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导引部件,其配合在所述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4670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53862.4

  • 发明设计人 久保良太;星野弘久;市川智也;

    申请日2011-06-09

  • 分类号G03G15/00;G03G21/18;H01R13/24;H01R13/46;H01R43/00;

  • 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顾红霞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12: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1

    授权

    授权

  • 2013-1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3G15/00 申请日:201106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结构、电气连接方法、电气连接部件 和包括电气连接结构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5-316357公开了一种用于 结合处理盒7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将用于向充电装置2供电的电 极板56附接至清洁器单元50,然后将显影单元46配合在清洁器单 元上。然后,使用结合销49将清洁器单元、电极板和显影单元结合 在一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其中具有弹性的电气 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 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并且电气接触部分可被容易地装配在 导电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 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 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导引部件, 其配合在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 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 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 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 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 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 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 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筒 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当所 述支架位于所述接触位置时所述板部与所述限制部件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结构 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被充电部件, 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供电部件,其能够供应电 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电部 件上;以及电气连接结构。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支架,其保持 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导引部 件,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所述导引部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 所述支架上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 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 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 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限制部件,其与已 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 述支架接触,所述限制部件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 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电气连接结 构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 形成于所述支架中的大致圆形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一种电气连接方法包括:通过支架保 持电气端子,所述电气端子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 电气端子被保持成使得所述电气接触部分可弹性变形;通过导引部 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支架以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 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置,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 过被压靠在所述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大致 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使限制部件与已被所述导引部件引导以 将所述电气接触部分移至所述接触位置的所述支架接触并限制所述 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作用力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一种可附接至设备的电气连接部件包 括:支架,其保持电气端子并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电气端子具有 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所述圆筒形部分配合在被包括在所述设备 内的导引部件上。所述电气接触部分通过使所述支架沿一方向旋转 而弹性变形并移至被包括在所述设备内的导电部件上的预定接触位 置。在所述设备内包括限制所述支架由于施加至所述支架的弹性反 作用力而沿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限制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件 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 述圆筒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部 件中,所述支架包括圆筒形部分并且所述电气端子被固定在所述圆 筒形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十一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 部件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外周面上的板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根据第十二方面所述的电气连接 部件中,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板部固定至所述接触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被充电部 件,其被充电以吸引用于形成图像的色调剂;供电部件,其能够供 应电力以便对所述被充电部件充电;导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被充 电部件上;导引部件;限制部件;以及根据第九方面所述的电气连 接部件,所述电气连接部件将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供电部件电气连 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根据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 设备中,所述导引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所述圆筒形部分 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所述导引部件上。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 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 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 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 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与导引部件不具 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 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电气接触部分能 够被容易地压靠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电气接触部分能 够被容易地附接。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电气连接结构,当电气接触部分 被附接时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可靠地彼此接触。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具有弹性的电 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 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 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 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 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导引部件不具 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 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电气连接方法,在具有弹性的电 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 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 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 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 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在具有弹性的电 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部 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件 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不 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导 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与导引部件不具 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 方向引导支架。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电气接触部分 能够被容易地压靠在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电气接触部分 能够被容易地附接。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电气连接部件,当电气接触部 分被附接时电气接触部分与导电部件可靠地彼此接触。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具有弹性的 电气接触部分通过被压靠在导电部件上而弹性变形以提供电气接触 部分与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与已被导引部 件引导以将电气接触部分移至导电部件上的接触位置的支架的移动 不受限制部件限制的结构相比,电气接触部分能够被容易地装配在 导电部件上。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导引部件不具 有大致圆筒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沿第一和第二 方向引导支架。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感光体周围的结构;

图3是示出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盒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 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 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另一透视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 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上的方式的另一透视图;

图7是示出沿图5中的箭头VII所示的方向看去的在根据该示 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 上的方式的侧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沿图6中的箭头VIII所示的方向看去的在根据该示 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被装配在刷辊的旋转轴 上的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结构

首先,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图 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储纸单元12,记录纸张P被储存在其 中;图像形成单元14,其位于储纸单元12上方并在从储纸单元12 馈送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原稿读取单元16,其位 于图像形成单元14上方并读取原稿G。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设 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中并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部分的操作的 控制器20。在以下说明中,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10的设备本体10A 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将被分别称为箭头V的方向和箭头H的方 向。

