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

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属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甜高粱幼穗或是幼穗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直接转化法转化外源基因,轰击后的幼穗或是幼穗愈伤组织经过恢复培养,再筛选培养,得到抗性愈伤,再将其继代分化培养、出芽、生根,移栽得到再生转化植株。本发明利用所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转化甜高粱植物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本发明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甜高粱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加快甜高粱的基础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488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61947.X

  • 发明设计人 黄大昉;朱莉;郎志宏;李桂英;

    申请日2010-08-24

  • 分类号C12N15/82;A01H4/00;A01H5/00;

  • 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敬红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0: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82 专利号:ZL201010261947X 申请日:20100824 授权公告日:201112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12-21

    授权

    授权

  • 2011-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82 申请日:201008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生长耗水量仅为玉米的1/3,亩产可高达5~10吨,其茎秆汁液是发酵制造酒精和培养酵母的理想生物质原料。用甜高粱取代玉米等粮食作物作为原料生产酒精的新工艺,不仅能节约粮食、降低成本,有力地带动发酵产业、振兴酒精生产行业、而且能推进可再生能源事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发展甜高粱产业关键在于甜高粱新品种的选育与高效栽培。传统育种技术在甜高粱的产量、品质、抗病、抗虫等特性改良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上对品种、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因受现有资源的限制,单靠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高粱品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植物转基因技术通常依赖于植物快捷、高频率再生体系的建立。然而,甜高粱同普通高粱一样,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相对比较困难。目前针对甜高粱组织培养的研究还很少。

从甜高粱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诱导愈伤到获得整个再生植株以前虽已有过一些报道(MacKinnon et al.,1986,Plant Cell Rep.5:349-351;Ma et al.,1987,Theor App Genet.73:389-394;Rao and Kavi Kishor,1989,Curr Sci.58:692-693),但遗憾的是能够从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到再生出植株的仅限于个别几个品种(Smith and Bhaskaran,1986,Springer-Verlag,New York,pp.220-223;Rao et al.,1995,Plant Cell Rep.15:72-7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甜高粱应用价值的重视,甜高粱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品种及外植体、不同培养基成分(包括蔗糖浓度和激素配比等)、不同培养条件对愈伤的诱导、增殖及分化再生能力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甜高粱品种建立有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提供了参考(Zhao et al.,2008,Chinese Bull Bot.25:465-468;Zhao et al.,2010,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9(16):2367-2374)。但以上研究大多是以甜高粱的成熟胚和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目前为止以幼穗为外植体的研究尚很少见有报道。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相关方面的研究,相比其它作物,甜高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困难,而且受基因型的限制,因此甜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很少见成功报道。据报道,2009年美国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世界上首例木质素含量降低的转基因甜高粱植株,他们将编码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和咖啡酸-O-甲基转移酶(COMT)的DNA片段导入甜高粱品种中,通过改变木质素的含量和组分获得了成功,该项研究成果已申请了专利(Pub.No.US 2010/0058496A1)。其它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因此建立甜高粱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甜高粱新品种,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转化体系的研发将为绿色能源生物燃料和生物材料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材料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方法和以甜高粱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方法,以用于甜高粱转基因的研究。

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1)选取甜高粱旗叶期长约2-5cm幼穗,切成薄片,将其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培养,所述诱导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2,4-D 2mg/L+ZT 2.0mg/L+PVP 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形成愈伤组织;2)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幼穗或幼穗愈伤组织块接种于高渗培养基中培养,所述高渗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2,4-D 2mg/L+ZT 2.0mg/L+KT 0.2mg/L+PVP 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0.4M甘露醇,pH 5.8;3)直接转化法转入外源基因,继续在高渗培养基中培养过夜;4)转入继代培养基中恢复培养,所述继代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2,4-D 2mg/L+ZT 2.0mg/L+KT 0.2mg/L+PVP 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5)再转入筛选培养基上筛选,所述筛选培养基为:MS继代培养基+加适宜的筛选剂,pH 5.8;6)将获得的抗性愈伤转接于分化培养基中培养至出苗,所述分化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ZT2.0mg/L+KT 0.2mg/L+PVP 8-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 5.8;7)将苗移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出根,所述生根培养基为:1/2MS基础培养基+肌醇500mg/L+NAA 400mg/L+IBA 2mg/L+PVP 8-1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 5.8;8)移栽至温室花盆或大田。

