, 6),随后为所产生的生物油的蒸汽转化(在1000K)。

重要的是,在本发明中,气化步骤的低温与或几乎与 Fischer-Tropsch和甲醇合成(通称为合成气利用反应)所用的温度重叠。 结果,至少一部分(可能是所有)吸热的气化步骤所需的热可由高度放 热的合成气利用或碳-碳键形成反应生成的热来提供。特别地,丙三醇 (优选的反应物)的气化以产生CO和H2通过以下计量反应 (stoichiometric reaction)进行:

此反应的吸热热量相当于丙三醇热值的约24%。由 Fischer-Tropsch合成,通过转化来自丙三醇的CO和H2以产生液体烷 烃(例如辛烷)所产生的放热热量相当于丙三醇热值的约28%。(此数字 包括根据总反应的化学计量调节H2:CO气体比的水煤气转换(CO+ H2O→CO2+H2)期间释放的少量热量。)因此,将气化反应和 Fischer-Tropsch合成步骤结合,导致产生以下的轻微放热过程,热量 只有丙三醇热值的约4%:

因此,本发明的非常值得注意的优点在于,使用具有高浓度丙三 醇(以重量计为25%和更高)的原料,即可进行气化反应。因此,本发 明对于由大量(并不断增多)的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副产物而产生的丙 三醇制造有附加值的有机化合物而言具有商业吸引力。特别地,由丙 三醇产生的合成气可被用来生产甲醇(酯交换方法中的重要反应物), 从而通过利用丙三醇副产物来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

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通常优选使用通过蒸发浓缩的丙三醇水溶液 (例如,25-50%)而获得的相反应(phase reaction)条件,导致产生低水分 压。

附图简述

图1A、1B、1C和1D表示对于负载在Al2O3(■)、CeO2/ZrO2(▲)、 CZrO2(◆)和MgO/ZrO(○)上的Pt催化剂,气相产物的转化率(图 1A)、H2转换频率(turnover frequency)(图1B)、CO/CO2摩尔比(图1C) 和C2与H2的比×100(图1D)的差异。气相的转化率按照(气相产物流体 中碳原子数÷作为原料进入反应器中的总碳原子数)×100计算。反应在 1巴和623K下、使用0.32cm3min-1的30wt%丙三醇原料水溶液、借 助1.0g的由氧化物负载的Pt催化剂或0.060g的Pt/C催化剂进行。表示72小时生产时间(time-on-stream)后的点。

图2A、2B、2C和2D表示在623K、借助0.090g Pt/C,在1巴 时30wt%丙三醇(■)、在1巴时50wt%丙三醇(▲)、和在20巴时30wt% 丙三醇(●)转化成气相产物的丙三醇转化率差异(图2A)和气相转化的 摩尔比差异(图2B)。在1巴下,借助Pt:Ru/C在548K(三角形:0.435 g催化剂)和在573K(方形:0.513g催化剂)下,和借助Pt:Re/C在498 K(倒三角形:0.535g催化剂)和在523K(圆形:0.535g催化剂)下, 丙三醇向气相产物的转化率差异(图2C)和30wt%丙三醇的气相转化 的摩尔比差异(CO/CO2=实心标记;H2/CO=空心标记)(图2D)。对于图 2A和2B,液体加料速度为0.16cm3min-1,而对于图2C和2D,液体 加料速度为0.08cm3min-1

图3是可用来评价本发明的示例性反应动力学仪器的示意图。(只 在催化剂还原期间使用H2流。)

图3A、3B和3C是可用于本发明中的反应器和催化剂床排列的 图示。图3A图示了单反应器、单床排列。图3B图示了单反应器、多 床排列;图3C图示了双反应器排列。

图4A和4B图示在1巴和623K下,单床系统(0.090g Pt/C:空 心标记)和双床系统(0.090g Pt/C、1.0g Pt/CeO2/ZrO2:实心标记)的转 化成气相产物的丙三醇转化率差异(图4A)和0.16cm3min-1的30wt% 丙三醇气相转化摩尔比差异(图4B)。

图5图示干燥合成气(■)、水(◆)、丙酮(●)、乙醇(▲)和丙酮醇辅原料(co-feed)的分子量分布。实验条件如表2所列。绘制ASF线, α=0.83。

图6图示在548K和8.3巴下,30wt%含水丙三醇原料的气相处理 的气相产物转化率(◆)、CO/CO2摩尔比(●)和H2/CO摩尔比(■)。气相的 转化率根据(气相产物流体中的C原子/作为原料进入反应器中的总 C)×100计算。使用0.08cm3min-1的原料溶液、借助520mg的催化剂 进行反应。

图7图示使用1.0g Pt-Re/C以及1.7g Ru/TiO2(■)和3.0g Ru/TiO2(●)进行的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试验的分子量分 布。绘制ASF线,α=0.8。

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核心是一种反应方案,其使吸热的气化反应的温度与放 热的碳-碳键形成反应(例如Fischer-Tropsch)的或者更概括地为合成气 利用反应(例如,甲醇合成或二甲醚合成)的最适温度相配合。通过明 智地选择用于每个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使这两个反应在大约 相同的温度(或在比较接近的温度)、以最佳水平进行。来自放热的碳- 碳键形成反应的热随后被用来驱动吸热的气化反应。

因此,图1显示了使用包含在水中为30wt%的丙三醇的原料溶液, 在623K和大气压下,用于气相转化的具有不同载体的Pt催化剂性能 的结果。包含负载在Al2O3、ZrO2、CeO2/ZrO2和MgO/ZrO2上的Pt 的催化剂在生产期间表现出相对快速的失活。因此,虽然这些催化剂 可被用于本发明,但它们不是优选的。Pt/C催化剂显示出至少72h的 丙三醇转化成合成气的稳定转化率。参见图1A。此文中记载的具有 最具酸性载体的催化剂,Pt/Al2O3,在最初的30个小时显示出一段时 间的稳定的催化活性,其后为一段时间的快速催化剂失活。这种行为 是失活前端(deactivation front)的特性,其由反应器入口移动到出口, 且快速失活的开始发生在前端到达反应器出口的时候。此文中测试的 最具碱性的催化剂载体,MgO/ZrO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表现出快速 失活。所测试的最稳定的由氧化物负载的催化剂看来是Pt/CeO2/ZrO2。 但是,此催化剂的性能仍然不胜于负载在碳上的Pt。

图1B显示了在各种催化剂上的H2生产速度,以转换频率(TOF) 表示,其中速度已用表面Pt原子的数目(由在298K时CO的饱和吸附 来确定)标准化。以这种方式测定的氢生产的转换频率要高于(例如至 少10倍)通过由氧化铝负载的Pt催化剂、在500K时、通过液相转化 的氢生成的值(参见,例如,19)。通过Pt/C催化剂由丙三醇生产H2的速度相当于每克催化剂发电约160瓦特(使用H2的较低热值)。因为 此催化剂产生的气体的H2/CO比约为1.3,所以流出气体的能含量相 当于每克催化剂约300瓦特。

所测试的各种催化剂显示在图1A和1B中的不同失活曲线表明, 载体在失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来自Pt/C催化剂的产物流的H2:CO 比约等于1.3(参见表1),这与反应3的化学计量一致。相反,通过其 他催化剂获得的H2:CO比大于1.5,显示其他反应例如水煤气转换 (WGS)的作用。如图1C中所示,此行为通过CO:CO2比而被更清楚地 证实。Pt/C的初始CO:CO2比为12,而其他催化剂的初始CO:CO2比小于3。因此,如在其他借助有载体的金属催化剂的WGS反应的 研究中所记载的(22-24),WGS反应显得由氧化物载体的存在而促进。 同样从图1C看来,通过Pt/ZrO2催化剂的WGS的速度随着生产时间 延长而降低。

图1D显示对于各种负载的Pt催化剂,由H2生产速度标准化的 C2-烃(乙烷和乙烯)的形成速度(其中,此比率被乘以100)。只有少量的 C2-烃形成于Pt/C催化剂上。相反,包含负载在各种氧化物载体上的 Pt的催化剂形成了大量的C2-烃,且(C2-TOF):(H2-TOF)比显得随生产 时间延长而增加。此行为表明,催化剂失活的其中一种方式是由发生 在氧化物催化剂载体上的脱水过程引起的。虽然不受任何特定的基础 机理限制,这可能导致形成不饱和烃(其在Pt表面上形成含碳沉淀), 从而降低了H2生产速度并增大了(C2-TOF):(H2-TOF)比。

