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U型腭杆包括:连接体、牵引钩和U形状腭杆;连接体有两个,两个连接体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另一端与U形状腭杆两端分别相连,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U形状腭杆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牵引钩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本发明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时稳定后牙位置,矫治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防止磨牙近中移动复发,有利于前牙最大内收及拥挤解除,提高矫治效率,患者更舒适,矫治效率高,美观隐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511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12684.0

  • 申请日2020-11-20

  • 分类号A61C7/00(20060101);A61C7/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781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学康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正畸治疗中,上颌磨牙远移的方法常被用于纠正磨牙远中关系和解除上颌牙弓拥挤,适用于安氏II类、轻度牙性前突或拥挤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患者拔除上颌前磨牙。无托槽隐形矫治凭借其美观、舒适的特点受到了成人患者的欢迎,隐形牙套可以对牙冠进行整体的包裹及加力,目前磨牙远移已经成为隐形矫治擅长的一种牙移动方式。

现阶段研究报道磨牙远移阶段的隐形矫治效率已经达到80-90%,但临床上发现隐形矫治磨牙远移内收前牙的真实效率并不高,特别是后期前牙内收阶段会造成磨牙支抗的丢失。分析其原因,首先在磨牙远移的过程中,前牙势必会出现唇倾,造成前牙的往复移动,因此在后期前牙回收过程中会降低一定的磨牙远移效率。其次,磨牙远移很难做到整体移动,多为后牙的远中倾斜移动,在前牙回收阶段,由于牙套缩窄,远中倾斜的磨牙非常容易复发前移。因此临床应用过程中,隐形矫治通常需要反复重启,不断进行磨牙远移,以满足临床的需求,但这会增加治疗时间,对患者牙体牙周健康造成一定的问题。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张哲玮发现在II类颌间牵引辅助增强支抗的磨牙远移过程中,磨牙的平均远移量为2.27mm,磨牙远移效率只实现了63.35%,并伴有磨牙的远中倾斜及垂直向少量压低。即便种植钉后期辅助前牙内收,磨牙还会进一步前移,磨牙前移量约为0.78mm,最终的磨牙远移效率实际只有41.38%。国内姜雅楠等学者发现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可以远中移动2.24mm和2.33mm,磨牙远移四个月后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出现少许前移,分别为0.42mm和0.31mm,稳定效率为84.2%。顾泽旭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使用配合种植钉远移磨牙时,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可达到89.2%,但当第二磨牙到位,第一磨牙开始后移时,上颌第二磨牙的远移效率逐渐下降为76.45%。因此,磨牙远移到位后的复发是不可避免的。

现阶段隐形矫治中尚无控制后牙位置的矫治装置,目前临床上增加磨牙远移效率的方式只有II类颌间牵引和颊侧种植钉,但这些方式都作用于前牙,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控制后牙远中移动后的复发。此外,颊侧种植钉对于磨牙远移量较大的患者,通常需要两次植入,第一次植入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推磨牙向后,磨牙远移到位后,需再次植入在上颌第一、二磨牙间内收前牙,较繁琐且创伤较大。II类颌间牵引对于成年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会造成颌位的改变,特别是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

II类颌间牵引使用正畸用橡胶皮筋,正畸用橡胶皮筋是一种成品。II类颌间牵引的使用方法如下:下颌隐形牙套在下颌第一磨牙处进行打孔暴露,并粘接舌侧扣,上颌牙套在尖牙处进行精密切割。使用正畸牵引皮筋在下颌第一磨牙处及上颌尖牙处进行II类颌间牵引,矫治力量约为200g。患者自行摘戴,除吃饭刷牙外,24h全天戴用,每天更换新的皮筋。

II类颌间牵引存在如下缺点:

1、II类颌间牵引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保护上颌后牙支抗。特别是磨牙远移到位后,牙套缩窄导致磨牙前移,II类颌间牵引无法避免。

2、II类颌间牵引对于上前牙有垂直向的伸长分力,对于需要压低上前牙的病例不适用。此外,II类颌间牵引对于下颌第一磨牙有垂直向伸长及近中移动的分力,对于高角的病例及下前牙唇倾的病例不适用。

3、II类颌间牵引需要患者自行摘戴,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临床上许多患者很难一直坚持戴用II类颌间牵引,矫治效果欠佳。

4、II类颌间牵引对于成年患者存在一定的风险,会造成颌位的改变,特别是对于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者。

5、II类颌间牵引位于颊侧,美观性较差。

II类颌间牵引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是:

1、II类颌间牵引属于颌间牵引,可以患者自行摘戴,患者配合与否直接决定治疗效果,并具有一定的垂直向分力,垂直向分力对于绝大部分病例来说是不利的。

2、II类颌间牵引并不会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因此无法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

