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

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所述接合构造能够提高将送液管单元与长条状流路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对密封装接构造的随动性,并且能够完全阻止该接合部分处的空气的侵入。所述接合构造用于能够在粘性液体的排出作业后仅更换塑料容器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密封装接单元包含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将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由此,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卡定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74061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思美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680010682.1

  • 发明设计人 冈村直实;斋藤敦;渡边担;

    申请日2016-02-1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淼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3:52: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2-21

    授权

    授权

  • 2018-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83/00 申请日:20160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1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盒式塑料容器的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所述盒式塑料容器将粘性液体、特别是湿气固化型的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或氧固化型的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收纳于具有柔性的袋或容器中,并在通过从外部施加压力而使该袋或容器变形缩小来使内部的粘性液体向外部排出时被有效地使用。

背景技术

以往,在排出湿气固化型粘接剂或氧固化型粘接剂等粘性液体来进行涂敷等的装置中,当粘接剂与空气接触时就会固化,因此,会产生的不良情况是:当粘接剂飞散时,在其飞散部位直接凝固而造成污染等,所以,需要在不与空气接触的状态下涂敷粘接剂。

作为排出这种不宜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来进行涂敷等的装置,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装置。

如图6所示,这种粘性液体的排出装置是如下构成的装置:通过加压从设置于塑料容器100内的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经过送液管单元104从排出喷嘴排出粘接剂等粘性液体。塑料容器100设置于加压箱106内,加压空气经过空气供给管108被供给至加压箱106内。

长条状流路构件102具有用于装配于塑料容器主体110的开口部112的上端装配部114。在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的下端形成有开口端部116,在其侧面形成有多个流路孔118。从开口端部116、流路孔118通过的粘性液体124从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的长条状圆柱管体120的内部的长条状流路部122通过后,经过送液管单元104从排出喷嘴被加压排出。

然后,排出装置具备所谓的盒式塑料容器,所述盒式塑料容器能够在排出粘性液体后仅更换设置有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的塑料容器100。塑料容器100通常以被放入瓦楞板纸箱的状态来输送。在塑料容器100被放入瓦楞板纸箱的状态的方式中,称为所谓的盒中袋(bag-in-box)。

然后,如图7和图8所示,送液管单元的基端部和设置于塑料容器的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装配部例如通过密封装接单元126而形成以密封状态接合的构造。

将以往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示于图7和图8。在图7和图8中,以往的接合构造101是通过密封装接单元126以密封状态接合的构造。密封装接单元126具有固定构件128。固定构件128具有在中央部开有插通口130的圆筒基体132,并具有如下构成:在圆筒基体132的下部外表面形成有环状凸缘部134,圆筒基体132和环状凸缘部134的下表面形状形成为具有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的上端装配部114的上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在环状凸缘部134的上表面形成有支承阶梯部136并且在圆筒基体132的上部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138。

在圆筒基体132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内倾斜的锥形部140。142是带贯通孔的帽构件,在圆形板144的中央部开穿有与支承阶梯部136抵接的贯通孔146,并且在从圆形板144的周缘部垂下设置的环状侧壁148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内螺纹部150,该内螺纹部150能够与形成于塑料容器主体110的开口部112的圆筒侧壁112a的外表面的外螺纹部112b螺合。152是紧固构件,具有在中心部贯穿设置有中心孔154的圆筒构件156,在圆筒构件156的内周面的下部部分形成有紧固内螺纹部158。如图7所示,紧固构件152的中心孔154的上部部分形成为朝向上部直径逐渐变小。带贯通孔的帽构件142和紧固构件152以图8(a)所示地组合。

此外,如图7所示,作为长条状流路构件102的长条状流路部122,在中心部设置有贯通流路159。然后,上端装配部114具有:内周壁162,形成液体排出口160;以及外周壁166,设置于通过支承壁164与内周壁162以规定间隔分离的位置。内周壁162的内径形成为上部部分的直径比下部部分的直径大,并且内周壁的上端面成为向内倾斜的锥形部168。外周壁166的上端部向外折弯而形成有外周阶梯部170。能够通过将外周阶梯部170嵌合于塑料容器主体110的开口部112的外周缘部来将长条状流路构件102拆装自如地装接于开口部112。这些构成例如详细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但是,在以往的接合构造中,当施加使长条状流路构件102倾斜的力时,由于对将送液管单元104与长条状流路构件102接合的固定构件128的接合部分无随动性,因此,如图8(b)所示,恐怕会在该接合部分产生间隙G,空气恐怕会进入。

然后,在所述通过加压来排出塑料容器内的粘性液体的排出装置中,由于在接合部分等仅空出微小间隙,加压箱内的加压后的空气即会进入,因此,要求高气密性。所以,所要求的气密性例如与对封入有粘性液体的塑料容器内进行减压来从所述塑料容器内吸引并排出粘性液体的排出装置不同。

