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构建方法与应用

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构建方法与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进行无痕点突变:对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LT I基因上的TCT突变成AAA,使其对应编码的63号位的丝氨酸(S)突变成赖氨酸(K);2)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的敲除:在步骤1)的基础上,敲除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STⅡ基因,从而达到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目的。使用本发明方法构建的致弱菌粘附性强、体内定植时间长、接种后能防止致病菌株的感染,可用于K88ac+ETEC引起的大肠杆菌病的生物预防。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483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36854.0

  • 申请日2016-07-09

  • 分类号C12N15/70(20060101);C12N15/66(20060101);A61K35/74(20150101);A61P31/04(20060101);A61P1/1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52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戴朝荣

  •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学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7: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1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70 申请日:201607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工程和动物疫病防控领域。

背景技术

仔猪大肠杆菌病又称仔猪黄白痢,有数据表明,每年有约50%的仔猪死亡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n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仔猪黄痢一般发生于产后1周内的仔猪,尤其在产后3-5日内高发,患病仔猪表现为拉黄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以上,甚至100%;仔猪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仔猪,病猪主要变现为拉白色或灰白色稀便,发病率可达65%左右。该病除了造成仔猪死亡外,还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给养殖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表达K88菌毛(又称F4菌毛)的ETEC是引起该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根据K88菌毛的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K88ab、K88ac和K88ad三个血清型抗原变种,而猪K88ac+ETEC血清型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优势血清型。致病过程中,K88菌毛粘附到小肠壁上,使细菌得以定居繁殖,同时菌体分泌肠毒素,导致水和电解质流向肠腔,造成机体腹泻。

对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方法主要为疫苗接种、生物学预防和药物治疗:1.疫苗接种:目前预防仔猪的黄白痢的疫苗主要有全菌灭活疫苗、粘附素(菌毛)疫苗、肠毒素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等。这些疫苗能有效降低临床发病率,但是由于全菌灭活疫苗的细胞壁中含有脂多糖(LPS),可能会对接种动物造成一定的副作用,如:轻微发热、接种后母猪不食、接种部位有炎症反应等;此外,粘附素疫苗、肠毒素疫苗以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制备过程复杂、价格偏高;2.生物学预防:方定一,董国雄(1978,1979)曾从仔猪肠道内分离到一株大肠杆菌——NY-10,该细菌是一种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能有效排斥肠道内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临床试验表明,NY-10能在24小时内完成肠道的定植,并占压倒性优势,持续时间为7天,口服后能有效防止防治仔猪泻痢的发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方定一,董国雄.用无病原性Ny—10株大肠杆菌生物学防制仔猪黄痢的研究.江苏农业科技,1978,5(13):55-58.方定一,董国雄.用口饲NY—10株埃希氏大肠杆菌预防仔猪黄痢的研究.畜牧兽医学报,1979,10(2):79-84.),但该菌株研究背景不甚清楚,究竟是何种类型的肠毒素、菌体内有没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均不明确,且该菌无菌毛粘附性差,体内定植时间不长,现临床几乎不再使用;3.药物治疗:理论上讲,抗生素是一种有效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药物,但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长期乱用、滥用,以及饲料中将抗生素作为添加剂或保健药物,导致大肠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有研究显示,仔猪黄白痢的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氧苄啶、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达86%以上,并且一株细菌有多重耐药谱,这些现状导致临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大肠杆菌感染仔猪时,通过菌毛的粘附作用,将细菌定植到小肠上皮细胞上,这是发生感染的第一步,研究表明,热敏感型肠毒素(LT)对菌毛的粘附有辅助作用(E MBerberov,Y Zhou,D H Francis,et al.Relative importance of heat-labileenterotoxin in the causation of severe diarrheal disease in the gnotobioticpiglet model by a strain of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that producesmultiple enterotoxins.Infect Immun.2004,72(7):3914-2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菌株构建方法及其应用。使用该方法构建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直接致弱菌株粘附性强、体内定植时间长、接种后能防止野毒菌株的感染,可用于K88ac+ETEC引起的大肠杆菌病的生物预防。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在热敏感型肠毒素(LT)对菌毛的粘附有辅助作用、且菌毛粘附作用是大肠杆菌感染仔猪的第一步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一株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础上,对其LT>+致弱株,以有效阻止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定居繁殖,防止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进行无痕点突变:可选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将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LT>

