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准备;S2、粗车;S3、钻起吊孔;S4、粗铣;S5、攻丝;S6、热处理;S7、精车;S8、精铣;S9、线切割;S10、数铣工作带;S11、电火花;S12、热处理;S13、砂光;S14、研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原有出口采用二层空刀的做法,线切割机床加工需要约27小时,电火花机床加工需要约10小时;而采用出口一层斜面空刀的做法,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反面空刀需要约3小时,线切割机床加工需要17小时,电火花机床加工需要5小时。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7-04-1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3P15/2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09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4-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B23P15/24 登记生效日:201703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09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15/24 申请日:2015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 铝型材挤压模具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材 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铝挤压模具的生产及加工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铝 挤压模具在挤压过程中起着将圆形的铝棒变形为各种铝材的作用,现在大部 分铝挤压模具采用出口二层甚至三层空刀的做法,以便增加模具强度而又不 划伤铝型材,这直接导致线切割、电火花机床对铝挤压模具加工量大,而线 切割、电火花机床加工效率慢,又是整个铝挤压模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因素,最终导致铝挤压模具加工周期长。

因此,如何提升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加工效率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 题。我们采用出口一层斜面空刀的做法,由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反面空刀,仅 留取热处理淬火变形量,既减少了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的加工量,还能保证 铝挤压的模具强度又不划伤铝型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 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 车体铝型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准备;S2、粗车; S3、钻起吊孔;S4、粗铣;S5、攻丝;S6、热处理;S7、精车;S8、精铣; S9、线切割;S10、数铣工作带;S11、电火花;S12、热处理;S13、砂光; S14、研磨。其中,在S4工序中采用定制的5°-10°角度刀,一次性完成反 面空刀的铣加工,并预留工作带热处理余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SFE32-006XC模具为例:原有出口采用二层空刀 的做法,线切割机床加工需要约27小时,电火花机床加工需要约10小时; 而采用出口一层斜面空刀的做法,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反面空刀需要约3小时, 线切割机床加工需要17小时,电火花机床加工需要5小时。由此可见,采 用出口一层斜面空刀的做法,减少了线切割、电火花机床约12小时的加工 时间,缩短了模具加工周期,降低了电能消耗。

此外,数控加工中心加工与电火花机床加工相比,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 大幅降低,减少了后期研模工作量;在线切割和电火花机床加工中,需消耗 电极丝、铜版电极等,随着电加工工作量的减少,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2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2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3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3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4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4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5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5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7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6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8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7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9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8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10加工后的产品图;

图9为本发明加工工艺中的步骤S11加工后的产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大断面、复杂截面高铁车体铝型材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包括如下 步骤:S1、材料准备;S2、粗车;S3、钻起吊孔;S4、粗铣;S5、攻丝;S6、 热处理;S7、精车;S8、精铣;S9、线切割;S10、数铣工作带;S11、电火 花;S12、热处理;S13、砂光;S14、研磨。

进一步:所述S1为准备直径为916mm、厚度为140mm、型号为H13的钢 材。

如图1所示,进一步:所述S2为:首选以所述S1中所述钢材的外圆找 正,并将所述钢材夹紧;再粗车外圆Φ896-2-3mm加1.5mm精车量,平端面, 车止口Φ840+0.10+0.05mm加1.5mm精车量,止口深度10mm,倒角4×45°;再翻 件,用千分表打外圆加工面两组对点找正,用千分表打止口面两组对点找平, 夹紧;最后平出口面,保证厚度120+0.30mm加1.5mm精车量,粗车外圆Φ896-2-3mm 加1.5mm精车量,车外圆空刀,倒角4×45°,粗糙度Ra3.2,下件。

如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S3为:首先将所述钢材立在工作台上,划 所述钢材的中心线及起吊孔位置;再将所述钢材夹在工作台侧面,固定好, 按所述起吊孔的位置攻丝2-M36深50,清除铁屑和毛刺,下件。

如图3所示,进一步:所述S4为:上件,按所述中心线找正,用取边 器取外圆三点找中心,压板夹紧;粗铣焊合室周边留量0.5mm,铣8mm找正 槽深5mm,工艺孔Φ45钻至Φ43,定位销孔2-Φ30深25钻至Φ28,钻4- Φ34通孔,粗糙度Ra3.2;翻件,按所述中心线找正,用所述取边器取外圆 三点找中心(三点间距120°左右),压板夹紧;加工0.1mm深,测量无误后 粗铣反面空刀深50mm(5°斜面),钻Φ50工艺孔,钻4-M30深40底孔,钻 2-Φ33深85,钻4-Φ34沉孔Φ50,粗糙度Ra3.2,下件。

如图4所示,进一步:所述S5为:上件,端面丝孔攻丝4-M30深40并 倒角,清除铁屑和毛刺,下件。

进一步:所述S6为:按技术要求进行热处理,保证模具硬度要求 HRC46-50。

如图5所示,进一步:所述S7为:首选上件,用千分表打外圆面两组 对点,拉表一圈找正,用千分表打止口面两组对点,拉表一圈找平,夹紧; 再平止口面,精车止口Φ840+0.10+0.05mm,精车外圆Φ896-2-3mm,倒角,粗糙度 Ra3.2;再翻件,用千分表打外圆加工面两组对点,拉表一圈找正,用千分 表打止口面两组对点,拉表一圈找平,夹紧;再平出口面保证厚度120+0.30mm 公差至要求,精车外圆Φ896-2-3mm,倒角,粗糙度Ra3.2,下件。

如图6所示,进一步:所述S8为:首先上件,以找正槽找正,用取边 器取止口三点找中心(三点间距120°左右),压板夹紧;再精铣焊合室底面、 周边到尺寸,精铣Φ45工艺孔,精铣找正槽,精铣定位销孔2-Φ30深25, 粗糙度Ra3.2,下件。

如图7所示,进一步:所述S9为:首先上件,以找正槽找正模具,以 工艺孔碰丝取中心,割型腔,单边留研量0.03至0.04mm。

如图8所示,进一步:所述S10为:以所述型腔的直边拉表找正,用取 边器取止口三点找中心(三点间距120°左右),压板夹紧,铣所述型腔的大 面工作带空刀。

如图9所示,进一步:所述S11为:以所述型腔直边拉表找正模具,测 量电极各点落差找平,目测电极与所述型腔接触面,粗打所述型腔两侧开口 及小爪处工作带空刀,精打型腔两侧开口及小爪处工作带空刀到尺寸,下件。

进一步:S12、热处理:对模具进行去应力(装炉,4小时升温至500℃, 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

进一步:S13、砂光:将模具固定在砂光架上,打磨焊合室,粗糙度达 Ra1.6。

进一步:S14、研磨:精研工作带,工作带抛光,粗糙度达Ra0.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