表1显示在各种反应条件下Pt/C催化剂的性能。导致较低丙三醇 转化率的条件(即,30wt%丙三醇原料的较高流速和在恒定原料流速时 的较高丙三醇浓度)导致较高的CO:CO2比。此行为表明,使用此催化 剂系统的丙三醇转化中的主要反应是形成CO和H2,而通过WGS生 产CO2是次要反应。对于表1中所有的条件都保持低甲烷形成速度。

表1:在各种条件下丙三醇的催化转化率的实验数据

为表1中的反应动力学研究,使用了0.060g的5wt%Pt/C。

a丙三醇原料浓度为30wt%,623K,1巴。

b原料流速为0.32cm3min-1,623K,1巴。

c在2h的反应时间后。

d丙三醇原料浓度为30wt%,0.32cm3min-1,1巴。

e在3h的反应时间后。

表1的结果显示,在恒定的原料条件下,H2生产速度经历最大值 与反应温度有关。速度随着从573至623K的不断升高的温度而增加, 这与约75kJ/摩尔的活化能障相符合。相反,虽然当温度最初增至673K 时,氢生产速度进一步增加,但在此更高的温度下,Pt/C催化剂开始 随生产时间推移而经受失活。可能是在更高温度下,与H2形成反应相 比,脱水过程太快,导致催化剂失活。

图2A和2B显示了对于30wt%丙三醇原料在增加的压力下(从1 到20巴),和在1巴的压力下对于增加的丙三醇原料浓度(从30到 50wt%),Pt/C催化剂的性能。对于较高的丙三醇原料浓度(50wt%)和 较高的反应压力(20巴),催化剂在至少48小时的反应时间中都表现出 良好的稳定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20巴时转化30wt%丙三 醇原料以生产合成气,Pt/C催化剂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其中H2:CO 比(约等于2)适合后续的Fischer-Tropsch(2)或甲醇合成(3)。

为了实现从放热的Fischer-Tropsch或甲醇合成步骤(或通称为合 成气利用步骤)到吸热的气化步骤的有效传热,在最低可能的温度下进 行气化步骤是有益的。所以,实施例中描述的丙三醇气化研究在548 和573K下进行,在此温度,被牢固吸附了的CO引起表面中毒,导 致速度低。为了实现在这些低温下的丙三醇的高转化率,选择了包含 Pt:Ru(Pt:Ru原子比为1:1)的双金属催化剂和包含Pt:Re(Pt:Re原子比 为1:1)的双金属催化剂,因为Ru和Re的存在减小了CO吸附的强 度(25)。图2C和2D显示,在这些低温下,通过Pt:Ru/C和Pt:Re/C 催化剂,丙三醇的转化率、以及CO:CO2比和H2/CO比,在至少72 个小时的生产时间中保持恒定。这些反应(run)的总碳平衡接近于在5% 以内,且流出液流体中主要的可冷凝的有机物是未转化的丙三醇(在 548K和573K下分别为73摩尔%和35摩尔%),和较少量的甲醇(在 548K和573K下分别为4摩尔%和15摩尔%)和乙酸(在548K和573K 下分别为20摩尔%和40摩尔%)。

因此,在本发明中,从碳-碳键形成反应或通称为放热的合成气利 用反应(优选F-T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被再循环,以为通称为生物质气 化反应(优选丙三醇气化反应)提供(至少部分地)所需的能量。特别有利 的是,两个反应可在单个反应器中进行,例如那些在图3A和图3B中 所示的。

这些结果证实,实际上,生物质(通称)的,特别是丙三醇的气化 的操作温度可以完全在用于Fischer-Tropsch和甲醇合成的温度范围内 (2,3,26),使得在这些方法之间产生有效的热结合。而且,如在实 施例中说明的,通过加入对WGS有效的另一催化剂床,可调节H2/CO 比。注意,通过Pt:Ru/C(图2C和2D)、在573K下的H2生产速度低于 通过Pt/C的速度(表1),因为通过Pt:Ru/C催化剂达到了较高的丙三醇 转化率和较高的CO分压。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低温催化法,其用于气化丙三醇以生产适合 后续Fischer-Tropsch和甲醇合成(或者通称为放热的合成气利用步骤) 的H2:CO气体混合物。气化反应的产物可被直接用在碳-碳键形成反 应中,而不需要任何的中间处理。(当然,这必然是当两个反应在单个 反应器容器中进行的情况,而不是在两个分开的反应器中进行时的情 况。)本发明为在气化步骤和合成气利用步骤间的热结合开创了新的机 会。此系统实现了长时间的稳定操作,并且为由可再生资源生产燃料 和化学制品提供了新的方向。

为证实在高压下由碳负载的Pt-Re催化剂的性能,在548K和8.3 巴下,借助10wt%Pt-Re(原子比为1:1)/C,将含有在水中为30wt% 的丙三醇的原料溶液转化成合成气。在60小时后(期间丙三醇向气相 产物的转化率由68%减少至57%),催化剂在额外的60小时的生产时 间表现出极好的稳定性(见实施例和图6)。气相流出物包含H2:CO比 等于1.6的合成气,其可通过水煤气转换反应调节以达到适合 Fischer-Tropsch合成的2:1的比率(37)。气体产物的其余部分(balance) 包括CO2(CO:CO2摩尔比约为6)和轻质烷烃(C1-C3,其中CO:烷烃碳 原子比约为10)。在548K和5巴下,气相产物分布和催化稳定性是相 似的,且向气相产物的转化率约为80%。剩余的丙三醇被转化成液体 产物,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丙酮和丙酮 醇,所有这些都可被转化成含少量烷烃的H2/CO气体混合物(17)。碳 平衡接近在约10%以内。见描述液相产物分布的实施例。

为了将丙三醇向合成气的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结合在双床 反应器中,需要将下游Fischer-Tropsch催化剂暴露在来自含水丙三醇 原料的水蒸汽中。使用30wt%丙三醇原料和双床系统(包含Pt-Re/C催 化剂,其后为基于Co的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初始实验显示出对 液体烷烃形成的相对低的活性。Iglesia等报导,少量水可改善基于Co 的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性能(38)。但是,Iglesia等人的研究中的 最高水分压(PH2O:PCO=3)低于由30wt%丙三醇原料的转化产生的水 分压(PH2O:PCO=8)。而且,Iglesia等人的研究(38)是在更高的总压力下 (20巴)进行的。所以,在本发明中,减少水与CO的比率是有利的。 因此,在1-11巴之间,利用50wt%和80wt%丙三醇溶液测试Pt-Re/C 催化剂。表2显示气相产物的转化率以及H2:CO和CO:CO2摩尔比。

表2:在各种压力下,Pt-Re/C对于浓缩的丙三醇水溶液转化成合 成气的性能。气相产物的转化率按照(气相产物流体中的C原子/作为 原料进入反应器中的总C)×100来计算。使用~0.04cm3min-1的原料、 通过1.0g催化剂、在548K下进行反应。

在恒定压力下,气相产物的转化率随着原料中丙三醇浓度的减小 而增加,在恒定的原料浓度时,气相产物的转化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 减小。因为H2O分压增加,所以水煤气转换活性在较高压力和/或较 低原料浓度时增加(如CO:CO2比的减少所证明的)。这些实验是在 548K和高于50wt%和80wt%丙三醇原料溶液的露点(dew point)的压 力下进行的。但是,每种所测试的条件显示出约20h生产时间的稳定 操作,且在11巴下使用80wt%丙三醇原料操作后,只有6%的活性损 失。液相含有与30wt%丙三醇原料的转化相似的含氧烃产物。表2中 的每种条件的液态产物分布提供在实施例中。

丙三醇水溶液在各种压力下转化的产物分布与Cortright等人(17) 提出的多元醇的液相转化的反应流程一致。该反应流程包括丙三醇吸 附脱氢、C-C键断裂和CO和H2的脱附。被吸附的CO的水煤气转换 导致CO2的产生,并且C-O键的断裂(不同于C-C键)导致形成烷烃和 醇(17)。液相产物可从合成气中冷凝,且随后被再循环,以进一步转 化成气体产物。

