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安装结构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小型化也能利用电容耦合安装到电路基板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在隔着绝缘膜依次层叠多根布线的半导体基板(11)的主表面(11a)上形成钝化膜(14),所述钝化膜(14)具有使最上层布线(12)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15)。形成电极(19)以被覆从钝化膜(14)的开口(15)露出的最上层布线(12)以及钝化膜(14)的开口(15)的周围,形成介质层(20)以被覆电极(19)。电极(19)中形成于钝化膜(14)的表面(14a)的延伸部(19a)、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隔着介质层(20)电容耦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818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0980000259.3

  • 发明设计人 伊藤优辉;

    申请日2009-01-19

  • 分类号H01L23/12;

  • 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侯颖媖

  • 地址 日本京都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48: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1-30

    授权

    授权

  • 2010-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3/12 申请日:2009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3-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具体涉及不使用凸点而能非接触地传输信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安装方法一般有倒装法或引线接合法。这些方法通过将用于连接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和电路基板的凸点或引线等导电性接合构件、与半导体基板的电极物理接合,以导通状态传输电信号。

例如图5所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覆盖半导体基板的基板主体129的钝化膜105中形成开口104,在从该开口104露出的最上层布线103上和开口104的周围用导电材料形成基底层130,该基底层130与焊锡凸点102接合。钝化膜105防止层叠在半导体基板主表面上的绝缘层(未图示)吸湿,还防止最上层布线103之间发生短路。(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对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行小型化时,相邻的接合构件(凸点等)有可能彼此相互接触,从而发生短路,所以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小型化存在界限。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利用电容耦合来非导通地传输信号的方法。例如在如图6的剖视图所示的模块式电子系统201中,在衬底210和冲模211之间,例如在“半电容”214和215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电介质217,作为提供电容性信号路径的使信号电容化的单元213(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243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253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电容耦合时,不需要接合导电构件,因此容易防止短路的发生。

然而,伴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小型化,半导体基板一侧的焊盘面积减小时,存在与电路基板上形成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区域减小、无法得到所希望的电容的问题。

本发明借鉴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小型化也能利用电容耦合安装到电路基板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采用如下所述结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包括:(a)半导体基板,所述半导体基板在其主体上隔着绝缘膜依次层叠着多根布线;(b)钝化膜,所述钝化膜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层叠了所述布线的主表面,具有使所述布线中最上层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c)电极,所述电极被覆从所述钝化膜的所述开口露出的所述最上层布线及所述钝化膜的所述开口的周围,包含形成于所述钝化膜的表面中所述开口周围部分的延伸部;以及(d)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形成为至少被覆所述电极。

上述结构中,在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安装到电路基板时,通过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极的延伸部隔着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介质膜而与电路基板的电极相对的状态进行安装,从而能使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的电极和电路基板的电极之间通过电容耦合电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与电路基板之间,能利用电极间的电容耦合,以不流过直流电流的非导通状态(非接触状态)传输信号,因此能防止相邻电极间发生短路。

另外,与最上层布线的面积无关,通过调整延伸部的大小,或者通过适当地选择介质膜的材料或厚度,可得到所希望的耦合电容,因此即使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小型化,也能传输大电容的信号。

再有,半导体基板的一个主表面被钝化膜被覆,因此能防止半导体基板的绝缘膜吸湿。

所述钝化膜的表面中与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部相连接的区域最好平坦。

根据上述结构,电极的整个延伸部处于隔着介质膜与电路基板的电极相对的状态,因此能有效地利用延伸部的面积来形成电容耦合。

再有,最好还具有在所述钝化膜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辅助层,使得所述钝化膜的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并在所述辅助层的表面形成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部。

根据上述结构,延伸部形成于表面平坦的辅助层之上,因此电极的整个延伸部处于隔着介质膜与电路基板的电极相对的状态。因而,在钝化膜有凹凸时,也能有效地利用延伸部的面积,在与电路基板的电极之间形成电容耦合。

最好在所述钝化膜的表面侧的凹部填充粘接树脂,使所述钝化膜及所述粘接树脂的表面包含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钝化膜的表面有凹凸,通过在钝化膜的表面侧的凹部填充粘接树脂,使钝化膜及粘接树脂的表面变得平坦,在此基础上将粘接树脂的表面粘接到电路基板,从而能稳定地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安装结构。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所述任一结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以及用于安装该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路基板。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的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部隔着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的所述介质膜,与所述电路基板的电极的表面相对。

根据上述结构,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电极的延伸部和电路基板的电极之间进行电容耦合。通过适当选择电极延伸部的大小或形状、介质膜的材料或厚度,即使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小型化,也能将其安装到电路基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采用如下所述结构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1)形成半导体基板的第一工序,所述半导体基板具有在其主体上隔着绝缘膜依次层叠的多根布线;(2)形成钝化膜的第二工序,所述钝化膜形成于所述半导体基板的层叠了所述布线的主表面,具有使所述布线中最上层布线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开口;(3)形成电极的第三工序,所述电极被覆所述钝化膜的所述开口及所述开口的周围,包含形成于所述钝化膜的表面中所述开口周围部分的延伸部;以及(4)形成介质层的第四工序,所述介质层至少覆盖所述电极。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板和电路基板之间,能利用电极间的电容耦合,以不流过直流电流的非导通状态(非接触状态)传输信号,因此能防止相邻电极间发生短路。

