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针对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的人类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针对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的人类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之完全人类抗体、包含该抗体之组成物及使用方法。本发明抗体可用于防止病毒与细胞膜之融合及防止病毒于细胞间扩散,从而提供预防感染、或治疗罹患感染病患及改善与该病毒感染关联之一或多种症状或并发症之方法。该抗体亦可用于RSV感染之诊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506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瑞泽恩制药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14354.X

  • 申请日2014-03-13

  • 分类号A61K39/395;C07K16/08;C07K16/10;C07K19/00;C12N15/09;G01N33/53;G01N33/569;A61K38/16;A61K39/12;A61K39/155;C07K14/765;C07K16/00;C07K14/00;G01N33/566;A61K45/06;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史文静

  • 地址 美国纽约州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1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9/395 专利号:ZL201480014354X 申请日:20140313 授权公告日:201810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0-23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9/395 申请日:201403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RSV-F)之人 类抗体与人类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此等抗体之组成物及使用此等抗体之 方法。

【先前技术】

相关技艺说明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系反义、单股RNA病毒,其为婴儿与儿童严重 呼吸道感染之主要原因,于院内流行期间,主要感染发生于6周至2岁儿童,生 命最初4周较为罕见(Halletal.,1979,NewEngl.J.Med.300:393-396).(Feigenet al.,eds.,1987,In:Textbook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WBSaunders, Philadelphiaatpages1653-1675;NewVaccineDevelopment,EstablishingPriorities, Vol.1,1985,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atpages397-409; Ruuskanenetal.,1993,Curr.Probl.Pediatr.23:50-79;Halletal.,1979,NewEngl.J. Med.300:393-396)。特定儿童族群濒临形成RSV感染之风险中,包括早产婴儿 (Halletal.,1979,NewEngl.J.Med.300:393-396)、呼吸道先天性畸形儿童、肺支 气管发育不全儿童(Groothuisetal.,1988,Pediatrics82:199-203)、先天性心脏病儿 童(MacDonaldetal.,NewEngl.J.Med.307:397-400)、及先天性或后天免疫缺失 (Ograetal.,1988,Pediatr.Infect.Dis.J.7:246-249;与Pohletal.,1992,J.Infect. Dis.165:166-169)及囊状纤维化症(Abmanetal.,1988,J.Pediatr.113:826-830)儿 童。

RSV亦可感染成人族群。于此族群中,RSV主要引起上呼吸道疾病, 惟年长病患可能濒临严重感染及肺炎之较大风险中(Evans,A.S.,eds.,1989, ViralInfectionsofHumans.EpidemiologyandControl,3rded.,PlenumMedical Book,NewYorkatpages525-544),以及免疫低下之成人,特别是骨髓移植病患 (Hertzetal.,1989,Medicine68:269-281)。其他濒临风险中之病患包括罹患郁血性 心衰竭及罹患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即,COPD)者。于护理之家病患与机构照护 年轻成人间,亦已见流行病之报导(Falsey,A.R.,1991,Infect.ControlHosp. Epidemiol.12:602-608;与Garvieetal.,1980,Br.Med.J.281:1253-1254)。

虽然针对已确立RSV疾病之治疗选择有限,惟更严重之下呼吸道疾病 形式往往需要相当多之支持性照护,包括投予湿化氧气及呼吸辅助(Fieldsetal., eds,1990,FieldsVirology,2nded.,Vol.1,RavenPress,NewYorkatpages 1045-1072)。

利巴韦林(Ribavirin),被认可用于治疗感染之唯一药物,已被证实治 疗与RSV感染关联之肺炎与细支气管炎有效,及已证实于免疫活性儿童中修饰 严重RSV疾病之过程(Smithetal.,1991,NewEngl.J.Med.325:24-29)。由于担心 于医院环境中施用气溶胶化药物时,可能暴露其中之怀孕妇女围绕着其潜在风 险,因此利巴韦林之使用受到限制。

同样地,尽管疫苗可能有用,惟迄今无市售可得之疫苗被开发。已有 数个候选疫苗被放弃,其他的正在开发中(Murphyetal.,1994,VirusRes. 32:13-36)。疫苗之开发已被证明存在问题。特别是,由于下呼吸道疾病之发生 率高峰出现在2至5个月龄时,因此免疫接种需于紧接新生儿期。然而,一般已 知此时新生儿免疫反应尚未成熟;加上,婴儿于该时间点仍具高力价之母体后 天性RSV抗体,可能降低疫苗之免疫性(Murphyetal.,1988,J.Virol. 62:3907-3910;与Murphyetal.,1991,Vaccine9:185-189)。

RSV表面上的两个醣蛋白质,F与G,已被证实系中和抗体之标靶 (Fieldsetal.,1990,文献同上;与Murphyetal.,1994,文献同上)。此二蛋白质主 要亦负责病毒辨识及进入标靶细胞中;G蛋白质结合于特定细胞受体,F蛋白质 促进病毒与细胞融合。F蛋白质亦于感染细胞表面表现,并负责随后与其他细胞 之融合,导致形成细胞间融合(syncytiaformation)及细胞间之病毒扩散。

目前,预防RSV疾病唯一被认可的方法为被动免疫。举例而言,对F 蛋白质抗原决定区具特异性之拟人化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 ],已被核准于整个RSV季节期间(北半球为十一月至四月),以15 毫克/公斤体重之推荐月剂量肌内投予小儿科病患,以预防由RSV引起之严重下 呼吸道疾病。系人类(95%)与鼠类(5%)抗体序列之复合物(Johnsonet al.,(1997),J.Infect.Diseases176:1215-1224与美国专利案No.5,824,307)。

虽然已成功用于预防小儿科病患之RSV感染,惟需要15毫 克/公斤多次肌内剂量以达到预防效果。抗体多次肌内剂量给药之必 要性为需重复到医生诊所就诊,对病患不仅不方便亦可能导致遗漏剂量。

业界尽力改善抗RSV-F抗体之治疗概况,此导致莫维珠单抗 (motavizumab),亦称为NUMAXTM,之鉴定与开发。然而,临床测试显示,投予 莫维珠单抗之特定病具有严重之过敏反应;此拟人化抗RSV-F抗体之进一步开发 因此被中断。

针对RSV-F蛋白质之其他抗体已被叙述并可于US6656467、 US5824307、US7786273、US7670600、US7083784、US6818216、US7700735、 US7553489、US7323172、US7229619、US7425618、US7740851、US7658921、 US7704505、US7635568、US6855493、US6565849、US7582297、US7208162、 US7700720、US6413771、US5811524、US6537809、US5762905、US7070786、 US7364742、US7879329、US7488477、US7867497、US5534411、US6835372、 US7482024、US7691603、US8562996、US8568726、US20100015596、 WO2009088159A1中找到。

因此,业界对于特异性结合于RSV抗原之抗体,例如高度有效且 不产生妨碍临床用途批准之负面影响之RSV-F,仍有所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RSV-F)之经 单离之完全人类单株抗体(mAbs)与其抗原结合片段。已知F蛋白质扮演病毒与细 胞之融合及病毒之细胞间传播之角色,本文叙述之抗体提供抑制该过程之方法, 因此,可用于预防暴露于RSV或濒临RSV感染风险病患之感染、或用于治疗及/ 或改善暴露于RSV或濒临RSV感染风险或罹患RSV感染病患之与RSV感染关联 之一或多种症状。本文叙述之抗体亦可用以预防或治疗由于潜在或已存在之医 学症状而可能遭遇更严重形式RSV感染之RSV感染病患。可从使用本发明抗体治 疗获益之病患可为于RSV季节期间[大约晚秋(十一月)至早春(四月)]出生,由于 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肺病之其他已存在或潜在医学症状而处于风险中之早 产婴儿、足月婴儿、有或无潜在医学症状之大于一岁之幼童、有或无潜在医学 症状[例如,郁血性心衰竭(CHF)、或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COPD)]之机构照护或 住院病患、或年长成人(>65岁)。可从此类疗法获益之病患可能罹患由于受损之 肺、心血管、神经肌肉、或免疫系统所产生之医学症状。举例而言,该病患可 能罹患呼吸道异常、或呼吸道功能障碍、慢性肺病、慢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损 害呼吸道分泌物之处理之神经肌肉性疾病;或该病患可能由于严重合并性免疫 缺失疾病或严重后天免疫缺失疾病、或由于导致免疫抑制之任何其他潜在传染 病或癌症症状而被免疫抑制;或该病患可能由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例如,用于 治疗移植病患之任何药物)或放射疗法治疗而被免疫抑制。可从本发明抗体获益 之病患可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COPD)、囊状纤维化症(CF)、肺支气管发 育不全、郁血性心衰竭(CHF)、或先天性心脏病之病患。

由于相较于已知抗体,本发明抗体在中和RSV方面更有效,因此 可使用较低剂量之抗体或抗体片段以达到对RSV感染较大程度之保护,及对RSV 感染关联症状更有效之治疗及/或改善。因此,使用较低剂量之免疫特异性结合 于RSV-F抗原之抗体或其片段可导致更少或较不严重之有害结果。同样地,使用 更有效之中和抗体可导致比先前设想用于预防感染、或用于中和病毒、或用于 治疗或改善一或多种与RSV感染关联症状所需抗体或抗体片段频繁给药缩减之 需求。RSV感染之症状可包括由于缺氧造成蓝色皮肤(缺氧)、呼吸困难(急促呼 吸或呼吸短促)、咳嗽、哮吼状咳嗽(“海豹吠声”咳嗽)、发烧、鼻翼搧动、鼻塞(塞 住之鼻)、呼吸中止、食欲减退、脱水、低劣进食(poorfeeding)、心理状态改变、 或喘鸣。

当预防性地投予(在暴露于病毒及病毒感染之前),以减轻原发性 RSV感染之严重性或持续时间,或至少改善与该感染关联之一种症状时,此类 抗体可能有用。抗体可单独或与可用于治疗RSV感染之第二制剂结合使用。于 特定具体实例中,抗体可单独,或与以减轻原发性感染之严重性或持续时间, 或改善与该感染关联的至少一种症状之第二制剂结合,治疗性地投予(于暴露及 感染该病毒后)。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抗体可呈单独疗法预防性地用以保护例如 上述濒临RSV感染风险之病患。任何彼等病患族群都能从单独或与第二制剂(包 括举例而言,抗病毒疗法之例如利巴韦林或其他抗病毒疫苗)结合使用本发明抗 体之治疗获益。

本发明抗体可为全长(例如,IgG1或IgG4抗体),或可仅包含抗原结 合部分(例如,Fab、F(ab’)2或scFv片段),及可被修饰以影响功能性,例如,去除 残留之效应子功能[Reddyetal.,(2000),J.Immunol.164:1925-1933]。

因此,于第一态样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 毒F蛋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具有下述一或多个特 性:

(a)为完全人类单株抗体;

(b)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 基酸序列交互作用;

(c)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或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 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SEQIDNO:354 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d)能于活体外中和亚型A与亚型B呼吸道融合病毒;

(e)于RSV感染之动物模式中,展示显著降低活体内鼻及/或肺脏病毒载量之 能力;或

(f)抑制病毒与细胞之融合。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与包含SEQIDNO:354 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基酸序列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抗体系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 质(RSV-F)之完全人类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基酸 序列交互作用,及其中该抗体于活体外与活体内中和亚型A及/或亚型B呼吸道融 合病毒。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 RSV感染之小鼠模式中投予约0.05毫克/公斤至约0.15毫克/公斤范围内之剂量 时,展示显著降低肺脏病毒载量之能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于 RSV感染之棉花鼠模式中投予约0.62毫克/公斤至约5.0毫克/公斤剂量范围内之 帕利珠单抗相较时,展示大于1至2个对数值之鼻及/或肺脏病毒力价下降。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亚 型ARSV感染之小鼠模式中投予时,展示约0.15毫克/公斤或更少之ED99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亚 型ARSV感染之棉花鼠模式中投予时,展示约0.62毫克/公斤或更少之ED99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亚 型BRSV感染之棉花鼠模式中投予时,展示约2.5毫克/公斤或更少之ED99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展示比帕利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之ED99低约2至3倍之ED99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RSV之亚型ARSV病毒株特异性微中 和反应检定中,展示约2pM至约600pM之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RSV之亚型BRSV病毒株特异性之微 中和反应检定中,展示约6pM至约100pM之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蛋白质之单离抗体或其 抗原结合片段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 15至17倍之中和效力,或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临床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 增进约10至22倍之中和效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B实验室病毒株展 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2至5倍之中和效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或 亚型A临床病毒株展示比AM-22增进约0.5至2倍之中和效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B实验室病毒株 展示比AM-22增进约2.5至17倍之中和效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利用表面电浆共振测量时,展现1x 10-7M至6x10-10M范围内之KD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于利用表面电浆共振测量时,展现1x 10-7M至9x10-9M范围内之KD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18、34、 50、66、82、98、114、130、146、162、178、194、210、226、242、258、274、 290、306、322与338的组群之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重链CDRs(HCDR1、 HCDR2与HCDR3);及含于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74、90、106、 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266、282、298、314、330 与346的组群之LCVR胺基酸序列内之三个轻链CDRs(LCDR1、LCDR2与 LCDR3)。

用于鉴定HCVR与LCVR胺基酸序列内CDR之方法与技术于此项 技艺中为众所周知,并可用以鉴定本文揭示之特定HCVR及/或LCVR胺基酸序列 内之CDR。可用以鉴定CDR边界之例示约定包括,例如,卡巴特(Kabat)界定、 巧西亚(Chothia)界定、与AbM界定。于一般术语中,卡巴特界定系根据序列变 异性、巧西亚界定系根据结构环状区之位置,AbM界定则系卡巴特与巧西亚方 法间之折衷方案。参见,例如,Kabat,"SequencesofProteinsofImmunological Interest,"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Bethesda,Md.(1991);Al-Lazikanietal., (1997),J.Mol.Biol.273:927-948;与Martinetal.,(1989),Proc.Natl.Acad.Sci.USA 86:9268-9272。亦可利用公用数据库鉴定抗体内之CDR序列。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 18、34、50、66、82、98、114、130、146、162、178、194、210、226、242、 258、274、290、306、322与338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链变异区(HCVR)。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 26、42、58、74、90、106、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 266、282、298、314、330与346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轻链变异区(LCVR)。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 18、34、50、66、82、98、114、130、146、162、178、194、210、226、242、 258、274、290、306、322与338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链变异区(HCVR);及 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74、90、106、122、138、154、170、 186、202、218、234、250、266、282、298、314、330与346的组群之胺基酸序 列之轻链变异区(LCVR)。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IDNO:363之重链胺基酸序 列与SEQIDNO:364之轻链胺基酸序列。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SEQID NO:2/10、18/26、34/42、50/58、66/74、82/90、98/106、114/122、130/138、146/154、 162/170、178/186、194/202、210/218、226/234、242/250、258/266、274/282、 290/298、306/314、322/330与338/346的组群之HCVR/LCVR胺基酸序列对。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74/282 与338/346的组群之HCVR/LCVR胺基酸序列对。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8、24、40、56、72、88、104、120、 136、152、168、184、200、216、232、248、264、280、296、312、328、与344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3功能区;及

(b)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6、32、48、64、80、96、112、128、 144、160、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3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进一步包含:

(c)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4、20、36、52、68、84、100、116、 132、148、164、180、196、212、228、244、260、276、292、308、324与340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1功能区;

(d)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 134、150、166、182、198、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2功能区;

(e)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108、124、 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332与348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1功能区;及

(f)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4、30、46、62、78、94、110、126、142、 158、174、190、206、222、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的组群 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2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4、20、36、52、68、84、100、116、 132、148、164、180、196、212、228、244、260、276、292、308、324与340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1功能区;

(b)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134、 150、166、182、198、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的组群 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2功能区;

(c)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8、24、40、56、72、88、104、120、136、 152、168、184、200、216、232、248、264、280、296、312、328、与344的组 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3功能区;

(d)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108、124、 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332与348 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1功能区;

(e)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4、30、46、62、78、94、110、126、142、 158、174、190、206、222、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的组群 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2功能区;及

(f)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6、32、48、64、80、96、112、128、144、 160、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的组群 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3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

(a)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76与340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1 功能区;

(b)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78与342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2 功能区;

(c)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80与344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HCDR3 功能区;

(d)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84与348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 LCDR1功能区;

(e)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86与350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2 功能区;及

