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

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该胃肠伴侣是由治胃复方和治肠复方组成,其中所述的治胃复方是由麦门冬、石斛、山楂、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2~4:2~4:2~4:2~4:3~5:3~5:3~5:2~4:2~4:2~4:2~4:1~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治肠复方是由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按2~4:2~4:2~4:2~4:3~5:3~5:3~5:1~2:1~2:1~2:1~2:1~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的胃肠伴侣对胃肠道有特殊的亲和力,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治疗特点,对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治愈率60%以上。并且复发率低,即使复发,其症状也较以前明显减轻,服药后可迅速取效。服用本方有效剂量小,携带、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保持了中药的原汁原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256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朱西杰;

    申请/专利号CN201010604633.5

  • 发明设计人 朱西杰;杨利侠;

    申请日2010-12-24

  • 分类号A61K36/8984(20060101);A61K36/9064(20060101);A61P1/00(20060101);A61P1/04(20060101);A61P1/14(20060101);A61K33/26(20060101);A61K33/36(20060101);A61K35/56(20060101);

  • 代理机构64100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徐淑芬

  • 地址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胜利南街1160号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2:47: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2-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84 授权公告日:20120704 终止日期:20131224 申请日:201012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7-04

    授权

    授权

  • 2011-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4 申请日:2010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

背景技术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调查发现,全球每年死于胃肠疾病的人数在1000万以上,中国有4/5的人患有胃肠病,居世界首位。由于急性胃肠病治疗方法不当,而转变成慢性胃肠病。长期的慢性疾病又因为有害菌分泌大量的毒素,而导致胃肠道内腐败物质增多而引起胃肠粘膜糜烂、溃疡,甚至穿孔,更可怕的是容易引起癌症。所以胃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已引起世界医学家的重视,但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特效药物。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居中土,是脏腑的中心,脾胃有病极易影响其他脏腑。 因此《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脾胃病是中医临证常见病、多发病,又会引发其它疾病,这是由脾与胃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的。在五行中,脾属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长以滋养万物。脾与胃,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黄帝内经》认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刺禁论》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一身谓之使,胃受纳腐熟水谷五味谓之市,为水谷之海,脾胃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和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为病,则升降失常,生化乏源,精、气、神失充,脏腑失养,百病始生,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必须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容易出现升降失调,寒热失常,易虚易实等证,脾(肠)胃病的治疗虽易起效,但难巩固,更易复发,这是治疗上的难点。因此,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增强胃肠功能,必须根据胃肠道的生理病理特点,合理给药,才能彻底治疗胃肠疾病,提高全民族体质。而总结古今对脾胃病治疗,往往忽视了脾胃这种生理相依,病理互传的协同作用,致使脾胃病的治疗越分越开,治脾(肠)不治胃,治胃不理脾,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

研究表明: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或因脾胃素有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实之证。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阳,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是气血生化之源,亦是元气之本。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因而临床治疗上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能是其关键,针对脾胃病的特点,必须根据胃肠道的生理病理特点,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合理给药,才能彻底治疗胃肠疾病。本发明正是从胃肠的整体性、协调性、互补性、以及平衡性出发,用药注重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补脾养胃、通补结合,寒热并用、辛甘苦合用、升降同行,燥湿相济,以平为度,胃肠同治、胃肠同调,并且运用“治、修、护、养”四位一体疗法,彻底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修复保护胃肠黏膜,全面改善恢复提高胃肠功能,从而提高人体体质,从根本上解决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困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其特征在于是由治胃复方和治肠复方组成,其中所述的治胃复方是由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2~4:2~4:2~4:2~4:3~5:3~5:3~5:2~4:2~4:2~4:2~4:1~3 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治肠复方是由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按2~4:2~4:2~4:2~4:3~5:3~5:3~5:1~2:1~2:1~2:1~2:1~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本发明将上述原料在低温下干燥,研粉后制成65~100目不同的微粒,混合成缓释微粒胃肠伴侣,此过程要保证胃肠伴侣中至少要有3种不同粒度的微粒存在,然后通过久蒸(干蒸2小时左右)久晒(或烘干),减轻毒副作用,增强胃肠亲和能力,用钴60消毒后备用,在临床中针对不同的胃肠疾病,胃病患者以每人每次口服胃药4g、伴侣2g(小儿酌减);肠病患者每次口服肠药4g、伴侣2g(小儿酌减);每日3次,饭后调成粥样或在奶锅中加热成药粥服用(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滚开,再改用小火将粥汤慢慢收至浓稠),使药物能迅速持久的发挥止痛、制酸、消炎、修复等作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治疗特点:

从胃肠的生理病理出发,益气健脾、和胃降浊、补脾养胃、通补结合,寒热并用、辛甘苦合用、升降同行,燥湿相济,以平为度,胃肠同治、胃肠同调,并且运用“治、修、护、养”四位一体疗法。彻底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修复保护胃肠黏膜,全面改善恢复提高胃肠功能,从而提高人体体质,从根本上解决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困扰。

1.1脾健则升,胃降则和

脾胃气虚证临床颇多见,其特点是病久且虚。脾气亏虚而不散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入络成瘀。临床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部分患者做内镜检查,可见胃肠粘膜的病理变化,溃疡或炎症变化也就是瘀血的病理基础之一。《难经》中说:“不能治其虚,安向其余。”虚是本,在脾;瘀在胃肠,是标。李东垣更明确指出:“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都足以证实,使用甘温益气的药物,能恢复脾胃生化气血运化水谷之功能,能增强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运动,促进药物吸收,改善全身情况。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甘温益气、健脾为主药;佐以半夏、山楂、白芍、枳壳等消积和胃化瘀之品为辅药。不但能收到补脾而不滞,消积和胃而不伤正之功,而且也与“脾健则升,胃降则和”的理论十分合拍。验之临床,其效卓著。

1.2升降并调,升降相依

脾胃乃一身气机之枢纽,脾健胃和,纳化有常,升降有序,共同完成生化气血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于全身。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升降之机紊乱,清阳之气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无以化纳,浊邪上泛,中气下陷,气血逆乱,清窍失常,上可达巅顶,头目眩晕,胸痞腹胀,泛恶呃逆。下可见飧泄、便秘、腹满、气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对此清气在下,浊气在上,清处居浊,浊处隐清之候,无论升与降哪一方失常,都会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旋覆花和代赭石合用,升降并调,寓升于降,寓降于升, 刚柔相济,不可偏颇。

1.3健脾益胃,刚柔相济

叶天士说:“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叶天士的这个观点补充了李东垣详于治脾,略于治胃的不足。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若润燥失度则发生病理变化。因胃阴伤亦可耗及脾阴,脾有湿则痰浊内生,所以太阴湿土,阳明燥土,每见痰湿垢浊之疾。临床多见于气阴两虚,症见胃脘隐痛,如有火灼,嘈杂干哕,饥不欲食,渴不多饮,咽喉干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见裂纹,脉细数。用麦门冬、石斛、白芍等以滋养胃阴;脾胃痰湿中阻,加用半夏 、枳壳、砂仁、 佛手行气理脾。所以养胃健脾兼顾,益胃不宜过滋,健脾不宜过燥,揆度润燥,刚柔相济,方证合拍,脾胃两助,重振中州。

1.4.寒热虚实,统筹攻补

脾为至阴之脏,胃为阳热之腑,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脾胃互为表里,纳化相依,互相影响,或脾热而胃寒,脾胃功能失常,既能呈现寒与热的病理之象,也和寒与热的病因有关。如食生冷,过用寒凉,久处寒湿,可致脾胃受伐,脾阳不振,脾失运化,亦可致寒遇中宫,中阳被困,胃失和降,此为寒证、虚证。若阳邪入腑,湿热交阻,胃中郁热,火毒内蕴,脾胃之气失于调达,此为寒证、实证。治寒以热,用党参、黄芪等温中助阳散寒。治热以寒,常用半枝莲、龙胆草等清热泻火,此外,久病或老年体虚病者,每见寒热虚实之症,治疗应当寒温并调,寒凉互协,虚实兼顾,统筹攻补。

2.用药特点:

治:半枝莲、龙胆草等具有杀菌、消炎,改善胃肠道功能,修复胃肠道黏膜损伤,愈合溃疡面,快速改善腹痛、腹泻等症状。

修:蜥蜴为宁夏道地动物药,其尾具有断之再生的功能,用于治疗胃肠道损伤性疾病,可明显修复损伤的胃肠黏膜,改善消化道症状。

护:珍珠制成散剂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可直达胃肠黏膜,具有制酸敛疮的功用,还可保护胃肠黏膜免受再损害。

养:组方中有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山楂、乌梅、山药等,持久药力能对脾胃虚弱和长期受药物刺激出现胃肠功能下降,全面滋养改善,提高胃肠动力。同时具有改善胃肠道吸收功能,使萎缩的组织细胞再生修复,迅速提高胃肠道免疫力,增强胃肠道的抗病能力。

3.剂型特点

本发明采用采用胃药和肠药分开包装的新型模式,充分考虑胃肠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胃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且考虑到药物的物理性状,即质地,根据药物质地不同,粉碎后颗粒有异,如党参、黄芪、山药、山楂、乌梅、神曲等质地疏松、易碎,加工后易形成极细粉末,所以入胃后直接附着于胃粘膜,可迅速发挥疗效。而珍珠、元胡、三七、牡蛎等质地较硬,加工后有粗、细不同的微粒,入胃不易附着,可进入肠道,在肠道分段缓释,分段发挥作用。同时珍珠还具有极强的吸附特性,可吸附胃肠道有害物质,并排出体外。另外粥剂制作简便,加减灵活,适应面广,易于消化吸收。

4.主治特点:

现代临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大多作用单一,治胃不治肠,治肠不治胃,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胃肠病患者,多数胃肠同病,因此应胃肠同治,才能取得满意疗效。金不换纯天然胃肠伴侣的分段缓释作用,即可达到胃肠同治的目的。

5.临床特点:

1)本发明可明显提高了传统中药的治疗效果,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药量,节约中药资源,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

2)本发明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山楂、乌梅均为消食佳品。

3)本发明保证了中药原汁原味,无任何添加剂,无毒副作用。

4)本发明适用于各种人群,携带、服用方便。

5)本发明通过对中药的微粒化,明显增加其在胃肠中的溶解度,而增强吸收,有极强的靶向作用。

6)本发明对口腔、食道、胃、肠的各种炎症及损伤均有良好的治疗及修复作用,形成了全方位提高胃肠功能的新产品。

7)本发明具有十大作用,消炎:如半枝莲、龙胆草;止痛:如元胡;制酸:如珍珠;敛疮:如生牡蛎;促进粘膜修复:如蜥蜴;提高胃肠动力:如党参、黄芪、穿山甲;增强食欲:如焦山楂、神曲;吸附肠内细菌及代谢产物:如珍珠、牡蛎;抗疲劳抗衰老:协同作用;增强抵抗力:协同作用。

8)本发明中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及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须的17种氨基酸。

6.现代研究

蜥蜴:我们研究发现,蜥蜴散大、中、小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低与模型组(P<0.01),蜥蜴散大、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低和维霉素组(P<0.05),表明蜥蜴具有脱敏,活血化瘀功能,能改善TNF-α水平升高引起的微血管内凝血,从而改善粘膜营养不良的状况,同时抑制TNF-α的释放,并阻止其激活中性粒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减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对萎缩的胃黏膜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对胃黏膜组织的保护有具有积极的意义。

山药: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本品含薯蓣皂甙元、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淀粉酶等。用于脾虚证。本品为具营养作用的补脾益气药,兼能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营养不良之消瘦乏力,食少、便溏; 因其含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副作用小,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本品确是一味营养调补佳品。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有抗氧化等作用。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本品能消食化积,可用于各种饮食积滞证,尤善促进油腻肉食消化,为治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此外,本品还略有行气止痛与治痢之功,尚可用于泻痢腹痛或疝气等。本品含多种有机酸,如山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并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山楂核含有脂溶性成分 。在提高免疫方面,可增加家兔血清溶菌酶含量及T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在体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类易被消化。