另外,与最上层布线的面积无关,通过调整延伸部的大小,或者通过适当地选择介质膜的材料或厚度,可得到所希望的耦合电容,因此即使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小型化,也能传输大电容的信号。

再有,半导体基板的一个主表面被钝化膜被覆,因此能防止半导体基板的绝缘膜吸湿。

最好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还具有在所述钝化膜的表面形成表面平坦的辅助层,使得所述钝化膜的所述开口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工序。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钝化膜有凹凸时,也能利用辅助层在平坦的面上形成电极的延伸部。

最好在所述第三工序中,通过沿着所述钝化膜对导电材料进行成膜,从而形成所述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用蒸镀或溅射等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成膜,能容易地形成电极。

最好在所述第四工序之后,还具有在所述介质膜的表面侧的凹部配置粘接树脂,使得所述介质膜的表面侧的凹凸变平坦的第五工序。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介质的表面有凹凸,通过用粘接树脂使表面变平坦,在此基础上将粘接树脂的表面粘接到电路基板,也能稳定地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最好在所述第五工序中,在将粘接树脂配置到所述钝化膜的表面侧后,对所述粘接树脂进行研磨,直至所述介质膜中至少被覆所述电极的所述延伸部的部分露出。

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安装到电路基板时,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一侧的电极和电路基板一侧的电极之间仅配置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介质层,从而能实现良好的电容耦合状态。

最好在所述的第五工序中,将处于未固化状态的所述粘接树脂压接到所述介质层上。

在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地在介质层的表面侧配置粘接树脂。

最好在所述第五工序中,将处于未固化状态的所述粘接树脂涂布到所述介质层上。

在这种情况下,能容易地在介质层的表面侧配置粘接树脂。

根据本发明,即使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小型化,也能利用电容耦合将其安装到电路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实施例1)

图2是表示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实施例1)

图3是表示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实施例1)

图4是表示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实施例2)

图5是表示安装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现有例1)

图6是表示安装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现有例2)

标号说明

10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11半导体基板

12、12x最上层布线

13焊盘

14钝化膜

15开口

19电极

19a延伸部

20介质层

30粘接树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对实施例1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安装到了电路基板2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在半导体基板11的一个主表面(图中为下表面)11a及最上层布线12上形成钝化膜14。在钝化膜14中形成开口15,利用最上层布线12中从钝化膜14的开口15露出的部分形成焊盘13。

在焊盘13上及钝化膜14的开口15附近的侧面14b以及表面14a形成电极19。电极19中形成于钝化膜14的表面14a的延伸部19a平行于半导体基板11的下表面11a延伸。即,与钝化膜14表面的延伸部19a相连接的区域形成得不但平坦,还平行于半导体基板11的下表面11a。

钝化膜14及电极19被介质层20覆盖。介质层20是沿着钝化膜14及电极19形成的,因此形成了最上层布线12和电极19的位置成为凹部,从而在介质层20的表面形成凹凸。于是,通过在凹部中填入粘接树脂30,使介质层20的表面21和粘接树脂30的表面31、33包含在同一平面内。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以粘接树脂30的表面31、33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粘接、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电极19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相对的状态安装于电路基板2。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电极19的延伸部19a和电路基板2的电极4之间配置介质层20,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电极19的延伸部19a和电路基板2的电极4之间发生电容耦合。

接着,参照图2及图3,说明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工序。图2及图3左侧的(a-1)~(f-1)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及图3右侧的(a-2)~(f-2)是沿着图2及图3左侧的(a-1)~(f-1)中的箭头观察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首先,如图2(a-1)及(a-2)所示,准备在主表面11a上形成了钝化膜14的半导体基板11。半导体基板11省略了图示,但在其基板主体上隔着绝缘膜依次层叠有多根布线。在钝化膜14中形成开口15,利用从该开口15露出的最上层布线12形成焊盘13。钝化膜14用PSG(磷硅酸盐玻璃:Phospho-Silicate-Glass)、BPSG(含硼PSG)、SiNx、SiO2等形成。最上层布线12用Al或Cu等形成。

接着,如图2(b-1)及(b-2)所示,在焊盘13和钝化膜14上,通过溅射或蒸镀、镀敷等方法形成金属的导电膜18。导电膜18用例如TiW、Ni、Mo、W、Ti形成,厚度为30~2000nm,最好为100~1000nm。导电膜18也可层叠2层以上。

接着,如图2(c-1)及(c-2)所示,通过刻蚀等方法在导电膜18中形成图案。此时,保留导电膜18在焊盘13上及其周围的部分,除去其他部分,从而形成大于焊盘13的电极19。即,电极19从焊盘13上扩大到钝化膜14的侧面14b及表面14a而形成。也可对电极19的表面进行研磨。