(f)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88与352的组群之胺基酸序列之LCDR3 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片段包含分别为SEQIDNOs:276、278与280之HCDR1、HCDR2与HCDR3 胺基酸序列及分别为SEQIDNOs:284、286与288之LCDR1、LCDR2与LCDR3 胺基酸序列。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片段包含分别为SEQIDNOs:340、342与344之HCDR1、HCDR2与HCDR3 胺基酸序列及分别为SEQIDNOs:348、350与352之LCDR1、LCDR2与LCDR3 胺基酸序列。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10、 18/26、34/42、50/58、66/74、82/90、98/106、114/122、130/138、146/154、162/170、 178/186、194/202、210/218、226/234、242/250、258/266、274/282、290/298、 306/314、322/330与338/346的组群之重链与轻链序列对之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 竞争与RSV-F之特异性结合。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10、18/26、34/42、 50/58、66/74、82/90、98/106、114/122、130/138、146/154、162/170、178/186、 194/202、210/218、226/234、242/250、258/266、274/282、290/298、306/314、 322/330与338/346的组群之重链与轻链序列对,及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 毒F蛋白质(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不和帕利珠单抗、莫维 珠单抗、或AM-22竞争与RSV-F之特异性结合。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 (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RSV-F上被包含选自包括SEQID NOs:2/10、18/26、34/42、50/58、66/74、82/90、98/106、114/122、130/138、146/154、 162/170、178/186、194/202、210/218、226/234、242/250、258/266、274/282、 290/298、306/314、322/330与338/346的组群之重链与轻链序列对之抗体辨识之 相同抗原决定区结合。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10、18/26、34/42、 50/58、66/74、82/90、98/106、114/122、130/138、146/154、162/170、178/186、 194/202、210/218、226/234、242/250、258/266、274/282、290/298、306/314、 322/330与338/346组群之重链与轻链序列对,及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 F蛋白质(RSV-F)之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不结合于RSV-F上与帕利 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相同之抗原决定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完全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片段展现下述一或多个特征:(i)包 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18、34、50、66、82、98、114、130、146、162、 178、194、210、226、242、258、274、290、306、322与33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 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 似序列之HCVR;(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74、90、 106、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266、282、298、314、 330与346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 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VR;(i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 8、24、40、56、72、88、104、120、136、152、168、184、200、216、232、 248、264、280、296、312、328与344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 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3功能区; 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16、32、48、64、80、96、112、128、144、160、 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之组群之胺 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 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3功能区;(iv)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4、20、36、 52、68、84、100、116、132、148、164、180、196、212、228、244、260、276、 292、308、324与34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 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1功能区;(v)具有选自包 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134、150、166、182、198、 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 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 HCDR2功能区;(vi)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108、 124、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332 与34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 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1功能区;(vii)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 NOs:14、30、46、62、78、94、110、126、142、158、174、190、206、222、 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 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2 功能区;(viii)利用表面电浆共振测量时,展现约1x10-7M至约6x10-10M范围内 之KD;(ix)能于活体外中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亚型A及/或亚型B病毒株;(x)于RSV 感染之小鼠模式中投予约0.05毫克/公斤至约0.15毫克/公斤范围内之剂量时,展 示显著降低病毒载量之能力;(xi)相较于帕利珠单抗,于RSV感染之棉花鼠模式 中投予约0.62毫克/公斤至约5.0毫克/公斤范围内之剂量时,展示大1至2个对数值 之鼻及/或肺脏病毒力价下降;(xii)于RSV感染之动物模式(例如,小鼠模式或棉 花鼠模式)中投予时,展示约0.15毫克/公斤至约2.5毫克/公斤范围内之有效剂量99 (ED99);或(xiii)于RSV之亚型ARSV病毒株特异性微中和反应检定中,展示约2 pM至约15pM之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及于微中和反应检定中,约6pM至约100 pM之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完全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片段展现下述一或多个特征:(i)包 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18、34、50、66、82、98、114、130、146、162、 178、194、210、226、242、258、274、290、306、322与33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 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 似序列之HCVR;(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74、90、 106、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266、282、298、314、 330与346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 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VR;(i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 8、24、40、56、72、88、104、120、136、152、168、184、200、216、232、 248、264、280、296、312、328与344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 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3功能区; 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16、32、48、64、80、96、112、128、144、160、 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之组群之胺 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 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3功能区;(iv)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4、20、36、 52、68、84、100、116、132、148、164、180、196、212、228、244、260、276、 292、308、324与34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 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1功能区;(v)具有选自包 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134、150、166、182、198、 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 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 HCDR2功能区;(vi)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108、 124、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332 与34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 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1功能区;(vii)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 NOs:14、30、46、62、78、94、110、126、142、158、174、190、206、222、 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 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2 功能区;(viii)展现约1x10-7M至约6x10-10M范围内之KD;(ix)能于活体外中和 呼吸道融合病毒亚型A及/或亚型B病毒株;(x)于RSV感染之动物模式(例如,小 鼠模式)中,投予约0.05毫克/公斤至约0.15毫克/公斤范围内之剂量时,展示显著 降低病毒载量之能力;(xi)相较于帕利珠单抗,于RSV感染之动物模式(例如,棉 花鼠模式)中,投予约0.62毫克/公斤至约5.0毫克/公斤范围内之剂量时,展示大1 至2个对数值之鼻及/或肺脏病毒力价下降;(xii)于RSV感染之动物模式(例如,小 鼠模式或棉花鼠模式)中投予时,展示范围约0.05毫克/公斤至约2.5毫克/公斤之有 效剂量99(ED99);(xiii)展示比帕利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之ED99低约2至3倍之 ED99;(xiv)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15至 17倍之中和效力,或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临床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 约10至22倍之中和效力;(xv)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B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帕利 珠单抗增进约2至5倍之中和效力;(xvi)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或 亚型A临床病毒株展示比AM-22增进约0.5至2倍之中和效力;(xvii)对RSV之一或 多种亚型B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AM-22增进约2.5至17倍之中和效力。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完全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片段展现下述一或多个特征:(i)包 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2、18、34、50、66、82、98、114、130、146、162、 178、194、210、226、242、258、274、290、306、322与33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 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 似序列之HCVR;(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74、90、 106、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266、282、298、314、 330与346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 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VR;(iii)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 8、24、40、56、72、88、104、120、136、152、168、184、200、216、232、 248、264、280、296、312、328与344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 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3功能区; 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16、32、48、64、80、96、112、128、144、160、 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之组群之胺 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 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3功能区;(iv)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4、20、36、 52、68、84、100、116、132、148、164、180、196、212、228、244、260、276、 292、308、324与34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 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1功能区;(v)具有选自包 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134、150、166、182、198、 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 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 HCDR2功能区;(vi)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108、 124、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332 与34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 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1功能区;(vii)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 NOs:14、30、46、62、78、94、110、126、142、158、174、190、206、222、 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 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2 功能区;(viii)展现约1x10-7M至约6x10-10M范围内之KD;(ix)能于活体外中和 呼吸道融合病毒亚型A及/或亚型B病毒株;(x)于RSV感染之哺乳动物中,展示显 著降低病毒载量之能力;(xi)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 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基酸序列交互作用;(xii)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 酸、或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 之丝胺酸以及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xiii)抑制RSV与 宿主细胞之融合;(xiv)不与帕利珠单抗或AM-22交叉竞争结合于RSV-F。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 片段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基 酸序列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选自包括SEQID NO:355与356的组群之至少一胺基酸序列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之 161至188残基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5或 SEQIDNO:356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位置 173之丝胺酸、或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 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 蛋白质(RSV-F)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 基酸序列交互作用;及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IDNO:274之重链 变异区(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重链CDRs(HCDR1、HCDR2与HCDR3), 与SEQIDNO:282之轻链变异区(L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轻链CDRs (LCDR1、LCDR2与LCDR3)。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 白质(RSV-F)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 片段包含:

(a)包含SEQIDNO:276胺基酸序列之HCDR1功能区;

(b)包含SEQIDNO:278胺基酸序列之HCDR2功能区;

(c)包含SEQIDNO:280胺基酸序列之HCDR3功能区;

(d)包含SEQIDNO:284胺基酸序列之LCDR1功能区;

(e)包含SEQIDNO:286胺基酸序列之LCDR2功能区;及

(f)包含SEQIDNO:288胺基酸序列之LCDR3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包含SEQIDNO:274之重链变异区 (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HCDRs;与SEQIDNO:282之轻链变异区(LCVR) 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轻链CDRs(LCDR1、LCDR2与LCDR3);及其中该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与选自包括SEQIDNO:355与356的组群之至少一胺基酸序列交 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包含SEQIDNO:274之重链变异区 (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HCDRs;与SEQIDNO:282之轻链变异区(LCVR) 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轻链CDRs(LCDR1、LCDR2与LCDR3);及其中该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互 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包含SEQIDNO:274之重链变异区 (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HCDRs;与SEQIDNO:282之轻链变异区(LCVR) 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轻链CDRs(LCDR1、LCDR2与LCDR3);及其中该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5或SEQIDNO:356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 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单离人类单 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包含SEQIDNO:274之重链变异区 (HCVR)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HCDRs;与SEQIDNO:282之轻链变异区(LCVR) 胺基酸序列内所含三个轻链CDRs(LCDR1、LCDR2与LCDR3);其中该抗体或其 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或SEQIDNO:354位置174 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SEQIDNO:354 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离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其不与帕利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交叉竞争结合于RSV-F。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单离之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其不与AM-22交叉竞争结合于RSV-F。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单离之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其不结合于RSV-F上与帕利珠单抗相同之抗原决定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单离之人类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其不结合于RSV-F上与莫维珠单抗相同之抗原决定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离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 合片段,其不与RSV-F上SEQIDNO:354胺基酸残基255至胺基酸残基276范围内 之抗原决定区结合。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单离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不 结合于RSV-F上与帕利珠单抗相同之抗原决定区,其中该抗原决定区范围为SEQ IDNO:354之约胺基酸残基255至约胺基酸残基276。

于第二态样中,本发明提供编码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抗体或其 片段之核酸分子。携带本发明核酸之重组表现载体、及已被引入此载体之宿主 细胞,亦涵盖于本发明中;利用于容许抗体生产之条件下培养宿主细胞以产生 抗体及回收所产生抗体之方法亦然。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包含由选自包括SEQIDNO:1、17、 33、49、65、81、97、113、129、145、161、177、193、209、225、241、257、 273、289、305、321、与337的组群之核酸序列,或具有至少90%、至少95%、 至少98%、或至少99%其同源性之实质上完全相同序列所编码之HCVR之抗体或 其片段。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HCVR系由选自包括SEQIDNO:273与337的 组群之核酸序列所编码。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抗体或其片段进一步包含由选自包括SEQID NO:9、25、41、57、73、89、105、121、137、153、169、185、201、217、233、 249、265、281、297、313、329、与345的组群之核酸序列,或具有至少90%、 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其同源性之实质上完全相同序列所编码之 LCVR。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LCVR系由选自包括SEQIDNO:281与345的 组群之核酸序列所编码。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亦提供抗体或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其 包含由选自包括SEQIDNO:7、23、39、55、71、87、103、119、135、151、167、 183、199、215、231、247、263、279、295、311、327、与343之组群或具有至 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其实质上相似序列之核苷 酸序列所编码之HCDR3功能区;及由选自包括SEQIDNO:15、31、47、63、79、 95、111、127、143、159、175、191、207、223、239、255、271、287、303、 319、335、与351组群,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 同一性之其实质上相似序列之核苷酸序列所编码之LCDR3功能区。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抗体或其片段,其进一步包含由选 自包括SEQIDNO:3、19、35、51、67、83、99、115、131、147、163、179、 195、211、227、243、259、275、291、307、323、与339之组群,或具有至少 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其实质上相似序列之核苷酸 序列所编码之HCDR1功能区;由选自包括SEQIDNO:5、21、37、53、69、85、 101、117、133、149、165、181、197、213、229、245、261、277、293、309、 325、与341组群,或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 之其实质上相似序列之核苷酸序列所编码之HCDR2功能区;由选自包括SEQID NO:11、27、43、59、75、91、107、123、139、155、171、187、203、219、 235、251、267、283、299、315、331、与347组群,或具有至少90%、至少95%、 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其实质上相似序列之核苷酸序列所编码之 LCDR1功能区;及由选自包括SEQIDNO:13、29、45、61、77、93、109、125、 141、157、173、189、205、221、237、253、269、285、301、317、333、与349 组群,或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其实质上 相似序列之核苷酸序列所编码之LCDR2功能区。

于第三态样中,本发明之特征为对包含由衍生自VH、DH与JH胚原 (germline)序列之核苷酸序列区段编码之HCVR及由衍生自VK与JK胚原序列之核 苷酸序列区段编码之LCVR之RSV-F具特异性之人类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

本发明涵盖具有经修饰之醣基化模式之抗体。于若干应用中,修 饰以移除不为所欲之醣基化部位可能有用,或例如,移除海藻糖部分以增强抗 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功能[参见Shieldetal.(2002)JBC277:26733]。于其他 应用中,可进行半乳糖基化之修饰以修饰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

于第四态样中,本发明提供包含结合于RSV-F之至少一种单离之完 全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上可接受之载剂或稀释剂之医药组成 物。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包含结合于RSV-F上相同抗原决定区或两个不 同抗原决定区之两种完全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医药上可接受之 载剂或稀释剂之医药组成物。应了解的是,医药组成物中可使用如本文所述抗 体之任何组合,以达成需要此类疗法的病患族群期望之结果。举例而言,组成 物中可使用辨识及/或结合RSV-F之两种抗体。替代地,组成物中可使用两种抗 体,一者辨识及/或结合RSV-F,第二抗体结合RSV上另一抗原(例如RSV-G)。 于一具体实例中,于组成物中可使用两种抗体,一者辨识及/或结合RSV-F,第 二抗体结合间质肺炎病毒抗原。替代地,组成物中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 一者辨识及/或结合RSV-F,一者结合间质肺炎病毒抗原,另一者结合流感病毒 抗原或引致呼吸道疾病之任何其他病毒。

于一具体实例中,医药组成物包含结合RSV-F及具有选自包括SEQ IDNOs:274/282与338/346组群之HCVR/LCVR胺基酸序列对之抗体。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医药组成物包含结合RSV-F及具有包括SEQ IDNOs:274/282之HCVR/LCVR胺基酸序列对之抗体。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医药组成物包含结合RSV-F及具有包括SEQ IDNOs:338/346之HCVR/LCVR胺基酸序列对之抗体。

于一具体实例中,医药组成物包含结合RSV-F之至少一种抗体,其 中该抗体包含选自包括SEQIDNOs:274与338之组群内所含任一重链变异区 (HCVR)胺基酸序列之三个重链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与HCDR3);及选 自包括SEQIDNOs:282与346之组群内所含任一轻链变异区(LCVR)胺基酸序列 之三个轻链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与LCDR3)。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或含有一或多种本发明抗体之组成 物可用以中和得自任何亚型A或亚型BRSV病毒株之RSV。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之特征为本发明抗体或抗体之抗原结合 片段与第二治疗剂组合之组成物。

该第二治疗剂可为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多肽、抗体、核酸分子(例 如,反义分子或siRNA);该第二治疗剂可为合成或天然衍生。

该第二治疗剂可为与本发明抗体或其片段有利地结合之任何制 剂,例如,抗病毒剂(如,利巴韦林)、RSV特异性疫苗、或流感病毒特异性疫苗、 或间质肺炎病毒(MPV)特异性疫苗、RSV抗原特异性siRNA、流感病毒抗原特异 性siRNA、间质肺炎病毒(MPV)抗原特异性siRNA、对RSV抗原、或间质肺炎病 毒(MPV)抗原、或流行性感冒抗原具特异性之第二抗体、抗IL4R抗体、抗RSV-G 抗体或NSAID。于特定具体实例中,该第二治疗剂可为有助于抵抗或减轻与本 发明抗体或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关联之可能发生之任何副作用之制剂。

亦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之抗体及医药上可接受组成物,可用于组 合疗法,亦即该抗体及医药上可接受组成物可与一或多种其他期望之治疗法或 医疗程序同时、之前或之后施用。用于组合疗程之特定组合疗法(治疗法或程序) 应虑及期望治疗法及/或程序与欲达到之期望治疗效果之兼容性。亦应理解的是, 针对相同疾患,所用疗法可能达到期望效果(例如,抗体可与用以治疗相同疾患 之另一制剂同时投予),或可能达到不同效果(例如,控制任何有害效果)。本文 中所用之通常用以治疗或预防特定疾病或症状之附加治疗剂适用于正在治疗中 之疾病或症状。

共同施用多重疗法时,可如相关技艺所认可,相应地调整剂量。

本发明之第五态样系提供有其需要之病患预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 染、或治疗罹患感染RSV病患、或改善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 之方法;该方法包括投予有其需要之病患如本文叙述之一或多种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或包含如本文叙述之一或多种本发明抗体或其片段之医药组成物, 俾使预防RSV感染、或改善与该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缓解或降 低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

于相关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包含单独或组合第二治疗剂之本 发明一或多种抗体之医药组成物,以于有其需要之病患中用于预防呼吸道融合 病毒(RSV)感染,或用于治疗罹患RSV感染之病患,或用于改善与该感染关联之 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其中该感染被预防,或与该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 或并发症被预防、改善、或减少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包含单独或组合第二治疗剂之本发 明一或多种抗体之医药组成物,以制造于有其需要之病患中用于预防呼吸道融 合病毒(RSV)感染,或用于治疗罹患RSV感染之病患,或用于改善与该感染关联 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之药剂;其中该感染被预防,或与该感染关联之至少 一种症状或并发症被预防、改善、或减少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

于一具体实例中,需要以本发明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治疗之病 患系指由于潜在或已存在之医学症状而可能遭遇更严重形式RSV感染之病患。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方法于濒临其风险之病患中提供预防RSV感染之形成;该 方法包括投予该病患有效量之结合于RSV之F蛋白质之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 或包含有效量之结合于RSV之F蛋白质之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之医药组成物, 俾使该感染被预防、改善、或减少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或与该感染关联之至 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被预防、改善、或减少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于一具体实 例中,投予该单离之人类RSV-F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导使防止病患之频发喘 鸣。于一具体实例中,投予该单离之人类RSV-F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导使防 止儿童RSV相关之气喘。于一具体实例中,投予该单离之人类RSV-F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片段,导使防止由亚型A或亚型B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之RSV感染。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可用本发明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治疗之与 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可选自包括缺氧、由于缺氧造成蓝色 皮肤、呼吸困难(例如,急促呼吸或呼吸短促)、咳嗽、哮吼状咳嗽(“海豹吠声” 咳嗽)、发烧、鼻翼搧动、鼻塞、喘鸣、肺炎、呼吸中止、脱水、低劣进食、心 理状态改变、食欲减退、或细支气管炎之组群。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濒临形成RSV感染风险而可从使用本发明抗 体,或使用包含本发明一或多种抗体之组成物治疗获益之病患,可选自包括早 产婴儿、由于若干其他潜在医学症状及/或暴露于RSV高峰季节期间受损之足月 婴儿、有或无潜在医学症状(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囊状纤维化症、 免疫缺失、神经肌肉性疾患)之一岁或大于一岁之幼童、有或无潜在医学症状(例 如,郁血性心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之机构照护或住院病患、年长成人(≥ 65岁)、由于潜在疾病或由于免疫抑制治疗给药之免疫受损病患、具有使其容易 得到RSV感染之若干潜在医学症状[例如,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COPD)、郁血性 心衰竭、囊状纤维化症、肺支气管发育不全、呼吸道功能障碍、慢性肺病、癌 症病患、或正进行免疫抑制疗法之移植病患]之病患之组群。

于一具体实例中,使用本发明抗体治疗之候选病患可为罹患由于 肺、心血管、神经肌肉、或免疫系统受损所导致之症状者。该症状可为选自包 括呼吸道异常、慢性肺病、慢性心脏病、损害呼吸道分泌物之操纵之神经肌肉 性疾病与免疫抑制之组群。慢性肺病可为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COPD)、囊状纤 维化症、或肺支气管发育不全。慢性心脏病可为郁血性心衰竭(CHF)、或先天性 心脏病。神经肌肉性疾病或症状可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或由于神经系统损伤或 意外事故(例如,中风或脊髓损伤)而无法处理及/或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免疫抑 制可为严重合并性免疫缺失或严重后天免疫缺失之结果、或可为导致免疫抑制 之任何其他传染病或癌症症状之结果、或为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疗法或放射疗 法治疗之结果。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抗体系预防性地投予(形成感染前投予)濒临形 成RSV感染风险、或濒临形成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风险中之 病患。使用本发明抗体治疗之候选病患可经由适于投予之任何递送途径,包括 惟不限于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投予包含一或多种抗体之组成物。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抗体系治疗性地投予(形成感染后投予)病患, 以改善或降低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或并发症之严重性及/或持续时 间。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可与用于治疗RSV感染之一或多种 治疗剂组合投予病患。该一或多种治疗剂可选自包括抗病毒剂、RSV特异性疫 苗、流感病毒特异性疫苗、或间质肺炎病毒(MPV)特异性疫苗、RSV抗原或间质 肺炎病毒(MPV)抗原特异性siRNA、RSV抗原或间质肺炎病毒(MPV)抗原特异性 第二抗体、抗IL4R抗体、流感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抗RSV-G抗体与NSAID之 组群。

本发明之第六态样提供投予个体(较佳为人类)时,于此个体中诱发 对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抗原之免疫反应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

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包含RSV抗原(例如, RSV-F蛋白质、多肽、或其免疫原片段,或含于其中及/或得自RSV-F多肽或其 片段之抗原之抗原决定区),及/或包含编码及表现得自RSV-F多肽或本发明其他 多肽抗原之抗原决定区之DNA及/或RNA。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包含如SEQ IDNO:354所示之RSV-F蛋白质。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 疫苗,可包含由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组成之RSV-F多肽片段。于本发 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 NO:356内所含之一或多个胺基酸残基。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 物,或疫苗,可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

于相关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于个体(特别是哺乳动物,较佳为人类) 中诱发免疫反应之方法,该方法系利用投予个体足量之包含RSV-F蛋白质、或其 免疫原片段、或包含RSV-F抗原或其片段内所含一或多个抗原决定区之RSV-F抗 原或其免疫原片段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以产生抗体及/或T细胞免疫反应, 保护该个体免受感染,特别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之感染。

于一具体实例中,系提供使用本发明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 诱发导致抑制、或减缓细胞间病毒传播进展之免疫反应之方法;亦提供利用投 予于投予时将于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包含至少一种RSV-F抗原、或该RSV-F抗 原内所含一或多个抗原决定区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以改善与RSV感染关 联之至少一种症状之方法。

举例而言,于本发明之一具体实例中,系提供于个体中诱发免疫 反应之方法,该方法包括递送包含RSV-F抗原(例如SEQIDNO:354所示胺基酸 序列)或其抗原片段(例如包含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之多肽)、或包含引 导此类病毒多肽或其片段或变异体表现之核苷酸序列之核酸载体之免疫性组成 物,或疫苗至该个体,以于活体内诱发免疫反应。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 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该多肽包含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于本发明一 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该 多肽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内所含之一或多个胺基酸残基。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个体中诱发免 疫反应之该多肽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于本发明一具体实 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引发对RSV之RSV-F抗原具特异性之抗体反 应或T细胞反应,其中产生之抗体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或SEQID 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 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于本发明特定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包含本 发明之免疫原多肽及/或多核苷酸、或其组合,以及适当载剂/赋形剂,例如医药 上可接受之载剂/赋形剂。本发明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亦可包含用于增强 调配物免疫性之佐剂。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有利的是,将RSV-F抗原或其片段调配成包含 产生免疫性(较佳为免疫有效)用量之引发对其他病原体(较佳为病毒及/或细菌) 的免疫力之附加抗原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此类附加抗原可包括流感病毒抗 原、得自间质肺炎病毒或得自冠状病毒之抗原、得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或百日咳嗜血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之抗原。可包含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之其他RSV抗原为,例如, RSV-G醣蛋白或其免疫原片段、HN蛋白质、或其衍生物。