为实现吸热的丙三醇向合成气的转化与放热的合成气向液体烷 烃的转化之间的能量结合(energy integration),Fischer-Tropsch合成步 骤的温度必须比得上(或高于)丙三醇转化步骤中使用的温度。而且, 两个反应进行的压力应当相似,以使压缩成本最小化。(即,反应可在 不同的压力下进行,但对于较高压力下的反应,压缩气体所需的能量 将减小总过程的能效率。)此外,当来自丙三醇转化步骤的合成气被直 接加至Fischer-Tropsch催化剂时,催化剂将暴露于水和含氧烃副产物 中。所以,在548K和5巴下,借助4g的2.9wt%Ru/TiO2催化剂,使 用150cm3min-1的干燥合成气(H2:CO=2)并使用作为辅原料的水或丙 酮醇、乙醇或丙酮(来自丙三醇转化的最丰富的液相产物)的水溶液, 进行一系列的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以模拟在5巴下处理80wt% 丙三醇原料的双床反应器系统的条件。使用基于Ru的Fischer-Tropsch 催化剂,因为基于Co的催化剂在初始实验期间表现出低活性。表3 列出了这些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的CO的转化率和对CH4、CO2和C5+烃的选择性。

使用干燥合成气的Fischer-Tropsch合成的CO转化率约为50%。 向合成气原料中加水,最可能是通过水煤气转换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对CO2的选择性;但是,CO的转化率和活性(通过部位时间产率(site time yield)确定)仍与干燥合成气实验相似。随着向合成气中加入含氧 烃,转化率和活性都稍微地减小。可能是来自这些分子的被吸附的物 质通过封闭用于CO和H2吸附的Ru部位而抑制Fischer-Tropsch反应。 此活性降低可能是使用含氧烃辅原料时,与使用水辅原料时相比,CO2选择性较低的原因。对C5+烃的选择性,与干燥合成气原料相比,随 着加入含氧原料分子而稍微增加,而对甲烷和CO2的选择性未改变。 唯一的例外是,随着加入丙酮醇,对甲烷的选择性减少了两(2)倍多。 加入到Fischer-Tropsch反应器中后,丙酮醇容易反应。所有的丙酮醇 反应物原料都生成产物,其中30%被转化成在含水产物相中的丙酮、 甲醇和乙醇,而20%被转化成有机产物相中的含氧物(大部分是己酮 (hexanones))。另外10%的丙酮醇原料被转化成气态丙酮。因此,以丙 酮醇形式被加入到反应器中的约40%的碳进入到Fischer-Tropsch链增 长中并被转化成液态烃。这些结果说明,丙三醇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合 成气中的水和含氧烃,对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很小的 影响。如果是丙酮醇,通过向烃链增长中加入此含氧烃,此含氧烃显 得具有协同效应。因此,此文中描述的工作证实了(1)含氧烃转化成合 成气和(2)Fischer-Tropsch合成在双床反应器系统中的结合。此反应将 产生所需的F-T产物,而不需要在两个催化剂床之间冷凝水和液态副 产物。(并且,如以上提及的,两个反应都可通过单个的、混合催化剂 床来完成。)含氧烃转化成合成气反应的产物可直接被加入到 Fischer-Tropsch反应,而不需要任何中间处理步骤。(Fischer-Tropsch 反应的碳分布的详细描述提供在实施例中。)

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受催化剂小球(catalyst pellet)内的迁移限制(transportlimitation)影响(2,38,39)。Ru部位密 度或小球半径的增加导致C5+选择性增加,这是由α-烯烃的扩散增强 的(diffusion-enhanced)再吸附(re-adsorption)引起的,它抑制链终止(2)。 但是,这些扩散限制可变得如此严重,以致于它们抑制CO在小球中 的扩散,导致C5+选择性的减小(2)。Iglesia等(2)报导了结构参数(χ), 其取决于催化剂小球半径、孔径分布和表面Ru原子的体积密度,可 显示出催化剂中这些扩散限制的程度(2)。对于用在这些实验中的2.9 wt%Ru/TiO2催化剂,χ为50×1016m-1。此值与由Iglesia等测定的由 TiO2负载的Ru催化剂的值一致(39),并位于中间范围,表明迁移限制 促进α-烯烃的再吸附,但并不阻碍反应物向催化剂小球中扩散。实际 上,具有中间值χ的催化剂导致产生最佳的C5+选择性。

而且,此再吸附现象导致偏离Anderson-Schulz-Flory(ASF)链增长 动力学。当烃链长度增加时,通过催化剂孔的扩散变得更加困难,且 再吸附的可能性增加。此效应增加了更长烃链的链增长可能性,且导 致分子量分布的半对数图的弯曲。图5显示了表3中的五次 Fischer-Tropsch操作的这样的图,且这些分布偏离了ASF动力学,与 Iglesia等的研究一致(2,38,39)。烯烃与链烷烃的比率相对较低,这与 长的床停留时间(bed-residence time)(6-9秒)一致。

为证实从丙三醇转化和Fischer-Tropsch合成的结合形成液体燃 料,使用1.0g的10wt%Pt-Re(1:1)/C和1.7-3.0g的1.0wt%Ru/TiO2, 和80wt%的丙三醇原料,在548K和5巴总压力下,测试双床催化剂 系统。表4显示了对C5+烃、CO、CO2和CH4的选择性,以及气相、 水相-液相和有机相-液相中的碳流出(carbon effluent)速度。基于在 548K和5巴下来自80wt%丙三醇原料的CO产量,对于使用1.7g的 操作和对于使用3.0g的操作,经Ru/TiO2床的CO转化率分别约为 30%和40%,部位时间产率分别为1.3和1.1min-1。对CO的高选择 性是因为所有的丙三醇都通过Pt-Re/C催化剂被转化,而30-40%的 CO通过Fischer-Tropsch催化剂反应。重要的是,与CH4相比,此系 统提供对C5+烃的高选择性(SC5+:SCH4>1)。1.0wt%Ru/TiO2催化剂的χ 值为36 x 1016m-1,这与来自Iglesia等的结果一致(39),并且烃分子量 分布显示出偏离ASF动力学(参见实施例和图7的另外数据),显示出 α-烯烃的再吸附效果。重要的是,这些实验证实,可使用结合的方法 在双床反应器系统中直接由含氧烃转化成液体烷烃,在向合成气的转 化和F-T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处理。碳分布的详细描述可在实施例 中获得。

将由例如丙三醇的含氧烃生产合成气与合成气的转化相结合,以 通过Fischer-Tropsch合成生产液体燃料,是净放热方法,热量约为丙 三醇较低热值的4%(37)。此文提供的数据第一次证实了,这些步骤可 以在相同的条件和双床反应器系统中有效地进行,使得含氧烃转化和 Fischer-Tropsch合成之间的结合可以用于由含氧烃原料的水溶液生产 液体燃料。

如前面所提及的,根据式3,丙三醇可在低于约625K的温度下, 以高速和高选择性转化成合成气。

此丙三醇可源自于葡萄糖的发酵、来源于山梨醇的氢解,或作为 来自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酯交换的废产物。在本发明中,此反应在 低温下操作,以为将吸热的丙三醇转化反应与放热的Fischer-Tropsch 合成结合提供机会,以根据反应4生产液体运输用燃料:

此结合方法通过降低与合成气生产有关的成本,而提高了“绿 色”Fischer-Tropsch合成的经济效益。具体地,使用本发明,由于不需 要吹O2自热转换器(O2-blown auto-thermalreformer)或生物质气化器, 从而降低了资本成本。而且,本发明通过生产未稀释的合成气气流和 通过消除了由生物质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所需的后续的清洗步骤,使得 减小了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器的尺寸。因此,本发明让较小规模 的Fischer-Tropsch合成工厂可被并入到生物精炼厂中,或者让较小规 模的Fischer-Tropsch合成工厂可在生物柴油工厂中处理废丙三醇。并 且,如以上提及的,转化过程的低温使得与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 的热结合成为可能,从而增加了热效率。

而且,这些反应的结合产生了化学协同作用,这与来自相同反应 器中的两个反应的化学物的存在有关。例如,由丙三醇转化产生的中 间体(例如,丙酮醇)可在Fischer-Tropsch催化剂部位进入生长的烃链 中,而CO分压对丙三醇转化速率的抑制作用可通过在Fischer-Tropsch 部位消耗CO而变小。

