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实体消费环境的消费者的生物特征图像。利用身份数据库,辨识生物特征图像,以获得身份信息。检测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根据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获得消费者所关注的商品和/或实体行为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消费者在网络消费环境的网络行为信息。根据实体行为信息及网络行为信息,动态调整商品的标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467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910803862.0

  • 申请日2019-08-28

  • 分类号G06Q30/02(2012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徐协成

  •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6: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消费环境(Online)的发展相当迅速。在网络消费环境中,可以针对个别消费者的网络行为信息进行记录,并据以提供相关的商品优惠与建议,以促进消费。

在实体消费环境(Offline)中,无法针对个人量身打造,仅能采取固定的标价,而难以针对个别消费者进行促销。消费者常常会在实体消费环境体验,但却到网络消费环境购物的现象。因此,实体消费环境的销售量不断下滑。如何将网络消费环境与实体消费环境进行整合,朝向全通路(O2O)智能零售(即网络消费环境(Online)和实体消费环境(Offline))发展,让消费者感受到无差别的购物体验,以提升实体消费环境的销售量,已成为研究人员努力研究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一种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控制方法。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实体消费环境的消费者的生物特征图像。利用身份数据库,辨识生物特征图像,以获得身份信息。检测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根据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获得消费者所关注的商品和/或实体行为信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消费者在网络消费环境的网络行为信息。根据实体行为信息及网络行为信息,动态调整商品的标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整合系统包括图像提取单元、身份数据库、身份辨识单元、活动检测单元、商品数据库、商品辨识单元、行为分析单元、行为数据库及动态标价单元。图像提取单元用以获得实体消费环境的消费者的生物特征图像。身份辨识单元用以利用身份数据库,辨识生物特征图像,以获得身份信息。活动检测单元用以检测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商品辨识单元用以利用商品数据库,根据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获得消费者所关注的商品。行为分析单元用以根据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获得消费者的实体行为信息。行为数据库用以根据身份信息,提供消费者在网络消费环境的网络行为信息。动态标价单元用以根据实体行为信息及网络行为信息,动态调整该商品的标价。

为了对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2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整合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的示意图。

图4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电子标签的示意图。

图5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6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7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8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整合系统

110:图像提取单元

120:身份数据库

130:身份辨识单元

140:活动检测单元

150:商品数据库

160:商品辨识单元

170:行为分析单元

180:行为数据库

190:动态标价单元

800:移动装置

900:电子标签

AC1:实体行为信息

AC2:网络行为信息

BC1:结账条码

CM1:消费者

EY1:视线

ID1:身份信息

IM1:生物特征图像

LC1:定位位置

OFF2、OFF3、OFF4:远端运算装置

ON2、ON3、ON4:近端运算装置

PD1:商品

PR1:标价

S110、S120、S121、S130、S140、S160、S170、S180、S190、S191、S192: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100的示意图。整合系统100能够整合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信息,以提升实体消费环境的销售量。在一实施例中,整合系统100包括一图像提取单元110、一身份数据库120、一身份辨识单元130、一活动检测单元140、一商品数据库150、一商品辨识单元160、一行为分析单元170、一行为数据库180及一动态标价单元190。图像提取单元110例如是用以提取图像的一摄像机或一相机等。身份数据库120、商品数据库150及行为数据库180例如是用以存储各种数据的一存储器、一硬盘或一云端数据中心等。身份辨识单元130、活动检测单元140、商品辨识单元160、行为分析单元170及动态标价单元190例如是具有运算处理功能的一电路、一芯片、一电路板或存储数组程序代码的记录装置等。以下更搭配一流程图详细说明上述各项元件的运作。