图1.RSV-F蛋白质之示意图。

图2A与2B.展示H1H3592P3利用抑制病毒与细胞膜之融合封阻病 毒进入。

详细说明

于叙述本方法之前,须了解的是,本发明不拟受限于所叙述之特 定方法、与实验条件,因为此等方法及条件可能有所不同。亦须了解的是,本 文所用之专门用语仅为叙述特定具体实例之目的,而不拟构成局限,因此本发 明范围仅受随附权利要求之限制。

除非另行界定,否则本文所用之所有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一般熟 习本发明所属之此项技艺者通常了解之相同意义。本文所用"约"之表示法,于用 于有关特定列举数值时,意指该数值与列举数值之不同不超过1%。例如,本文 所用之"约100"一词包括99与101及其间所有数值(例如,99.1、99.2、99.3、99.4 等)

尽管于实施或测试本发明时可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之任何 方法与材料,惟于下文仅叙述较佳之方法与材料。

界定

“呼吸道融合病毒-F蛋白质”,亦称为“RSV-F”,为第一型跨膜表面 蛋白质,其具有N端之切割讯息胜肽及接近C端之膜锚[Collins,P.L.etal.,(1984), PNAS(USA)81:7683-7687]。RSV-F蛋白质系以称为F0之不具活性之67KDa前驱 物被合成[Calder,L.J.;etal.,Virology(2000),271,122–131]。于高基氏体中,F0蛋 白质有两个位点被被类弗林(furin-like)蛋白酶蛋白分解地活化,分别从N与C端得 到两个双硫键连接之多肽,F2与F1。所释出之27个胺基酸胜肽称为“pep27”。pep27 两侧均有弗林蛋白酶之切割位点(FCS)[Collins,P.L.;Mottet,G.(1991), J.Gen.Virol.,72:3095–3101;Sugrue,R.J,etal.(2001),J..Gen.Virol., 82,1375–1386]。F2次单元系由七肽重复区C(HRC)构成,而F1含有融合多肽(FP)、 七肽重复区A(HRA)、功能区I、功能区II、七肽重复B(HRB)、跨膜(TM)及细胞 质功能区(CP)[参见Sun,Z.etal.Viruses(2013),5:211-225]。RSV-F蛋白质于病毒 颗粒融合于细胞膜中发挥作用,并于感染细胞表面表现,因而于细胞间病毒传 播及形成细胞间融合中发挥作用。RSV-F蛋白质之胺基酸序列以登录编号 AAX23994于基因库(Genbank)中提供,本文中亦称为SEQIDNO:354。

RSV-F蛋白质之经遗传工程改造之建构体于本文中呈具SEQID NO:353之胺基酸序列示出。

本文所用之"实验室病毒株"一词系指已于活体外细胞培养中经广 泛继代培养之RSV(亚型A或B)病毒株。"实验室病毒株"可获取可能影响其生物 性质之适应性突变。本文所用之"临床病毒株"系指RSV分离株(亚型A或B),系从 感染个体获得,为已被单离及以低继代培养于组织培养中生长者。

“有效剂量99”或“ED99”一词系指相对于同型(负)对照组,产生降低 99%病毒形成溶菌斑期望效果之制剂剂量。本发明中,ED99系指于活体内中和病 毒感染(亦即,降低99%病毒载量)之抗RSV-F抗体之剂量,如实例5所述。

本文所用之"IC50"一词系指“半最大抑制浓度”,该数值测量针对生 物或生化效用,化合物(例如,抗RSV-F抗体)抑制之有效性。此定量计量指示特 定抑制剂抑制特定生物程序所需量之一半。

“帕利珠单抗”,亦称为系拟人化之抗RSV-F抗体, 具有如见述于US7635568与5824307之胺基酸序列之重链与轻链变异功能区(本 文中,亦将该抗体之重链以SEQIDNO:361及将该抗体之轻链以SEQIDNO:362 示出)。免疫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蛋白质之此抗体,目前已被FDA核准用于高 风险儿童中严重RSV疾病之被动免疫预防,于整个RSV季节(北半球为十一月至 四月),以15毫克/公斤体重之推荐月剂量进行肌内投予。系由95%人 类与5%鼠类抗体序列组成。亦参见Johnsonetal.,(1997),J.Infect.Diseases 176:1215-1224。

“莫维珠单抗”,亦称为“NUMAXTM”,系利用帕利珠单抗重链与轻 链互补决定区之活体外亲和力成熟作用所衍生之增强效价RSV-F特异性之拟人 化单株抗体。为参考之用,NUMAXTM抗体之胺基酸序列揭示于美国专利公告案 2003/0091584与美国专利案No.6,818,216及Wuetal.,(2005)J.Mol.Bio. 350(1):126-144与Wu,etal.(2007)J.Mol.Biol.368:652-665。本文中,亦将该抗体 之重链以SEQIDNO:359及轻链以SEQIDNO:360示出。

本文所用之"治疗(treat)"、"治疗(treatment)"、与"治疗(treating)等词 系指缩减或改善上及/或下呼吸道RSV感染、中耳炎、或由施用一或多种疗法(包 括,惟不限于,投予一或多种预防或治疗剂)产生之与其相关之症状或呼吸状况 (例如,气喘、喘鸣、或其组合)之进展、严重性、及/或持续时间。于特定具体 实例中,该等术语系指RSV复制之缩减或抑制、RSV传播至其他组织或对象(例 如,传播至下呼吸道)之抑制或缩减、细胞感染RSV之抑制或缩减、或与上及/或 下呼吸道RSV感染或中耳炎关联之一或多种症状之改善。

本文所用之"预防(prevent)"、"预防(preventing)"、与"预防 (prevention)"等词系指于对象中预防或抑制上及/或下呼吸道RSV感染、中耳炎或 与其相关之呼吸症状之形成或发作,预防或抑制上呼吸道RSV感染至下呼吸道 RSV感染、中耳炎、或由施用疗法(例如,预防或治疗剂)产生之与其有关之呼吸 症状之进展,预防上及/或下呼吸道之RSV感染、中耳炎或与其相关之呼吸症状、 或施用组合疗法(例如,预防或治疗剂之组合)之症状。

本文所用之"抗体"一词拟意指由四个多肽链、利用双硫键互相连接 的两个重(H)链及两个轻(L)链组成之免疫球蛋白分子(亦即,"完全抗体分子"), 以及其多聚体(例如,IgM)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各重链由重链变异区(“HCVR”或 “VH”)及重链恒定区(由功能区CH1、CH2与CH3组成)组成。各轻链由轻链变异区 (“LCVR”或“VL”)及轻链恒定区(CL)组成。VH及VL可进一步细分为称为互补决定 区(CDR)之高度变异区,其间散置着更保守之区域,称为架构区(FR)。各VH及 VL由三个CDRs及四个FRs组成,自胺基端至羧基端之排列顺序为:FR1、CDR1、 FR2、CDR2、FR3、CDR3、FR4。于本发明特定具体实例中,该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之FRs可与人类胚原序列完全相同,或可经天然或人工修饰。胺基酸 一致序列可根据二或多个CDRs之并列分析予以界定。

一或多个CDR残基之置换或一或多个CDR之删除亦有可能。于科 学文献中已叙述,抗体中一或两个CDR可被用以进行结合。根据公告之晶体结 构,Padlanetal.(1995FASEBJ.9:133-139)分析抗体及其抗原间之接触区,结果 断定仅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之CDR残基真正接触抗原;亦发现有许多抗体, 其一或两个CDR无胺基酸与抗原接触(亦参见,Vajdosetal.2002JMolBiol 320:415-428)。

从位于巧西亚CDRs外侧之卡巴特CDRs区,不接触抗原之CDR残 基可根据先前之研究,利用分子模型及/或经验予以鉴定(例如,CDRH2中之 H60-H65残基常不需要)。若有CDR或其残基被删除,通常会以于另一人类抗体 序列或此等序列之一致序列中占用对应位置之胺基酸置换。CDRs内之置换位置 及欲置换之胺基酸可凭经验挑选;凭经验之置换可为保守性或非保守性置换。

本文揭示之完全人类单株抗体可包含重链与轻链变异功能区之架 构及/或CDR区中,相较于对应胚原序列之一或多个胺基酸置换、插入及/或删除。 此等突变藉由比较本文揭示之胺基酸序列与自,例如,公开抗体序列数据库取 得之胚原序列,可容易地确定。本发明涵盖抗体及其抗原结合片段,该等抗原 结合片段系衍生自本文揭示之任何胺基酸序列,其中一或多个架构及/或CDR区 内之一或多个胺基酸变异至该抗体衍生之胚原序列之对应残基,或至另一人类 胚原序列之对应残基,或至对应胚原残基之保守性胺基酸置换(此等序列变化于 本文中称为"胚原突变")。熟习此项技艺人士,从本文揭示之重链与轻链变异区 序列出发,可容易地制造许多包含一或多个个体胚原突变或其组合之抗体及抗 原结合片段。于特定具体实例中,VH及/或VL功能区中之所有架构及/或CDR残基 均回复变异成为衍生抗体之原始胚原序列中之残基。于其他具体实例中,只有 特定残基回复变异成为原始胚原序列,例如,仅于FR1之头8个胺基酸中或FR4 之最后8个胺基酸中发现变异残基,或仅于CDR1、CDR2或CDR3中发现变异残 基。于其他具体实例中,一或多个架构及/或CDR残基变异成为不同胚原序列(亦 即,与原始衍生抗体胚原序列不同之胚原序列)之对应残基。再者,本发明抗体 可含有架构及/或CDR区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胚原突变之任何组合,例如,其中特 定个别残基变异成为特定胚原序列之对应残基,而仍保留与原始胚原序列不同 之特定其他残基,或变异成为不同胚原序列之对应残基。一旦获得含有一或多 个胚原突变抗体及抗原结合片段,则可容易地测试其一或多个期望性质,例如, 增进之结合特异性、增加之结合亲和性、改善或增强之拮抗或促效性生物性质(视 情况而定)、降低之免疫性等。于此一般方式中获得之抗体及抗原结合片段均涵 盖于本发明范围之内。

本发明亦包括完全单株抗体,其包含具一或多个保守性置换之本 文揭示之任何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之变异体。举例而言,本发 明包括,相较于本文揭示之任何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具有带 着例如,10个或10个以下、8个或8个以下、6个或6个以下、4个或4个以下等保 守性胺基酸置换之HCVR、LCVR、及/或CDR胺基酸序列之抗体。

本文所用之"人类抗体"一词意欲包括具有衍生自人类胚原免疫球 蛋白序列的变异及恒定区之抗体。本发明之人类mAbs可包括,例如于CDRs中, 特别是CDR3中,非由人类胚原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之胺基酸残基(例如,由活体 外随机或定位突变或由活体内体细胞突变引起之变异)。然而,本文所用之"人类 抗体"一词不拟包括其中衍生自另一哺乳动物物种(例如小鼠)胚原之CDR序列已 移植至人类FR序列上之mAbs。

"重组"一词通常系指经由遗传工程方法产生之任何蛋白质、多肽、 或表现所关注基因之细胞。有关蛋白质或多肽所用之"重组"一词意指经由重组多 核苷酸表现所产生之多肽。于本发明之免疫性组成物中所用之蛋白质可从天然 来源单离或利用遗传工程方法产生。

于若干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之抗体可为重组人类抗体。本文所用 之"重组人类抗体"一词拟包括利用重组方法制备、表现、产生或单离之人类抗体, 例如使用转染入宿主细胞中之重组表现载体表现之抗体(于下文进一步叙述)、自 重组、组合人类抗体库单离之抗体(于下文进一步叙述)、自针对人类免疫球蛋白 基因之基因转殖动物(例如,小鼠)单离之抗体[参见例如,Tayloretal.(1992)Nucl. AcidsRes.20:6287-6295]或利用涉及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之剪接至其他 DNA序列之任何其他方法所制备、表现、产生或单离之抗体。此类重组人类抗 体具有衍生自人类胚原免疫球蛋白序列之变异区与恒定区。然而,于特定具体 实例中,此类重组人类抗体易遭受活体外突变(或,于使用针对人类Ig序列之基 因转殖动物时,为活体内体细胞突变),因此该等重组抗体VH与VL区之胺基酸序 列为虽然衍生自且有关人类胚原VH与VL序列,惟可非天然存在活体内之人类胚 原抗体谱中之序列。

"特异性地结合"、或“特异性结合于”等词意指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与于生理条件下相当稳定之抗原形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之特征可为至少约 1x10-6M或更小之平衡解离常数(例如,较小之KD值表示较紧密之结合)。测定两 个分子是否特异性结合之方法于此项技艺中悉知及包括,例如,平衡透析、表 面电浆共振等。如本文所述,已利用表面电浆共振,例如,BIACORETM,鉴定 特异性地结合于RSV-F之抗体。此外,结合于RSV-F蛋白质及一或多个附加抗原 之多重特异性抗体,或结合于RSV-F两个不同区之双重特异性抗体,仍被视为系 如本文使用之“特异性地结合”之抗体。

“高度亲和性”抗体一词系指如利用表面电浆共振,例如 BIACORETM或溶液亲和性ELISA所测定,对RSV-F具有以KD表示之至少10-9M, 较佳为10-10M,较佳为10-11M,较佳为10-12M之结合亲和性之彼等mAbs。

“缓离速率”、“Koff”或“kd”等词意指如利用表面电浆共振,例如 BIACORETM所测定,抗体以1x10-3s-1或更小,较佳为1x10-4s-1或更小之速率常 数与RSV-F解离。

本文所用抗体之"抗原结合部分"、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等词系包 括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形成复合物之任何天然存在、可利用酵素获得、合成或经 遗传工程改造之多肽或醣蛋白。本文所用抗体之"抗原结合部分"、或"抗体片段” 等词系指保留与RSV-F结合的能力之抗体之一或多个片段。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之抗体或抗体片段可接合于具疗效成 分(“免疫接合物”),例如抗生素、第二抗RSV-7抗体、疫苗、或类毒素、或可用 于治疗RSV感染之任何其他具疗效成分。

本文所用之"单离抗体"拟意指实质上不含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之 其他抗体(Abs)之抗体(例如,与RSV-F或其片段特异性结合之单离抗体实质上不 含与RSV-F以外之抗原特异性结合之Abs)。

本文所用之“封阻抗体”或"中和抗体"(或"中和RSV-F活性之抗体") 拟意指与RSV-F之结合导致抑制RSV-F至少一种生物活性之抗体。举例而言,本 发明抗体可帮助封阻RSV与宿主细胞之融合、或预防形成细胞间融合、或预防 由RSV引起之原发性疾病。替代地,本发明抗体可展示改善至少一种RSV感染症 状之能力。RSV-F生物活性之此抑制可利用一或多种此项技艺中已知之数种标准 活体外分析(例如本文所述之中和分析)或活体内分析(例如,用以察看投予一或 多种本文叙述之抗体后,受RSV挑战之保护效果之动物模式),藉由测定RSV-F 生物活性之一或多种指标予以评估。

本文所用之"表面电浆共振"一词系指于生物传感器基质内,例如使 用BIACORETM系统(PharmaciaBiosensorAB,Uppsala,SwedenandPiscataway, N.J.),藉由检测蛋白质浓度变化,得以分析实时生物分子交互作用之一种光学 现象。

本文所用之"KD"一词拟意指特定抗体-抗原交互作用之平衡解离常 数。

“抗原决定区”一词系指与抗体分子变异区中所谓互补位(paratope) 之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交互作用之抗原决定子。单一抗原可具有一个以上抗原 决定区。因此,不同抗体可结合于抗原上之不同区域及可具有不同生物效果。“抗 原决定区”一词亦系指抗原上B及/或T细胞反应之位点;亦系指被抗体结合之抗 原区域。抗原决定区可界定为结构性或功能性;功能性抗原决定区通常为结构 性抗原决定区之子集,具有直接促成交互作用之亲和性之彼等残基;抗原决定 区亦可为构形,亦即,由非线型胺基酸组成。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抗原决定区 可包括为分子之化学活性表面群集之决定子例如胺基酸、糖侧链、磷酰基、或 磺酰基,及,于特定具体实例中,可具有特异性立体结构特性,及/或特异性电 荷特性。

"实质上同一性"或"实质上完全相同"等词于述及核酸或其片段时, 系指与另一核酸(或其互补股)进行适当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之最适排比时,如下文 所述,利用任何悉知序列同一性算法(例如FASTA、BLAST或GAP)所测定,核 苷酸碱基存在至少约90%,更佳为至少约95%、96%、97%、98%或99%之核苷 酸序列同一性。与基准核酸分子具有实质上同一性之核酸分子,于特定情况下, 可编码与由该基准核酸分子编码之多肽具有相同或实质上类似之胺基酸序列之 多肽。

应用于多肽时,"实质上相似性"或"实质上相似"等词意指两个胜肽 序列进行最适排比[例如利用GAP或BESTFIT程序,使用默认空位权重(gap weights)]时,享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又更佳为至少95%、98%或99%序列同 一性。较佳为,不完全相同之残基位置,其保守性胺基酸置换不同。"保守性胺 基酸置换"乃其中胺基酸残基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例如,电荷或疏水性)侧链(R 基团)之另一胺基酸残基置换者。一般而言,保守性胺基酸置换不会实质上改变 蛋白质之功能性。于二或多个胺基酸序列之保守性置换彼此不同之情形下,可 向上调整相似百分比或相似度以校正该置换之保守性。进行此调整之方法为熟 习此项技艺者所悉知。[参见,例如,Pearson(1994)MethodsMol.Biol.24: 307-33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侧链之胺基酸组群之实例包括(1)脂族侧链:甘胺酸、 丙胺酸、缬胺酸、白胺酸与异白胺酸;(2)脂族-羟基侧链:丝胺酸与苏胺酸;(3) 含酰胺之侧链:天冬酰胺与麸酰胺;(4)芳族侧链:苯丙胺酸、酪胺酸、与色胺 酸;(5)碱性侧链:离胺酸、精胺酸、与组胺酸;(6)酸性侧链:天冬胺酸与麸胺 酸、及(7)含硫侧链:半胱胺酸与甲硫胺酸。较佳之保守性胺基酸置换组群为: 缬胺酸-白胺酸-异白胺酸、苯丙胺酸-酪胺酸、离胺酸-精胺酸、丙胺酸-缬胺酸、 麸胺酸-天冬胺酸、及天冬酰胺-麸酰胺。替代地,保守性替换乃于Gonnetetal. (1992)Science256:144345中揭示之PAM250似对数矩阵中具有正值之任何变 化。"适度保守性"替换乃于PAM250似对数矩阵中具有非负值之任何变化。