为证实本发明如何可以使用单个催化剂床在单个反应器容器中 进行,使用Pt-Re/C催化剂进行丙三醇转化研究,所述催化剂是通过 以下方法制备的:使用H2PtCl6*6H2O(Sigma-Aldrich)和HReO4(Strem Chemicals)的水溶液来初湿含浸法浸渍(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炭黑(Vulcan XC-72)以产生负载5.1wt%Pt和4.9wt%Re(Pt:Re原子比 为1:1)的催化剂。在浸渍之前,载体在373K下、在空气中被干燥12h, 每克载体使用1.7g的溶液。在活化之前,催化剂在403K下、在空气 中被干燥12h。根据Iglesia等描述的方法制备1.0wt%Ru/TiO2Fischer-Tropsch合成催化剂(40)。

在反应动力学测试或气体吸附测试(即,CO和O2化学吸附)之前, Pt-Re/C催化剂在流动H2(140cm3(NTP)min-1)中、在723K(0.5K min-1的上升速度(ramp rate))下被还原2h。在反应动力学研究和气体吸附测 试之前,Ru/TiO2催化剂被原位还原。使用丙三醇进入反应器中的质 量流速和催化剂的总质量,计算出丙三醇转化实验的重时空速 (WHSV)。在300K时Pt-Re/C的不可逆CO吸收(uptake)被当作是催化 部位的数目(150μmol g-1),并使用标准气体吸附仪器测定。此部位数 目对应于29%的离差(dispersion)(CO:全部金属的摩尔比)。在静态的化 学吸附系统中,在195K时,通过O2的化学吸附,测定Ru/TiO2催化 剂的离差(CO:Ru)为0.55(41)。

用于进行结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的仪器显 示在图3中。新鲜的催化剂被加入到外径为12.7mm(0.5英寸)、壁厚 为0.71mm(0.028英寸)的管状不锈钢反应器中。催化剂床被包含在石 英棉(Alltech)的端塞和熔融SiO2颗粒(-4+16目;Sigma-Aldrich)之间, 所述熔融SiO2颗粒帮助液体原料汽化。对于在双床、单反应器系统中 将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结合的实验,将1.0wt%Ru/TiO2的床与等体积的碾碎了的SiO2颗粒混合,且此床被加在与熔融SiO2颗粒混合的10wt%Pt-Re(1:1)/C床的下游。对于在单床系统中将丙 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结合的实验,催化剂床是通过将 Pt-Re/C与Ru/TiO2部分混合而制备的,即0.8g的10wt%Pt-Re(1:1)/C 与1.7g的1.0wt%Ru/TiO2混合,并加在0.2g的Pt-Re/C催化剂下。 使用由紧密配合的铝块构成的加热炉(furnace)来加热反应器,所述铝 块是由完全绝热的加热炉(1450W/115V,应用测试系统系列3210)在 外部加热的。将K型热电偶(Omega)附着在反应器的外侧,以测量反 应器温度,而反应器温度是由一系列16A型温度控制器(Dwyer Instruments)来控制的。如之前所述的,新鲜的催化剂在流动的H2中 被还原。使用质量流控制器(5850 Brooks Instruments)来控制H2的流 速。使用HPLC泵(型号301,Alltech)将含水原料溶液引入6英寸的针 中,该针具有被焊入到一段外径为3.2mm(0.125英寸)的不锈钢管中的 尖端5-型(point5-style)针尖(Hamilton),且此针位于催化剂床的上游。 在气液分离器中冷凝流出液,并定时排出以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具 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HP-Innowax柱的Agilent6890,或者具有 FID检测器和Rtx-5柱的Shimadzu GC-2010)和总有机碳分析 (Shimadzu TOC-V CSH)。检测每种流出液中是否存在丙三醇和其他液 态副产物。以373K加热从加热炉开始的下游系统线,以防止较重质 烷烃在到达分离器之前凝固。

流出气流经过控制系统压力的背压调节阀(GO Regulator,型号 BP-60)。流出气体通过气相色谱法来分析:H2使用利用热导检测器 (TCD)的Carle GC(8700系列)来分析,CO和CH4使用具有TCD和洗 过的(washed)分子筛5A 80/100柱(Alltech)的HP 5890 GC来分析,而 CO2和轻质烷烃(C2-C3)使用具有TCD和Porapak QS 100/120柱(Alltech) 的HP 5890 GC来分析。使用具有FID检测器和GS-Q毛细管柱(J&W Scientific)的Varian Saturn 3 GC/MS来测定气态烷烃(C1-C10)。通过将 丙三醇(99.5%,ACS试剂,Sigma-Aldrich)与去离子水混合来制备所有 原料溶液。

因此,本发明可在一反应器、一床排列(如图3A所示)或一反应器、 多床排列(如图3B所示)中进行,或在双反应器排列(如图3C所示)中 进行。在图3A、3B和3C中,反应器14具有用于引入反应物的入口 10和用于回收产物的出口12。在每个反应器内的是一个或多个催化 剂床16。

在548K和5至17巴的总压力下,使用利用1.0g的10wt%Pt-Re (1:1)/C、其后为1.7g的1.0wt%Ru/TiO2的双床催化剂系统,或者由 这两种催化剂(如前所述的)的部分物理状态混合物组成的单催化剂 床,和80wt%丙三醇原料,进行这些实验。表5A显示了对于每个组 合的实验,仅基于烷烃产物(即,C1-C5+)的对C5+、CH4和C2-C4烷烃 的选择性。对于通过Fischer-Tropsch合成生产C5+烷烃的选择性通常 在较高压力下增大,并且双床反应器系统的结果遵从这种趋势。压力 从5巴增至11巴导致对C5+烃的选择性由0.46增至0.59;但是,压力 进一步增至17巴,SC5+只微小地减至0.57。重要地是,与在5巴时相 比,在11巴和17巴时,对C5+烃的选择性几乎是对CH4的选择性的 3倍。表5B显示了基于在所有产物中的总碳量的总碳选择性。

在5巴时,主要产物是来自丙三醇转化的CO,只有32%的碳进 入烷烃。但是,将压力增至11巴和17巴,使碳分布移向C1-C5+烷烃(即, 在11巴和17巴时,S烷烃分别增至42%和51%)。而且,随着压力的增 加,在有机流出液(C3-C7酮)中以含氧物(oxygenates)形式存在的碳的量 增加至5倍多。有机液态产物(C5+和有机含氧物)中的碳的百分数在17 巴时为43%,在11巴时为35%,而在5巴时为15%,并且气态产物 (CO、CO2和C1-C10烷烃)中的碳的百分数从5巴时的71%减少至11 和17巴时的约50%。在5巴和11巴时,14%的碳以含氧物(oxygenated species)形式被包含在含水流出液中,而在17巴时,此值稍微减少至 10%。这些含水流出液含有5wt%至15wt%的甲醇、乙醇和丙酮,且 适合于进一步蒸馏。

在17巴时,以CO形式离开反应器的碳的量以多于数量级的幅度 减少,与在11巴时进行反应相比,对烷烃的选择性增大。但是,对 C5+烷烃的选择性稍微减少。此行为是由于在较高压力下,水煤气转换 活性的增加(由较高SCO2显示)和Fischer-Tropsch合成速度的增加引起 的。较高的Fischer-Tropsch合成速度导致Ru/TiO2床的温度增加,导 致形成较轻质的烷烃(即,C1-C4)。因此,碳分布移向较轻质的烷烃产 物(即,S烷烃增加,而SC5+没有相应的增加)。

表6显示,对于在表5A和5B中的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 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每种产物相中含有的碳的百分数。明显地, 当双床催化剂系统的压力由5巴增至17巴时,包含在液态有机流体 中的流出碳的百分数,由15%逐渐增至42.7%。重要的是,当PtRe/C 和Ru/TiO2催化剂在17巴被部分混合时,液态有机流体中的流出碳 的百分数增至50.7%。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结果,因为混合床反应的结 果显示,本发明可被用来以非常高的碳产率由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