3、成人颞下颌关节易出现关节疾患,II类颌间牵引可以改变下颌位置,增加了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关节隐患。

颊侧种植钉使用微种植螺钉和正畸用橡胶皮筋,两者均为成品。颊侧种植钉使用方法如下:在远移磨牙阶段,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颊侧植入种植钉,颊侧种植钉与上颌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进行主动弹性加力。远移过程中上颌第一、二磨牙不设计附件,先远移上颌第二磨牙至预期位置1/2后,再开始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至1/2后,再开始移动前磨牙。将种植钉更换至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种植钉与上颌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主动弹性加力,前牙内收。前牙内收阶段,上颌第二磨牙设计水平矩形附件。

颊侧种植钉存在如下缺点:

1、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只能增强前牙支抗,无法保护上颌后牙支抗。特别是磨牙远移到位后,牙套缩窄导致磨牙前移无法避免。

2、颊侧种植钉在上颌牙列远移阶段需要两次创伤性植入,增加患者的创伤及费用。

3、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同样需要患者自行摘戴,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临床上许多患者很难一直坚持戴用牵引,矫治效果欠佳。

4、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位于颊侧,美观性较差。

颊侧种植钉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是:

1、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无法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因此无法避免上颌磨牙的前移。

2、颊侧上颌磨牙及前磨牙牙根距离较近,磨牙远移阶段需要更换颊侧种植钉的位置。

3、颊侧种植钉辅助牵引需要患者自行在上颌种植钉与上颌牙套尖牙颊侧的精密切割进行弹性牵引,需要患者较好的配合。

4、牙套尖牙处的皮筋美观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所述U型腭杆包括:U型腭杆主体,所述U型腭杆主体包括:连接体、牵引钩和U形状腭杆;所述连接体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体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两个所述连接体另一端与所述U形状腭杆两端分别相连;所述连接体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

所述U形状腭杆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

所述牵引钩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U型腭杆还包括U型腭杆配件,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腭侧种植钉;

所述腭侧种植钉有两个,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

所述U形状腭杆前部向下弯曲至腭侧种植钉高度水平;

所述牵引钩高度上与腭侧种植钉在同一水平,矢状向上;

所述牵引钩与腭侧种植钉的连线与后段牙弓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腭侧种植钉为11mm*1.5mm种植钉。

进一步地,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弹性牵引皮筋;

所述弹性牵引皮筋设置在腭侧种植钉与牵引钩之间,用于对腭侧种植钉与牵引钩弹性牵引加力。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牵引钩和U形状腭杆为3D打印制作的一体化钛杆。

进一步地,所述U形状腭杆厚度0.8mm,宽度2-3mm。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用于磨牙远移的隐形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隐形矫治初期使用腭侧种植钉辅助序列远移上颌磨牙;

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11mm*1.5mm腭侧种植钉,隐形牙套在第一前磨牙舌侧进行精密切割,腭侧种植钉与隐形牙套舌侧的精密切割,进行弹性牵引加力,牵引力为300g,增强上前牙支抗,远移过程中上颌第一、二磨牙不设计隐形附件,先远移上颌第二磨牙至预期位置1/2后,再开始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直至上颌第一、二磨牙远移到位;

2)隐形矫治上颌磨牙到位后,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对患者牙列及上腭进行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

3)制作U型腭杆主体:根据患者牙弓形态、腭部形态及腭侧种植钉位置,根据口扫数字化模型,利用3D打印设备三维打印钛粉制作U型腭杆主体;

4)临床粘接U型腭杆主体:根据连接体设计的位置,在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进行牙面清洁、37%的磷酸酸蚀剂酸蚀30s,冲洗牙面吹干至白垩色,牙面涂布渗透液,在连接体底部均匀涂布光固化树脂,光固化灯照射30s,按照设计位置完成U型腭杆主体的放置;隐形牙套在上颌第一磨牙舌侧的连接体处进行切割,避开连接体;

5)隐形矫治后期使用U型腭杆实现上颌前牙内收:按照设计位置,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的腭侧种植钉与牵引钩放置弹性牵引皮筋,进行轻力主动弹性加力,牵引力100g,维持磨牙远移的位置,前牙进行内收;前牙内收阶段,上颌第二磨牙设计水平矩形隐形附件。