多肽之序列相似性通常系使用序列分析软件测定。蛋白质分析软 件使用指定各种置换、删除及其他修改(包括保守性胺基酸置换)之相似性测量 法,使相似序列匹配。举例而言,GCG软件含有例如GAP及BESTFIT之程序, 可使用默认参数以测定密切相关多肽间之序列同源性或序列同一性,例如得自 不同生物物种或野生型蛋白与其变异蛋白间之同源多肽。参见,例如,GCG Version6.1。亦可使用预设或建议参数之FASTA(GCGVersion6.1中之程序)比较 多肽序列;FASTA(例如,FASTA2及FASTA3)提供查询与搜寻序列间最佳重迭 区域之排比及序列同一性百分比[Pearson(2000),文献同上]。比较本发明序列与 含有得自不同生物大量序列之数据库之另一较佳算法为计算机程序BLAST,尤 其是使用预设参数之BLASTP或TBLASTN。[参见,例如,Altschuletal.(1990)J. Mol.Biol.215:403410及(1997)NucleicAcidsRes.25:3389402]。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用于本发明方法之抗体或抗体片段可具单一 特异性、双重特异性、或多重特异性。多重特异性抗体可对一标靶多肽之不同 抗原决定区具特异性或可含有对一种以上标靶多肽之诸抗原决定区具特异性之 抗原结合功能区。可用于本发明场合之例示双重特异性抗体型式(format)涉及使 用第一个免疫球蛋白(Ig)CH3功能区及第二个IgCH3功能区,其中第一及第二个 IgCH3功能区至少一个胺基酸彼此不同,及其中至少一个胺基酸差异,相较于缺 乏该胺基酸差异之双重特异性抗体,降低了双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质A之结合。于 一具体实例中,第一个IgCH3功能区结合蛋白质A,第二个IgCH3功能区含有降 低或破坏蛋白质A结合之突变,例如H95R修饰(根据IMGT外显子编号;H435R, 根据EU编号)。第二个CH3可进一步包含Y96F修饰(根据IMGT;Y436F,根据EU)。 可于第二个CH3中发现之进一步修饰包括于IgG1mAbs情形下之D16E、L18M、 N44S、K52N、V57M、与V82I(根据IMGT;D356E、L358M、N384S、K392N、 V397M、与V422I,根据EU);于IgG2mAbs情形下之N44S、K52N、与V82I(IMGT; N384S、K392N、与V422I,根据EU);及于IgG4mAbs情形下之Q15R、N44S、 K52N、V57M、R69K、E79Q、与V82I(根据IMGT;Q355R、N384S、K392N、 V397M、R409K、E419Q、与V422I,根据EU)。双重特异性抗体型式上之上述 变异均涵盖于本发明范围之内。

“治疗有效量”一词意指投予而产生期望效果之量;精确量系取决 于治疗目的,将由熟习此项技艺者使用已知技术予以确定[参见,例如,Lloyd (1999)TheArt,ScienceandTechnologyofPharmaceuticalCompounding]。

"免疫性组成物"系有关含有抗原/免疫原[例如微生物(如病毒或细 菌)或其成分、蛋白质、多肽、蛋白质或多肽之片段、不活化之整个细胞、病毒 次单元或减毒病毒、或多醣、或其组合]之组成物,经投予以刺激接受者针对存 在该免疫性组成物中之一或多种抗原/免疫原之体液性及/或细胞性免疫系统。利 用经由全身性途径投予该免疫性组成物,本发明免疫性组成物可用以治疗易受 RSV感染之人类。此等给药可包括经由肌内(i.m.)、皮内(i.d.)、鼻内或吸入途径, 或皮下(s.c.)途径、以贴片或其他经皮输送装置施用。于一具体实例中,免疫性 组成物可用于制造疫苗或引发可用以被动保护或治疗哺乳动物之多株或单株抗 体。

可互换使用之"疫苗"或"疫苗组成物"等词,系指包含于动物中诱发 免疫反应之至少一种免疫性组成物之组成物。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所关注之蛋白质包含抗原。"抗原"、"免 疫原"、"抗原性"、"免疫性"、"抗原活性"与"免疫活性"等词于涉及分子时,系指 能诱发特异性体液及/或细胞传介之免疫反应之任何物质。于一具体实例中,抗 原包含如上文界定之抗原决定区。

本文所用之"免疫保护量"为于接受者中诱发足以预防或改善疾病 (包括不利健康效应或其并发症)之征象或症状之免疫反应之有效抗原量。体液性 免疫力或细胞传介之免疫力或二者均可被诱发。动物对组成物之免疫反应可例 如间接经由测量抗体力价、淋巴细胞增殖分析,或直接经由监测以微生物挑战 后之征象与症状予以评估。由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赋予之保护性免疫力可利用 测量例如挑战生物遮棚(shed)之缩减、例如死亡率、罹病率、温度等临床征象之 缩减、及对象之整体身体状况、健康与表现予以评估。免疫反应可包括,惟不 限于,细胞性及/或体液性免疫力之诱发。组成物或疫苗之治疗有效量可视所用 特定生物、或治疗或免疫动物之状况而不同。

本文所用之于对象中之"免疫反应(Immuneresponse)"或"免疫反应 (immunologicalresponse)"系指对抗原/免疫原之体液性免疫反应、细胞性免疫反 应、或体液性及细胞性免疫反应之形成。"体液性免疫反应"系指至少部分系由抗 体传介者。"细胞性免疫反应"系由T淋巴细胞或其他白血球或二者传介者,包括 产生细胞介素、趋化素及由活化之T细胞、白血球、或二者所生产之类似分子。 免疫反应可使用此项技艺中已知之标准免疫分析及中和分析测定。本文所用之" 免疫性"系指蛋白质或多肽引发特异地针对引起该已确认疾病之细菌或病毒之免 疫反应之能力。

一般说明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系反义、单股RNA病毒,其为婴儿与儿童严 重呼吸道感染之主要原因,于院内流行期间,主要感染发生于6周至2岁儿童, 生命最初4周较为罕见(Halletal.,1979,NewEngl.J.Med.300:393-396).(Feigen etal.,eds.,1987,In:Textbookof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s,WBSaunders, Philadelphiaatpages1653-1675;NewVaccineDevelopment,EstablishingPriorities, Vol.1,1985,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atpages397-409; Ruuskanenetal.,1993,Curr.Probl.Pediatr.23:50-79;Halletal.,1979,NewEngl.J. Med.300:393-396)。特定儿童族群濒临形成RSV感染之风险中,包括早产婴儿 (Halletal.,1979,NewEngl.J.Med.300:393-396)、呼吸道先天性畸形儿童、肺支 气管发育不全儿童(Groothuisetal.,1988,Pediatrics82:199-203)、先天性心脏病儿 童(MacDonaldetal.,NewEngl.J.Med.307:397-400)、及先天性或后天免疫缺失 (Ograetal.,1988,Pediatr.Infect.Dis.J.7:246-249;与Pohletal.,1992,J.Infect. Dis.165:166-169)及囊状纤维化症(Abmanetal.,1988,J.Pediatr.113:826-830)儿 童。

RSV亦可感染成人族群。于此族群中,RSV主要引起上呼吸道疾 病,惟年长病患可能濒临严重感染及肺炎之较大风险中(Evans,A.S.,eds.,1989, ViralInfectionsofHumans.EpidemiologyandControl,3rded.,PlenumMedical Book,NewYorkatpages525-544),以及免疫低下之成人,特别是骨髓移植病患 (Hertzetal.,1989,Medicine68:269-281)。其他濒临风险中之病患包括罹患郁血性 心衰竭及罹患慢性阻塞性肺脏疾病(即,COPD)者。于护理之家病患与机构照护 年轻成人间,亦已见流行病之报导(Falsey,A.R.,1991,Infect.ControlHosp. Epidemiol.12:602-608;与Garvieetal.,1980,Br.Med.J.281:1253-1254)。

虽然针对已确立RSV疾病之治疗选择有限,惟更严重之下呼吸道 疾病形式往往需要相当多之支持性照护,包括投予湿化氧气及呼吸辅助(Fieldset al.,eds,1990,FieldsVirology,2nded.,Vol.1,RavenPress,NewYorkatpages 1045-1072)。

利巴韦林(Ribavirin),被认可用于治疗感染之唯一药物,已被证实 治疗与RSV感染关联之肺炎与细支气管炎有效,及已证实于免疫活性儿童中修 饰严重RSV疾病之过程(Smithetal.,1991,NewEngl.J.Med.325:24-29)。然而, 由于担心于医院环境中施用气溶胶化药物时,可能暴露其中之怀孕妇女围绕着 其潜在风险,因此利巴韦林之使用受到限制。其使用亦由于其相对高之成本而 受限制。

RSV感染之其他胜肽抑制剂已被鉴定,彼等于活体外抑制病毒之 生长,惟活体内测试均告失败,很可能系由于缺少口服可利用性及相当低之循 环半衰期[Lambert,D.M.,etal.(1996),PNAS(USA)93:2186-2191;Magro,M.et al.,(2010),J.Virol.84:7970-7982;Park,M.etal.(2011),Anal.Biochem. 409:195-201]。

RSV感染之其他小分子抑制剂亦已被鉴定,惟因各种原因而中止, 其中有些可能系由于毒性副作用[Wyde,P.R.etal.(1998),AntiviralRes. 38:31-42;Nikitenko,A.A.etal.(2001),BioorgMedChemLett11:1041-1044; Douglas,J.L.,etal.(2003),J.Virol77:5054-5064;Bonfanti,J.F.etal,(2008),J. MedChem51:875-896]。

同样地,尽管疫苗可能有用,惟迄今无市售可得之疫苗被开发。 已有数个候选疫苗被放弃,其他的正在开发中(Murphyetal.,1994,VirusRes. 32:13-36)。疫苗之开发已被证明存在问题。特别是,由于下呼吸道疾病之发生 率高峰出现在2至5个月龄时,因此免疫接种需于紧接新生儿期。然而,一般已 知此时新生儿免疫反应尚未成熟;加上,婴儿于该时间点仍具高力价之母体后 天性RSV抗体,可能降低疫苗之免疫性(Murphyetal.,1988,J.Virol. 62:3907-3910;与Murphyetal.,1991,Vaccine9:185-189)。

目前,被动免疫似为唯一被认可之预防RSV疾病之方法。提议针 对IgG之保护角色之初始证据得自展示于雪貂(Prince,G.A.,Ph.D.diss., 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1975)及人类(Lambrechtetal,1976,J.Infect. Dis.134:211-217;与Glezenetal.,1981,J.Pediatr.98:708-715)中之母体抗体之研 究。

Hemmingetal.(Morelletal.,eds.,1986,ClinicalUseof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AcademicPress,Londonatpages285-294)于涉及疑有新生儿败 血症之新生儿中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之药物动力学研究期间,确认RSV抗 体于治疗或预防RSV感染上之可能效用。此同一群组研究人员接着检验富含RSV 中和抗体之高度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对抗RSV感染以保护棉花鼠与灵长类动 物之能力(Princeetal.,1985,VirusRes.3:193-206;Princeetal.,1990,J.Virol. 64:3091-3092;Hemmingetal.,1985,J.Infect.Dis.152:1083-1087;Princeetal., 1983,Infect.Immun.42:81-87;与Princeetal.,1985,J.Virol.55:517-520)。此等研 究结果暗示,预防性投予RSV中和抗体,抑制棉花鼠呼吸道之RSV复制。于治疗 性投予时,RSV抗体降低棉花鼠及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式中肺之病毒复制。

由于彼等醣蛋白于病毒链接及与宿主细胞融合上所扮演之角色, 更近之研究集中于RSV表面发现为中和抗体标靶之称为F与G两种醣蛋白之作用 (Fieldsetal.,1990,文献同上;及Murphyetal.,1994,文献同上)。G蛋白质结合 于特定细胞受体,F蛋白质促进病毒与细胞之融合。F蛋白质亦于感染细胞表面 表现,并负责随后与其他细胞之融合,导致形成细胞间融合。因此,针对F蛋白 质之抗体可直接中和病毒,或封阻病毒与细胞之融合,或经由预防形成细胞间 融合以防止细胞间之扩散。

被核准用于小儿科病患以预防RSV引起之严重下呼吸道疾病之第 一个拟人化抗体为帕利珠单抗其免疫特异性结合于F蛋白质,于 整个RSV季节(北半球为十一月至四月),以15毫克/公斤体重之推荐月剂量进行肌 内投予。系由95%人类与5%鼠类抗体序列组成。(参见Johnsonetal., 1997,J.Infect.Diseases176:1215-1224与美国专利案No.5,824,307)。

尽管已成功用于预防小儿科病患之RSV感染,惟为了 15毫克/公斤之多次肌内剂量,需要多次到医生诊所就诊,对病患不 仅不方便亦可能导致遗漏剂量。因此,有必要开发可对RSV抗原保留免疫特异 性之抗体,惟更有效地,具有增进之药物动力学特性,并因此具有整体改善之 治疗概况。此类抗体见述于美国专利公告案2003/0091584,被称为莫维珠单抗 (NUMAXTM)。虽然NUMAXTM结合特性已改进,可克服关于上述之 较高剂量需求,惟相较于过敏反应之频率及严重性亦增加3至5倍。 NUMAXTM于是从日后之开发退出。

因此,针对RSV感染之有效疗法业界仍有需求,特别是,需要找 出用于预防及治疗RSV感染而无与上述者关联之有害副作用之更有效抗体。本 文叙述之抗体,虽然展现比关于帕利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所述之对RSV-F较低之 结合亲和性(亦即,本发明抗体不像帕利珠单抗牢固地结合于RSV-F),惟似乎展 现较佳中和能力且满足彼等需求。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系得自以例如活、减毒、或不活 化的完整RSV颗粒之初级免疫原、或以重组病毒型、或以纯化之F蛋白质[参见基 因库登录编号AAX23994.1(SEQIDNO:354)]或重组产生之F蛋白质(参见SEQ IDNO:353)免疫处理,随后以次级免疫原(完整病毒或纯化之F蛋白质)或以具免 疫原活性之F蛋白质片段免疫处理之小鼠。

免疫原可为编码F蛋白质或其活性片段之DNA。

免疫原可衍生自67KDa前驱物(F0)N端或C端之功能区,或者得自 利用类弗林蛋白酶分别从前驱物之N与C端得到称为F2与F1之两个双硫键连接 多肽所产生的两个片段。该片段可衍生自RSV-F蛋白质之任何已知区[参见Sun, Z.etal.(2013),Viruses5:211-225]。

RSV-F之全长胺基酸序列如SEQIDNO:354所示,亦示于基因库 中,登录编号AAX23994.1。

含RSV之F蛋白质之基因建构体如SEQIDNO:353所示。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特异性结合于RSV-F之抗体可使用上文提及区 域之片段,或自本文所述区域N或C端之一或二端延伸超出指定区约5至约20个胺 基酸残基之胜肽予以制备。于特定具体实例中,上文提及区域或其片段之任何 组合均可用于制备RSV-F特异性抗体。于特定具体实例中,RSV-F之任一或多个 上文提及区域或其片段均可用于制备单一特异性、双重特异性、或多重特异性 抗体。

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

除非另行明确地指示,否则本文所用之"抗体"一词应被理解为欲涵 盖包含两个免疫球蛋白重链与两个免疫球蛋白轻链之抗体分子(亦即,"完全抗体 分子")以及其抗原结合片段。本文所用抗体之"抗原结合部分"、抗体之"抗原结 合片段"等词,系包括特异性地结合于抗原形成复合物之任何天然存在、可利用 酵素获得、合成或经遗传工程改造之多肽或醣蛋白。本文所用抗体之"抗原结合 部分"、或"抗体片段”等词,系指保留特异性结合RSV-F能力之抗体之一或多个 片段。抗体片段可包括Fab片段、F(ab')2片段、Fv片段、dAb片段、含CDR之片 段、或单离之CDR。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可,例如,使用如蛋白分解消化或涉 及编码抗体变异与(视需要之)恒定功能区DNA之操纵与表现之重组遗传工程技 术等任何适当标准技术,自完全抗体分子衍生。此等DNA为已知及/或可自例如 商业来源、DNA库(包括,例如,噬菌体抗体库)容易地取得,或可予以合成。 DNA可定序及进行化学操作,或藉由使用分子生物技术,例如,安置一或多个 变异及/或恒定功能区至适当组态中,或引入密码子、产生半胱胺酸残基、修饰、 增加或删除胺基酸等。

抗原结合片段之非限制性实例包括:(i)Fab片段;(ii)F(ab')2片段; (iii)Fd片段;(iv)Fv片段;(v)单链Fv(scFv)分子;(vi)dAb片段;及(vii)由模拟抗 体高度变异区[例如,如CDR3胜肽之单离互补决定区(CDR)]之胺基酸残基或约 束性FR3-CDR3-FR4胜肽所构成之最小辨识单元。其他经遗传工程改造之分子, 例如功能区特异性抗体、单一功能区抗体、删除功能区抗体、嵌合抗体、CDR 移植抗体、二聚抗体(diabodies)、三聚抗体(triabodies)、四聚抗体(tetrabodies)、 微型抗体(minibodies)、奈米抗体(nanobodies)(例如一价奈米抗体、二价奈米抗体 等)、小模块化免疫药物(SMIPs)、及鲨鱼变异IgNAR功能区,亦均涵盖于本文所 用之"抗原结合片段"表示法中。

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典型地包含至少一个变异功能区。变异功能 区可为任何大小或胺基酸组成,通常包含与一或多个架构序列邻接或于架构内 之至少一个CDR。于具有与VL功能区相关的VH功能区之抗原结合片段中,VH及 VL功能区可呈任何适当排列互相关连。举例而言,该变异区可由两部分组成及 含有VH-VH、VH-VL或VL-VL二聚体。替代地,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可含单体之 VH或VL功能区。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可含有与至少一个恒定 功能区共价连接之至少一个变异功能区。于本发明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中可发 现的变异及恒定功能区之非限制性、例示组态包括:(i)VH-CH1;(ii)VH-CH2;(iii) VH-CH3;(iv)VH-CH1-CH2;(v)VH-CH1-CH2-CH3;(vi)VH-CH2-CH3;(vii)VH-CL; (viii)VL-CH1;(ix)VL-CH2;(x)VL-CH3;(xi)VL-CH1-CH2;(xii)VL-CH1-CH2-CH3; (xiii)VL-CH2-CH3;及(xiv)VL-CL。于变异及恒定功能区之任何组态(包括上文列 举之任何例示组态)中,该等变异及恒定功能区可直接彼此互相连接或者利用完 整或部分铰合或链接区连接。铰合区可由至少2个(例如,5、10、15、20、40、 60或更多个)胺基酸组成,彼等于单一多肽分子之相邻变异及/或恒定功能区间产 生柔性或半柔性之链结。再者,本发明抗体之抗原结合片段可包含上文列举的 任何变异及恒定功能区组态彼此及/或与一或多个单体VH或VL功能区呈非共价 结合(例如,利用双硫键)之同质二聚体或异质二聚体(或其他多聚体)。

与完全抗体分子相同地,抗原结合片段可具单一特异性或多重特 异性(例如,双重特异性)。抗体之多重特异性抗原结合片段典型地包含至少两个 不同的变异功能区,其中各变异功能区能特异性地与个别抗原或与相同抗原上 之不同抗原决定区结合。任何多重特异性抗体形式,包括本文揭示之例示双重 特异性抗体形式,可使用此项技艺中可利用之例行技术,使其适用于本发明抗 体之抗原结合片段。

人类抗体之制备

于基因转殖小鼠中产生人类抗体之方法为此项技艺中已知。任何 此等已知方法均可于本发明场合中使用,以制造特异性地结合至RSV-F之人类抗 体。

使用产生单株抗体之技术(参见,例如,US 6,596,541,RegeneronPharmaceuticals,)或任何其他已知方法, 首先单离出具有人类变异区与小鼠恒定区之对RSV-F之高亲和性嵌合抗体。 技术涉及产生具有包含可操作地连接于内源小鼠恒定区部位 之人类重链及轻链变异区基因体之基因转殖小鼠,俾使小鼠反应抗原刺激而产 生包含人类变异区及小鼠恒定区之抗体。单离编码该抗体重链及轻链变异区之 DNA,可操作地连接于编码人类重链及轻链恒定区之DNA;然后于能表现完全 人类抗体之细胞中表现该DNA。

通常,系以所关注抗原挑战小鼠,自表现抗体 之小鼠回收淋巴细胞(例如B细胞)。使淋巴细胞与骨髓癌细胞株融合以制备不朽 之融合瘤细胞株,筛选此等融合瘤细胞株,挑选以鉴定对所关注抗原产生特异 性抗体之融合瘤细胞株。可单离编码重链及轻链变异区之DNA,使其连接于期 望之重链及轻链同型恒定区。此等抗体蛋白质可于细胞(例如CHO细胞中产生。 替代地,编码该轻链及重链变异功能区之抗原特异性嵌合抗体之DNA可直接从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单离。