接着,如图2(d-1)及(d-2)所示,在钝化膜14及电极19的整个表面,通过溅射或蒸镀等方法形成介质层20。介质层20用SiNx、Ta2O5、TiO2、BaTiO3等介质材料形成,厚度为50nm左右以上。此外,为了确保绝缘性,介质层20的厚度最好在100nm以上。

接着,如图3(e-1)及(e-2)所示,在介质层20的整个表面配置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粘接树脂30。例如,利用旋涂法涂布液状聚酰亚胺类树脂等热塑性粘接剂。或者,也可在介质层20的整个表面压接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粘接树脂30的片材。

接着,如图3(f-1)及(f-2)所示,对粘接树脂30进行研磨,直至介质层20中至少被覆电极19的延伸部19a的部分露出。例如,利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研磨)法对热塑性粘接剂的粘接树脂30进行研磨。由此,从表面露出的介质层20和粘接树脂30双方的平面21、31、33变平坦,从而完成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

接着,如图1的剖视图所示,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安装到电路基板2。具体而言,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焊盘13和电路基板2的电极4相对的状态下,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粘接树脂30的表面31、33粘接到电路基板2的电极4的表面。即,在粘接树脂30的表面31、33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的表面粘接的状态下,使粘接树脂30固化。通过利用填充的粘接树脂30,以使钝化膜14、最上层布线12、及介质层20所形成的凹凸变平坦,能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稳定地安装到电路基板2。

电路基板2的电极4是例如无线IC器件(RF-ID)的发射板的外部电极,用Al、Cu、Ag、Au、W、Mo、Ti、Ni等形成。

实施例1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通过在焊盘13的外侧以任意形状形成电极19的延伸部19a,能扩大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进行电容耦合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一侧的电极面积。因此,与单纯地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的焊盘13和电路基板2的电极4相对地配置从而进行电容耦合的一般电容耦合方法相比较,通过利用半导体基板11的表面积来扩大电极19的延伸部19a,形成即使是介电常数很低的材料、其厚度也能确保绝缘性的介质层20,能形成可进行信号传输的电容。另外,因为介质层20能可靠地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的表面相连接,所以能够低损耗地进行电容耦合。

例如,在UHF带(850~960MHz)工作的RF-ID的IC芯片与发射板进行电容耦合时,在IC芯片的钝化膜中设置60μm×60μm的开口,形成大于开口的100μm×100μm的电极,使宽度为20μm的矩形框状的电极隔着厚度为230nm的Ta2O5(εr=25)介质层与发射板电容耦合,从而能够在形成了6pF电容的状态下使IC芯片工作。

若利用电容耦合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安装到电路基板2的电极4,则与利用一般的导通连接方法进行安装的情况相比较,可以使电极之间的间隙变窄,耐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特性良好。在以一般的导通连接方法进行安装时,使用例如以Au等为材料的有一定厚度的凸点,然而在利用电容耦合进行安装时,则不需要凸点。因此,能降低凸点的材料和加工费部分的成本,能降低凸点的高度。此外,尽管本实施例中形成了介质层20以覆盖钝化膜14的整个表面,但是介质层20只要至少覆盖电极19即可。

实施例2

参照图4,说明实施例2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实施例2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采用与实施例1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大致相同的结构。下文中,以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

参照图4的剖视图,对实施例2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4(a)所示,准备在主表面11a上形成了钝化膜14的半导体基板11。半导体基板11的基板主体省略了图示,但隔着绝缘膜依次层叠有多根布线。钝化膜14中形成开口15,利用从所述开口15露出的最上层布线12形成焊盘13。用Al等形成的最上层布线12、12x在焊盘13以外的部分被钝化膜14所覆盖。钝化膜14的表面因最上层布线12、12x的有无等而变得不平坦,形成凹凸。

接着,与实施例1不同,如图4(b)所示,在焊盘13和钝化膜14上,利用旋涂法涂布感光性树脂,形成辅助层16。

接着,如图4(c)所示,使用光刻技术在感光性树脂的辅助层16中形成图案,形成使焊盘13露出的开口17。

下面,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即,如图4(d)所示,在辅助层16及焊盘13的整个外表面,利用溅射或蒸镀、镀敷等方法形成金属的导电膜18。例如,形成Ti/TiCu的膜。接着,如图4(e)所示,用刻蚀等方法在导电膜18中形成图案,形成大于焊盘13的电极19。接着,如图4(f)所示,通过例如溅射法等形成Ta2O5的膜,形成介质层20,从而完成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通过在电极的延伸部与电路基板的电极相对地配置的状态下进行树脂模塑,将完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安装到电路基板。

实施例2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中,钝化膜14有凹凸的表面被辅助层16覆盖,电极19和介质层20形成于辅助层16的平坦的表面16a上。因而,能使电极19的延伸部19a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平行相对,并能在它们之间形成足够的电容耦合。

总结

上文所说明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10即使被小型化,也能将形成于焊盘13外侧的隆起部分(钝化膜14的表面14a)的电极19的延伸部19a隔着介质层20与电路基板2的电极4进行电容耦合,从而进行安装。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种种变更来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