所述幼穗长度为2-3cm,薄片约3mm长。

所述步骤2)的培养,每皿30-40块愈伤组织。

所述直接转化法为基因枪法。

所述基因枪法是采用包裹含外源基因的质粒DNA金粉形成的金弹轰击待转化外植体。

所述包裹方法为:取25μl直径1μm的金粉悬浮液(50mg/ml)放入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2.5μl含外源基因的质粒DNA溶液(1μg/μl),混匀后再分别加入25μl 2.5mol/LCaCl2溶液和10μl 0.1mol/L亚精胺溶液,冰上静置10min,离心3sec(1000rpm),弃去上清液,加入50μl无水乙醇,充分悬浮后即可。

所述外源基因为cry1Ah,所述筛选剂为0.8mM草甘膦异丙胺盐。

所述恢复培养时间为一周。

所述筛选时间为二周。

所述分化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为:在光周期16小时光照与8小时黑暗循环于28℃条件下培养,每两周继代一次。

所述步骤7)转入之前,甜高粱植株约为2-3cm高。

所述步骤8)转入之前,甜高粱植株处于3-4叶期。

所述甜高粱品种为“BABUSH”和“MN-3025”。

本发明通过对植物激素配比、培养基成分、不同基因型等因素对甜高粱组织培养的影响比较发现,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素2.0mg/L对于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诱愈率;同时在培养基中适量添加8-10mg/L PVP和1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地减轻褐化现象,促进诱愈率的提高。本发明建立了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并通过直接转化法(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基因枪法)成功的将外源基因cry1Ah转化幼穗愈伤组织,得到转基因再生植株,经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得到了不同程序的表达,说明本发明的再生体系可用于遗传转化。虽然本发明没有直接转化幼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转化幼穗愈伤组织块相同的方法与步骤,是同样可以实现的。

本发明利用甜高梁幼穗为外植体在条件适宜时,能得到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但是,不同基因型来源的愈伤组织的胚性状况及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幼穗是建立甜高梁再生体系比较理想的一种外植体,可以用于进一步的转化研究。甜高粱转基因研究目前尚很少见报道,本发明通过甜高粱基因枪法转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深入开展甜高粱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用于甜高粱基因枪法转化的植物表达载体基因表达盒结构示意图

图2甜高粱基因枪法转化植株再生、抗虫性检测及除草剂抗性叶片涂染实验。

a取旗叶期幼穗接种于愈伤诱导培养基(CI);b幼穗诱导产生愈伤组织;c轰击愈伤后接种于高渗培养基;d用0.8mM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愈伤;e愈伤出芽生长;f幼苗生根培养;g和h T0代转化植株移栽温室(幼苗和成苗);i和j T0代甜高粱转化植株玉米螟生测结果:抗性转基因植株(i)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j);k草甘膦抗性实验结果:抗性植株(左边两个叶片)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右边两个叶片)。

图3部分T0代甜高粱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

A:cry1Ah基因引物扩增结果。1:DNA标准分子量λ/Eco130I(λ/E)(bp):19329、7743、6223、4254、3472、2690、1882、1489、925、421;2:CK+,pMUHEGM质粒做模板的阳性对照;3:空白对照;4:未转化植株;5-13:转化植株;

B:2mG2-epsps基因引物扩增结果。1:DNA标准分子量λ/Eco1301(λ/E);2:pMUHEGM质粒做模板的阳性对照;3:未转化植株;4:空白对照;5-13:转化植株。