首先,单离出具有人类变异区与小鼠恒定区之高亲和性嵌合抗体。 与下文实验部分一样地,就期望之特性(包括亲和性、选择性、抗原决定区等) 鉴定及挑选抗体。小鼠恒定区以所需人类恒定区替换,以产生本发明之完全人 类抗体,例如野生型或经修饰之IgG1或IgG4。虽然所选定之恒定区可能根据特 定用途而不同,惟高亲和性抗原结合及标靶特异性特征系存在变异区中。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当利用与固定于固相或呈溶液相之抗原结合 进行测定时,本发明抗体具有从约1.0x10-7M至约1.0x10-12M范围内之亲和性 (KD)。于特定具体实例中,当利用与固定于固相或呈溶液相之抗原结合进行测定 时,本发明抗体具有从约1x10-7M至约6x10-10M范围内之亲和性(KD)。于特定 具体实例中,当利用与固定于固相或呈溶液相之抗原结合进行测定时,本发明 抗体具有从约1x10-7M至约9x10-10M范围内之亲和性(KD)。小鼠恒定区以期望 之人类恒定区替换,以产生本发明之完全人类抗体。虽然所选定之恒定区可能 根据特定用途而不同,惟高亲和性抗原结合及标靶特异性特征系存在变异区中。 出人意外地,本发明之特定抗体虽展现比莫维珠单抗更低之亲和性,惟就病毒 中和反应而言却更具效力。

生物等效性

本发明之抗RSV-F抗体及抗体片段涵盖具有与所述抗体不同惟保 留结合RSV-F能力的胺基酸序列之蛋白质。此等变异抗体及抗体片段相较于母序 列时,包含一或多个胺基酸之添加、删除、或置换,惟展现实质上等同所述抗 体之生物活性。同样地,本发明之编码抗体之DNA序列涵盖相较于所揭示序列 时,包含一或多个核苷酸之添加、删除、或置换之序列,惟编码之抗体或抗体 片段实质上与本发明抗体或抗体片段具生物等效性。

两个抗原结合蛋白质或抗体若,举例而言,于类似实验条件下, 投予相同莫耳剂量(无论单一剂量或多次剂量)时,其吸收率及吸收程度未显示明 显差异,为医药等效物或医药替代物,则被认为具生物等效性。一些抗体之吸 收程度相同惟其吸收率不同,却仍被视为具生物等效性,因为此等吸收率差异 乃有意图且反映在标记测定上,对于获得有效体内药物浓度并非必要,例如, 长期使用;被认为对于所研究之特定药品就医药上而言无足轻重,因此被视为 系等效物或医药替代物。

于一具体实例中,两个抗原结合蛋白质若其安全性、纯度、及效 价无临床上具意义之差异,则具生物等效性。

于一具体实例中,若病患可于参考产品与生物产品间转换一或多 次,相较于无此等转换之持续治疗下,并无预期之有害效果(包括免疫性于临床 上显著变化或有效性减少)风险增加,则此二抗原结合蛋白质具生物等效性。

于一具体实例中,两个抗原结合蛋白质若均经由使用状况之共同 机制或状况之作用机制至该等机制为已知之程度,则此二抗原结合蛋白质具生 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可利用活体内及/或活体外方法展示。生物等效性测定 法包括,例如,(a)于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中之活体内试验,其中系以时间为函 数测定血液、血浆、血清、或其他生物液体中抗体或其代谢物之浓度;(b)相关 联并合理预测人类活体内生物利用率数据之活体外试验;(c)于人类或其他哺乳 动物中之活体内试验,其中系以时间为函数测定抗体(或其标靶)之适当急性药理 效应;及(d)建立抗体之安全性、功效、或生物利用性或生物等效性之经良好控 制之临床试验。

本发明抗体之生物等效性变异体可利用,例如,进行非生物活性 需要之残基或序列之各种置换或终端或内部残基或序列之删除予以构筑。举例 而言,可删除非生物活性必要之半胱胺酸残基或以其他胺基酸替换,以防止复 性后形成不需要或不正确之分子内双硫桥键。于其他场合中,生物等效抗体可 包括包含胺基酸变化(修饰抗体之醣基化特性,例如,消除或去除醣基化之突变) 之抗体变异体。

抗体之生物特性

一般而言,本发明抗体可经由结合于RSV-F,藉此具有封阻病毒膜 与宿主细胞膜融合之作用。本发明抗体亦可经由结合于RSV-F,藉此封阻细胞间 之病毒传播及封阻与细胞RSV感染关联之形成细胞间融合之作用。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可利用经由结合于全长原态F蛋白 质(其胺基酸序列示于SEQIDNO:354中,亦如基因库登录编号AAX23994.1所 示)之任何其他区域或片段,封阻或抑制RSV与细胞膜之融合而起作用。该等抗 体亦可结合于存在SEQIDNO:353中之任何区域,或存在SEQIDNO:353内之片 段。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结合于RSV亚型A或B之F蛋白质之 完全人类单株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该抗体或其片段展现下述一或多个 特征:(a)系完全人类单株抗体;(b)展现从约1X10-7M至约6x10-10M范围内之 KD;(c)能于活体外中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亚型A与亚型B病毒株;(d)于RSV感染之 动物模式中,展示显著降低病毒载量之能力;(e)相较于帕利珠单抗时,展示大 于1至2个对数值之鼻及/或肺脏病毒力价下降;(f)于RSV亚型A感染之小鼠模式 中皮下投予时,展示约0.15毫克/公斤或更少之有效剂量99(ED99),或于RSV亚型 A感染之棉花鼠模式中投予时,约0.62毫克/公斤或更少之ED99;或于RSV亚型B 感染之棉花鼠模式中投予时,约2.5毫克/公斤或更少之ED99;(g)展示比帕利珠单 抗或莫维珠单抗之ED99更低约2至3倍之ED99;(h)对RSV之一或多种亚型A实验室 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15至17倍之中和效力,或对RSV之一或多种亚 型A临床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10至22倍之中和效力;(i)对RSV之亚型 B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帕利珠单抗增进约2至5倍之中和效力;(j)对RSV之亚型A 实验室病毒株或临床病毒株展示比AM-22增进约0.5至2倍之中和效力;(k)对RSV 之一或多种亚型B实验室病毒株展示比AM-22增进约2.5至17倍之中和效力;(l) 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2、18、34、50、66、82、98、114、130、146、 162、178、194、210、226、242、258、274、290、306、322与338之组群之胺 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 质上相似序列之HCVR;(m)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0、26、42、58、 74、90、106、122、138、154、170、186、202、218、234、250、266、282、 298、314、330与346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 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VR;(n)包含具有选自包括 SEQIDNOs:8、24、40、56、72、88、104、120、136、152、168、184、200、 216、232、248、264、280、296、312、328、与344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 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 HCDR3功能区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6、32、48、64、80、96、112、128、 144、160、176、192、208、224、240、256、272、288、304、320、336与352 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 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3功能区;(o)包含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 4、20、36、52、68、84、100、116、132、148、164、180、196、212、228、 244、260、276、292、308、324与34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 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HCDR1功能区; 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6、22、38、54、70、86、102、118、134、150、166、 182、198、214、230、246、262、278、294、310、326与342之组群之胺基酸序 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 似序列之HCDR2功能区;具有选自包括SEQIDNOs:12、28、44、60、76、92、 108、124、140、156、172、188、204、220、236、252、268、284、300、316、 332与348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 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1功能区;及具有选自包括SEQID NOs:14、30、46、62、78、94、110、126、142、158、174、190、206、222、 238、254、270、286、302、318、334与350之组群之胺基酸序列,或其具有至 少90%、至少95%、至少98%或至少99%序列同一性之实质上相似序列之LCDR2 功能区;(p)与包含SEQID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之残基之胺基 酸序列交互作用;(q)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或SEQIDNO:354 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SEQID 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r)不与帕利珠单抗或莫维珠单抗交叉 竞争结合于RSV-F蛋白质;(s)抑制病毒与细胞之融合。

如利用活体外分析所测定,本发明之特定抗RSV-F抗体能结合于 RSV之F蛋白质及中和RSV亚型A与B二者之感染力。本发明抗体结合及中和RSV 诸亚型感染力之能力可使用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已知之任何标准方法(包括如本文 叙述之结合分析、或中和分析、或活体内保护分析)测量。

用于测量结合活性及活体外中和与活体内效力之非限制性例示活 体外与活体内分析,于本文实例3、4、5、7、8、9、10、11及12。实例3,利用 表面电浆共振测定人类抗RSV-F抗体之结合亲和性与动力学常数,于Biacore 4000或T200仪器上进行测量。实例4,于RSV微中和反应检定中检测抗体之效力。 实例5展示本发明抗体于两种不同动物模式中之活体内中和RSV感染之能力。实 例7与8展示本发明抗体与RSV-F蛋白质上特定结合位点之交互作用。实例9与10 展示抗体与数株RSV亚型A与B之实验室病毒株与临床病毒株之中和性能。实例 11展示本发明抗体抑制病毒与细胞融合之能力。实例12展示各种抗体对结合于 RSV-F之交叉竞争。

抗原决定区图谱定位(Mapping)及相关技术

一般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已知之各种技术可用以测定抗体是否与多 肽或蛋白质内之"一或多个胺基酸交互作用"。例示技术包括,例如,可进行如见 述于Antibodies,HarlowandLane(ColdSpringHarborPress,ColdSpringHarb., NY)之例行交叉封阻分析。其他方法包括丙胺酸扫描式突变分析、胜肽墨点分析 [Reineke(2004)MethodsMolBiol248:443-63]、胜肽切割分析晶体学研究法及 NMR分析。此外,可使用例如去除抗原决定区、抽取抗原决定区及抗原之化学 修饰等方法[Tomer(2000)ProteinScience9:487-496]。可用以鉴定与抗体交互作 用之多肽内胺基酸之另一方法为利用质谱法检测之氢/氘交换。一般而言,氢/氘 交换法涉及以氘标识所关注蛋白质,随后使抗体结合于该氘标识之蛋白质。接 着,将该蛋白质/抗体复合物移至水中,受抗体复合物保护的胺基酸内之可交换 质子,相较于不为接合界面一部分的胺基酸内之可交换质子,以较慢速率进行 氘至氢之逆交换。结果,形成部分蛋白质/抗体接合界面之胺基酸可保留氘,因 此相较于不涵盖于接合界面之胺基酸,展现相对较高之质量。抗体解离后,使 标靶蛋白质进行蛋白酶切割及质谱法分析,从而揭示对应于与抗体交互作用的 特异性胺基酸之氘标识残基。参见,例如,Ehring(1999)AnalyticalBiochemistry 267(2):252-259;EngenandSmith(2001)Anal.Chem.73:256A-265A。

"抗原决定区"一词系指B及/或T细胞于抗原上反应之位点。B细胞 抗原决定区可由蛋白质三级折迭而相邻之连续胺基酸或者非连续胺基酸形成。 由连续胺基酸形成之抗原决定区暴露于变性溶剂时通常仍保留;而由三级折迭 形成之抗原决定区以变性溶剂处理时通常会丧失。于独特空间构形中,抗原决 定区通常包括至少3个,更通常为至少5个或8至10个胺基酸。

修饰辅助剖析[Modification-AssistedProfiling(MAP)],亦为所谓以 抗原结构为基底之抗体剖析(ASAP),乃根据各抗体与经化学或酵素修饰之抗原 表面结合概况之相似性,针对相同抗原将大量单株抗体分类之方法(US 2004/0101920)。各类别可能反映出独特抗原决定区与其他类别所示抗原决定区 系明显不同或系部分重迭。此技术容许迅速过滤基因完全相同之抗体,俾使集 中精力鉴定基因不同之抗体。应用于融合瘤筛选时,MAP有助于确认产生具有 期望特征之单株抗体之罕见融合瘤株。MAP可用以将本发明抗体依结合抗原决 定区之不同进行分类。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之抗体或抗原结合片段与包含SEQID NO:354约位置161至约位置188范围内的胺基酸残基之胺基酸序列交互作用。于 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可与上文确认区域朝RSV-F蛋白质之胺基端或羧基 端延伸超出约5至10个胺基酸残基、或约10至15个胺基酸残基、或约15至20个胺 基酸残基之胺基酸残基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结合于RSV-F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选自包括SEQIDNO: 355与356之组群之至少一胺基酸序列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结合于RSV-F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之161 至188残基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结合于RSV-F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5或SEQ IDNO:356内之至少一胺基酸残基交互作用。

于一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提供特异性结合于RSV-F或其抗原结合片 段之单离人类单株抗体,其中该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与SEQIDNO:354位置 173之丝胺酸、或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 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本发明包括结合于如本文表1中所述之任何特异性例示抗体相同 抗原决定区之抗RSV-F抗体。同样地,本发明亦包括与本文表1中所述之任何特 异性例示抗体竞争与RSV-F片段结合之抗RSV-F抗体。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不与帕利珠单抗、莫维珠单抗、 或AM-22交叉竞争结合于RSV-F。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不结合于RSV-F蛋白质上与帕利珠 单抗或莫维珠单抗相同之抗原决定区。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不与RSV-F上SEQIDNO:354胺基 酸残基255至胺基酸残基276范围内之抗原决定区结合。

使用此项技艺中已知之例行方法易于测定抗体是否与基准抗 RSV-F抗体结合于相同抗原决定区,或与基准抗RSV-F抗体竞争结合。举例而言, 欲确定测试抗体与本发明之基准抗RSV-F抗体是否结合于相同抗原决定区时,则 于饱和条件下,令基准抗体与RSV-F蛋白质或胜肽结合。接着,评估测试抗体与 RSV-F分子结合之能力。若测试抗体能结合于与基准抗RSV-F抗体饱和结合后之 RSV-F,即可断定该测试抗体与基准抗RSV-F抗体结合于不同抗原决定区。另一 方面,若测试抗体不能结合于与基准抗RSV-F抗体饱和结合后之RSV-F分子,则 该测试抗体可能结合于与本发明基准抗RSV-F抗体结合之相同抗原决定区。

欲确定抗体是否与基准抗RSV-F抗体竞争结合,乃从两个方向进行 上述结合方法:第一个方向中,于饱和条件下,令基准抗体结合于RSV-F分子, 随后评估测试抗体与该RSV-F分子之结合;第二个方向中,于饱和条件下,令测 试抗体结合于RSV-F分子,随后评估基准抗体与该RSV-F分子之结合。若,两个 方向中,仅有第一个(饱和)抗体能与RSV-F分子结合,则可断定测试抗体与基准 抗体竞争结合于RSV-F。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将察知,与基准抗体竞争结合之抗体 不必然与基准抗体结合于完全相同抗原决定区,惟可能藉由结合重迭或相邻抗 原决定区而立体位阻基准抗体之结合。

两个抗体若各自竞争性地抑制(封阻)另一者与抗原之结合,亦即, 如竞争性结合试验(参见,例如,Junghansetal.,CancerRes.199050:1495-1502) 之测定中,1、5、10、20或100倍过量之一抗体抑制至少50%惟较佳为75%、90% 或甚至99%另一抗体之结合,则此二抗体结合于相同或重迭之抗原决定区。替代 地,若实质上抗原中减少或消除一抗体之结合之所有胺基酸变异亦减少或消除 另一抗体之结合,则两个抗体具有相同抗原决定区。只要减少或消除一抗体之 结合之若干胺基酸变异减少或消除另一抗体之结合,则此二抗体具有重迭之抗 原决定区。

然后可进行附加之例行实验(例如,胜肽突变及结合分析),以确定 所观察测试抗体之未结合是否事实上系由于结合于与基准抗体相同之抗原决定 区,或者立体位阻(或另一现象)为所观察之未结合之主因。此类实验可使用此项 技艺中可用之ELISA、RIA、表面电浆共振、流式细胞测量术或任何其他定量或 定性抗体结合试验进行。

免疫接合物

本发明涵盖与具疗效成分[例如能降低原发性RSV感染之严重性, 或改善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包括咳嗽、发烧、肺炎)或其严重性之制 剂]接合之人类RSV-F单株抗体(“免疫接合物”)。此类制剂可为针对RSV-F之第二 个不同抗体或疫苗。可接合于抗RSV-F抗体之具疗效成分类型将虑及拟治疗之症 状及欲达成之期望治疗效果。替代地,若该期望治疗效果系治疗与RSV感染相 关之后遗症或症状,或由于例如,惟不限于,肺炎之感染产生之任何其他症状, 则以接合适用于治疗该症状之后遗症或征候或减轻本发明抗体任何副作用之制 剂为有利。用于形成免疫接合物之适当制剂为此项技艺中已知,参见,例如, WO05/103081。

多重特异性抗体

本发明抗体可具单一特异性、双重特异性、或多重特异性。多重 特异性抗体可对标靶多肽之不同抗原决定区具特异性或可含有对一种以上标靶 多肽具特异性之抗原结合功能区。参见,例如,Tuttetal.,1991,J.Immunol. 147:60-69;Kuferetal.,2004,TrendsBiotechnol.22:238-244。本发明之抗体可连 接于另一功能分子(例如,另一胜肽或蛋白质)或与其共表现。举例而言,抗体或 其片段可功能性地连接(例如,利用化学偶联、基因融合、非共价结合或其他方 法)于一或多个其他分子实体(例如另一抗体或抗体片段),以产生具有第二个结 合特异性之双重特异性或多重特异性抗体。

可用于本发明场合之例示双重特异性抗体型式涉及使用第一个免 疫球蛋白(Ig)CH3功能区及第二个IgCH3功能区,其中该第一及第二个IgCH3功能 区至少一个胺基酸彼此不同,及其中相较于缺乏该胺基酸差异之双重特异性抗 体,至少一个胺基酸差异降低双特异性抗体与蛋白A之结合。于一具体实例中, 第一个IgCH3功能区结合蛋白A,第二个IgCH3功能区含有降低或破坏蛋白A结合 之突变,例如H95R修饰(根据IMGT外显子编号;H435R,根据EU编号)。第二个 CH3可进一步包含Y96F修饰(根据IMGT;Y436F,根据EU)。可于第二个CH3中发 现之进一步修饰包括于IgG1抗体情形下之D16E、L18M、N44S、K52N、V57M、 与V82I(根据IMGT;D356E、L358M、N384S、K392N、V397M、与V422I,根 据EU);于IgG2抗体情形下之N44S、K52N、与V82I(IMGT;N384S、K392N、 与V422I,根据EU);及于IgG4抗体情形下之Q15R、N44S、K52N、V57M、R69K、 E79Q、与V82I(根据IMGT;Q355R、N384S、K392N、V397M、R409K、E419Q、 与V422I,根据EU)。双重特异性抗体型式上之上述变异均涵盖于本发明范围之 内。

治疗性给药及调配物

本发明提供包含本发明抗RSV-F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之治疗组 成物。根据本发明治疗组成物之给予系与并入调配物中之适当载剂、赋形剂、 及其他制剂一起给予以提供增进转移、递送、耐受性等。许多适当调配物可于 所有医药化学家已知之处方中发现: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s,Mack PublishingCompany,Easton,PA。彼等调配物包括,举例而言,粉剂、糊剂、软 膏、凝胶、蜡类、油类、脂质类、含囊泡之脂质(阳离子性或阴离子性)(例如 LIPOFECTINTM)、DNA接合物、无水吸收糊剂、水包油型及油包水型乳剂、碳 蜡乳剂(各种分子量之聚乙二醇)、半固态凝胶、及含碳蜡之半固态混合物。亦参 见Powelletal."Compendiumofexcipientsforparenteralformulations"PDA(1998) JPharmSciTechnol52:238-311