2)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的敲除:在步骤1)的基础上,可选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STⅡ基因,从而达到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目的;更进一步地,敲除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STⅡ基因时,替代一段大小为34bp的dif位点,作为以后辨别该致弱株的标记。

可选地,上述构建方法中所述的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为表达K88ac菌毛,并产肠毒素的大肠杆菌野生株K88ac+ETEC(YZ1205)。

可选地,上述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Red同源重组无痕点突变技术,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YZ1205肠毒素基因进行无痕点突变,使其LT>+ETEC>

可选地,此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操作步骤:

(1)以质粒pSG76-CS为模板,使用引物P1、P2和P3,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DNA片段;其中,所述的引物P1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引物P2具有如SEQ ID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引物P3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2)以步骤(1)中所获得的PCR产物为模板,使用分别具有SEQ ID NO.4和SEQ ID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4和P5继续扩增后,提纯回收;

(3)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使用步骤(2)中所得的DNA片段,对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YZ1205肠毒素基因进行无痕点突变,使其LT>+ETEC>

第二步:以K88ac+ETEC(YZ1205)为模板,以具有SEQ>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SmaⅠ和SmaⅠ、HindⅢ,按顺序分别插入pUC18载体(大连宝生物公司)中相应的酶切位点;再将供筛选用抗性基因DNA片段(优选地,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中的dif-Gm-dif DNA片段)插入SmaⅠ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

第四步:以第三步中所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使用分别具有SEQ ID NO.10和SEQID NO.1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的引物P10和P11继续扩增后,提纯回收;

第五步: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基于第一步中所得的重组菌K88ac+ET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STⅡ基因,达到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目的。在第三步使用的供筛选用抗性基因DNA片段为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中的dif-Gm-dif>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构建方法在防止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方法,主要是采取了直接在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内进行LT>

2)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而得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LT>

3)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并在小鼠体内进行了验证,能够有效防止野毒株的感染,突破常规的疫苗接种预防、抗生素治疗等大肠杆菌病防控方法;

3)本发明提供的致弱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来源于感染的仔猪,因此也可为仔猪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预防提供一种有效生物预防方法。中国猪饲养量巨大,发生黄痢的仔猪数量众多,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能有效预防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这对于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LT(S63K)基因点突变测序结果。

图2是STⅡ基因敲除测序分析结果。

图3是兔体肠毒素检测结果。

图4是K88ac+ETEC(YZ1205)和K88ac+ETEC>

图5是间接免疫荧光(IFA)结果;其中,1.K88ac+ETEC(YZ1205),2.K88ac+ETEC LT(S63K)ΔSTⅡ,3.DH5α。

图6是小鼠回肠粘附试验结果;其中,1.DH5α,2.K88ac+ETEC(YZ1205),3.K88ac+ETEC LT(S63K)ΔSTⅡ,4.PBS。

图7是PCR结果;其中,M:DNA分子量标准DL2000,1-23:攻毒第1-23d PCR检测结果,24:第24d PCR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阐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生物材料来源:

K88ac+ETEC(YZ1205):本实验分离保存;

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购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Cat No,9057);

pUC18载体:购于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Cat No,3218);

质粒pSG76-CS、pSTKST:由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立军教授惠赠[胡逢雪,丁锐,崔震海,于金龙,刘丽霏,敖永华,张立军.大肠杆菌基因无痕敲除技术及策略[J],生物技术通讯,2013,4(24):552-556]。

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购于江苏锐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抗K88ac菌毛单克隆抗体:由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制备并保存;