图4部分T0代转化植株RT-PCR结果。

1,DNA标准分子量DL 2000(bp):100、250、500、750、1000、2000;2,4,6,以转化植株cDNA为模板;3,5,7,以转化植株总RNA为模板;8,以未转化植株总RNA为模板;9,CK+,以pMUHEGM质粒为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所涉及的不同基因型的甜高粱均表明来源了,公众可以从申请人的实验免费得到。

实施例1甜高粱幼穗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1用于甜高粱组织培养的幼穗材料选择与准备

本发明取旗叶期长约2~5cm的幼穗,用70%酒精进行表面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多次;在超净台中用刀切成大小均一的薄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2,4-D 2mg/L+ZT(玉米素)2.0mg/L+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置于20~21℃暗培养3~4周,使之开始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之后选择生长迅速、质地松脆、颜色鲜亮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诱导培养基+KT(激动素)0.2mg/L],每7~10天继代一次。挑选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接于分化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ZT 2.0mg/L+KT 0.2mg/L+PVP 8-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 5.8]上26-28℃光培养2~3周,之后将愈伤组织再生出的苗移入生根培养基[1/2MS基础培养基+肌醇500mg/L+NAA 400mg/L+IBA 2mg/L+PVP 8-1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中,当长出根时(苗高3~5cm,根长2~3cm),洗去培养基,转移到装有消毒蛭石的小培养钵中练苗培养7-15d,然后移栽温室或大田。

1.2.选择合适的发育时期的幼穗诱导愈伤组织

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以幼穗长度为准)接种于幼穗培养基上,其愈伤诱导能力存在差别。幼穗长度小于1.0cm时诱导愈伤率很低,仅为16.7%;幼穗长度为1.0~2.0cm时期的诱愈率有所提高,可达到43.8%;当幼穗长度在2.0~3.0cm时,诱愈率达到最高,为61.7%。当幼穗长度大于5.0cm后,随着其发育时期的延长,幼穗长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逐渐下降(表1)。本实验结果表明,甜高粱幼穗长度即幼穗在不同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以甜高粱幼穗为外植体材料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或遗传转化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发育时期的幼穗。

表1幼穗长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1.3.不同基因型对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选取7种不同甜高粱基因型幼穗材料,在接种的866块外植体中共有617块外植体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平均诱愈率为71.25%,褐化死亡率为28.75%。但不同基因型间诱愈率差异很大,其中以“BABUSH”诱愈率最高,可达84.23%,其次是“MN-3025”,诱愈率为79.26%;“品甜三号”诱愈率很低,仅为31.11%(表2)。说明基因型是影响甜高粱幼穗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选择基因型。

表2不同基因型对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注:/--表示未诱导出愈伤组织

1.4.不同基因型幼穗愈伤组织的再生能力比较

如表3所示,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分化再生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供试的7种不同幼穗基因型中,幼穗愈伤组织分化率明显不同。在接种的368块幼穗愈伤组织中,共有228块愈伤组织能够分化再生出苗,平均分化率为61.96%,褐化死亡率为38.04%。其中“BABUSH”的分化率最高,可达94.44%,其褐化死亡率最低,为5.56%,而“品甜三号”的分化率最低,仅有26.67%,褐化死亡率则高达73.33%。此结果说明各基因型间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很明显,基因型也是影响其再生能力极其重要因素之一。

表3不同基因型对愈伤组织分化率的影响

注:a:代表能分化出苗的愈伤组织块;b:代表分化出苗的愈伤组织占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总数的百分率。

结论:本发明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甜高粱幼穗长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00<0.001),因此,在以甜高粱幼穗为外植体材料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或遗传转化时,选择2-3cm的发育时期的幼穗较为合适。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幼穗材料的诱导愈伤能力及分化再生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平均诱愈率为71.25%,平均分化率为61.96%。经过比较从中筛选出两个具有高频再生能力的甜高粱品种“BABUSH”和“MN-3025”,可用于进一步的遗传转化研究。