储纸单元12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被储存在其 中的第一储存单元22、第二储存单元24和第三储存单元26。第一 储存单元22、第二储存单元24和第三储存单元26各自设置有将所 储存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馈送至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传送路径28 的馈送辊32。一次一张地传送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多对传送辊34 和36沿传送路径28设置在各馈送辊32下游的区域中。一对定位辊 38在传送辊36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设置在 传送路径28上。定位辊38暂时停止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并在预 定定时朝着下文将说明的二次转印位置馈送片材。

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从储 纸单元12的左侧沿箭头V的方向延伸至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 传送路径28的下游部分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左下部延伸至设置在 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侧的出纸单元15。可供用于在双面打印处理中 反转和传送记录纸张P的各片材的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与传送路径 28连接。

在图像形成设备10的正视图中,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包括第 一切换部件31、反转单元33、传送单元37和第二切换部件35。第 一切换部件31在传送路径28与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之间切换。反 转单元33沿着储纸单元12的右侧从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下部沿箭 头V的方向线性延伸。传送单元37接收已被传送至反转单元33的 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尾端并沿箭头H的方向传送片材。第二切 换部件35在反转单元33与传送单元37之间切换。反转单元33包 括其间存在间隔的多对传送辊42,并且传送单元37包括其间存在间 隔的多对传送辊44。

第一切换部件31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一切换部件31的 尖端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传送路径28和双面打印传送路径29 中的一个。因此,改变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传送方向。类似地, 第二切换部件35具有三棱柱的形状,并且第二切换部件35的尖端 由驱动单元(未示出)移至反转单元33和传送单元37中的一个。 因此,改变记录纸张P的每张片材的传送方向。传送单元37的下游 端在传送路径28的上游部分在传送辊36前方的位置通过导引部件 (未示出)连接至传送路径28。可折叠的手动送纸单元46设置在图 像形成单元14的左侧。记录纸张P的片材可从手动送纸单元46被 馈送至传送路径28上的定位辊38。

原稿读取单元16包括:文档传送装置52,其一次一张地传送 原稿G的片材;台板玻璃54,其位于文档传送装置52下方且原稿G 的片材被一次一张地放置在其上;以及原稿读取装置56,其在片材 被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或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同时扫描原稿G 的每张片材。文档传送装置52包括传送路径55,多对传送辊53沿 该传送路径55布置。传送路径55的一部分布置成使得原稿G的每 张片材沿台板玻璃54的顶面移动。原稿读取装置56在静止于台板 玻璃54的左边缘处的同时扫描由文档传送装置52传送的原稿G的 每张片材。可替代地,原稿读取装置56在沿箭头H的方向移动的同 时扫描被放置在台板玻璃54上的原稿G的每张片材。

图像形成单元14包括布置在设备本体10A的大致中央区域的 圆筒形感光体62。感光体62由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箭头+R所示 的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并承载通过光照射所形成的静电 潜像。另外,对感光体62的外周面充电的电晕管充电装置64设置 在感光体62上方且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

曝光装置66设置成在充电装置64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 游位置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已由充电装置64充电的感光体62 的外周面由曝光装置66基于与色调剂的每种颜色对应的图像信号用 光照射(曝光)。因此,形成静电潜像。

旋转切换式显影装置70设置在其中感光体62由曝光装置66使 用曝光光线照射的位置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显影装置70 通过使用每种颜色的色调剂将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而使静电潜像可视。下面将详细描述显影装置70。

中间转印带68设置在显影装置70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 游和感光体62下方。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中间转印带68是环形带,并卷绕在下面 将说明的下述辊上并被旋转驱动:通过控制器20旋转的驱动辊61、 对中间转印带68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63、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 面接触并被旋转驱动的多个传送辊65和在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转印 带68的背面接触的辅助辊69。当驱动辊61旋转时中间转印带68沿 箭头-R所示的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一次转印辊67与感光体62相对,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一次转 印辊67与感光体62之间。一次转印辊67执行一次转印处理,其中 形成在感光体6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 上。一次转印辊67在感光体62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的位置沿中间 转印带68的移动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68的背面接 触。一次转印辊67接收来自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一次转 印辊67与接地的感光体62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执行一次转印 处理,其中感光体6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相对,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二次转 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二次转印辊71执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 已在一次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 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二次转印辊71与辅助辊69之间的位置用 作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在该位置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 上。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接触。二次转印辊71接收来自 电源(未示出)的电力,使得在二次转印辊71与接地的辅助辊69 之间产生电势差。因此,执行二次转印处理,其中中间转印带68上 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