本发明各个抗体之剂量可随投予对象年龄与大小、标靶疾病、症 状、给药途径等而不同。当本发明抗体用于治疗RSV感染病患、或治疗与RSV 感染关联之一或多种症状(例如,与RSV感染关联之咳嗽或肺炎病患)、或减轻疾 病之严重性时,可有利地以约0.01至约30毫克/公斤体重,更佳为约0.1至约20毫 克/公斤体重,或约0.1至约15毫克/公斤体重,或约0.02至约7毫克/公斤体重,约 0.03至约5毫克/公斤体重,或约0.05至约3毫克/公斤体重,或约1毫克/公斤体重, 或约3.0毫克/公斤体重,或约10毫克/公斤体重,或约20毫克/公斤体重之单一剂 量经静脉或皮下正常地投予本发明各个抗体。需要时可投予多次剂量。视症状 之严重性,可调整治疗频率及持续时间。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或其 抗原结合片段可呈至少约0.1毫克至约800毫克、约1至约600毫克、约5至约300 毫克、或约10至约150毫克、至约100毫克、或至约50毫克之初始剂量投予。于 特定具体实例中,初始剂量之后可投予其量与初始剂量大约相同或较少之抗体 或其抗原结合片段之第二个或多个接续剂量,其中接续剂量系相隔至少1天至3 天、至少1周、至少2周、至少3周、至少4周、至少5周、至少6周、至少7周、至 少8周、至少9周、至少10周、至少12周、或至少14周。

已知有各种递送系统可用于投予本发明医药组成物,例如,于脂 质体、微粒、微胶囊中之封装、能表现突变病毒之重组细胞、受体传介之胞吞 作用[参见,例如,Wuetal.(1987)J.Biol.Chem.262:4429-4432]。引入之方法包 括,惟不限于,皮肤内、经皮、肌内、腹膜内、静脉内、皮下、鼻内、硬膜上、 及经口等途径。组成物可利用任何方便之途径投予,例如输注或推注、经由上 皮或皮肤黏膜层(例如,口腔黏膜、鼻粘膜、直肠与肠黏膜等)吸收,及可与其他 生物活性剂一起投予;投予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组成物可呈气溶胶化调配物 递送(参见US2011/0311515与US2012/0128669)。利用吸入递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 疾病之制剂,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参见A.J.BitontiandJ.A.Dumont,(2006),Adv. DrugDeliv.Rev,58:1106-1118]。除了治疗局部性肺部疾病有效之外,此类递送 机制亦有用于抗体之全身性递送[参见Mailletetal.(2008),Pharmaceutical Research,Vol.25,No.6,2008]。

医药组成物亦可于囊泡(特别是脂质体)中递送[参见,例如,Langer (1990)Science249:1527-1533]。

于特定情况下,医药组成物可于控制释放系中递送。于一具体实 例中,可使用泵。於另一具體實例中,可使用聚合物材料。於又另一具體實例 中,控制釋放系係置於組成物之標靶附近,因此只需要全身性劑量之一小部分。

注射制剂可包括用于静脉、皮下、皮内及肌内注射、滴注等剂型。 彼等注射制剂可利用公开已知之方法制备;举例而言,注射制剂可,例如,在 习用于注射之无菌水性介质或油性介质中溶解、悬浮或乳化上述抗体或其盐进 行制备。注射用水性介质,举例而言,为生理盐液、含有葡萄糖及其他辅助剂 之等张溶液等,彼等可与适当助溶剂例如醇(例如,乙醇)、多元醇(例如,丙二 醇、聚乙二醇)、非离子性界面活性剂[例如,聚山梨醇酯80、HCO-50(氢化蓖 麻油之聚氧乙烯(50莫耳)加成物)]等组合使用。油性介质,可使用,例如,芝麻 油、大豆油等,彼等可与助溶剂例如苯甲酸苄酯、苄醇等组合使用。如此制备 之注射剂较佳为装填于适当安瓿中。

本发明医药组成物可使用标准注射针与注射器经由皮下或静脉递 送。此外,关于皮下递送、一种笔型递送装置很容易地已应用于递送本发明医 药组成物。此等笔型递送装置可为重复使用式或抛弃式。重复使用式笔型递送 装置通常利用含有医药组成物之可置换针筒;针筒内所有医药组成物一旦投予 完毕成为空针筒,则该空针筒即被丢弃,替换成含有医药组成物之新针筒;然 后重复使用该笔型递送装置。抛弃式笔型递送装置中则无可置换针筒;而于装 置内储存器中预先装填医药组成物;储存器内之医药组成物一旦用完后,整个 装置即被丢弃。

许多重复使用式笔型及自动注射器递送装置已应用于本发明医药 组成物之皮下递送;其实例包括,惟当然不限于AUTOPENTM(OwenMumford, Inc.,Woodstock,UK)、DISETRONICTM笔型(DisetronicMedicalSystems, Berghdorf,Switzerland)、HUMALOGMIX75/25TM笔型、HUMALOGTM笔型、 HUMALIN70/30TM笔型(EliLillyandCo.,Indianapolis,IN)、NOVOPENTMI、II 与III(NovoNordisk,Copenhagen,Denmark)、NOVOPENJUNIORTM(Novo Nordisk,Copenhagen,Denmark)、BDTM笔型(BectonDickinson,FranklinLakes, NJ)、OPTIPENTM、OPTIPENPROTM、OPTIPENSTARLETTM、及OPTICLIKTM (sanofi-aventis,Frankfurt,Germany)等等。已应用于本发明医药组成物皮下递送之 抛弃式笔型递送装置之实例包括,惟当然不限于SOLOSTARTM笔型 (sanofi-aventis)、FLEXPENTM(NovoNordisk)、与KWIKPENTM(EliLilly)、 SURECLICKTM自动注射器(Amgen,ThousandOaks,CA)、PENLETTM(Haselmeier, Stuttgart,Germany)、EPIPEN(Dey,L.P.)、及HUMIRATM笔型(AbbottLabs,Abbott ParkIL)等等。

有利地,供上述经口或非经肠用途之医药组成物系配合活性成分 之剂量,制备为呈单位剂量之剂型。此等呈单位剂量之剂型包括,举例而言, 锭剂、丸剂、胶囊、注射剂(安瓿)、栓剂等。每一呈单位剂量之剂型所含前述抗 体之量通常为约5至约500毫克;尤其是呈注射形式,较佳为所含前述抗体为约5 至约100毫克,其他剂型则为约10至约250毫克。

给药方案

根据本发明之特定具体实例,于限定期间内可投予对象多次剂量 之抗RSV-F抗体。根据本发明此态样之方法,包括连续投予对象多次剂量之抗 RSV-F抗体。本文所用之"连续投予"意指于不同时间点[例如,由预定时间间隔(例 如,小时、天、周或月)分开之不同日]投予该对象各剂量之抗RSV-F抗体。本发 明涵盖包含连续投予病患单一初始剂量之抗RSV-F抗体,接着一或多个第二剂量 之抗RSV-F抗体,视需要接着一或多个第三剂量之抗RSV-F抗体之方法。

"初始剂量"、"第二剂量"、及"第三剂量"等词系指抗RSV-F抗体给 药之时间序列。因此,"初始剂量"为治疗方案开始时投予之剂量(亦称为"基线剂 量");"第二剂量"为初始剂量后投予之剂量;及"第三剂量"为第二剂量后投予之 剂量。初始、第二、及第三剂量可均含同量之抗RSV-F抗体,惟通常在给药频率 上可能彼此不同。然而,于特定具体实例中,初始、第二、及/或第三剂量中所 含抗RSV-F抗体量,于治疗期间彼此不同(例如,适当地向上或向下调整)。于特 定具体实例中,于治疗方案开始时投予作为"负荷剂量"之二或多个(例如,2、3、 4、或5个)剂量,接着较不频繁地投予接续剂量(例如,"维持剂量")。

于本发明之一例示具体实例中,各第二及/或第三剂量系紧接前一 剂量后1至26(例如,1、11/2、2、21/2、3、31/2、4、41/2、5、51/2、6、61/2、7、71/2、 8、81/2、9、91/2、10、101/2、11、111/2、12、121/2、13、131/2、14、141/2、15、151/2、 16、161/2、17、171/2、18、181/2、19、191/2、20、201/2、21、211/2、22、221/2、23、 231/2、24、241/2、25、251/2、26、261/2、或更多)周投予。本文所用"紧接前一剂量 "之词组意指于多次给药序列中,于投予该序列中之下一剂量之前,无中间剂量 之投予病患抗RSV-F抗体之剂量。

根据本发明此态样之方法可包括投予病患任何次数之抗RSV-F抗 体之第二及/或第三剂量。举例而言,于特定具体实例中,仅投予病患一个第二 剂量。于其他具体实例中,系投予病患二或多个(例如,2、3、4、5、6、7、8、 或更多个)第二剂量。同样地,于特定具体实例中,仅投予病患一个第三剂量。 于其他具体实例中,系投予病患二或多个(例如,2、3、4、5、6、7、8、或更多 个)第三剂量。

于涉及多次第二剂量之具体实例中,各第二剂量可以如其他第二 剂量之相同频率投予。举例而言,各第二剂量可紧接前一剂量之1至2周后投予 病患。同样地,于涉及多次第三剂量之具体实例中,各第三剂量可以如其他第 三剂量之相同频率投予。举例而言,各第三剂量可紧接前一剂量之2至4周后投 予病患。替代地,于治疗方案期间,第二及/或第三剂量投予病患之频率可不同。 于治疗期间,给药频率亦可由医生视个别病患临床检查后之需要进行调整。

抗体之治疗用途

本发明抗体由于可与RSV融合蛋白质(RSV-F)结合/交互作用,因此 可用于预防病毒与宿主细胞膜之融合、预防病毒于细胞间之传播、及抑制形成 细胞间融合。因此,于预防性投予时,本发明抗体可用于预防对象遭RSV感染。 替代地,本发明抗体可用于改善与该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例如,咳嗽、发 烧、肺炎),或减轻该感染之严重性、持续时间、及/或频率。本发明抗体亦被考 虑对濒临形成或遭RSV感染风险病患之预防性用途。彼病患包括于RSV季节期间 (晚秋至早春)出生之早产儿、足月儿,由于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治疗之年长 者(例如,任何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或免疫受损病患,或可能具有使其易遭RSV 感染之潜在医学症状之病患(例如,囊状纤维化症病患、郁血性心衰竭或其他心 脏症状病患、呼吸道损伤病患、COPD病患);亦考虑本发明抗体可单独使用, 或与第二制剂或第三制剂结合用于治疗RSV感染、或减轻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 一种症状或并发症(例如,发烧、咳嗽、细支气管炎)或与此类感染关联或引起之 肺炎。第二或第三制剂可与本发明抗体同时递送,或可于本发明抗体之前或之 后分开投予。第二或第三制剂可为抗病毒(例如,利巴韦林、NSAID)或其他降低 发烧或疼痛之制剂,特异性结合于RSV-F之其他第二惟不同之抗体,结合于其他 RSV抗原(例如,RSV-G、抗RSV之疫苗、特异于RSV抗原之siRNA)之制剂(例如, 抗体)。

于本发明又进一步具体实例中,系使用本发明抗体制备供治疗罹 患RSV感染病患之医药组成物。于本发明又另一具体实例中,系使用本发明抗 体制备供降低原发性RSV感染之严重性、或降低该感染之持续时间、或降低与 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之医药组成物。于本发明进一步具体实例中,系 使用本发明抗体与用于治疗RSV感染之任何其他制剂[包括,抗病毒剂、类毒素、 疫苗、第二RSV-F抗体、或特异于RSV抗原之任何其他抗体(包括,RSV-G抗体)] 作为辅助疗法,或熟习此项技艺人士所悉知之任何其他缓解性疗法。

组合疗法

如上所述,根据特定具体实例,本发明方法包括投予病患与抗 RSV-F抗体组合之一或多种附加治疗剂。本文中所用"组合"表示法意指该附加治 疗剂系于包含抗RSV-F抗体之医药组成物之前、之后、或同时投予。"组合"一词 亦包括抗RSV-F抗体与第二治疗剂之连续或同时给药。

举例而言,于包含抗RSV-F抗体之医药组成物"之前"投予时,该附 加治疗剂可于投予包含抗RSV-F抗体医药组成物约72小时、约60小时、约48小时、 约36小时、约24小时、约12小时、约10小时、约8小时、约6小时、约4小时、约 2小时、约1小时、约30分钟、约15分钟或约10分钟之前给药;于包含抗RSV-F 抗体之医药组成物"之后"投予时,该附加治疗剂可于投予包含抗RSV-F抗体医药 组成物约10分钟、约15分钟、约30分钟、约1小时、约2小时、约4小时、约6小 时、约8小时、约10小时、约12小时、约24小时、约36小时、约48小时、约60小 时或约72小时之后给药;与包含抗RSV-F抗体之医药组成物"同时"或一起给药, 意指该附加治疗剂系以不同剂型,于投予包含抗RSV-F抗体医药组成物不到5分 钟之内(之前、之后、或于相同时间)投予病患,或呈包含附加治疗剂与抗RSV-F 抗体二者之单一结合剂量调配物投予该对象。

组合疗法可包括本发明之抗RSV-F抗体及可与本发明抗体或本发 明抗体之生物活性片段有利地结合之任何附加治疗剂。

举例而言,第二或第三治疗剂可用于帮助降低肺脏中之病毒载量, 如抗病毒剂(例如,利巴韦林)。抗体亦可与如上述之其他疗法[包括类毒素、特 异于RSV之疫苗、特异于RSV-F之第二抗体、或特异于另外RSV抗原之抗体(例 如,RSV-G)]结合使用。

抗体之诊断用途

本发明之抗RSV抗体亦可用以检测及/或测定试样中之RSV以,例 如,供诊断用途。可展望的是利用经由使用本发明之任一或多种抗体进行测定 病毒之存在,可确认被认为是由RSV引起之感染。RSV之诊断分析可包含,例如, 以本发明抗RSV-F抗体接触得自病患之试样,其中该抗RSV-F抗体以可检测标记 或报导分子予以标识,或作为捕捉配体用,以自病患试样中选择性地单离出含F 蛋白质之病毒。替代地,于诊断应用中可组合使用未标记之抗RSV-F抗体及其本 身已具检测标记之二次抗体。可检测标记或报导分子可为放射性同位素,例如 3H、14C、32P、35S、或125I;荧光或化学发光成分例如荧光异硫氰酸盐、或玫瑰 红;或酵素例如碱性磷酸酶、β-半乳糖苷酶、辣根过氧化酶、或荧光素酶。可用 以检测或测定试样中含F蛋白质之RSV之特定测定法实例包括酵素免疫分析法 (ELISA)、放射性免疫分析(RIA)、及荧光流式细胞分选法(FACS)。

于根据本发明RSV诊断分析法中可使用之试样包括,于正常或病 理状况下,可自病患获得之含有可检测量之RSV-F蛋白质、或其片段之任何组织 或流体试样。通常,系测定从健康病患(例如,未罹患与RSV-F之存在关联疾病 或症状之病患)获得之特定试样中RSV-F之量,首先从RSV建立F蛋白质之基线或 标准量。然后将此RSV-F基线量与得自怀疑具有RSV感染或与此类感染关联的个 体之试样中测得之RSV-F量进行比较。

疫苗及免疫性组成物

本发明之一态样提供一种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当投予个体(较佳 为人类)时,于此个体中诱发对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抗原(例如,RSV-F多肽)之 免疫反应,其中该组成物可包含重组RSV-F蛋白质、或RSV-F蛋白质之多肽片段、 或含于及得自RSV-F多肽或其片段之抗原决定区、及/或包含编码及表现RSV-F 多肽或本发明其他多肽抗原抗原决定区之DNA及/或RNA。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 苗可治疗性或预防性使用,可用以引出抗体免疫力及/或细胞性免疫力,例如CTL 或CD4+T细胞产生之细胞性免疫力。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包含如SEQ IDNO:354所示之RSV-F蛋白质。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 疫苗,可包含由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组成之RSV-F多肽片段。于本发 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 NO:356内所含之一或多个胺基酸残基。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该免疫性组成 物,或疫苗,可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

于相关态样中,本发明提供于个体(特别是哺乳动物,较佳为人类) 中诱发免疫反应之方法,该方法系利用投予个体足量之包含RSV-F蛋白质、或其 免疫原片段、或包含RSV-F抗原或其片段内所含一或多个抗原决定区之RSV-F抗 原或其免疫原片段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以产生抗体及/或T细胞免疫反应, 保护该个体免受感染,特别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之感染。亦提供使用本发明 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诱发导致抑制、或减缓细胞间病毒传播进展之免疫 反应之方法;亦提供利用投予于投予时将于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包含至少一 种RSV-F抗原、或该RSV-F抗原内所含一或多个抗原决定区之免疫性组成物,或 疫苗,以改善与RSV感染关联之至少一种症状之方法。

举例而言,于本发明之一具体实例中,系提供于个体中诱发免疫 反应之方法,该方法包括递送包含RSV-F抗原(例如SEQIDNO:354所示胺基酸 序列)或其抗原片段(例如包含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之多肽)、或包含引 导此类病毒多肽或其片段或变异体表现之核苷酸序列之核酸载体之免疫性组成 物,或疫苗至该个体,以于活体内诱发免疫反应。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 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该多肽包含SEQIDNO:354之161至188残基。于本发明一 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个体中诱发免疫反应之该 多肽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内所含之一或多个胺基酸残基。 于本发明一具体实例中,欲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使用,以于个体中诱发免 疫反应之该多肽包含SEQIDNO:355及/或SEQIDNO:356。于本发明一具体实 例中,该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可引发对RSV之RSV-F抗原具特异性之抗体反 应或T细胞反应,其中产生之抗体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或SEQID 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交互作用,或与SEQIDNO:354位置173之丝胺酸以及 SEQIDNO:354位置174之苏胺酸二者交互作用。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有利的是,将RSV-F抗原或其片段调配成包含 产生免疫性(较佳为免疫有效)用量之引发对其他病原体(较佳为病毒及/或细菌) 的免疫力之附加抗原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此类附加抗原可包括流感病毒抗 原、得自间质肺炎病毒或得自冠状病毒之抗原、得自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 菌、或百日咳嗜血杆菌之抗原。可包含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之其他RSV抗 原为,例如,RSV-G醣蛋白或其免疫原片段、HN蛋白质、或其衍生物。于特定 具体实例中,欲包含于本发明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中之流感病毒抗原可包括于 卵或MDCK细胞、或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中生长之整个、活的或不活化之病毒、 或整个流感病毒之类病毒体、或其纯化或重组蛋白质,例如,HA、NP、NA、 或M蛋白质或其组合物。

于本发明特定具体实例中,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调配物可包含 本发明之免疫性重组多肽及/或多核苷酸、或其组合物,以及适当载剂/赋形剂, 例如医药上可接受之载剂/赋形剂。免疫性组成物及/或疫苗较佳为非经肠(包括, 例如,皮下、肌内、静脉内、或皮内给药)投予。适于非经肠给药之调配物包括 可含抗氧化剂、缓冲液、静菌化合物及使该调配物与个体体液(较佳为血液)等渗 之溶质之水性与非水性无菌注射液;及可包含悬浮剂或增稠剂之水性与非水性 无菌悬浮液。该调配物可存在单一剂量或多次剂量容器(例如,密封之安瓿及小 瓶)中及可贮存于冷冻干燥条件下,仅需在使用前立即添加无菌液体载剂。