像这样,在通过加压排出粘性液体的加压式排出装置中,特别是在粘性液体是湿气固化型粘接剂或氧固化型粘接剂等不宜与空气接触的粘性液体的情况下,当在接合部分等仅进入少许空气时,空气也会混入所述粘性液体中,不可避免产生如下问题。

在将排出喷嘴作为涂敷喷嘴来进行喷嘴涂敷作业的情况下,进入填充有粘性液体的流路的空气构成流路中粘性液体不连续的部分,因此,会产生进行喷嘴涂敷时所涂敷的粘性液体缺损的部位。此外,在从排出喷嘴向注射器进行填充作业的情况下,进入到粘性液体的流路中的空气作为气泡混入注射器内。

另一方面,需要采用所谓的盒式塑料容器,以便能够在排出粘性液体后更换设有长条状流路构件的塑料容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81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923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237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的涂敷装置等排出装置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所述接合构造能够提高将送液管单元与长条状流路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对密封装接构造的随动性,并且能够完全阻止该接合部分处的空气的侵入。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是如下的接合构造:包含以延伸至塑料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方式装配并且在长尺寸方向具有内部贯通孔的长条状流路构件的塑料容器设置于加压箱内,所述塑料容器内的粘性液体通过加压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排出,经由通过密封装接单元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接合的送液管单元从排出喷嘴单元排出,能够在所述粘性液体的排出作业后仅更换所述塑料容器,所述密封装接单元包含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将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由此,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卡定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

优选的是,在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设置有卡定部,在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定部卡合的被卡定部,将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由此,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卡定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

优选的是,设置于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卡定部是形成于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插入部侧大径部,设置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上端部的被卡定部是与所述插入部侧大径部对应地形成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内部贯通孔的被插入部侧小径部。

优选的是,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壁厚构成为比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壁厚薄,由此,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具有可挠性。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装接单元包含用于以接合状态对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和所述送液管单元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形成于卡定固定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可挠性圆筒状构件的下端部,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具有: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以及卡定固定部,为了使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卡定固定于所述固定构件而形成于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的外周面。

优选的是,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长度是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顶端部到达设置于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的内部贯通孔的所述被卡定部的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以与所述送液管单元不同的原材料并且分体地构成。

优选的是,所述送液管单元的内径比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的外径大,使所述送液管单元的下端部的内周面抵接于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的外周面。

优选的是,所述送液管单元的外径比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的内径小,使所述送液管单元的下端部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的内周面。

本发明的长条状流路构件是通过所述接合构造接合而成的长条状流路构件。

优选的是,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是在侧面开穿有一个以上的流路孔的管状体。

本发明的塑料容器是将所述长条状流路构件装配于塑料容器主体而成的塑料容器。

优选的是,所述粘性液体是湿气固化型的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或氧固化型的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具有:加压箱;压缩空气供给单元,向所述加压箱内供给压缩空气;所述塑料容器,设置于所述加压箱内;送液管单元,一端与所述塑料容器的开口部连通;以及排出喷嘴单元,与所述送液管单元的另一端连接。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其显著的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以及使用该接合构造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所述接合构造能够提高将送液管单元与长条状流路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对密封装接构造的随动性,并且能够完全阻止该接合部分处的空气的侵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分解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接合构造的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以及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3是表示将图1的分解剖面图的构件组合后的状态的概略图,图3(a)是剖面概略图,图3(b)是俯视概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图4(a)是剖面概略图,图4(b)是俯视概略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图5(a)是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以及长条状流路构件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粘性液体的排出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接合构造的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分解剖面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接合构造的概略图,图8(a)是表示带贯通孔的帽构件与紧固构件被组合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b)是表示在接合构造的接合部分产生间隙的状态的概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的是,这些是示例性地示出的例子,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相同构件用相同符号表示。

在图1和图3中,符号10A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的一例。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10A是用于粘性液体排出装置的接合构造,包含以延伸至塑料容器主体12的内部的方式装配并且在长尺寸方向具有内部贯通孔14A的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塑料容器18设置于图6所示的加压箱内,塑料容器18内的粘性液体通过加压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排出,经由通过密封装接单元20A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接合的送液管单元22A从排出喷嘴单元(图示省略)排出,能够在粘性液体的排出作业后仅更换塑料容器18。

