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

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包括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膨胀螺栓环形构件、预埋件环形构件、膨胀螺栓、预埋件、混泥土墙体、模板、球壳混凝土梁、混凝土壳、支撑网壳、分片网壳、通孔以及预埋件固定板。本发明施工方法在施工时,先分片安装径向钢管、环向钢管,并通过环形构件固定于混泥土墙体结构上,最后铺设模板,形成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可以保证结构精度、降低模板支设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其次,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为钢结构,可以回收利用,且减少木材使用量,节能环保;克服了混泥土墙体结构成型精度差、支撑体系难度大的难题,解决了混泥土墙体结构模板施工的难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2

    授权

    授权

  • 2018-0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1/32 申请日:201706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8-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具体为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属于土建工程建造技术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泥土墙体结构造型美观、防水效果好而得到广泛应用,因球壳结构为弧形,使得混泥土墙体结构存在放线难度大的问题,很容易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难以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同时对于弧形结构传统直线型木枋作为龙骨已不能满足要求,如何解决球壳结构模板支撑、控制模板精度是混泥土墙体结构施工的当务之急。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包括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膨胀螺栓环形构件、预埋件环形构件以及支撑网壳;所述径向钢管外部设置环向钢管,且径向钢管、环向钢管相互组合为分片网壳;所述分片网壳位于支撑网壳内部,且支撑网壳外部设置模板;所述模板内部填充有球壳混凝土梁和混泥土壳;所述支撑网壳内部填充有混泥土墙体,且混泥土墙体内部设置膨胀螺栓、预埋件;所述混泥土墙体侧壁设置膨胀螺栓环形构件、预埋件环形构件。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环形构件、膨胀螺栓、预埋件、混泥土墙体、模板、球壳混凝土梁均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径向钢管、环向钢管均可为方钢管或者圆钢管。

优选的,所述径向钢管与环向钢管交错焊接成网状支撑网壳,且支撑网壳内部由若干个分片网壳相互焊接组成。

优选的,所述径向钢管与环向钢管所围支撑网壳的尺寸随球壳混凝土梁的尺寸变化而变化。

优选的,所述膨胀螺栓环形构件、预埋件环形构件可以为槽钢或者方钢。

优选的,所述膨胀螺栓环形构件上开有通孔,且通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径向钢管通过点焊连接膨胀螺栓环形构件和预埋件环形构件。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环形构件和预埋件之间设置预埋件固定板,且预埋件环形构件和预埋件均通过点焊连接预埋件固定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膨胀螺栓环形构件、预埋件环形构件、膨胀螺栓以及预埋件进行深化设计,根据结构施工荷载确定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膨胀螺栓以及预埋件数量及间距,确定膨胀螺栓环形构件以及预埋件环形构件的截面大小,根据结构确定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膨胀螺栓环形构件以及预埋件环形构件的弧度;

步骤二,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膨胀螺栓安装方式或预埋件安装方式,随后通过膨胀螺栓将膨胀螺栓环形构件固定于混泥土球壳中,或者通过预埋件将预埋件环形构件固定于混泥土球壳中;

步骤三,在地面上先对径向钢管、环向钢管进行组装,使径向钢管、环向钢管围成单独的分片网壳,待达到所需数量的分片网壳后,将组装完成的分片网壳进行分片吊装上;

步骤四,将各个分片网壳组装起来形成支撑网壳,最后在安装完成的支撑网壳外部铺设模板;

步骤五,在模板上进行浇筑球壳混泥土梁和混泥土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施工方法在施工时,先分片安装径向钢管、环向钢管,并通过环形构件固定于混泥土墙体结构上,最后铺设模板,形成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可以保证结构精度、降低模板支设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其次,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为钢结构,可以回收利用,且减少木材使用量,节能环保;克服了混泥土墙体结构成型精度差、支撑体系难度大的难题,解决了混泥土墙体结构模板施工的难题,可广泛应用于球壳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支撑网壳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膨胀螺栓固定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埋件固定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梁节点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支撑网壳分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膨胀螺栓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径向钢管,2、环向钢管,3、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01、预埋件环形构件,4、膨胀螺栓,401、预埋件,5、混泥土墙体,6、模板,7、球壳混凝土梁,8、混凝土壳,9、支撑网壳,901、分片网壳,10、通孔,11、预埋件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混泥土球壳结构的支撑网壳,包括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预埋件环形构件301以及支撑网壳9;所述径向钢1管外部设置环向钢管2,且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相互组合为分片网壳901;所述分片网壳901位于支撑网壳9内部,且支撑网壳9外部设置模板6;所述模板6内部填充有球壳混凝土梁7和混泥土壳8;所述支撑网壳9内部填充有混泥土墙体5,且混泥土墙体5内部设置膨胀螺栓4、预埋件401;所述混泥土墙体5侧壁设置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预埋件环形构件3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预埋件环形构件301、膨胀螺栓4、预埋件401、混泥土墙体5、模板6、球壳混凝土梁7均为弧形,使得结构成型效果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均可为方钢管或者圆钢管,满足不同安装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径向钢管1与环向钢管2交错焊接成网状支撑网壳9,且支撑网壳9内部由若干个分片网壳901相互焊接组成,使得安装过程更为便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径向钢管1与环向钢管2所围支撑网壳9的尺寸随球壳混凝土梁7的尺寸变化而变化,适用范围更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预埋件环形构件301可以为槽钢或者方钢,满足不同安装需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上开有通孔10,且通孔10为圆形或椭圆形,便于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径向钢管1通过点焊连接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和预埋件环形构件301,使得支撑效果更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预埋件环形构件301和预埋件401之间设置预埋件固定板11,且预埋件环形构件301和预埋件401均通过点焊连接预埋件固定板11,使得焊接效果更好。

实施例一:

步骤一,对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膨胀螺栓4进行深化设计,根据结构施工荷载确定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膨胀螺栓4数量及间距,确定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的截面大小,根据结构确定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的弧度;

步骤二,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膨胀螺栓4安装方式,随后通过膨胀螺栓4将膨胀螺栓环形构件3固定于混泥土球壳5中;

步骤三,在地面上先对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进行组装,使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围成单独的分片网壳901,待达到所需数量的分片网壳901后,将组装完成的分片网壳901进行分片吊装上;

步骤四,将各个分片网壳901组装起来形成支撑网壳9,最后在安装完成的支撑网壳9外部铺设模板6;

步骤五,在模板6上进行浇筑球壳混泥土梁7和混泥土壳8。

实施例二:

步骤一,对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预埋件环形构件301、预埋件401进行深化设计,根据结构施工荷载确定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预埋件401数量及间距,确定预埋件环形构件301的截面大小,根据结构确定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预埋件环形构件301的弧度;

步骤二,根据施工需要选择预埋件401安装方式,随后通过预埋件401将预埋件环形构件301固定于混泥土球壳5中;

步骤三,在地面上先对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进行组装,使径向钢管1、环向钢管2围成单独的分片网壳901,待达到所需数量的分片网壳901后,将组装完成的分片网壳901进行分片吊装上;

步骤四,将各个分片网壳901组装起来形成支撑网壳9,最后在安装完成的支撑网壳9外部铺设模板6;

步骤五,在模板6上进行浇筑球壳混泥土梁7和混泥土壳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