本发明之免疫性组成物或疫苗调配物亦可包含佐剂以增强该调配 物之免疫原性。此时,被广泛用于人体之仅有佐剂为明矾(磷酸铝或氢氧化铝) 与磷酸钙凝胶。佛氏(Freund's)完全佐剂及研究与兽医应用上使用之其他佐剂具 有毒性,限制其在人类疫苗上之潜在用途。然而,化学成分确定之制剂,如油 乳剂与界面活性剂系调配物,例如,MF59[微射流(microfluidized)清洁剂稳定之 水包油型乳剂]、QS21(纯化皂素)、AS02[SBAS2](水包油型乳剂+MPL+ QS-21)、MontanideISA-51与ISA-720(稳定之油包水型乳剂),亦在开发中。再者, 微生物衍生物(天然与合成),例如,胞壁酰二肽、单磷酰脂质A(例如,3De-O- 酰基化之单磷酰脂质A,亦称3D-MPL,系由RibiImmunochem,Montana制造)、 Detox[MPL+牛草分枝杆菌(M.Phlei)之细胞壁骨架]、AGP[RC-529](合成之酰 基化单醣)、DCChol[能自行组成脂质体之碘化油(lipiodal)免疫刺激剂]、OM-174 (脂质A衍生物)、CpG基序(motifs)(含免疫刺激CpG基序之合成寡核苷酸)、经修 饰之LT与CT(提供无毒佐剂作用之基因改造细菌毒素)、及QS21[得自皂皮树 (QuillajaSaponariaMolina)树皮经高效液相层析法纯化之无毒区分],已全被开发 于人类用途。

3De-O-酰基化之单磷酰脂质A之较佳形式已揭示于欧洲专利案0 689454B1(SmithKlineBeechamBiologicalsSA)。

其他微粒佐剂包括,例如,类病毒体(并入病毒抗原之单层脂质体 载剂)、AS04([SBAS4]具MPL之铝盐)、ISCOMS(皂素与脂质之结构复合物)、聚 乳酸甘醇酸(PLG)。

其他适当佐剂包括所有可接受之免疫刺激化合物,例如,细胞介 素、趋化素、或群落刺激因子。举例而言,彼等可包括介白素IL-1、IL-2、IL-4、 IL-7、IL-12、γ-干扰素、与hGM-CSF。

应理解的是,欲使用之佐剂及/或免疫刺激化合物,将视投予疫苗 或免疫性组成物之对象、注射途径与注射次数而定。

本发明虽已参照特定RSV-F多肽进行说明,惟应理解的是,其涵盖 天然存在多肽之片段,及具有加成、删除或置换而实质上不影响该重组多肽或 多核苷酸免疫性质之类似多肽。

【图式简单说明】

图1:RSV-F蛋白质之示意图。

图2A与2B:展示H1H3592P3利用抑制病毒与细胞膜之融合封阻病毒进入。

【实施方式】

实施例

兹提出下述实施例以便提供一般熟习此项技艺者如何制造及使用本 发明方法与组成物之完整揭示内容及说明,惟不拟限制发明人等视为其发明之 范围。发明人等已致力于确保有关所用数值(例如,数量、温度等)之准确性,惟 若干实验误差及偏差应予以说明。除非另行指示,否则份数为重量份,分子量 为平均分子量,温度为摄氏度数,压力则为大气压力或接近大气压力。

实例1.针对RSV-F蛋白质之人类抗体之产生

可使用包含下述任一者之免疫原产生针对RSV-F蛋白质之抗体。于特 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之抗体系以初级免疫原(例如,整个呼吸道融合病毒分离 株,无论是活的、减毒的或死的/不活化的)免疫处理小鼠获得。小鼠可给予含相 同病毒分离株之一或多次追加注射,或可用RSV-F蛋白质本身追加注射。于特定 具体实例中,小鼠系注射活病毒,随后用如SEQIDNO:353所示建构体或用得自 病毒分离株或重组制备之单离RSV-F蛋白质追加注射。(亦参见基因库登录编号 AAX23994.1)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本发明抗体系以初级免疫原[例如,生物活性RSV、 亚型A或B、及/或RSV融合(F)蛋白质]、或RSV融合(RSV-F)蛋白质之免疫原片段、 或编码全长蛋白质或其活性片段之DNA免疫处理小鼠获得。免疫原可经由包括 惟不限于肌内、皮下、静脉或鼻内之任何途径递送至动物。

于特定具体实例中,整个病毒、或RSV-F蛋白质或其片段,可用于制 备单一特异性、双重特异性、或多重特异性抗体。

如上所述,作为免疫原用之整个病毒、或全长蛋白质、或其片段,系 与佐剂一起,直接投予包含编码人类免疫球蛋白重链与κ轻链变异区的DNA之 小鼠,以刺激免疫反应。利用RSV-F免疫分析监测抗体免疫反 应。于达到期望之免疫反应时,收集脾脏细胞并与小鼠骨髓癌细胞融合以保持 其活力及形成融合瘤细胞株。筛选并选定融合瘤细胞株以鉴定产生RSV-F-特异 性抗体之细胞株。使用此技术与上述各种免疫原,获得数个嵌合抗体(亦即,具 有人类变异功能区与小鼠恒定功能区之抗体);以此方法产生之特定例示抗体称 为H1M3621N、H1M3622N、H1M2634N与H1M3627N。

如U.S.2007/0280945A1中所述,抗RSV-F抗体亦可不融合于骨髓癌细 胞,直接自抗原阳性B细胞单离。使用此方法,得到数个完全人类抗RSV-F抗体 (亦即,具有人类变异功能区与人类恒定功能区之抗体);以此方法产生之例示抗 体定名如下:H1H3564P、H1H3565P、H1H3566P、H1H3567P、H1H3581P、 H1H3583P、H1H3589P、H1H3591P、H1H3592P、H1H3597P、H1H3598P、 H1H3603P、H1H3604P、H1H3605P、H1H3607P、H1H3608P2、H1H3592P2与 H1H3592P3。

根据本实例方法所产生例示抗体之生物性质,将于下文提出之实例中 详细说明。

实例2.重链与轻链变异区胺基酸序列

表1列载对RSV-F蛋白质具特异性之所选定抗体重链与轻链变异区之 胺基酸序列对及其对应之抗体识别符。本文通常根据下述命名法命名抗体:Fc 前缀(例如,“H4H”、“H1M、“H2M”),接着是数字识别符(例如,表1所示之“3117”), 接着是“P”或“N”字尾。因此,根据此命名法,抗体可称为,例如“H1H3117”。 本文使用抗体名称上之H4H、H1M、与H2M前缀指出抗体之特定Fc区。例如, “H2M”抗体具有小鼠IgG2Fc,而“H4H”抗体具有人类IgG4Fc。一般熟习此项技 艺人士将理解,H1M或H2M抗体可转变为H4H抗体,反之亦然,惟无论如何, 由表1所示数字识别符指示之变异功能区(包括CDRs),将保持不变。具有相同数 字抗体名称惟N、B或P字尾字母不同之抗体,系指具有完全相同CDR序列惟于 CDR序列外区域(亦即,架构区)具序列变异之重链与轻链之抗体。因此,特定抗 体之N、B与P变异体于其重链与轻链变异区内具有完全相同之CDR序列,惟于 其架构区内则彼此不同。

抗体比较组(AntibodyComparators)

下述实例中包含抗RSV-F之抗体对照组,以供比较之用。实例中亦使 用同型配对之负对照组。一种抗RSV-F对照抗体于本文中命名为对照组I,系拟 人化抗RSV-F抗体,具有如US7635568与US5824307中提出之帕利珠单抗 拟人化抗体之重链与轻链变异功能区序列。该变异之轻链与重链分 别以人类κ与γ-1恒定区表现。一种抗RSV-F抗体于本文中命名为对照组II,系帕 利珠单抗之拟人化抗RSV-F抗体变异体,具有于US2003/0091584中及由Wuetal, (2007),J.Mol.Biol.368:652-665所述之莫维珠单抗(NUMAXTM)拟人化抗体之重 链与轻链变异功能区序列。该变异之轻链与重链分别以人类κ与γ-1恒定区表现。 另一抗RSV-F抗体命名为对照组III(亦称为AM-22),见述于美国专利案No. 8568726中。AM-22重链与轻链之胺基酸序列示于SEQIDNO:357(该抗体之重 链)及SEQIDNO:358(该抗体之轻链)。

表1

实例3.利用表面电浆共振测定人类单株抗RSV-F抗体之抗体结合亲和性与动力 学常数

于25℃,利用表面电浆共振测定人类单株抗RSV-F抗体之结合亲和 性与动力学常数(表2-3);使用Biacore4000或T-200仪器进行测定。将用小鼠Fc (AbPID前缀H1M、H2M)或人类IgG1Fc(AbPID前缀H1H)表现之抗体捕捉于抗小 鼠或抗人类Fc之传感器表面(单株抗体捕捉格式),然后于表面注射可溶性单体蛋 白质(RSV-F.mmh;SEQIDNO:353)。所有Biacore结合研究系于HBST电泳缓冲 液(0.01MHEPESpH7.4,0.15MNaCl、3mMEDTA、0.005%v/v界面活性剂P20) 中进行。将于HBST电泳缓冲液中制备之不同浓度RSV-F.mmh以30微升/分钟 (Biacore4000)或50微升/分钟(BiacoreT-200)之流速注射于已捕捉抗RSV-F单株 抗体之表面,分别监测RSV-F.mmh与捕捉单株抗体之结合6分钟或3分钟。于 25℃,监测HBST电泳缓冲液中RSV-F.mmh自单株抗体之解离8至10分钟。使用 Scrubber2.0曲线拟合软件,依照1:1结合模式处理及拟合数据,测定动力学结合 (ka)与解离(kd)速率常数。以动力学速率常数,依照:KD(M)=kd/ka;及t1/2(min) =(ln2/(60*kd),计算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D)与解离半衰期。

本发明之抗RSV-F抗体对RSV-F.mmh显示广范围之亲和性。根据 US7,635,568提出之帕利珠单抗公开序列产生之对照组I,与如见述于Wuetal, (2007),(J.Mol.Biol.368:652-665)之莫维珠单抗公开序列产生之对照组II,于亲和 性上显示先前已报导之大约~70倍之差异(对照组1;38nMvs对照组II;0.43nM)。

表2:融合瘤单株抗体于25℃之Biacore结合亲和性

表3:人类Fc单株抗体于25℃之Biacore结合亲和性

NB:于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结合

实例4.呼吸道融合病毒融合(RSV-F)蛋白质抗体针对RSV亚型A与亚型B病毒株 展现强效中和能力

于RSV微中和反应检定中测试纯化抗体以确定效价。简言之,将 培养于补充5%HycloneFBS、L-麸酰胺与抗生素之MEM高葡萄糖培养基中之104个HEp-2细胞接种入96槽透明黑底微量盘中,培育16-18小时(37℃,5%CO2)。 接着,起始于666nM,随后在培养基中进行1:5稀释之各种浓度之抗体,以0.04 之MOI,与RSV1540(A2)病毒株一起培养2小时(37C,5%CO2);纳入无病毒及 不相关之同型对照组。

培育后,添加抗体:病毒混合物至HEp-2细胞中,维持感染3天。于 2%PFA中固定细胞,使用山羊抗RSV/抗山羊HRP抗体进行ELISA,以测定感染 程度。添加发光试剂至各槽,使用微量盘读取计(VictorX3,PerkinElmer)检测 信号。于11点反应曲线上,利用三参数对数方程式分析发光值(GraphPadPrism)。

本发明抗体针对RSVA2(1540)病毒株展现广范围之中和活性(表4 至5)。数种抗体展现比对照组I更低之IC50值,而只有H1H3627N、H1H3591P、 H1H3592P与H1H3592P3几个例示抗体具有比对照组II更佳之中和能力。所选定 抗体(H1H3627N、H1H3592P3)亦测试其中和RSV亚型B病毒株之能力(表6)。

此实例展示本发明抗体于活体外,跨越两个亚型,中和RSV-F数个 病毒株之功效,较所确立对照组先前之展示具更大效力。

表4.所选定单株抗体对RSVA2(1540)之中和效力

表5.所选定单株抗体对RSV亚型A之中和效力

表6.所选定单株抗体对RSV亚型B之中和效力

实例5.所选定抗RSV-F抗体于活体内显示强效中和RSV感染

A.小鼠模式

选定例示抗体H1H3627N与H1H3592P3,供Balb/c小鼠活体内RSV 中和研究之用。简言之,使用H1H3627N、H1H3592P3、对照组I、对照组II或者 同型匹配抗体,以两种剂量(0.15或0.05毫克/公斤)对7周龄Balb/c小鼠(n=4-5)进行 皮下注射。所有实验中,藉由使用载剂抗体(1毫克/公斤),使抗RSV-F抗体之损 失减至最小。

注射一天后,以50微升(106pfu)RSVA2(1540)病毒株鼻内挑战小 鼠。感染四天后,抽取血清,牺牲小鼠,取出肺脏,使用OmniGLH均质机,于1 毫升PBS中使其均质化。离心肺脏均质物以去除细胞碎片,部分上清液用以测定 肺中之抗RSV-F单株抗体浓度。其余上清液用于进行系列稀释,使其与HEp-2细 胞一起培育2小时,从而使病毒进入。其后,移除上清液,以1%甲基纤维素覆盖 细胞。六天后,细胞以结晶紫染色,计算溶菌斑数,相对于同型对照组,计算log10病毒缩减。

于活体内,例示抗体H1H3627N与H1H3592P3比对照组I或对照组II 抗RSV-F抗体更有效地减少病毒载量(表7a至7e)。具体而言,于0.15毫克/公斤剂 量下,相较于对照组I,抗体H1H3627N、H1H3592P3与对照组II皆有效降低肺中 之RSV感染至接近检测不到之量(病毒缩减log(10)倍数变化≥2.10)。于肺及血 清中之总人类IgG测量证实,各组别间之抗体量相当一致。

较低投予剂量下,相较于对照组I,三个抗体间中和功效之较大差 异显而易见。0.05毫克/公斤时,相较于H1H3627N1之1.08至1.36个对数值及对照 组II之0.01至0.65个对数值病毒载量缩减倍数变化,H1H3592P3之倍数变化在1.49 至>2.07个对数值之范围内,显示病毒载量之最大缩减。此较低剂量下之对照 组I,具0.03至1.03个对数值之病毒载量缩减变化,仅适度有效。

结果指出,H1H3627N与H1H3592P3二者于活体内为强效RSV中和 抗体,后者于较低剂量时,显示为RSV感染更有效之中和剂之趋势。

依照上文叙述之相同实验流程进行剂量范围实验,皮下注射4种不 同剂量之对照组I抗体(0.6、0.3、0.15与0.05毫克/公斤),及两种剂量(0.15与0.05 毫克/公斤)之H1H3592P3与对照组II。于肺中之病毒缩减计算为同型对照组之百 分比(ExpM4,表7d至e)。

例示抗体H1H3592P3比对照组I或对照组II抗RSV-F抗体于活体内 (小鼠中)更有效缩减病毒载量。此外,对照组I需要达到于肺中99%病毒缩减之剂 量比H1H3592P3之剂量高3至4倍。

表7(a至e):于小鼠中投予抗RSV-F抗体后之RSV病毒缩减(log(10))

表7a

表7b

表7c

表7d

ND:未测定

表7e

ND:未测定

B.棉花鼠模式

选定例示抗体H1H3627N与H1H3592P3,供棉花鼠活体内RSV中和 研究之用。简言之,使用H1H3627N、H1H3592P3、对照组I、对照组II或者同型 匹配抗体,以两种剂量(5或0.6毫克/公斤)对6至8周龄棉花鼠(n=5)进行肌内注射。

注射一天后,以100微升(105pfu)RSVA2病毒株鼻内挑战大鼠。感 染四天后,抽取血清,牺牲小鼠,取出肺与鼻组织供病毒滴定用。离心肺脏均 质物以去除细胞碎片,部分上清液用以测定肺中之抗RSV-F单株抗体浓度。其余 上清液用于进行系列稀释,使其与HEp-2细胞一起培育,从而使病毒进入。其后, 移除上清液,以1%甲基纤维素覆盖细胞。六天后,进行细胞染色,计算溶菌斑 数,相对于同型对照组,计算log10病毒缩减。

于活体内,例示抗体H1H3592P3比对照组I更有效地减少肺与鼻中 之病毒载量,于肺中和对照组II一样有效,于鼻中则更佳。于鼻中,例示抗体 H1H3627N只比对照组I更佳,而与对照组II一样有效(表8)。具体而言,于5毫克/ 公斤剂量下,相较于同型对照组,抗体H1H3627N、H1H3592P3、对照组I与对 照组II皆有效降低肺中之RSV感染至接近检测不到之量(病毒缩减log(10)倍数变 化≥2.33)。然而,于鼻中,相较于对照组I,H1H3627N、H1H3592P3、对照 组II间中和功效之较大差异显而易见。相较于H1H3627N(1.46个对数值)或对照 组II(1.33个对数值),H1H3592P3显示病毒载量之更大缩减(2.65个对数值)。

较低投予剂量下,于肺中,相较于对照组I,三个抗体之间中和功 效之较大差异显而易见。0.6毫克/公斤下,H1H3592P3与对照组II于病毒载量上 显示相似缩减(1.5个对数值),二者均比对照组I(0.624个对数值)更有效。 H1H3627N显示比其他三个抗体更小之功效。

接着选定例示抗RSV-F抗体H1H3592P3,使用棉花鼠模式,于活体 内测试其中和RSV亚型B之能力。和RSV/A一样,6至8周龄棉花鼠(n=4-6/组/实 验)于肌内投予5或者0.6毫克/公斤H1H3592P3、对照组I或对照组II。第二天,以 105pfuRSV/B病毒株18537挑战动物。挑战四天后,测定肺与鼻中之病毒力价以 及血清抗体力价。表9中所示结果系收集自两个独立实验之数据。

于高低两种剂量下,H1H3592P3均显示于肺中缩减RSV/B病毒载 量之功效(表9)。5.0毫克/公斤时,相较于对照组I缩减2.11个对数值及对照组II缩 减2.18个对数值,H1H3592P3于肺中之RSV/B病毒载量缩减2.21个对数值。0.6毫 克/公斤时,相较于对照组I缩减0.75个对数值及对照组II缩减0.83个对数值, H1H3592P3于肺中之RSV/B病毒载量缩减1.29个对数值。

总之,0.6毫克/公斤时,H1H3592P3于肺中显示比对照组I与II优越 之RSV亚型B之中和作用。5毫克/公斤时,H1H3592P3于肺中之缩减病毒载量上, 显示与对照组I与对照组II可相较之中和能力。

结果表示,于棉花鼠中,H1H3592P3系活体内RSV亚型病毒株A与 B之强效中和剂,在鼻中于高剂量及在肺中于较低剂量下,为RSV感染更有效之 中和剂。于低剂量下之该功效指出临床上较低剂量疗法之可能性。

表8:棉花鼠中投予抗RSV-F抗体后之RSV-A病毒缩减(log(10))

表9:棉花鼠中投予抗RSV-F抗体后之RSV-B病毒缩减(log(10))

C.棉花鼠模式–测定例示抗体H1H3592P3之ED99

使用棉花鼠进行剂量范围研究以测定例示抗体H1H3592P3降低 >99%病毒载量之剂量(亦即ED99)。IMH1H3592P3或对照组1抗体以10、5、2.5、 1.25或0.62毫克/公斤之剂量预防性投予棉花鼠。此外,于此研究中,同型对照抗 体也以10或0.62毫克/公斤给药,以便与活性制剂相提并论。经抗体治疗后,进 行亚型A(RSVA2病毒株)或者亚型B(RSVB病毒株18537)之鼻内RSV挑战。感 染四天后,抽取血清,犠牲大鼠,取出肺脏组织供病毒滴定用。相较于对照组1 于肺中达到>99%病毒载量缩减需要2.5毫克/公斤之剂量,H1H3592P3于0.62毫克 /公斤剂量达到同样>99%病毒缩减(表10)。于所计算ED99下,对照组1之平均终点 浓度(27微克/毫升)与先前发表之文献具良好相关性(ScottandLamb,1999),该文 献指示,于RSV感染时,30-40微克/毫升之血清帕利珠单抗浓度(亦即对照组1) 与肺脏病毒载量之99%缩减相关联。H1H3592P3平均终点浓度(4.9微克/毫升)与 于其ED99递送之低4倍剂量有很好的关联性。针对亚型B挑战之结果亦相似(表 11),H1H3592P3于2.5毫克/公斤达到ED99,而对照组1需要大约大4倍之剂量(10 毫克/公斤)才得到相同之>99%肺脏病毒缩减。