如早先提及的,丙三醇向合成气的转化被CO抑制。相反,通过 Ru由CO加氢生产烷烃,对于高CO分压(即,>1.5巴)下的CO来说 是正向顺序(positive order)。而且,如前所述,由Fischer-Tropsch合成 产生的热可由丙三醇转化反应来消耗。因此,当两个反应的催化的活 性部位紧密接近时,在高压下Ru催化剂通过消耗CO(通过Pt-Re由丙 三醇产生)而增加Pt-Re催化剂的活性。另外,丙三醇气化反应消耗由 在Fischer-Tropsch反应中的CO氢化产生的热,从而将催化剂床中的 温度保持在有利于长链增长的条件(即,催化剂床中的较低温度)。

表5A和5B: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的结 果。A.)对烷烃产物中C5+、CH4和C2-C4的选择性。选择性根据SCnHx= nFCnHx/F来计算,其中n是烷烃产物CnHx中的碳的数目,FCnHx是产 物CnHx的摩尔流速,而F是烷烃产物中碳的总摩尔流速。B.)总碳选 择性。选择性根据Si=Fi/F×100计算,其中Fi是产物i中的碳的总 流速,而F是所有产物中的碳的总流速。使用~0.04cm3min-1的80wt% 丙三醇原料(丙三醇的WHSV≈0.86h-1),在548K下进行反应。

a部分混合的床

b有机相中的含氧物

c液相中的含氧物

表6:对于在表5A和5B中的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 合成的实验,每种产物相中含有的碳的百分数。

aCO、CO2和C1-C9烷烃

bC3-C7

c甲醇、乙醇、丙酮和正丙醇

d部分混合的床

表5A、5B和6中的数据显示,混合床结构(使用均相催化剂或者 混合催化剂)在液体烷烃产率方面,比由隔离床(segregated beds)组成的 结构好(虽然两种结构都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混合催化剂 床使对烷烃的选择性提高了10%以上,而消耗了由丙三醇产生的大部 分CO。CO的高转化率导致隔离床系统的C5+选择性的降低;但是, 与组合的实验相比,使用混合床的实验生产的烷烃产物具有更高的 SC5+(0.64)。而且,有机液态产物中的碳的量由双床系统在11巴时的 35%增加至混合床在17巴时的50%。气体产物中的碳的量由50%减 少至43%,而液相中的碳的量减少了2倍(14%减少至7%)。

对于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在11巴和17巴 时的C5+选择性、对在有机液体中C3-C7酮的选择性和CO的转化率都 高于在5巴时的数值,尽管Pt-Re/C催化剂的活性在这些提高的压力 下降低了。这些结果显示,对于结合方法,更有利的Fischer-Tropsch 条件(即,更高压力)比合成气生产速度更为重要。而且,在11巴和17 巴时,Ru/TiO2催化剂暴露于逐渐增加量的含氧烃副产物中。但是, 在这些压力下,对在含水流出液中的含氧物的选择性相似于,或小于 在5巴时的含水流出液中含氧物的选择性。此结果显示,来自丙三醇 的含氧烃副产物借助Ru/TiO2床、最可能通过进入Fischer-Tropsch链 增长,而进行反应。因为含水产物分布含有多种含氧物,可能其他副 产物(例如,多元醇、仲醇和羟基酮)具有对Fischer-Tropsch合成相似 的协同作用。重要的是,这些实验证实了,液体烷烃可使用结合方法 直接由丙三醇生产。

丙三醇转化和Fischer-Tropsch合成可在相同的条件下,在由分开 的丙三醇转化催化剂和Fischer-Tropsch合成催化剂组成的双床反应器 系统中,或在单个的、混合床系统中,有效地(可能是协同地)进行, 使得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之间的结合可以用于由丙三醇 水溶液生产液体燃料。两种方法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此“绿色”方法 代表一种对由石油生产液体运输用燃料的能量有效的替代。而且,它 通过降低与合成气生产有关的成本并通过提高Fischer-Tropsch方法的 热效率,而为提高“绿色”Fischer-Tropsch合成的经济可行性(economic viability)提供了机会。

特别地,我们丙三醇转化方法所用的低温使与Fischer-Tropsch合 成反应的热结合成为可能,从而增加热效率。而且,这些方法的结合 产生了化学协同作用,此协同作用与在相同反应器中来自两个反应的 化学物的存在有关,例如由丙三醇转化产生的中间体可在 Fischer-Tropsch催化剂部位进入正在增长的烃链,而CO分压对丙三 醇转化速率的抑制作用可通过在Fischer-Tropsch部位消耗CO而减小。

注意,用于本发明的优选催化剂已在以上并在实施例中提及。可 用在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包括选自Ru、Co、Fe(FeC、Fe2O3、Fe3O4)、 Ni、Rh、Pt、Pd、Ir和它们的组合的原生金属(primary metals)。作为 可被用于本发明的催化剂还包括任何所列金属的氧化物、任何以上金 属或它们氧化物的双金属组合,以及以上金属的无载体粉末。

如果催化剂位于载体上,则载体通常优选碳。其他催化剂载体也 可被用于本发明中,例如沸石、聚合物载体等。可被用于本发明中的 催化剂载体包括,但不限于,TiO2(优选25%-100%锐钛矿)、SiO2、 Al2O3、MgO、ZrO2、ZrxTiyO2、ThO2、硅藻土、La2O3、MgCr2O4、TixSiyO2、 TixZryO2、ZnO、Cr2O3、MnO、Nb2O5、CeO2、Y-沸石、USY-沸石、 ZSM-5沸石、MCM-41沸石、MCM-22沸石、HZSM-5沸石、H-BEA 沸石、HY-沸石、Fe-取代的LTL沸石、ITQ-6层状沸石、ITQ-2层状 沸石、HMS分子筛、蒙脱石、大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4-乙烯基吡 啶-二乙烯苯(4-vinylpridine-divinylbenzene)、蒽、碳化喹啉和它们的组 合(包括混合的氧化物、气凝胶和以上提及的氧化物的中孔形式)。

可被用于本发明的助催化剂包括(并非限制)(每个特定元素的优 选助催化剂置于括号内),Cu(CuO)、K(K2CO3、K2O)、Mn(MnO)、 La(La2O3)、Ru、Re、Zn(ZnO)、Si、Ag、Pt、Ce(CeO2)、Gd2O3、ThO2、 MnO、ZrO2、Pd、Ti、Co、Cr、V、Li、Na、Rb、Cs、Mo、Au、B、 Cl,和它们的组合。

可在更大的条件范围内进行反应。但是,关键的工艺操作条件通 常在以下范围内:

温度:≤约750K,最优选约473K至625K。

总压力范围:1-30巴。

H2/CO合成气比率:1-10。

合成气辅原料包括(并非限制):水、烯烃、醇,其他含氧烃分子, 和链烷烃。

实施例

本发明包括以下实施例,完全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此文所描述和 要求保护的发明。这些实施例是非限制性的。

实施例1-催化剂制备和表征鉴定

通过初湿含浸法浸渍Al2O3(Catapal B牌,来自Sasol,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and Houston,Texas)、CeO2/ZrO2、MgO/ZrO2和ZrO2制备 有载体的Pt催化剂,其中对于ZrO2和CeO2/ZrO2使用六水合氯铂酸 (Strem Chemicals,Newburyport,MA)浸渍,对于Al2O3和MgO/ZrO2使 用四胺硝酸铂(II)(Strem Chemicals)浸渍。浸渍后,在393K下将Pt/ZrO2和Pt/CeO2/ZrO2催化剂在空气中干燥15h,并在773K下在马弗炉中煅 烧4h。煅烧期间,温度由室温升至373K,并保持1小时,随后以100K 的增量升至773K,每升一个增量后保持1小时。在393K下,将 MgO/ZrO2负载的和Al2O3负载的Pt催化剂在空气中干燥15小时,随 后在流动的O2/He气体混合物(对于Pt/MgO/ZrO2为20%,对于 Pt/Al2O3为10%,使用每分钟300cm3(NTP)的流速)中煅烧,其中对于 Pt/Al2O3煅烧至553K(以每分钟1.3K的速度),而对于Pt/MgO/ZrO2煅 烧至723K(以每分钟3.6K的速度),并在这些温度保持2小时。由碳 负载的Pt催化剂和Pt:Ru(原子比为1:1)合金催化剂购自E-TEK (PEMEAS Fuel Cell Technologies的分部,Somerset,New Jersey)。通过 使用高铼酸(Strem Chemicals,Newburyport,MA)初湿含浸法浸渍Pt/C (ETEK)而制备由碳负载的Pt:Re催化剂(原子比为1:1)。在反应动力学 测定或气体吸附测定(即,CO化学吸附,Brunauer-Emmett-Teller ["BET"]表面积)之前,每种催化剂都在533K(由Al2O3负载、MgO/ZrO2负载和碳负载的催化剂;以每分钟0.5K的速度上升并保持2小时)或 773K(由CeO2/ZrO2负载和ZrO2负载的催化剂;以每分钟0.5K的速度 上升并保持1小时)的温度,在流动H2(每分钟180cm3(NTP))中被还原。 Pt:Ru/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548K或573K;以每分钟0.5K的速度升温) 下,在流动H2(每分钟140cm3(NTP))中被还原,而Pt:Re/C在723K(以 每分钟0.5K的速度升温)下,在流动H2(每分钟140cm3(NTP))中被还 原2小时。表7显示了每种催化剂的特性。在标准气体吸附仪(在其他 地方被描述)上测定不可逆CO吸收量和BET表面积(28)。