作为显影剂回收装置的实例的清洁装置100与驱动辊61相对, 中间转印带68夹置在清洁装置100与驱动辊61之间。清洁装置100 回收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8上的残余色调剂。清 洁装置100包括清洁刮板106,该清洁刮板106与中间转印带68接 触以从中间转印带68去除色调剂。清洁装置100的清洁刮板106和 二次转印辊71与中间转印带68的外周面分离,直到各颜色的色调 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一次转印处理)为止, 然后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二次转印处理)。

位置检测传感器83在中间转印带68外侧的位置处与张力施加 辊63相对。位置检测传感器83通过检测中间转印带68上的标记(未 示出)来检测中间转印带68的表面上的预定基准位置。位置检测传 感器83输出用作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时间基准的位置检测信号。

清洁装置73设置在一次转印辊67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下 游。清洁装置73去除在一次转印处理中未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68 上而残留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清洁装置73通过 与感光体62的表面接触的清洁刮板73A和刷辊73B回收残余色调剂 等。所回收的残余色调剂等通过其中具有螺旋推运器的色调剂排出 装置73C从清洁装置73排出。除电装置81设置在清洁装置73沿感 光体6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和一次转印辊67沿感光体62的旋转方向 的下游。除电装置81通过使用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 荷。除电装置81通过在残余色调剂等被清洁装置73回收之前使用 光照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来去除电荷。相应地,静电附着力降低且 残余色调剂等的回收率提高。用于在回收残余色调剂等之后去除电 荷的附加除电装置可设置在清洁装置73的下游和充电装置64的上 游。

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位置——色调剂图像在该位置由二次转 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位于上述传送路径28的中 间位置处。定影装置80在二次转印辊71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 送方向(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在传送路径28上。 定影装置80对已由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的色 调剂图像定影。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加热辊82 布置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一侧(上侧),并包 括当对其供电时产生热量的热源。加压辊84定位在加热辊82下方, 并将记录纸张P的片材压靠在加热辊82的外周面上。将记录纸张P 的片材传送至出纸单元15或反转单元33的传送辊39在定影装置80 沿记录纸张P的片材的传送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在传送路径28 上。

分别容纳黄色(Y)色调剂、品红色(M)色调剂、蓝绿色(青 色)(C)色调剂、黑色(K)色调剂、第一特别颜色(E)的色调 剂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色调剂的色调剂盒78Y、78M、78C、78K、 78E和78F以可更换的方式沿水平方向布置在处于原稿读取装置56 下方和显影装置70上方的区域内。

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可选自不同于黄色、品红色、 蓝绿色和黑色的特别颜色(包括透明色)。可替代地,不选择第一 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当选择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 颜色F时,显影装置70使用Y、M、C、K、E和F这六种颜色执行 图像形成处理。当未选择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时,显 影装置70使用Y、M、C和K这四种颜色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0A开启或闭合的 开闭单元10B。开闭单元10B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4的右侧。 显影装置的结构

现将说明显影装置70的具体结构。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70包括旋转体86,该旋转体86被支撑 成使得旋转体86可以相对于设备本体10A(参见图1)旋转。旋转 体86包括沿旋转体86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86A和设置在 旋转轴86A沿其轴向的端部的凸缘部件86B。凸缘部件86B沿旋转 轴86A的径向从旋转轴86A向外扩张。

分别对应于相应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 黑色(K)、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显影单元 72Y、72M、72C、72K、72E和72F以该次序沿旋转轴86A的周向 (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布置在两个凸缘部件86B之间的空间中。

参照图2,包括在显影装置70中的旋转体86由用作旋转单元 的马达(未示出)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以60°的步幅旋转。因此, 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中的要执行显影处理 的一个显影单元选择性地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显影单元72Y、 72M、72C、72K、72E和72F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将仅说明显 影单元72Y,并且将略去对其它显影单元72M、72C、72K、72E和 72F的解释。

显影单元72Y包括用作基体的外壳部件76。外壳部件76被填 充有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未示出)。通过色调剂供应通道 (未示出)从色调剂盒78Y(参见图1)供应显影剂。外壳部件76 具有与感光体62的外周面相对的矩形开口76A。显影辊74设置在 开口76A中以便面向感光体62的外周面。显影辊74由外壳部件76 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板形限制部件79——其限制由显影辊74传送 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在接近外壳部件76中的开口76A附近的位置 处沿开口76A的纵向设置。

显影辊74包括可旋转的圆筒形显影套筒74A和固定在显影套 筒74A的内表面上并包括多个磁极的磁性单元74B。在显影辊74中, 由显影剂(载体)制成的磁刷随着显影套筒74A的旋转而形成,并 且该磁刷的厚度由限制部件79限制。因此,显影剂层形成在显影套 筒74A的外周面上。显影套筒74A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层移至显影 套筒74A面向感光体62的位置。因此,色调剂粘附至形成在感光体 62的外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因此,潜像被显影。