总之,彼等研究支持,用药频率较少之H1H3592P3可赋予与帕利 珠单抗目前所用每月给药模式相同之保护程度。

表10.RSV亚型A挑战后,针对抗RSV-F抗体之ED99测定

表11.RSV亚型B挑战后,针对抗RSV-F抗体之ED99测定

实例6.双重特异性抗体之产生

产生各种双重特异性抗体,用于实施本发明方法。举例而言,产 生呈双重特异性型式("双重特异性")之RSV-F特异性抗体,其中结合于RSV-F蛋 白质不同功能区之变异区连接在一起,以赋予单一结合分子内之双功能区特异 性。适当设计之双重特异性经由增加特异性以及结合亲和性可增强整体病毒中 和功效。各个功能区具特异性之变异区于结构性支架上成对,俾使各区同时结 合于不同抗原决定区,或结合于一功能区内之不同区。于双重特异性之一实例 中,得自对一功能区具特异性的结合子(binder)之重链变异区(VH)与得自对第二 功能区具特异性的一系列结合子之轻链变异区(VL)再结合,以鉴定可与原始VH 配对之非同源VL搭档,而不破坏对VH之原始特异性。以此方式,单一VL区段(例 如,VL1)可与两个不同VH功能区(例如,VH1与VH2)结合,产生由两个结合"臂 "(VH1-VL1与VH2-VL1)构成之双重特异性。使用单一VL区段降低系统之复杂性, 从而简化及提高用以产生双重特异性之转殖、表现、与纯化过程中之效率(参见, 例如,USSN13/022759与US2010/0331527)。

替代地,结合RSV-F与第二标靶(例如,惟不限于,举例而言,第 二个不同之抗RSV-F抗体)之抗体、或类毒素、或疫苗可使用本文叙述之技术, 或熟习此项技艺者已知之其他技术呈双重特异性型式予以制备。结合于不同区 之抗体变异区可与结合于,例如,不同病毒抗原上相关位点之变异区连接在一 起,以赋予单一结合分子内之双抗原特异性。此适当设计之双重特异性质性具 有双重功能。例如,于结合如RSV-F与RSV-G之双重特异性抗体之情形下,不需 要投予含两种不同抗体之组成物,即能更适当地中和该病毒。具RSV-F特异性之 变异区,与具RSV-G特异性之变异区结合,于容许各变异区结合于不同抗原之 结构性骨架上成对。

于上文所述抗体之任何分析中,测试双重特异性结合子关于标靶 抗原(例如,RSV-F与RSV-G)之结合及功能性封阻。举例而言,使用测量可溶性 蛋白质结合之标准方法以评估双重特异性交互作用,例如Biacore、ELISA、粒 径排阻层析法、多角度雷射光散射法、直接扫描量热法、及其他方法。经由使 用ELISA结合分析,测定双重特异性抗体对RSV-F与RSV-G二者之结合,其中于 微量滴定盘之诸盘涂覆代表不同抗原之合成胜肽,经由使用第二检测抗体测定 双重特异性之结合。亦可使用表面电浆共振实验进行结合实验,其中胜肽与抗 体之实时结合交互作用系利用使胜肽或双重特异性流过传感器表面,于其上分 别捕捉双重特异性或胜肽而测定。RSV-F与RSV-G二者由于双重特异性之活体外 功能性封阻,系使用任何生物分析法例如本文所述之中和分析,或利用例如本 文所述之于适当动物模式中,或于活体内肺脏发炎模式中之活体内保护研究予 以测定。

实例7.活体外产生RSV逃脱突变体(EscapeMutant)以测定H1H3592P3之结合 抗原决定区

产生对H1H3592P3之逃脱突变体

于6槽盘中,平板培养3x105个Hep-2细胞/槽24小时。37℃下,使浓 度在50微克/毫升至0.016微克/毫升范围内之H1H3592P3与RSV亚型A病毒株 1540或RSV亚型B病毒株1580混合物1小时。共培育后,以10个溶菌斑形成单位 (pfu)/细胞之感染复数(MOI)添加先前接种之RSV/抗体混合物至HEp-2细胞。培育 细胞6天,每天使用光学显微镜监测细胞病变效应。于第6天,收集各槽内容物, 调整至抗体之初始浓度,用以感染新鲜接种之HEp-2细胞。重复此序列继代培养, 直到于高浓度H1H3592P3(50微克/毫升)观察到明显之细胞病变效果,其为表明 病毒突变体存在之比抗体IC50高出大约2个对数值。经由微中和反应检定(于下文 叙述)证实诸槽之上清液存在抗性病毒,于10公分组织培养盘进行溶菌斑单离。 于6槽盘中扩展10个单独溶菌斑,经由微中和反应再测试病毒抗性;然后针对彼 等病毒突变体进行定序。

微中和反应检定

为了确认于H1H3592P3压力下产生之逃脱突变体对中和反应是否 具抗性,乃于Hep-2细胞中进行微中和反应检定。简言之,将培养于补充5% HycloneFBS、L-麸酰胺与抗生素之DMEM1x培养基中之105个Hep2细胞接种入 96槽透明黑底微量盘中,培育16-18小时(37C,5%CO2)。

接着,起始于666nM,在培养基中进行1:5稀释之各种浓度之抗体, 以0.04至0.4之MOI,与得自亚型A以及B之RSV野生型(亚型A或B)或逃脱突变体 一起培育2小时(37C,5%CO2);纳入不含病毒之对照组或含病毒但不含抗体之 对照组。抗体之所有稀释均以二重复进行。培育后,添加抗体/病毒混合物至细 胞中,令其感染3天。于2%PFA中固定细胞,使用山羊抗RSV/抗山羊HRP抗体 进行ELISA,以测定感染。添加发光试剂至各槽,使用微量盘读取计(VictorX3, PerkinElmer)检测信号。于11点反应曲线上,利用三参数对数方程式分析发光值 (GraphPadPrism)。

结果

产生呼吸道融合病毒逃脱突变体以勘测H1H3592P3与RSV-F之特 异性结合区。简言之,使感染RSV病毒株1540(亚型A)或1580(亚型B)之HEp-2 细胞进行50微克/毫升至0.016微克/毫升范围内之H1H3592P3治疗。6天后,使用 各槽内容物感染新鲜接种之HEp-2细胞。持续此序列继代培养直到即使于最高抗 体剂量存在下仍于HEp-2细胞中观察到细胞病变效果,表明于选择压力下产生的 RSV病毒突变体之存在。总之,从十个不同溶菌斑单离病毒突变体,证实 H1H3592P3存在下之中和反应抗性,接着予以定序。

序列分析证实,在RSV-F(SEQIDNO:354)胺基酸位置173与174 (S173Y与T174K)发现关于H1H3592P3之逃脱突变体,表明彼等胺基酸于抗体结 合及病毒中和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先前报告已确定,抗RSV对照组I与对照组 II抗体之结合抗原决定区位于S255–N276之间。彼等研究之数据暗示RSV-F上 H1H3592P3之结合位点于病毒中和反应中具有主要作用(参见表12),且与先前确 立之对照组抗体所需不同。

表12:H1H3592P3与抗RSV对照抗体针对RSV亚型A与B病毒株及相关逃脱 突变体之中和功效

实例8.使用氢氘交换&质谱法测定H1H3592P3对RSV-F之结合抗原决定区

进行结合胃蛋白酶分解与质谱测定法之氢/氘交换(H/D交换),以测 定抗RSV-F抗体H1H3592P3对重组RSV-F之结合抗原决定区。使用两种H/D交换 型式(于下文详细说明):其中RSV-F胜肽片段受H1H3592P3保护,阻止其逆交换 而保留D20,经质谱测定得到较高分子量(m/z值)之‘溶液启动/珠粒终止 (on-solution/off-beads)’法,及建立所有RSV-F胜肽之m/z基线值之‘珠粒启动/珠粒 终止(on-beads/off-beads)’对照法。从使用‘溶液启动/珠粒终止’法得到之m/z值减 去对照m/z值,产生显示非零m/z值差量(delta)之特定胺基酸区,亦即对应于 H1H3592P3与RSV-F间结合抗原决定区之残留D20。

方法

溶液启动/珠粒终止型式

于‘溶液启动/珠粒终止’(于溶液中启动交换随后于珠粒上终止交 换)型式中,系使RSV-F.mmh蛋白质(SEQIDNO:353)于以D2O制备之PBS缓冲液 中氘化5分钟或10分钟,然后经由2分钟培育,使其与共价连接于N-羟基琥珀酰 亚胺(NHS)洋菜糖胶体珠粒(GELifescience)之H1H3592P3结合。以PBS缓冲液(用 非氘化H2O制备)洗涤RSV-F/H1H3592P3珠粒复合物,然后于PBS缓冲液中培育 该交换之一半时间。终止交换后,使用冰冷之低pHTFA溶液将结合之RSV-F从 珠粒中溶洗出来。然后用固定化胃蛋白酶(ThermoScientific)分解溶洗出之RSV-F 5分钟。所得胜肽使用ZipTip色层分析微量吸管尖脱盐,立即以UltrafleXtreme基 质辅助雷射脱附飞行时间(MALDI-TOF)-TOF质谱测定法(MS)分析。

珠粒启动/珠粒终止型式

于‘珠粒启动/珠粒终止(on-beads/off-beads)’(于珠粒上启动交换随 后于珠粒上终止交换)型式中,首先使RSV-F.mmh蛋白质(SEQIDNO:353)结合 于H1H3592P3洋菜糖胶体珠粒,然后于D2O中培育5分钟或10分钟进行交换。以 PBS缓冲液(用非氘化H2O制备)洗涤RSV-F/H1H3592P3珠粒复合物,然后于PBS 缓冲液中培育该交换之一半时间。终止交换后,使用冰冷之低pHTFA溶液将结 合之RSV-F从珠粒中溶洗出来。然后用固定化胃蛋白酶(ThermoScientific)分解溶 洗出之RSV-F5分钟。所得胜肽使用ZipTip色层分析微量吸管尖脱盐,立即以 MALDI-TOF-TOF质谱测定法分析。计算所有检测胜肽之质心值(centroidvalue) 或平均质荷比(m/z),将其与‘溶液启动/珠粒终止’实验进行比较。

胜肽鉴定

使用液体层析法-OrbitrapElite(ThermoScientific)进行胜肽鉴定。

结果

表13系于H/D交换及胃蛋白酶分解后,利用MALDI-TOF质谱测定 法检测之所有RSV-F胜肽质心值(m/z)差量之详细比较。对应于胺基酸161-171 [EGEVNKIKSAL,(SEQIDNO:355)]与SEQIDNO:354之172-188 [LSTNKAVVSLSNGVSVL,(SEQIDNO:356)]的两个区段具有高于0.20之质心 值差量(其被视为系指示抗体-蛋白质接触所观察之固有阈值),因此为抗原决定 区。亦应注意的是,对应于胺基酸161-171之胜肽讯息由于低讯息噪声而未于10 分钟之启动交换实验中定量。然而,5分钟之启动交换实验时检测之0.88差量值 则远高于0.2之阈值,并可归因于RSV-F结合于H1H3592P3后,H/D交换率上之显 著变化。

再者,对应于胺基酸172-188之胜肽区段含有对H1H3592P3治疗具 抗性的两个RSV逃脱突变体胺基酸(S173Y与T174K,参见实例7),表示此二胺基 酸于抗体结合及病毒中和中起作用。因此,定序逃脱RSV突变体以及H/D交换之 组合,支撑SEQIDNO:354胺基酸161-188至少部分地界定RSV-F中对抗体 H1H3592P3之结合区。

表13.于H1H3592P3不存在(溶液启动/珠粒终止)及存在(珠粒启动/珠粒终止)下, 经氘化及再逆交换后,RSV-F胃蛋白酶分解胜肽之质心值(m/z)

实例9.呼吸道融合病毒融合(RSV-F)蛋白质抗体针对RSV亚型A与亚型B实验室 病毒株展现强效中和能力

于RSV微中和反应检定中测试H1H3592P3及对照组I与II抗体以确 定效价。简言之,将培养于补充5%HycloneFBS、L-麸酰胺与抗生素之DMEM1x 培养基中之104个HEp-2细胞接种入96槽透明黑底微量盘中,培育16-18小时 (37℃,5%CO2)。接着,起始于666nM,随后在培养基中进行1:5稀释之各种浓 度之抗体,以0.04之MOI,与ATCC提供之各种RSV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一起培 养2小时(37C,5%CO2);纳入无病毒及不相关之同型对照组。

培育后,添加抗体:病毒混合物至HEp-2细胞,维持感染3天。于2% PFA中固定细胞,使用山羊抗RSV/抗山羊HRP抗体进行ELISA,以测定感染程度。 添加发光试剂至各槽,使用微量盘读取计(VictorX3,PerkinElmer)检测信号。 于11点反应曲线上,利用三参数对数方程式分析发光值(GraphPadPrism)。

本发明抗体针对RSV实验室病毒株展现广范围之中和活性(表14)。 相较于对照组II,抗体H1H3592P3与AM22对RSV亚型A实验室病毒株显示相似 之效力。相较于对照组I,H1H3592P3显示15-17倍多之效力(IC5044-140pM), 而AM22显示9-23倍多之效力(IC5086-91pM)(表14)。至于亚型B,抗体 H1H3592P3相较于对照组II显示相似之效力,但是优于AM22与对照组I。相较于 对照组I,H1H3592P3显示2-5倍多之效力(IC5033-230pM),而AM22显示0.13-2 倍多之效力(IC50190-2508pM)。

此实例展示本发明抗体于活体外中和得自亚型A与B数个RSV实验 室病毒株之功效,较所确立对照组先前之展示具更大效力。

表14

实例10.呼吸道融合病毒融合(RSV-F)蛋白质抗体针对RSV亚型A临床分离株展 现强效中和能力

于RSV微中和反应检定中测试H1H3592P3及对照组I、II与III抗体 以确定效价。简言之,将培养于补充5%HycloneFBS、L-麸酰胺与抗生素之 DMEM1x培养基中之104个HEp-2细胞接种入96槽透明黑底微量盘中,培育16-18 小时(37℃,5%CO2)。接着,起始于666nM,随后在培养基中进行1:5稀释之各 种浓度之抗体,以0.015至0.128范围内之MOI,与由Dr.Moore(EmoryUniversity) 提供之各种RSV亚型A临床分离株一起培养2小时(37C,5%CO2);纳入无病毒及 不相关之同型对照组。

培育后,添加抗体:病毒混合物至HEp-2细胞,维持感染3天。于2% PFA中固定细胞,使用山羊抗RSV/抗山羊HRP抗体进行ELISA,以测定感染程度。 添加发光试剂至各槽,使用微量盘读取计(VictorX3,PerkinElmer)检测信号。 于11点反应曲线上,利用三参数对数方程式分析发光值(GraphPadPrism)。

本发明抗体针对RSV临床分离株展现广范围之中和活性(表15)。抗 体H1H3592P3对多数临床分离株显示与对照组II和III相似之效力。相较于对照组 I,H1H3592P3显示10-22倍多之效力(IC5034-66pM)(表15)。

此实例展示本发明抗体于活体外中和数个RSV临床分离之功效, 较所确立对照组先前之展示具更大效力。

表15.RSV-F抗体针对RSV亚型A临床分离株展现强效中和能力

实例11.H1H3592P3利用抑制病毒与细胞膜之融合封阻病毒进入

进行研究以确定本发明抗体封阻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之机 制。测试本发明之一例示抗体,H1H3592P3,以确定其是否具预防/抑制RSV与 宿主细胞融合之作用(图2A与2B)。对照组I(根据帕利珠单抗序列之正对照单株 抗体)之作用机制先前已被叙述为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之融合[Huangetal.,J.of Virol.,(2010),Aug.84(16):8132-40]。由于RSV-F涉及经由宿主受体核仁素之交互 作用与细胞链接,以及病毒与原生质膜之融合,因此乃进行分析以确定 H1H3592P3之机制。

连结分析(图2A)之进行系于H1H3592P3或者正对照抗体(对照组I) 存在下,培育RSV(亚型A,病毒株A2),接着于4℃培育该混合物与HEp-2细胞 一小时,令病毒与细胞结合。洗掉未结合之病毒,固定细胞,利用ELISA测定病 毒之链接百分比。使用封阻RSV连结之肝素作为对照组。

病毒融合之检测系于4℃令病毒链接,洗掉未结合之病毒,然后与 H1H3592P3、正对照组I、或同型负对照组抗体于4℃一起培育,将细胞移至37℃, 以促进病毒融合与进入。3天后,利用ELISA测定病毒感染(图2B)。RLU:相对 发光单位。

H1H3592P3,和对照组I一样,封阻RSV融合,RSV未连结于细胞 表面,而同型(阴性)对照单株抗体则对病毒融合无影响(图2B)。肝素有效封阻 RSV连结于细胞[Hallacketal.,Virology(2000),271(2):264-75],而无一抗体抑制 RSV连结(图2A)。于此分析型式中,H1H3592P3以230pM之IC50封阻病毒融合, 而正对照单株抗体(对照组I)则以IC501nM封阻病毒融合(图2B)。RSV亚型B病毒 株观察到相似结果(数据未显示)。

实例12.抗RSV-F抗体结合于RSV-F之八位(Octet)交叉竞争

于HTX生物传感器(PallForteBioCorp.)上,使用实时、无标 记生物层干涉法分析,测定一组抗RSV-F单株抗体间之结合竞争。整个实验系于 25℃,在HBST动力学缓冲液(0.01MHEPESpH7.4、0.15MNaCl、3mMEDTA、 0.05%v/v界面活性剂Tween-20、0.1毫克/毫升BSA)中进行,盘振荡速度1000rpm。 为了评估两个抗体是否能彼等竞争结合于经表现具C端之myc-myc-六组胺酸标 志(RSV-F-mmH)之重组RSV-F蛋白质上之其各自之抗原决定区,先将生物传感 器浸于含重组RSV-F-mmH之10微克/毫升溶液之各槽中3分钟,以于涂覆抗 Penta-His抗体之Octet生物传感器(FortebioInc,Cat#18-5079)上捕捉大约0.36nm RSV-F-mmH。然后浸于含mAb-1之100-200微克/毫升溶液之各槽10分钟,使生物 传感器捕获之抗原与第一个抗RSV-F单株抗体(其后简称mAb-1)饱和。随后使生 物传感器浸入含第二个抗RSV-F单株抗体(其后简称mAb-2)之100-200微克/毫升 溶液之各槽5分钟,以检查先行与mAb-1结合的RSV-F-mmH与mAb-2之结合。实 验之每一步骤间,以HBST动力学缓冲液洗涤生物传感器。监测整个实验期间之 实时结合反应,并记录所有步骤之结合反应。测定先行与mAb-1结合的 RSV-F-mmH与mAb-2之结合反应,确定不同抗RSV-F单株抗体之竞争性/非竞争 性行为。

结果

于HTX上进行之连续结合研究展示,没有任何抗RSV-F单 株抗体互相竞争,且能非竞争性地结合于RSV-F-mmH。如表16所示,黑色字体 暗灰格子表明系自我竞争之结合反应。表明不同结合抗原决定区之抗体间不存 在竞争以黑色字体白格子表示。第一个抗RSV-F单株抗体(mAb-1)与抗His捕捉之 RSV-F-mmH蛋白质之结合未妨碍第二个抗RSV-F单株抗体(mAb-2)之结合。就此 研究中之所有抗RSV-F单株抗体而言,发现所观察之mAb-2结合讯息与mAb-1不 存在下(无mAb)之观察相若。此外,发现所有抗RSV-F单株抗体所观察之mAb-2 结合与抗RSV-F抗体之结合顺序无关;表明研究调查中之抗RSV-F抗体具有不同 结合抗原决定区。

表16.抗RSV-F单株抗体之交叉竞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