ZrO2和CeZrO2载体的制备在其他地方有详细描述(29)。简言之, 这些氧化物载体是由含有0.12M的硝酸氧锆(Sigma-Aldrich, Milwaukee,WI)和硝酸铵铈(Sigma-Aldrich)的水溶液,并使用过量的 (Me4+:OH-=8)氢氧化铵(28-30wt%NH3,Sigma-Aldrich)作为沉淀剂, 通过共沉淀而制备的。沉淀在去离子(DI)水中洗涤并在773K下在马弗 炉中于空气中煅烧。制备MgO/ZrO2的相似程序在其他地方有描述 (30)。使用含0.2M的硝酸镁(Sigma-Aldrich)和0.02M的硝酸氧锆 (Sigma-Aldrich)的水溶液来制备MgO/ZrO2载体。溶液在室温下搅拌, 同时加入NaOH溶液(25wt%)直到pH达到10,而形成相应凝胶。凝 胶被老化72小时并被真空过滤。所形成的沉淀用DI水洗涤,直到通 过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分析测定的滤液中的Na浓度低于10ppm。 随后,样品在393K下在空气中被干燥16-24h。MgO/ZrO2载体在流 动O2(每分钟100cm3(NTP))中被煅烧至873K(每分钟3.2K),且随后 在此温度保持3小时。

表7提供了各种负载的金属催化剂的性质:

表7:有载体的金属催化剂的性质

 

催化剂 Wt%Pta不可逆CO 吸收量 (μmol g-1)BET表 面积(m2g-1)CO/金属 原子比 Pt/Al2O33.0922180.60Pt/MgO/ZrO21.5221820.29Pt/ZrO21.0261120.51Pt/CeO2/ZrO21.05.573.70.11Pt/C-Vulcan XC-725.01100.42Pt:Ru/C-Vulcan XC-725.01200.23Pt:Re/C-Vulcan XC-725.01100.20

a标称负载

实施例2-反应动力学测定:

图3显示了用于进行反应动力学测定的仪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仪器包括设置在加热炉中的管状反应器。熔融石英颗粒和石英棉被用 来将一个或多个催化剂床保持在反应器中。来自管状反应器的流出液 经过冷却柱,产物气体与产物液体被分开。产物气体和液体随后被从 图3中所示的仪器中除去,以用于进一步分析。更具体地,新鲜的催 化剂被加入到外径为0.25英寸的管状不锈钢反应器中。对于在低温条 件(即,通过Pt:Ru/C和Pt:Re/C,在548和573K)下的实验,使用外 径为0.5英寸的管状不锈钢反应器。对于两种管状反应器类型,催化 剂床都被包含在石英棉(Alltech,Nicholasville,Kentucky)的端塞和熔融 SiO2颗粒(-4+16目;Sigma-Aldrich)之间,所述熔融SiO2颗粒帮助液 体原料汽化。Pt/C、Pt:Ru/C和Pt:Re/C催化剂粉末在加入到反应器之 前,与等体积的碾碎了的SiO2颗粒混合,以减少整个催化剂床的压降。 K型热电偶(Omega Engineering,Stamford,Connecticut)被附着在反应 器的外侧,以测量反应器温度,所述反应器温度是由16A型系列温度 控制器(Dwyer Instruments,Michigan City,Indiana)来控制的。如以上概 述的,新鲜的催化剂在流动H2中被还原。使用质量流量计(型号5850, Brooks Instrument,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的部门,Hatfield, Pennsylvania)来控制H2的流速。使用HPLC泵(型号301,Alltech)来将 原料水溶液引入位于反应器上方的液体注入设备中。该设备由6英寸 的针组成,该针具有被焊入到一段0.125英寸的不锈钢管中的尖端5- 型针尖(Hamilton Company,Reno,Nevada)。该针伸入反应器中,位置 正好是熔融SiO2颗粒的上方。来自反应器的流出液在套管换热器中用 水冷却。定时排出流出液,以用于GC分析(具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和HP-Innowax柱的Agilent型号6890,或者具有FID检测器 和DB5柱的Shimadzu GC-2010)和总有机碳分析(Shimadzu TOC-V CSH)。检测每种流出液中是否存在丙三醇和其他液态副产物。

流出气流经过控制系统压力的背压调节阀(GO Regulator, [Spartanburg,South Carolina],型号BP-60)。使用三种不同的气相色谱 仪来分析流出气体:(1)使用利用热导式检测器(“TCD”)的Carle GC (8700系列)来分析H2;(2)使用具有TCD和洗过的分子筛5 A 80/100 柱(Alltech)的HP-5890 GC来分析CO、CH4和C2-烃;和(3)使用具有 TCD和Haysep DB 100/120柱(Alltech)的Shimadzu GC-8A来分析CO2

所有原料溶液都是通过将丙三醇(99.5%,ACS试剂级, Sigma-Aldrich)与DI水混合而制备的。

实施例3-使用双床催化剂系统的H2:CO比率的变化

使用双催化剂床形成了产生具有变化的H2:CO比率的合成气的催 化系统,第一个催化剂床是Pt/C床,其达到100%的丙三醇转化率以 产生H2/CO气体混合物,其后为第二种催化剂,其对于水煤气转换是 有效的,例如含有氧化还原部位的1.0%Pt/CeO2/ZrO2,以促进水煤气 转换(31,32)。如图4A和4B所示,此双床催化剂系统达到了100% 的丙三醇转化率,且H2:CO和CO:CO2的比率在至少48小时的反应 时间保持稳定。对于Pt/C催化剂,H2:CO和CO:CO2比率的值分别为 1.33和14,显示水煤气转换反应所起的作用可以忽略;但是,双床催 化剂系统的H2:CO比率的显著增加和CO:CO2比率的相应减小显示, Pt/CeO2/ZrO2催化剂实现了有效的水煤气转换的转化。

实施例4-在单个反应器中的组合的气化和Fischer-Tropsch

制备由碳负载的铂铼催化剂,其含有5wt%的铂,且Pt/Re的原子 比为1:2.5。该催化剂是通过在过氧化氢官能化的UU60×120目碳上, 用六水合二氢六氯铂酸盐(IV)(39.85%Pt)(Alfa Aesa,Johnson Matthey Company的全资子公司,Ward Hill,Massachusetts)和高铼酸的水溶液进 行初湿含浸法浸渍而制备的,并于100℃真空干燥。

一定量(9.64克)的此催化剂被加入到1/2英寸的不锈钢反应器中并 在反应前在流动氢中被还原。使用铝块式加热器来加热不锈钢反应 器,以维持等温条件。

在260℃和600psig下,以基于丙三醇为2.4的WHSV(每小时每 克催化剂2.4克丙三醇),将70wt%丙三醇水溶液加在催化剂之上。在 这些反应条件下,原料在催化剂床上保持冷凝的(condesed)形式。

在所述反应条件下,100%的丙三醇被转化。百分之九十三(93%) 的碳被收集在气相产物中。百分之一(1%)的碳以有机层(通过GCMS 被分析)的形式被收集。分析此有机层显示,存在C9至C20烃。见表7。

