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基因表达中的应用,其是将编码EBF1 3’UTR的核苷酸序列与报告基因GFP重组后通过转基因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中,随宿主基因组进行表达,带有3’UTR的GFP与单独的GFP相比起蛋白产物明显减少。本发明还提供EBF1基因mRNA的3’UTR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了EBF1基因的3’UTR具有负调植物基因表达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8648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10101.0

  • 申请日2011-04-29

  • 分类号C12N15/113;A01H5/00;

  •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加岭

  • 地址 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55: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113 授权公告日:20121205 终止日期:20150429 申请日:201104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2-05

    授权

    授权

  • 2012-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113 申请日:2011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EBF1基因mRNA的 3’UTR在抑制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激素乙烯信号转导中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EIN3/EIL1在蛋白 水平上受到由两个F-Box类蛋白EBF1/EBF2所介导的泛素化降解调 控。目前关于EBF1/EBF2基因功能的研究主要进展是被受体感知到的 乙烯信号能够负调EBF1/EBF2蛋白积累(Plant Cell.2010 Jul;22(7):2384-401.),从而使其蛋白量减少。但是对于这两个基因的 mRNA的研究还没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2004年曾有人报道(Mol  Cell.2004 Jul 23;15(2):173-83.)这两个基因的mRNA受到外切核酸酶 EIN5的负调。

EBF1,EBF2基因成熟mRNA的3’UTR分别为695nt和590nt,至今 为止还不清楚这么长的序列在生物体内是否具有某种特定的生物学 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基因表达 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 基因表达中的应用,其是将编码EBF1 3’UTR的核苷酸序列与报告基 因GFP编码序列重组得到一个结构为GFP-3’UTR的重组基因然后整 合至宿主基因组中,并随宿主基因组进行表达。其中,所述宿主为植 物,优选为拟南芥等。

前述编码EBF1 3’UT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该序 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形成的具有EBF1 3’UTR同 等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植物生长发育中 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EBF1基因mRNA的3’UTR在获得乙烯不敏感型转 基因植物中的应用以及EBF1基因mRNA的3’UTR在抑制转基因植物 中EIN3蛋白表达水平中的应用。过量表达EBF1基因3’UTR的拟南芥 植物体内EIN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具有明显的乙烯不敏感表型。

本发明首次发现了EBF1基因的3’UTR具有负调植物基因表达的 功能,将3’UTR用于负调植物基因表达,具有以下优点:3’UTR为非 编码序列其序列较短易于克隆,且植物过量表达3’UTR后可产生与过 量表达EBF1基因编码序列相同的生物学效应。

附图说明

图1为载体pEGAD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EBF1 3’UTR与载体pEGAD连接后的重组基因结构。

图3分别显示了转基因35S::GFP-EBF1U/Col-0以及转基因35S:: GFP/Col-0拟南芥幼苗的三个部位,子叶、下胚轴、根尖的荧光强度。

图4为转基因植物mRNA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图5为转基因植物的三重反应。

图6为转基因竹中EIN3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材料均为市售商品。

实施例1  EBF1 mRNA 3’UTR的功能研究

构建一个新的重组基因。按照5’→3’方向从EBF1终止密码子TGA 开始选取了长度为643nt的一段序列,以拟南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 增目的片段,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扩增过程所使用的 PCR反应体系为:

上述体系中所用引物序列如下:

正向引物5’-ATCGAATTCTGATCAACAATTCCACTGTC-3’;

反向引物5’-TGTGGATCCCATGAATAGTCTTAAAGGTG-3’。

PCR反应条件为:

然后利用EcoR I与BamH I两种内切酶分别消化目的片段与载体 pEGAD(如图1所示),然后使用T4连接酶将目的片段插入到载体中, 最终的重组基因的结构如图2所示。

利用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将上述重组基因转移到野生型拟南 芥Col-0中,并最终得到纯和的转基因植物(共3个独立的株系),即 基因型为35S::GFP-EBF1U/Col-0的转基因植物。同时,利用相同的 方法将标签蛋白GFP也转入到植物中得到基因型为35S::GFP/Col-0 的转基因植物(共3个独立的株系),以此植物作为实验的对照组。

为了检测3’UTR的功能,将得到的转基因植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进 行GFP荧光强度观察,发现35S::GFP-EBF1U/Col-0转基因植株荧光 强度明显弱于35S::GFP/Col-0转基因植株(图3),这种差别在整个 植物体中是一致的,图3给出了一棵拟南芥幼苗的三个部位:子叶、 下胚轴、根尖。植物活体组织荧光强度检测说明带有EBF1 3’UTR的 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为了进一步定量确认上述荧光强度观察结果,又利用GFP的抗体 检测了相应转基因植物中GFP蛋白的含量,同时利用RT-PCR检测了 GFP mRNA的含量。结果发现35S::GFP-EBF1U/Col-0转基因植株与 35S::GFP/Col-0转基因植株相比虽然它们的GFP mRNA的水平相当, 但GFP蛋白的水平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图4)。这进一步确定了带有 EBF1 3’UTR的GFP基因其表达所受到的抑制是由3’UTR所造成的。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EBF1 mRNA 3’UTR作为一个顺式作用元件能 抑制由mRNA到蛋白的翻译过程,同时也暗示EBF1 mRNA的3’UTR 可能在EBF1基因本身的翻译过程中起负调作用。

实施例2  转基因植物三重反应

经典的乙烯反应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三重反应,具体表现为当施加 乙烯时黄化苗呈现出下胚轴变短、变粗,根变短,顶端弯钩加剧。在 含有10μM ACC(一种乙烯生物合成的前体)的培养基上生长3天的 黄化苗,35S::GFP-EBF1U/Col-0转基因植株与35S::GFP/Col-0转 基因植株相比具有明显的乙烯不敏感表型,如图5所示。具体分析发 现后者的三重反应表型与野生型植物相同,而35S:: GFP-EBF1U/Col-0转基因植株其下胚轴长度,根长度均明显长于野生 型,并且顶端弯钩消失。这说明35S::GFP-EBF1U/Col-0转基因植 株由于EBF1 3’UTR过量表达变得乙烯不敏感。

实施例3  转基因植物中EIN3蛋白水平检测

由于乙烯信号所引起的反应由两个最关键的转录因子EIN3/EIL1 激活,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检测了35S::GFP-EBF1U/Col-0转基因 植株中转录因子EIN3/EIL1的蛋白水平。研究发现与野生型相比 35S::GFP-EBF1U/Col-0转基因植株中EIN3/EIL1的蛋白水平明显下 调,如图6所示。之所以EBF1 3’UTR过量表达变得乙烯不敏感,就 是因为EIN3蛋白水平下调。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在植物中过表达EBF1 3’UTR就会 引起植物对乙烯不敏感,并且与之相一致的是植物内源的EIN3蛋白 水平会下调。

这给出了很好的提示,只需在植物体内过表达EBF1 3’UTR就可 以使得EIN3蛋白水平下调,并且导致乙烯反应减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 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 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 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