塑料容器主体12以通过加压能够被压扁的方式由具有柔性的塑料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形成,但从柔性、经济性、成型难易度方面考虑,软聚乙烯特别合适。在塑料容器主体12的上部开穿有开口部13。在塑料容器主体12的内部能够填充粘性液体。在塑料容器主体12的内部填充有粘性液体的情况下,当从塑料容器主体12的外侧施加压力时,此压力其以如下方式发挥作用:塑料容器主体12通过加压变形缩小,最终被压扁,内部的粘性液体从开口部13经由送液管单元22A被加压排出。作为送液管单元22A,优选管子(tube)或管(pipe)。作为送液管单元22A的材质,优选特氟龙(注册商标:Teflon)。

作为粘性液体,可应用粘度为5~500Pa·s/23℃,优选为10~100Pa·s/23℃,更优选为15~60Pa·s/23℃的粘性液体。作为粘性液体,特别优选使用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作为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粘接剂、密封材料、灌封材料等。优选的是,粘性液体的表干时间(TFT)为0~60分钟,优选为0~10分钟,更优选为0~3分钟的范围。本实施方式中,在应用于粘度以及表干时间为上述范围的粘性液体时,与以往产品相比,可实现不易污染的巨大效果。作为具有粘接性的固化性组合物,优选湿气固化型或氧固化型等与空气接触在常温下能够固化的常温固化型的固化性组合物,特别是,更优选使用改性硅酮系、聚氨酯系、硅酮系等湿气固化型粘接剂。

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10A构成为:密封装接单元20A包含具有可挠性的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14A,由此,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卡定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

更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可设为如下构造:在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设置有卡定部26A,在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卡定部26A卡合的被卡定部28A,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14A,由此,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卡定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在图1~图3的例子中,作为卡定部26A,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自身成为卡定部。即,优选采用如下构成: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塞入内部贯通孔14A,由此,因外力而变形的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通过欲恢复原状的力而卡定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内部贯通孔14A。就是说,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还具有弹性。

此外,如图1~图3所示,能够构成为:设置于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卡定部26A是形成于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插入部侧大径部30,设置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的被卡定部28A是与插入部侧大径部30对应地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内部贯通孔14A的被插入部侧小径部31。

在图1的例子中,如图2所示,构成为: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插入部主体32A的外径D1比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内部贯通孔14A的被插入部侧大径部34的内径D2小,并且,比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内部贯通孔14A的被插入部侧小径部31的内径D3大。由此,在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14A时,通过被插入部侧小径部31而被卡定。

优选的是,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以与送液管单元22A不同的材料并且分体地构成。作为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优选由软聚乙烯、乙丙橡胶(EPT)等软塑料形成,以便具有可挠性。

此外,在图示例子中,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壁厚构成为比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壁厚薄,由此,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构成为具有可挠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密封装接单元20A包含用于以接合状态对长条状流路构件16A和送液管单元22A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36A,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形成于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A的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A的下端部,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A具有: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A,在内部具有贯通孔39;以及环状的卡定固定部42A,为了使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A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A而形成于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A的外周面。

更详细而言,密封装接单元20A具有固定构件36A,固定构件36A具有在中央部开有插通口66的圆筒基体68,并具有如下构成:在圆筒基体68的下部外表面形成环状凸缘部70,并且,在圆筒基体68的上部外表面形成外螺纹部58。在圆筒基体68的下部形成有供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A的卡定固定部42A卡定固定的环状的被卡定固定部72。

此外,如图1~图3所示,作为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长条状流路部,在中心部设置有内部贯通孔14A。长条状流路构件16A是在侧面开穿有一个以上的流路孔75的管状体。然后,上端装配部74具有:内周壁78,形成液体排出口76;以及外周壁82,设置于通过支承壁80与内周壁162以规定间隔分离的位置。内周壁78的内径形成为上部部分的直径比下部部分的直径大,并且内周壁的上端面成为向内倾斜的锥形部。外周壁82的上端部向外折弯而形成有外周阶梯部。能够通过将外周阶梯部嵌合于塑料容器主体12的开口部13的外周缘部来将长条状流路构件16A拆装自如地装接于开口部13。这些基本构成例如详细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

48是带贯通孔的帽构件,在圆形板的中央部开穿有贯通孔,并且,在从圆形板的周缘部垂下设置的环状侧壁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内螺纹部52,该内螺纹部52能够与形成于塑料容器主体12的开口部13的圆筒侧壁的外表面的外螺纹部50螺合。作为该带贯通孔的帽构件48,其与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构件是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再一次的详细说明。不过,在图示例子中,通过在带贯通孔的帽构件48的外周面设置凹部88而形成比以往不易滑动的构造。

54是紧固构件,具有在中心部贯穿设置有中心孔55的圆筒构件,在圆筒构件的内周面的下部部分形成有紧固内螺纹部56,能够与形成于固定构件36A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58螺合。如图1所示,紧固构件54的中心孔55的上部部分形成为朝向上部直径逐渐变小。作为该紧固构件54,其与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构件是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再一次的详细说明。