虽然产率低,但此实施例明显地证实反应产生长链烃。这些长链 烃的存在显示Fischer-Tropsch反应正在单个的反应器系统中发生。

表8:长链烃的产率

化合物     有机相中碳的Wt%

壬烷            1.1506

癸烷            0.6107

十一烷       0.5268

十二烷          0.3329

十五烷         0.2194

十六烷         0.1499

十七烷         0.5248

十八烷         0.1241

二十烷         0.0555

实施例5-催化剂制备和表征鉴定:

通过使用H2PtCl6* 6H2O(Sigma-Aldrich)和HReO4(Strem Chemicals)的水溶液初湿含浸法浸渍炭黑(Vulcan XC-72)而制备 Pt-Re/C催化剂,以产生具有5.1wt%Pt和4.9wt%Re(原子比为1:1) 的标称负载的催化剂。在浸渍前,载体在373K下、在空气中被干燥 12h,且每克载体使用1.7g的溶液。在活化前,催化剂在403K下在 空气中被干燥12h。根据由Iglesia等使用的方法来制备Ru/TiO2催化 剂(1.0wt%和2.9wt%)(40)。

在反应动力学测定或气体吸附(即,CO和O2化学吸附)测定前, Pt-Re/C催化剂在723K(升温速度为0.5K min-1)、在流动H2(140 cm3(NTP)min-1)中被还原2h。在反应动力学研究和气体吸附测定之 前,Ru/TiO2催化剂被原位还原。Pt-Re/C在300K时的不可逆CO吸 收被当作是催化部位的数目(150μmol g-1),且使用在文献(28)中描述的 标准气体吸附仪来测量。Ru/TiO2催化剂的离差通过在静态的化学吸 附系统中、在195K的O2的化学吸附确定(41),且分别计算出1.0wt% Ru/TiO2和2.9wt%Ru/TiO2的χ值为36×1016m-1和50×1016m-1。表9 显示Ru/TiO2催化剂的性质,且这些结果与Iglesia等研究的相似催化 剂的结果一致(39)。

实施例6-反应动力学测定:

用来进行Pt-Re/C的反应动力学测定的仪器在其他地方有说明 (37)。新鲜的催化剂被加入到外径为1/2英寸的管状不锈钢反应器中。催 化剂床被包含在石英棉((Alltech)的端塞和熔融SiO2颗粒(-4+16目; Sigma-Aldrich)之间,所述熔融SiO2颗粒帮助液体原料汽化。Pt-Re/C 催化剂粉末与等体积的碾碎的SiO2颗粒混合,以减小整个催化剂床的 压降。对于组合的丙三醇转化与Fischer-Tropsch合成的实验,在 Pt-Re/C床的下游加载1.0wt%Ru/TiO2的床。K型热电偶(Omega)被附 着在反应器的外侧以测量反应器温度,所述反应器温度是由16A型温 度控制器(Dwyer Instruments)来控制的。如在之前部分所述的,新鲜的 催化剂在流动H2中被还原。使用质量流量控制计(型号5850,Brooks Instrument)来控制H2的流速。使用HPLC泵(型号301,Alltech)将原料 水溶液引入6英寸的针中,该针具有被焊入到一段1/8英寸的不锈钢 管中的尖端5-型的针尖(Hamilton)。此针将液体原料溶液引入到反应 器中。来自反应器的流出液在套管换热器中用水冷却并被定时排出, 以用于气相色谱(GC)分析(具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 HP-Innowax柱的Agilent 6890,或者具有FID检测器和Rtx-5柱的 Shimadzu GC-2010)和总有机碳分析(Shimadzu TOC-V CSH)。检测每 种流出液中是否存在丙三醇和其他液态副产物。

流出气流经过控制系统压力的背压调节阀(GO Regulator,型号 BP-60)。使用气相色谱仪来分析流出气体:使用利用热导式检测器 (TCD)的Carle GC(8700系列)来分析H2;使用具有TCD和洗过的分 子筛5A80/100柱(Alltech)的HP 5890 GC来分析CO和CH4;并使用 具有TCD和Porapak QS 100/120柱(Alltech)的HP 5890 GC来分析CO2和轻质烷烃(C2-C3)。所有原料溶液都是通过将丙三醇(99.5%,ACS试 剂,Sigma-Aldrich)与去离子水混合而制备的。

用于进行Fischer-Tropsch合成实验的仪器与用于Pt-Re/C的反应 动力学测定的仪器相似,只是来自反应器的出口路线(outlet lines)被加 热至373K。2.9 wt%Ru/TiO2催化剂与等体积的碾碎的SiO2颗粒混合, 以帮助分散由放热的Fischer-Tropsch反应生成的热,且该催化剂被加 入到外径为1/2英寸的不锈钢管状反应器中。在气液分离器中收集液相 产物并通过GC(具有FID检测器和Rtx-5柱的Shimadzu GC-2010)来 分析。使用利用FID检测器和GS-Q毛细管柱的Varian GC-MS(Saturn 3)来分析流出气流的C1-C10烃。使用具有TCD和PorapakQS100/120 柱(Alltech)的HP 5890 GC来分析CO和CO2。使用超高纯度的CO和 H2(Linde),并将丙酮、丙酮醇和乙醇的水溶液以如以上丙三醇溶液相 似的方式引入到反应器中。

实施例7-碳分布:

(a)通过Pt-Re/C的丙三醇的转化率

图6显示气相产物转化率和CO/CO2和H2/CO摩尔比,且表10 显示通过520mg的10wt%Pt-Re/C(原子比为1:1)转化30wt%丙三醇 溶液的出口碳(outlet carbon)分布。此实验的碳(按丙三醇计)的总入口 流速为833μmol min-1(原料流速为0.08cm3min-1),且丙三醇的总转化 率为91%(58%转化成气相产物,而33%转化成液相产物)。

表11-13显示了在548K和1-11巴的总压力下,通过1.0g的10 wt%Pt-Re/C(原子比为1:1)转化50和80wt%丙三醇溶液的出口碳分 布和碳平衡。50wt%溶液的入口液体流速为0.04cm3min-1,而80wt% 溶液的入口液体流速为0.03cm3min-1。每种条件的丙三醇总转化率为 100%。

(b)通过Ru/TiO2的Fischer-Tropsch合成

表14和15显示Fischer-Tropsch合成的碳分布和碳平衡,所述合 成是在548K下,借助4g的2.9wt%Ru/TiO2,使用150cm3min-1的 H2/CO混合物(H2:CO=2)以及水和含氧分子水溶液的辅原料而进行 的。丙酮醇辅原料向产物的转化率为100%,但少于20%的乙醇形成 产物且少于10%的丙酮形成产物。

(c)组合的丙三醇转化和Fischer-Tropsch合成:

表16-18给出了在548K和5巴下,在双床反应器中通过转化成 合成气和随后Fischer-Tropsch合成,80wt%丙三醇溶液的转化的碳产 物分布。图7显示这些实验的分子量分布。此分布偏离了 Anderson-Schulz-Flory动力学。使用~0.04cm3min-1的丙三醇原料流 速、1.0g的10wt%Pt-Re(1:1)/C和1.7-3.0g1.0wt%Ru/TiO2

在碳分布表格(表10-12、14和16-18)中的物质总量可能稍微不同 于碳平衡表格(表13和15)中的总C值。此区别是由于碳分布表格中 省略了次要产物而导致的。

表9:Fischer-Tropsch催化剂的性质

a由BET表面积测量和Iglesia等研究的相似催化剂的值(39)估计 的;

b如在文献(39)中所述计算。

表10:在548K和8巴下通过Pt-Re/C将丙三醇转化成合成气的碳分布

使用0.08cm3min-1的30wt%丙三醇原料溶液进行反应

实施例8—葡萄糖转化成烃:

根据实施例1的一般方法制备负载在活性炭上的5wt%钌催化剂。 将含有0.98g的亚硝酰硝酸钌(III)(Alfa Aesar,1.5%Ru)的38ml的水 溶液加至47.52g活性炭上(Calgon OLC-AW,筛成18-40目)。混合物 在100℃在真空下被干燥。再使用38ml的此溶液进行三次额外的施 用,随后使用14ml的此溶液稀释至38ml进行最后一次施用。在每 次施用之间,碳混合物在100℃在真空下被干燥。