两个螺旋传送辊77以可旋转的方式彼此平行地布置在外壳部 件76中。两个传送辊77旋转以便使被容纳在外壳部件76中的显影 剂沿显影辊74的轴向(显影单元72Y的纵向)循环。六个显影辊 74被包括在相应的显影单元72Y、72M、72C、72K、72E和72F内, 并沿周向布置以便就中心角而言彼此分隔60°。当显影单元72被切 换时,使得重新选择的显影单元72中的显影辊74面向感光体62的 外周面。

将说明由图像形成设备10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

参照图1,当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0时,相应颜色,即黄色(Y)、 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 二特别颜色(F)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或外部装置 被依次输出至曝光装置66。此时,显影装置70被保持使得例如显影 单元72Y与感光体62(参见图2)的外周面相对。

曝光装置66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光,并且用所发射的光对已由充 电装置64充电的感光体62的外周面曝光。因此,对应于黄色图像 数据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面上。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 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72Y显影为黄色色调剂图像。感光体62 的表面上的黄色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6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 上。

然后,参照图1,显影装置7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60°, 使得显影单元72M与感光体62的表面相对。然后,执行充电处理、 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使得品红色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体62的表 面上。品红色色调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67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的黄色色调剂图像上。类似地,蓝绿色(C)和黑色(K)色调剂图 像及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颜色(F)的色调剂图像被依次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

记录纸张P的片材从储纸部12被馈送并沿传送路径28被传送。 然后,与色调剂图像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时间同 步地由定位辊38将片材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然后,执行二次转印 处理,其中已以叠加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8上的色调剂图像由 二次转印辊71转印到已被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 上。

色调剂图像已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P的片材沿箭头A所示 的方向(图1中向右)朝定影装置80被传送。定影装置80通过使 用加热辊82和加压辊84向记录纸张P的片材施加热量和压力而将 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 纸张P的片材被排出至例如出纸单元15。当将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 的两面上形成图像时,执行以下处理。亦即,在记录纸张P的片材 的正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装置80定影之后,将该片材传送至反 转单元33并反转。然后,将片材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然后,记录 纸张P的片材的背面受到图像形成处理和定影处理。

电气连接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

参照图3,感光体62、充电装置64和清洁装置73被一体化为 处理盒110。处理盒110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至图像形成单元14。

清洁装置73包括电气端子112,该电气端子是供电部件的实例, 用于当处理盒110附接至图像形成单元14时接收来自图像形成单元 14的电力。电气端子112所接收的电力被供应至刷辊73B,该刷辊 73B是被充电部件的实例。刷辊73B通过所接收的电力而被充电以 便吸引感光体62的表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更具体地,刷辊73B设 置在感光体62附近并通过感光体62的旋转而旋转。感光体62的表 面上的残余色调剂等在感光体62与刷辊73B彼此接触的位置处粘附 在刷辊73B上。因此,感光体62得以清洁。通过与刷辊73B接触的 掸动部件(未示出)从刷辊73B去除其上的残余色调剂等。

刷辊73B包括由导电部件组成的旋转轴114,该导电部件例如 由铁制成。电气端子112设置有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使得电气端 子112与刷辊73B电气连接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

图4至8示出了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装配在刷辊73B的旋转轴 114上的方式。图4至8示出了感光体62、充电装置64和壳体盖118 (参见图3)被拆除的状态。

参照图4,设置有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电气端子112设置在支 架120上。支架120包括在一端开口的圆筒形支架本体122和设置 在支架本体122的外周面上的凸缘部分124。电气端子112被安置在 支架本体122的内侧圆筒形部分126中。凸缘部分124具有用于在 一端接纳螺钉的插孔128。

电气接触部分112a由薄、窄、伸长的金属板组成,该金属板由 诸如铁和铜之类的导电材料制成。电气接触部分112a在其近端附接 至支架120的支架本体122,且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远端沿切线方 向从支架本体122突伸。因此,当外力沿箭头X所示的方向(正交 于切线方向的方向)施加至电气端子112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时, 电气接触部分112a沿曲线弹性变形。因此,电气接触部分112a以 可弹性变形的方式被支架120保持,并具有板簧的功能。

沿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纵向延伸的凹槽112b在其远端形成在 电气接触部分112a中。