请参照图1及图2,图2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整合系统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整合系统100的控制方法通过实体消费环境的辨识与检测,以获得实体行为信息AC1,再结合网络消费环境的网络行为信息AC2,以进行动态标价。在步骤S110中,图像提取单元110获得实体消费环境的一消费者CM1(绘示在图3)的一生物特征图像IM1,其中生物特征可包括脸部、指纹、虹膜、静脉、掌纹及掌形等。请参照图3,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的示意图。在实体消费环境中,图像提取单元110例如是设置在货架上,图像提取单元110可以拍摄到消费者。在实体消费环境中,可以设置多个图像提取单元110。

接着,在步骤S120中,身份辨识单元130利用身份数据库120辨识生物特征图像IM1,以确认是否能够获得一身份信息ID1。若身份数据库120已存储此位消费者CM1的生物特征图像IM1及其对应的身份信息,则身份辨识单元130能够获得身份信息ID1,并进入步骤S130;若身份数据库120未存储此位消费者CM1的生物特征图像及其对应的身份信息,则身份辨识单元130无法获得身份信息ID1,并进入步骤S121。

在步骤S121中,身份辨识单元130将此位消费者CM1的生物特征图像IM1存储在身份数据库120中。

在步骤S130中,身份辨识单元130利用身份数据库120,辨识生物特征图像IM1,以获得了身份信息ID1。身份信息ID1例如是某一网络登入帐号或者是一会员帐号等。网络登入帐号可以是整合多个网络消费平台的一整合帐号。

接着,在步骤S140中,活动检测单元140检测消费者CM1在实体消费环境的一活动。举例来说,活动检测单元140可以对生物特征图像IM1进行分析,例如追踪消费者CM1的一视线EY1。或者,活动检测单元140可以根据图像提取单元110所设置的位置、GPS、WIFI、蓝牙、RFID、UWB、ZigBee等得知消费者CM1的一定位位置LC1,可藉以追踪购物热区。视线EY1或定位位置LC1可用来获得消费者CM1所关注的商品(如后述的步骤S160),并用来获得实体行为信息AC1(如后述的步骤S170),实体行为信息AC1可例如包括关注商品次数、关注时间、历史消费记录、金额、频率、类别、数量、消费者CM1的年纪、性别等。

然后,在步骤S160中,商品辨识单元160根据消费者CM1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例如是视线EY1或定位位置LC1),获得消费者CM1所关注的一商品PD1。举例来说,商品数据库150可记录了商品PD1的名称、类别、数量与位置等。根据商品数据库150,商品辨识单元160可以通过视线EY1,推估出消费者CM1的视线EY1的落点,以得知消费者CM1在观看的商品PD1。或者,商品辨识单元160可以根据定位位置LC1得知消费者CM1位于商品PD1的陈列区域。

接着,在步骤S170中,行为分析单元170根据消费者CM1在实体消费环境的活动(例如是视线EY1、定位位置LC1、消费者商品注视力、消费者情绪等),获得消费者CM1的一实体行为信息AC1。举例来说,行为分析单元170根据视线EY1可以得知消费者CM1是否特别关注在某一商品或某一广告。或者,行为分析单元170根据视线EY1可以得以得知消费者CM1是否反复观看某些商品和/或对这些商品进行比较。图像提取单元110可藉由锁定人脸,通过观察表情的纹理、肌肉和变化,辨识出消费者商品注视力或消费者情绪。

或者,行为分析单元170根据定位位置LC1可以得知消费者CM1对于哪些类型的商品特别感兴趣。可以搜集的实体行为信息AC1相当广泛,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所举的例子。此外,实体行为信息AC1可以存储在行为数据库180。行为数据库180所存储的实体行为信息AC1与网络行为信息AC2可以不断累积或更新。

然后,在步骤S180中,根据身份信息ID1,动态标价单元190获得消费者CM1在网络消费环境的网络行为信息AC2。网络行为信息AC2例如是消费者CM1曾经订购过的商品、曾经浏览过的网页、曾经搜寻过的关键字、历史消费记录、金额、频率、类别、数量、关注商品次数等。