Goat Anti-Mouse IgG H&L(Alexa488):购于Abcam公司(Cat No,ab150113);

8w龄的Balb/c小鼠购于扬州大学比较医学中心。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采用发生黄痢仔猪小肠道内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构建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K88ac+ETEC分离:

用麦康凯培养基从江苏某猪场初次发生仔猪黄痢5日龄猪小肠道内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经检测,该大肠杆菌能表达K88ac菌毛,具有LT I和STⅡ肠毒素基因,未检测到常见的毒力岛基因,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头孢噻嗪、诺氟沙星、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生长。命名为K88ac+ETEC(YZ1205)。

2.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构建:

(1)LT基因点突变:

根据GenBank发表的pUMNK88Ent序列(Access NO.CP002732.1),设计合成下列引物P1-P5。所述的引物P1-P5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P1:5’-gaggaacacaaaccggctttgtcagatatgatgacggatatgtttccactaaacttagtttgagaagtgctcac-3’(SEQ ID NO.1);

P2:5’-cgagctcggtacccggggatccgctagggataacagggtaatgtcctgctaagtgagcacttctcaaactaagTTTag-3’(SEQ ID NO.2);

P3:5’–gaatatcctgataatatagactgtcctgctaagtgagcacttctcaaactaagattaccctgttatccctatagcggccgcaaaaattaaaaatgaag-3’(SEQ ID NO.3);

P4:5'-gaggaacacaaaccggctttg-3’(SEQ ID NO.4);

P5:5'-gaatatcctgataatatagactg-3’(SEQ ID NO.5)。

以质粒pSG76-CS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DNA片段。其中,在引物P1、P2和P3的作用下扩增发生点突变的部分LT I基因以及插入其内部、来源于质粒pSG76-CS的I-Sec1位点之间的DNA序列,该扩增片段带有同源左右臂,用于后面的Red重组。

重叠PCR方法中,PCR反应体系为:质粒pSG76-CS(50ng/μL)1μL、引物P1、P2和P3(25μM)各1μL、dNTP(10mM/each,大连宝生物公司)2μL、5x buffer 10μL、PrimSTAR HS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0.5μL,去离子水补至50μL。PCR程序为:98℃变性10sec后,68℃退火、延伸2min,共进行30循环,温度降至16℃。扩增后,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PCR产物。

随后,以上述PCR产物为模板,再用引物P4、P5扩增完整的上述基因。PCR反应体系为:PCR产物(5ng/μL)1μL、引物P4和P5(25μM)各1μL、dNTP(10mM/each,大连宝生物公司)2μL、5x buffer 10μL、PrimSTAR HS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0.5μL,去离子水补至50μL。PCR程序为:98℃变性10sec后,54℃退火5sec;72℃延伸2min,共进行30循环,温度降至16℃。扩增后,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大小约1390bp大小的DNA片段。

将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中的质粒pKD46转化K88ac+ETEC,并将携带质粒的K88ac+ETEC(YZ1205)用0.4%L-阿拉伯糖诱导后,制备成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取5μL>

将上述丢失pKD46质粒的重组菌制备成感受态细胞,转化质粒pSTKST,并在含50mg/mL卡那霉素(Kan)的LB平板培养,转接种长出的菌落至含Kan的LB的液体培养基中,30℃,180rpm振荡培养3-5h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氯四环素(CTc)使其终浓度为30μg/mL,继续培养24-36h,诱导I-Sec1酶表达,切开突变基因组两端的I-Sec1识别位点,再通过大肠杆菌自身的修复机制,发生二次重组;将诱导后的菌液稀释后,吸取50μL涂布于含Kan的LB平板上,30℃培养24h后,长出的单菌落,用引物P4、P5进行PCR鉴定,并将PCR产物克隆进pMD18T载体(大连宝生物公司),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图1),第63位丝氨酸(TCT)变为赖氨酸(AAA),所获得的细菌命名为K88ac+ETEC>