本发明通过对植物激素配比、培养基成分、不同基因型等因素对甜高粱组织培养的影响比较发现,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素2.0mg/L对于幼穗愈伤组织的诱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诱愈率;同时在培养基中适量添加8-10mg/L PVP和10mg/L抗坏血酸,可以有效地减轻褐化现象,促进诱愈率的提高。本发明建立了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其中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基础培养基+2,4-D 2mg/L+ZT 2.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PVP10mg/L+抗坏血酸1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继代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KT 0.2mg/L;分化培养基为:MS+ZT 2.0mg/L+KT 0.2mg/L+PVP 8-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8g/L琼脂8,pH 5.8;生根培养基为:1/2MS+肌醇500mg/L+NAA 400mg/L+IBA 2mg/L+PVP 8-1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5.8。

实施例2以甜高染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基因枪法遗传转化

2.1基因枪法所用培养基: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4-D 2mg/L+ZT 2.0mg/L+PVP 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 5.8;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MS+2,4-D 2mg/L+ZT 2.0mg/L+KT 0.2mg/L+PVP 10mg/L+抗坏血酸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7.2g/L琼脂,pH5.8;

高渗培养基:继代培养基+0.4M甘露醇;

筛选培养基:继代培养基+适宜的筛选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ZT 2.0mg/L+KT 0.2mg/L+PVP 8-10mg/L+水解酪蛋白50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5.8;

生根培养基:1/2MS+肌醇500mg/L+NAA 400mg/L+IBA 2mg/L+PVP 8-10mg/L+30g/L蔗糖+8g/L琼脂,pH5.8。

2.2转化方法:

选取适宜发育时期的幼穗材料(2-3cm),切成大小均一(约3mm)的薄片,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转化前4hr,挑选由幼穗诱导产生的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含0.4M甘露醇的高渗培养基上,每培养皿30~40块愈伤,放置在培养皿中央直径约2.5cm范围内。用质粒DNA(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包裹直径1.0μm金粉,金弹的包裹方法如下:取25μl直径1μm的金粉悬浮液(50mg/ml)放入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2.5μl质粒DNA溶液(1μg/μl)。混匀后再分别加入25μl 2.5mol/L CaCl2溶液和10μl 0.1mol/L亚精胺溶液,冰上静置10min,短暂离心3sec(1000rpm),弃去上清液,加入50μl无水乙醇,充分悬浮后即可上样。采用PDS-1000/He基因枪(Bio-Rad公司生产),按照基因枪说明书所述程序对受体材料进行轰击,轰击参数为:Gap distance:20mm;微弹载体飞行距离:10mm;微弹飞行距离:7cm;可裂膜压力:1100psi;真空度:25inches Hg。每皿材料轰击1-2次,金弹用量为12.5μl/次。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的再生:将轰击后的幼穗愈伤组织继续在高渗培养基上26℃暗培养过夜,然后转移到诱导培养基上,恢复培养一周;将愈伤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筛选两周,弃去褐化死亡的愈伤,选择色泽正常、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即为抗性愈伤;将抗性愈伤移至无筛选压的分化培养基上,在光周期16h光照/8h黑暗、28℃条件下培养,每两周继代一次;将发生绿芽的愈伤组织切分,以利于主芽的生长;当小植株长到2~3cm高时,转移进玻璃瓶中(含MS生根培养基)继续生根培养;待小苗3~4叶期且根系较发达时,洗去琼脂移入小花盆中,移入温室培养;二周后移入大花盆,直至开花结实。