接着,在步骤S190中,动态标价单元190根据实体行为信息AC1及网络行为信息AC2,动态调整商品PD1的一标价PR1。举例来说,消费者CM1反复观看两款咖啡豆,便可针对利润大的咖啡豆进行折扣。倘若一段时间后,消费者仍未购买,则可开始进行小幅涨价(仍保有折扣),促进消费者CM1的购买意愿。又例如,可以针对较常来的消费者CM1或是犹豫不决的消费者CM1,给予优惠。

在一实施例中,标价PR1可以显示在实体消费环境的一电子标签或消费者的一移动装置。请参照图4,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电子标签900的示意图。电子标签900可以直接改变标价PR1,并告知所给予的折扣金额,。请参照图5,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800的示意图。动态标价单元190可以产生对应于动态调整后标价PR1的一结账条码BC1,结账条码BC1可显示在移动装置800、电子标签900或其他适用的载具上。消费者CM1可在结账时示出结账条码BC1,以获得折扣。消费者CM1也可以在实体消费环境中,直接利用第三方支付在线上进行结账。进一步地,若实体消费环境可以进行刷脸支付或是刷脸结账,消费者CM1在商品PD1前,仅需以特定手势表达购买意愿,即可将标价PR1与消费者CM1进行配对,在柜台直接结账。

在一实施例中,动态标价单元190在决定标价PR1时,可以考虑价格敏感度因素,例如产品价格的可比性、替代品的多少、产品的转换成本、价格可变空间、产品重要程度、产品独特性、产品本身的用途多少、品牌等。

然后,在步骤S191中,动态标价单元190判断动态调整后的标价PR1是否已维持一预定时间。若已维持预定时间,则进入步骤S192,取消此标价PR1。也就是说,动态调整后的标价PR1可以仅维持预定时间,例如:消费者CM1愈快做决定购买并完成结账,折扣愈大,以促使消费者CM1尽快消费。

在另一实施例中,动态标价单元190更可以根据实体行为信息AC1及网络行为信息AC2提供一促销组合。举例来说,根据实体行为信息AC1发现消费者CM1对于咖啡豆感到兴趣但却相当犹豫,并根据网络行为信息AC2发现消费者CM1曾经查询咖啡机,故动态标价单元190可以提供咖啡豆与咖啡机的促销组合。

上述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100能够整合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信息,以提升实体消费环境的销售。整合系统100的各项元件并不局限设置近端或远端。请参照图6,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200的示意图。在整合系统200中,图像提取单元110、身份辨识单元130、活动检测单元140、商品辨识单元160、行为分析单元170及动态标价单元190设置在近端运算装置ON2中;身份数据库120、商品数据库150及行为数据库180设置在远端运算装置OFF2中。也就是说,远端运算装置OFF2可以是一云端数据中心,近端运算装置ON2通过网络对远端运算装置OFF2进行数据的存取。

请参照图7,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300的示意图。在整合系统300中,图像提取单元110、身份辨识单元130、活动检测单元140、商品数据库150、商品辨识单元160、行为分析单元170及动态标价单元190设置在近端运算装置ON3中;身份数据库120及行为数据库180设置在远端运算装置OFF3中。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商品数据库150设置在近端运算装置ON3,可方便实体商店管理者进行商品信息的更新、补货等商品物流管理。

请参照图8,其绘示根据一实施例的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的整合系统400的示意图。在整合系统400中,图像提取单元110、身份辨识单元130、活动检测单元140、商品辨识单元160及动态标价单元190设置在近端运算装置ON4中;身份数据库120、商品数据库150、行为分析单元170及行为数据库180设置在远端运算装置OFF4中。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商品数据库150及行为分析单元170设置在远端运算装置OFF4。

通过上述实施例,实体消费环境与网络消费环境能够整合,对消费者CM1量身打造的动态标价服务,提供全新购物体验,让实体消费环境能留住消费者CM1。

综上所述,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