(2)STⅡ基因敲除:

根据GenBank发表的pUMNK88Ent序列(Access NO.CP002732.1),设计合成下列引物:其中引物P6、P7用于扩增同源左臂;引物P8、P9用于扩增同源右臂;引物P10、P11用于扩增来自于构建的重组载体中的同源左臂、dif-Gm-dif片段、同源右臂DNA片段;引物P12、P13用于鉴定大肠杆菌中STⅡ基因是否被敲除。所述的引物P6-P13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P6:5’-ctgaattccgctgcattattgattttaggac-3’(SEQ ID NO.6);

P7:5’-cgcccgggcacctcaaccttattgctataag-3’(SEQ ID NO.7);

P8:5’-cgcccgggtatatttatcaatagcattcagcacc-3’(SEQ ID NO.8);

P9:5’-gcgaagcttccggatgatctctaaatatgaat-3’(SEQ ID NO.9);

P10:5’-catataaaagcccactgg-3’(SEQ ID NO.10);

P11:5’-ctttttatgaaaaattatttttg-3’(SEQ ID NO.11);

P12:5’-attgttgacatgaacagc-3’(SEQ ID NO.12);

P13:5’-gcgatctccttcgttagg-3’(SEQ ID NO.13)。

将K88ac+ETEC(YZ1205)接种LB液体培养基,37℃过夜培养后,取1μL菌液作为模板,以引物P6、P7和P8、P9分别扩增大小为378bp和356bp的DNA片段。

其中,PCR反应体系为:菌液1μL、引物(25μM)各1μL、dNTP(10mM/each,大连宝生物公司)2μL、5x buffer 10μL、PrimSTAR HS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0.5μL,去离子水补至50μL。PCR程序为:98℃变性10sec后,68℃退火、延伸1min,共进行30循环,温度降至16℃。

扩增后,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PCR产物,并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SmaⅠ和SmaⅠ、HindⅢ,按顺序分别插入pUC18载体(大连宝生物公司)中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的重组质粒用SmaⅠ酶切后,与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中的dif-Gm-dif片段进行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构建重组质粒。以引物P10、P11扩增大小为1300bp的DNA片段。

其中,反应体系为:菌液1μL、引物(25μM)各1μL、dNTP(10mM/each,大连宝生物公司)2μL、5x buffer 10μL、PrimSTAR HS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0.5μL,去离子水补至50μL。PCR程序为:98℃变性10sec后,68℃退火、延伸2min,共进行30循环,温度降至16℃,1%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PCR产物。

将大肠杆菌基因删除试剂盒中的质粒pKD46转化K88ac+ETEC>+ETEC>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中,对实施例1中构建的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致弱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具体如下:

1)肠毒素检测

配制改良的产毒培养基CAYE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3g、氯化钠1.25g、磷酸氢二钾5.7g、微量盐混合溶液0.5mL(5.0%硫酸镁、0.5%氯化锰、0.5%三氯化铁溶于0.001M硫酸溶液中)依次溶于灭菌蒸馏水中,使总量成500mL。用10M氢氧化钠调pH到8.5,121℃高压灭菌15min,放4℃冰箱备用,使用前以无菌方法加入葡糖至0.25%。

分别将K88ac+ETEC(YZ1205)、K88ac+ETEC>

将2-3kg的健康家兔,手术前饥饿48h,麻醉后以无菌术切开腹壁,自回盲口开始,沿向心方向用4号手术缝线结扎回肠,注射段约5cm,间隔段约1cm,共4段。第一段注射除菌的CAYE培养基,第二段注射无菌DH5α培养上清,第三段注射无菌K88ac+ETEC(YZ1205)培养上清,第四段注射无菌K88ac+ETEC>+ETEC>+ETEC(YZ1205)无菌培养上清的肠段积液体积与肠段长度比值为1.27(图3),这表明K88ac+ETEC>