作为导引部件的实例的第一凸起部132形成在处理盒110的壳 体130上。第一凸起部132具有圆筒形或大致圆筒形形状,并形成 为从壳体130垂直地突伸。作为限制部件的实例的第二凸起部134 位于图4中第一凸起部132的左上部。第二凸起部134设置在壳体 130的肋部136附近。第二凸起部134从壳体130突出的量小于肋部 136从壳体130突出的量。将肋部136的顶部连接至第二凸起部134 的顶部的倾斜面138设置在肋部136与第二凸起部134之间。螺孔 140设置在第二凸起部134在图4中的右上部。

第一凸起部132配合在支架120的支架本体122的内侧圆筒形 部分126上并引导支架120的运动。在第一凸起部132的外周面与 内侧圆筒形部分126的内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设计公差)。该间 隙足够大以允许支架120沿插入方向沿着第一凸起部132滑动并在 插入之后沿着第一凸起部132的外周面旋转。

现将说明保持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支架120的附接过程。首先, 如图5和图7所示,支架120配合在第一凸起部132上使得支架120 的凸缘部分124抵靠肋部136的顶部。然后,沿作为第一方向实例 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围绕第一凸起部132旋转支架120。因此,电 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更确切地,压 靠在以可滑动的方式配合在旋转轴114上的套筒上)。结果,电气 接触部分112a受到来自刷辊73B的旋转轴114的外力并弹性变形。

然后,如图6和图8所示,支架120沿作为第二方向的实例的 箭头B所示的方向进一步移动,使得第一凸起部132被进一步插入 支架120内。因此,支架120的凸缘部分124与第二凸起部134的 侧面接触。

由于电气接触部分112a用作板簧,所以支架120受到弹性反作 用力。然而,支架120沿与箭头A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运动被 第二凸起部134限制,从而维持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 的旋转轴114上的状态。

因此,当支架120移至支架120被第二凸起部134限制的位置 时,电气接触部分112a移至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预定接触位 置。另外,凸缘部分124中的插孔128移至与形成在壳体130中的 螺孔140对应的位置。因此,支架120保持在支架120可通过螺钉 被紧固在壳体130上的位置。

如上所述,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装配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 上使得电气接触部分112a弹性变形并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更具 体地,以可弹性变形的方式保持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支 架120旋转使得电气接触部分112a被压靠在旋转轴114上并弹性变 形。然后,进一步推动支架120使得第一凸起部132被进一步插入 支架120内。在该位置,第二凸起部134限制支架120由于弹性反 作用力而移动。支架120沿插入方向的旋转和移动由第一凸起部132 引导。

因此,在具有弹性的电气接触部分112a弹性变形并被压靠在刷 辊73B的旋转轴114上以提供电气接触部分112a与旋转轴114之间 的电气连接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电气接触部分112a可被容易地装配 在旋转轴114上。

另外,设置在肋部136与第二凸起部134之间的倾斜表面138 在支架120相对于第一凸起部132旋转和移动时引导支架120,以使 得第一凸起部132被插入支架120内。因此,支架120可大致同时 地旋转和沿插入方向移动。这进一步有利于电气接触部分112a的装 配。

第二凸起部134限制支架120的移动,以便维持电气接触部分 112a被压靠在刷辊73B的旋转轴114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支架 120保持在支架120可通过螺钉被紧固在壳体130上的位置。这允许 装配工人在无需保持支架120的情况下用单手通过螺钉容易地将支 架120紧固在壳体130上。

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应用于刷辊73B的旋转轴 114的电气连接结构,但该电气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可应用 于用于其的电气连接要设有可弹性变形的电气接触部分的所有构 件。例如,该电气连接结构可应用于包括中间转印带68被卷绕在其 周围的传送辊的各种传送辊、显影辊74等。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例中设置了用于将支架120紧固在壳体130 上的插孔128和螺孔140,但可改为设置防止支架120沿与箭头B 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保持钩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说明了使用六种颜色即Y、M、C、K、 E和F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然而,可使用四种颜色即Y、M、 C和K或五种颜色即Y、M、C、K以及第一特别颜色E和第二特别 颜色F中的一种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装置70包括以60°的恒定 间隔布置的对应于各颜色的六个显影单元。然而,可替代地,该显 影装置可包括以90°的恒定间隔布置的对应于各颜色的四个显影单 元。

已基于图示和说明的目的提供前面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 例的说明。所述说明并非旨在进行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 精确形式。显然,众多改型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 易见的。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以便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 实践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就适合预期的特定用途的 各种实施例和各种改型理解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