2.3甜高粱转cry1Ah基因再生植株的获得

挑选生长状态良好的幼穗愈伤组织用于基因枪转化,所用植物表达载体pMUHEGM(申请人实验室保存,公众可以从申请人处免费得到)如附图1所示。经基因枪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过2周0.8mM草甘膦异丙胺盐的筛选,大部分愈伤组织逐渐变褐,结构疏松,停止生长继而死亡;但在少数愈伤组织表面,开始出现凸起的生长区域,呈乳黄色,结构较致密,即为抗性愈伤组织。筛选之后所获得的抗性愈伤经再生、生根、壮苗后,蛭石过渡培养移栽温室。待转化再生植株抽穗后,套袋,自交授粉,自然结实,收获T0代种子(附图2,a-h)。

2.3.1甜高粱转化植株的分子鉴定

2.3.1.1T0代甜高粱转化植株的PCR检测

利用基因枪法将载体pMUHEGM转化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经0.8mM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共得到T0代转化植株83株。为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入甜高粱基因组中,对获得的83株转化植株提取总DNA,进行了PCR分析,所用引物:cry1Ah:上游引物为:GCCCAAGCTGC CAACCTCCAC TTGTCTTTGC

下游引物为:GGTGCTCTTA TGATGCTGAC ACTGCTACTA GAGCC2mG2-epsps:上游引物为:CCGTGACC GTTACACCAC CTAACTTCCC

下游引物为:TTGAATGCAG CGAGAACCGC TAGAGTCGGG

PCR检测扩增条件如下:95℃预变性5min;95℃变性1min,58℃退火40sec,72℃延伸50sec,扩增循环数:30~35;最后72℃延伸10min。附图3分别为部分转基因植株cry1Ah基因和2mG2-epsps基因的PCR分析结果。结果有16株转化植株同时扩增出两个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的条带:cry1Ah为865bp,2mG2-epsps为909bp。在未转化对照植株总DNA中未能扩增出相应DNA片段,说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甜高粱基因组中。

2.3.1.2T0代甜高粱转化植株的RT-PCR检测

选取部分PCR阳性植株及非转基因对照植株,分别提取叶片总RNA反转录后用RT-PCR方法检测cry1Ah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对照植株没有扩增到目标条带,转基因植株均可扩增到大小为865bp的目标片段,表明cry1Ah基因导入到甜高粱基因组中可以正常转录(附图4)。

2.4甜高粱转化植株的生物活性检测

待甜高粱转化苗生长到6~8片叶即心叶中期时,将玉米螟初孵幼虫接于心叶中,每株接玉米螟初孵幼虫40~60头,以非转化植株作为阴性对照,接虫1~2周后调查食叶级别。结果显示,人工接虫后,转基因植株单株间对玉米螟的抗虫性表现有一定差异:非转基因植株或是不抗虫转基因植株被玉米螟咬食严重,叶片虫孔大且虫孔数目多,已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在T0代转化植株中共筛选到3株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没有或只有少量、很小的玉米螟危害的虫孔,其余植株表现为感虫或是高感(附图2,i和j),分析原因可能是cry1Ah基因在甜高粱中的蛋白表达量低导致的。抗性植株占转cry1Ah基因植株总数的3.61%。

2.5甜高粱转化植株的除草剂抗性检测

待甜高粱转化幼苗生长至4~6叶期,用0.2%草甘膦药剂(农达RoundUP)进行叶片涂抹实验:在离叶尖5cm处划线作为标记,用棉签蘸取适宜浓度的除草剂药液均匀地涂抹在划线部位,一周后统计甜高粱叶片受害情况。结果草甘膦施用8天后,对照和非转基因甜高粱苗叶片涂抹处出现叶片失绿、萎蔫、褐化等药害症状,随时间推移,药害程度不断加深,少部分植株表现出畸形及生长停滞的现象,另有一部分转化植株叶片未对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表现出对草甘膦有较好的抗性(见附图2,k)。喷洒草甘膦第14天观察统计,共筛选到14株草甘膦抗性转化幼苗,占总幼苗数的16.87%。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