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长度具有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A的顶端部到达设置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内部贯通孔14A的被卡定部28A的长度。

在图1~图3的例子中示出了如下例子:构成为送液管单元22A的内径比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A的外径大,使送液管单元22A的下端部的内周面44抵接于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A的外周面46。

使用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10A而接合构成的长条状流路构件16A是本实施方式的长条状流路构件。

将在塑料容器主体12装配有使用这种接合构造10A而接合构成的长条状流路构件16A的塑料容器18嵌入图6所示的以往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中,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即,本实施方式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构成为具有:加压箱;压缩空气供给单元,向加压箱内供给压缩空气;塑料容器18,设置于加压箱内;送液管单元22A,一端与塑料容器18的开口部连通;以及排出喷嘴单元,与送液管单元22A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对于加压箱、压缩空气供给单元、送液管单元以及排出喷嘴单元,可应用专利文献1~3中所述的排出粘性液体的涂敷装置的构件。

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粘性液体排出装置中进一步设置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密封连通单元。

接着,将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另一实施方式示于图4。在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10B中,长条状流路构件16A和送液管单元22B通过密封装接单元20B接合。

如图4所示,密封装接单元20B包含用于以接合状态对长条状流路构件16A和送液管单元22B进行固定的固定构件36B,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B形成于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B的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B的下端部,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B具有: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在内部具有贯通孔;环状的卡定固定部42B,为了使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B而形成于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的外周面。

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接合构造10B,构成为:送液管单元22B的外径比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的内径小,使送液管单元22B的下端部的外周面60抵接于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的内周面6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a)所示,在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B的内周面62形成有用于使送液管单元22B不过度插入的环状突起64。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所述接合构造10A是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再一次的详细说明。如此一来,长条状流路构件16A与送液管单元22B接合。

而且,将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示于图5。

在图5中,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形成于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A的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C的下端部。可挠性圆筒状构件38C构成为具有: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C;以及环状的卡定固定部42C,为了使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C卡定固定于固定构件36A而形成于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40C的外周面。在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的插入部主体32C设置有作为环状突起的卡定部26C。然后,在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上端部设置有与卡定部26C卡合的被卡定部28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与塑料容器主体12的开口部13的密封性,在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外周壁82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环状突起86。

如图5(a)和图5(b)所示,构成为:作为环状突起的卡定部26C的部分的外径D4比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内部贯通孔14B的大径部分84的内径D5大。

由此,当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14B时,通过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内部贯通孔14B的内周面而被卡定。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内部贯通孔14B的大径部分84在更下方的内部贯通孔14B处直径稍微变小。因此,内部贯通孔14B的内径D6比内径D5小。

即,设置于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的卡定部26C是插入部侧大径部,设置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被卡定部28B是与插入部侧大径部对应地形成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内部贯通孔14B的被插入部侧小径部。通过如此地构成,可设为如下构造:将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的上端部插入内部贯通孔14B,由此,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24C卡定于长条状流路构件16B。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所述接合构造10A是基本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再一次的详细说明。

符号说明

10A、10B 接合构造

12、110 塑料容器主体

13、112 开口部

14A、14B 内部贯通孔

16A、16B、102 长条状流路构件

18、100 塑料容器

20A、20B、126 密封装接单元

22A、22B、104 送液管单元

24A、24B、24C 可挠性圆筒状插入部

26A、26B、26C 卡定部

28A、28B 被卡定部

30 插入部侧大径部

31 被插入部侧小径部

32A、32B、32C 插入部主体

34 被插入部侧大径部

36A、36B、128 固定构件

38A、38B、38C 可挠性圆筒状构件

39 贯通孔

40A、40B、40C 可挠性圆筒状构件主体

42A、42B、42C 卡定固定部

44、62 内周面

46、60 外周面

48、142 带贯通孔的帽构件

50、58、138 外螺纹部

52、56、150、158 内螺纹部

54、152 紧固构件

55 中心孔

64 环状突起

66、130 插通口

68、132 圆筒基体

70 环状凸缘部

72 被卡定固定部

74、114 上端装配部

75、118 流路孔

76 液体排出口

78、162 内周壁

80、164 支承壁

82、166 外周壁

84 大径部分

86 环状突起

88 凹部

101 以往的接合构造

106 加压箱

108 空气供给管

112a 圆筒侧壁

112b 外螺纹部

116 开口端部

120 长条状圆柱管体

122 长条状流路部

124 粘性液体

134 环状凸缘部

136 支承阶梯部

140、168 锥形部

144 圆形板

146 贯通孔

148 环状侧壁

154 中心孔

156 圆筒构件

158 紧固内螺纹部

159 贯通流路

160 液体排出口

170 外周阶梯部

D1、D4 外径

D2、D3、D5、D6 内径

G 间隙。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