使用如实施例1中描述的初湿含浸技术来制备负载在活性炭 (Calgon OLC-AW,筛成18-40目)上的含有铂和铼的双金属催化剂系 统(5wt%铂,Pt:Re摩尔比为1:2.5)。活性炭被缓慢加入30%过氧化 氢溶液中。碳添加完成后,让混合物过夜。将液相倾出,用去离子水 将碳洗涤三次,随后在真空下、在100℃干燥。将与要被浸渍的碳的 初湿体积相等体积的、含有六水合二氢六氯铂酸盐(IV)(Alfa Aesar, 39.85%Pt)和高铼酸溶液(Alfa Aesar,76.41%HReO4)的水溶液,在搅拌 时逐滴施加至过氧化氢官能化的碳上。浸湿的碳在100℃、在真空下 被干燥。

Pt/Re和Ru催化剂被加入到0.334英寸ID反应器管中;10.28克 的Pt/Re催化剂被加入到反应器的底部,而2.28克的Ru催化剂被加 入到反应器的顶部(使用如图3所示的测试反应器)。不锈钢管反应器 被放置在含有三个电加热区的加热炉中。每个电加热区的温度使用单 独的PID控制器控制,所述PID控制器测量被加热区域的反应器部分 的外壳温度(skin temperature)并控制向与每个被加热区域相连的加热 器的电输出。使用HPLC泵将葡萄糖原料溶液连续地加入到反应器中 (在图3中标示为“液体原料”)。排出反应器的材料通过使其经过水套 换热器而被冷却,且随后被传递到相分离器,以将液态产物与气态产 物分离。

如在图3的底部所示,气体通过歧管排出相分离器,通过压力控 制子系统(图3中未示出)将所述歧管保持在常压下。排出相分离器的 气体的量通过质量流量计来测量。排出气体的组成通过气相色谱来监 测。

相分离器中的液面通过液面控制子系统(未图示)而被维持在恒定 的水平。在催化剂评价实验期间从相分离器中排出的水溶液被收集, 且测定所收集的重量。进行了各种溶液相产物的分析,包括pH和总 有机碳浓度。进行气相色谱法以确定未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并鉴别特 定中间体和副产物。

在每个实验之前,在250℃,使用流动氢预处理催化剂2小时。 设置反应区温度,使得Ru/C催化剂在130℃下操作,而Pt/Re催化剂 在240℃下操作。总的系统压力为495psig。30wt%葡萄糖水溶液被 加入到反应器中,WHSV为每小时每克催化剂(催化剂总克数)1.2克的 葡萄糖。在此系统中,葡萄糖被完全转化。表19显示了氢的产率以 及含碳产物化合物的产率。另外,此表显示了C9-C18成分的形成,这 显示出由Fischer-Tropsch反应引起的链延长。

表19:氢和碳产率

 

H2摩尔数/原料摩尔数1.37产物%碳/原料中的碳CO236.39甲烷2.39乙烷3.51丙烷4.12丁烷3.74戊烷1.65己烷1.74有机相碳17.34水相碳28.77%葡萄糖转化率100.00在有机相中的含量(PPM)壬烷946癸烷519十一烷582十二烷267十四烷十五烷98十六烷十七烷797十八烷二十烷

引用的文献

通过引用将以下文献合并至此文中。

(1)D.L.Klass,Biomass for Renewable Energy,Fuels and Chemicals(用于可再生能量、燃料和化学制品的生物质)(Academic Press,San Diego,1998).

(2)E.Iglesia,S.C.Reyes,R.J.Madon,S.L.Soled,Adv.Catal 39, 221(1993).

(3)K.A.Pokrovski,M.D.Rhodes,A.T.Bell,J.Catal.235,368 (2005).

(4)M.Asadullah,S.I.Ito,K.Kunimori,M.Yamada,K.Tomishige, Environ.Sci.Technol.36,4476(2002).

(5)F.Chornet,D.Wang,S.Czernik,D.Montane,M.Mann, "Biomass-to-hydrogen viafast pyrolysis and catalytic steam reforming(通 过快速热解和催化蒸汽转化实现由生物质生产氢)"(Proceedings ofthe U.S.Dept.of Energy Hydrogen Program Review,1996).

(6)R.L.Bain等,Ind.Eng.Chem.Res.44,7945(2005).

(7)J.M.Encinar,J.F.GonzMez,和A.Rodriguez-Reinares,Ind. Eng.Chem.Res.44,5491(2005).

(8)Jon Van Gerpen,FuelProc.Technol.86,1097(2005).

(9)Kahraman Bozbas,Renew.Sustain.Ener.Rev.,in press.

(10)C.S.Gong,J.X.Du,N.J.Cao,G.T.Tsao,Appl.Biochem. Biotechnol.84-86,543(2000).

(11)H.Shapouri,J.A.Duffield,M.Wang,The Energy Balance of Corn:An Update(谷物的能量平衡:最新版)(报告号814,首席经济学 家办公室,美国农业部,2002;可从 http://www.usda.gov/oce/oepnu/aer-814.pdf获得).

(12)D.Pimentel和T.W.Patzek,Nat.Resources Res.14,65(2005).

(13)S.P.Chopade等,公布的专利合作条约申请WO 01/66499 (PCT/US 01/00536)(公开日为2001年9月13日;国际申请日为2001 年1月8日)。

(14)R.R.Davda,J.A.Dumesic,Chem.Comm.1,36(2004).

(15)G.Gubitosa,B.Casale,公布的欧洲专利申请EP0553815(公 开日为1993年8月4日).

(16)T.A.Werpy,J.G.Frye,Jr.,A.H.Zacher,D.J.Miller,公布的 专利合作条约申请WO 03/035582(PCT/US 02/33982)(公开日为2003 年5月1日;国际申请日为2002年10月23日)。

(17)R.D.Cortright,R.R.Davda,J.A.Dumesic,Nature 418,964 (2002).

(18)G.W.Huber,J.W.Shabaker,J.A.Dumesic,Science 300,2075 (2003).

(19)J.W.Shabaker,R.R.Davda,G.W.Huber,R.D.Cortright,J.A. Dumesic,J.Catal.215,344(2003).

(20)S.Czernik,R.French,C.Feik,F.Chomet,Ind.Eng.Chem.Res. 41,4209(2002).

(21)T.Hirai,N.Ikenaga,T.Miyake,T.Suzuki,Ener.Fuels 19,1761 (2005).

(22)A.Basinska,L.Kepinski,F.Domka,Appl.Catal,A:Gen.183, 43(1999).

(23)R.J.Gorte,S.Zhao,Catal.Today 104,18(2005).

(24)F.Esch等,Science 309,752(2005).

(25)E.Christoffersen,P.Liu,A.Ruban,H.L.Skriver,J.K.Norskov, J.Catal.199,123(2001).

(26)A.P.Steynberg,R.L.Espinoza,B.Jager,A.C.Vosloo,Appl. Catal,A:Gen.,186,41(1999).

(27)J.Greely,M.Mavrikakis,NatureMater.3,810(2004).

(28)B.F.Spiewak,J.Shen,J.A.Dumesic,J.Phys.Chem.99,17640 (1995).

(29)C.E.Hori等,Appl.Catal.B:Environ.16,105(1998).

(30)M.A.Aramendia等,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胶 体和表面A:物理化学)Eng.Aspects 234,17(2004).

(31)R.J.Gorte,S.Zhao,Catal Today 104,18(2005).

(32)F.Esch等,Science 309,752(2005).

(33)B.Linnhoff,D.R.Vredeveld,Chem.Eng.Progress(July 1984), 第33-40页.

(34)B.Linhoff,ChemEng.Res.& Design71(A5),503-522,(1993).

(35)C.N.Hamelinck,A.P.C.Faaij,H.den Uil和H.Boerrigter, Energy,2004,29,1743-1771.

(36)T.Patzek和D.Pimentel,Critical Reviewsin Plant Sciences(植 物科学的关键综述),2005,24,327-364.

(37)R.R.Soares,D.A.Simonetti和J.A.Dumesic,Angew.Chem. Int.Ed,2006,45,3982-3985.

(38)E.lglesia,Appl.Catal.AGen.,1997,161,59-78.

(39)E.Iglesia,S.C.Reyes和R.J.Madon,J.Catal.,1991,129, 238-256.

(40)E.Iglesia,S.L.Soled,和R.A.Fiato,J.Catal.,1992,137, 212-224.

(41)K.C.Taylor,J.Catal.,1975,38,299-30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