2)生长特性比较

将K88ac+ETEC(YZ1205)和K88ac+ETEC>+ETEC>+ETEC(YZ1205),生长至10h时,两者繁殖的细菌总数基本相等,10h后由于菌液的浓度过高,超出分光光度计测定范围,而无法进行测定,表明肠毒素基因的突变、敲除对细菌最终繁殖数量影响不大。

3)小鼠小肠黏附试验

在LB平板上复苏K88ac+ETEC(YZ1205)、K88ac+ETEC>+ETEC>

将8w龄大小的清洁级Balb/c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后,采集小鼠的回肠,切割成大小3mm长的肠段,剪开肠管,无菌的37℃0.01moL/L PBS(pH7.6)中洗涤3遍,浸泡到上述1mL菌液及无菌的0.01moL/L PBS(pH7.6)中,37℃孵育1h后,刮取回肠粘膜,涂布载玻片,美兰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结果(图6)K88ac+ETEC(YZ1205)、K88ac+ETEC>

4)减毒株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及在小鼠体内定植时间

为了避免过多的小鼠肠道内杂菌干扰,在进行动物实验前用抗生素清理肠道内的其他杂菌,而K88ac+ETEC(YZ1205)、K88ac+ETEC>

在含Amp的LB平板上复苏K88ac+ETEC(YZ1205)、K88ac+ETEC>9cfu/400μL,用于小鼠灌胃接种。

饲喂8w龄的Balb/c小鼠含氨苄青霉素(5g/L)的无菌水,水里添加同时6.7%的果糖,以促进饮水,清除肠道内的其他菌群;48h后,灌胃前12h,小鼠禁食;灌胃前4h,将饮水换为无果糖但添加抗生素的无菌水;灌胃前3h,给小鼠腹腔注射西咪替丁(50mg/kg),以减少胃酸分泌。将小鼠分成4组,第一组5只,第二组5只,第三组35只,第四组5只;第一、二、四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400μL携带pUC18质粒的K88ac+ETEC(YZ1205)、K88ac+ETEC>+ETEC>+ETEC(YZ1205)。接种后观察和记录各组小鼠的发病、死亡情况,对死亡的小鼠进行解剖观察肠道的病变;同时每天收集第二组小鼠的粪便,两倍体积的无菌0.01moL/L>

P14:5’TAGAGACCGGTATTACAGAAATCTGA3’(SEQ ID NO.14);

P15:5’TCATCCCGAATTCTGTTATATATGTC3’(SEQ ID NO.15);

其反应体系为:菌液1μL、引物P14、P15各1μL、dNTP(10mM/each,大连宝生物公司)2μL、10x buffer 5μL、rTaq DNA聚合酶(大连宝生物公司)0.5μL,去离子水补至50μL。PCR程序为:94℃预变性5min后,94℃变性30sec、54℃退火30sec、72℃延伸1min,共进行30循环,72℃再充分延伸10min,温度降至16℃,1%琼脂糖凝胶电泳。

结果第二组以及空白对照第四组所有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第一组接种4h后,小鼠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愿走动,禁食进水较少,蜷缩成一团,被毛竖立,出现颤抖等临床症状,部分小鼠尿色变深、腹泻,12-24h内死亡4只,最终存活1只,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肠道鼓气、有较多积液,肠系膜水肿,腹腔内有浆液性渗出;第三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段攻毒,144h后攻毒以及之前不同时间段攻毒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168h后攻毒的5只小鼠,其中4只精神状态良好,无任何临床症状,1只8h后出现精神萎靡,被毛竖立,蜷缩成一团症状,但第二天又恢复正常。这表明减毒的K88ac+ETEC>+ETEC(YZ1205)的粘附,由K88ac+ETEC引起的仔猪黄痢一般高发生时间为出生后的3-5天,ETEC>+ETEC引起的仔猪黄痢。PCR检测结果显示,减毒的K88ac+ETE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能有效防止K88ac+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野毒株的感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