乌梅:止泻痢,生津。用于久泻、久痢。本品涩肠止泻痢的作用较强。 久痢久泻而湿热邪毒未尽者,宜与清热燥湿解毒之品配伍 。为安蛔要药,可杀死胃中幽门螺杆菌。乌梅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乌梅对宋内氏痢疾杆菌等多种细菌及须疮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其抗菌谱较广;有脱敏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能增加胆汁的分泌,并使胆汁趋于酸性。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本品还能清泻胃火,亦可用于治疗胃火壅盛所致的口疮及吐血、便血等证。宜与相应的泻火解毒药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本品尚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还能用于热毒痈肿。能促进胃液分泌,使游离酸增加,还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炎、抑制抗体生成等作用。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定痛。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

三七:化瘀止痛。辛散而善化瘀止痛,药效卓著,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肿痛者尤为适宜。

元胡:辛散温通,作用温和,尤长于止痛,《本草纲目》称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为止痛良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本品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为主,并含挥发油、树脂、粘液质等。本品有镇痛作用, 延胡索的醇提取物,特别是去氢延胡索甲素可明显抗溃疡作用。

穿山甲:活血祛瘀,消肿排脓。本品善于走窜行散,活血通络、祛瘀散结之力较强,能内达脏腑经络,通过其活血而收软坚散结、通经活络之效。治癥瘕积聚,既能活血祛瘀,又善消肿排脓,可使疮痈未成脓者消肿,已成脓者速溃,为临床治疮疡之常用药物。本品含多种氨基酸、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角蛋白、挥发油,本品还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珍珠:含有十九种氨基酸、近二十种矿物质和高活性生物牛磺酸与丰富的珍珠蛋白及大量的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抗衰老因子SOD和氨基酸载体GSH-PX的活性,具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疏肝护肝、调理肠胃、补充钙制、补充微量元素之功效;同时能延缓肌肤衰老,祛斑、祛痘、抗皱,增强肌肤光泽和弹性;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能。

7.发明效果

7.1下面为本发明胃肠伴侣的治疗慢性胃炎(600例)疗效分析试验:

本组病例以临床症状消失、镜检基本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和大部分消失、镜检好转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镜检无变化为无效。

服用方法:每人每次口服治胃复方4g、治肠复方2g,每日3次,饭后调成粥样或在奶锅中加热成药粥服用。

结果:所治600例,服药l~2剂后,大便变稀,次数有不同程度增加,症状亦随之减轻。最短2个疗程(60天一疗程),最长9个疗程,平均3个疗程。治愈320例,占53%;有效240例,占40%;无效40例,占7%。总有效率为93%。

7.2本发明胃肠伴侣与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180例对照表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中西医治疗FD的疗效(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7.3本发明胃肠伴侣与正肠生胶囊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IBS)190例对照表

治疗结果  见表2

表2中、西医治疗IBS的疗效(例)

x20.05(2)=5.99,x2=8.08,P<0.0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胃肠伴侣对胃肠道有特殊的亲和力,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治疗特点,对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治愈率60%以上。并且复发率低,即使复发,其症状也较以前明显减轻,服药后可迅速取效。服用本方有效剂量小,携带、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保持了中药的原汁原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代赭石、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在低温下干燥,研磨成60~100目的微粒(保证至少应当有三种粒度直径的微粒),然后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照4:4:4:4:3:3:3:2:2:2:2:1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胃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将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4:4:4:4:3:3:3:2:2:2:2:1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肠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

实施例2

首先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代赭石、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在低温下干燥,研磨成60~100目的微粒(保证至少应当有三种粒度直径的微粒),然后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照3:3:3:3:4:4:4:3:3:3:3:2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胃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将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2:2:2:2:3:3:3:1:1:1:1:2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肠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

实施例3

首先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代赭石、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在低温下干燥,研磨成60~100目的微粒(保证至少应当有三种粒度直径的微粒),然后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照2:2:2:2:5:5:5:4:4:4:4:3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胃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将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3:3:3:3:4:4:4:2:2:2:2:1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肠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

实施例4

首先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代赭石、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在低温下干燥,研磨成60~100目的微粒(保证至少应当有三种粒度直径的微粒),然后将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照4:2:4:2:3:4:3:4:2:2:2:2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胃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将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2:4:2:4:5:5:5:1:1:1:1:2的重量比混合成治肠复方,干蒸2小时左右或烘干后用钴60消毒后备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