本发明用于隐形矫正时稳定后牙位置,填补了隐形矫治缺乏后牙控制的空白,矫治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稳定磨牙远移后的位置,防止磨牙近中移动复发,有利于拥挤的解除及前牙的内收,提高矫治效率。将U型腭杆主体与腭侧种植钉结合,牵引力更加水平,无垂直向及颊舌向的分力,且矫治力靠近舌侧,可以避免隐形矫治中常见上颌后牙颊向倾斜的问题。使用3D打印的U型腭杆主体粘接强度更高,体积更小,患者更舒适。使用腭侧种植钉结合U型腭杆主体可以利用弹性牵引皮筋固定加力,不需要患者自行摘戴,矫治效率高,且美观隐蔽。腭侧种植钉结合弹性牵引皮筋可以避免颊侧种植钉反复植入及II类牵引对成人患者关节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腭侧种植钉;2、连接体;3、牵引钩;4、U形状腭杆;5、弹性牵引皮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所设计的U型腭杆,结合现在已有的隐形牙套共同使用,用于矫正上颌磨牙远移。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所述U型腭杆包括:U型腭杆主体,所述U型腭杆主体包括: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

具体的,所述连接体2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体2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两个所述连接体2另一端与所述U形状腭杆4两端分别相连;所述连接体2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避开舌尖2mm,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所述U形状腭杆4沿牙弓形态设计,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所述牵引钩3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4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所述U形状腭杆4厚度0.8mm,宽度2-3mm。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U型腭杆包括:U型腭杆主体,所述U型腭杆主体包括: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连接体2和牵引钩3是口腔矫治器中已存在的一种结构,本发明将这些结构组合成U型腭杆。连接体2有两个,分别位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两个所述连接体2一端与上颌左右第一磨牙舌侧相连,两个所述连接体2另一端与所述U形状腭杆4两端分别相连;所述连接体2与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连接面避开龈缘2mm,防止造成牙周疾患;避开舌尖2mm,防止咬合干扰,包裹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近远中增加粘接面积,底板进行网格化处理,增强与U形状腭杆4粘接强度。隐形牙套在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进行切割,避开连接体2。

所述U形状腭杆4沿牙弓形态设计,厚度0.8mm,宽度2-3mm,以腭部黏膜离开2-3mm,不接触腭部黏膜,避开舌体位置,减少患者异物感。

所述牵引钩3有两个,分别连接于U形状腭杆4前部两侧拐角处,并向下向前伸出。

具体的,所述U型腭杆还包括U型腭杆配件,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腭侧种植钉1;如图2所示,所述腭侧种植钉1有两个,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所述U形状腭杆4前部向下弯曲至腭侧种植钉1高度水平;所述牵引钩3高度上与腭侧种植钉1在同一水平,矢状向上;所述牵引钩3与腭侧种植钉1的连线与后段牙弓平行。所述腭侧种植钉1为11mm*1.5mm种植钉。所述U型腭杆配件还包括:弹性牵引皮筋5;所述弹性牵引皮筋5设置在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之间,用于对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弹性牵引加力。

示例性的,所述U型腭杆还包括U型腭杆配件,所述U型腭杆配件包括:腭侧种植钉1,腭侧种植钉1为口腔医学常用设备,本发明所用的为11mm*1.5mm种植钉。所述腭侧种植钉1有两个,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所述U形状腭杆4前部向下弯曲至腭侧种植钉1高度水平。根据腭侧种植钉1的位置设计牵引钩3的位置。所述牵引钩3高度上与腭侧种植钉1在同一水平,处于腭侧种植钉1的正前方向,这使得牵引钩3施力方式更加水平,且沿牙列长轴,无垂直向分力;所述牵引钩3与腭侧种植钉1的连线与后段牙弓平行。所述U型腭杆配件还包括:弹性牵引皮筋5;所述弹性牵引皮筋5设置在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之间,用于对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弹性牵引加力,避免前牙内收时出现的磨牙前移,维持磨牙位置。

具体的,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为3D打印制作的钛杆。

示例性的,本发明所设计的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为一体打印制作而成,这种设计方式更适合在患者口腔中进行操作。当然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分别进行设计后在患者口腔后再连接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根据患者牙弓形态、腭部形态及腭侧种植钉1位置,根据口扫数字化模型,利用3D打印设备和三维打印钛粉制作U型腭杆主体。使用时需要按设计位置放置U型腭杆主体,即完成腭侧种植钉1的植入,连接体2、牵引钩3和U形状腭杆4的放置,及弹性牵引皮筋5的放置。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用于磨牙远移的隐形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隐形矫治初期,使用腭侧种植钉1辅助序列远移上颌磨牙;

在双侧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龈方8mm处植入11mm*1.5mm腭侧种植钉,隐形牙套在第一前磨牙舌侧进行精密切割,腭侧种植钉1与隐形牙套舌侧的精密切割,进行弹性牵引加力,牵引力为300g,增强上前牙支抗,远移过程中上颌第一、二磨牙不设计隐形附件,先远移上颌第二磨牙至预期位置1/2后,再开始移动上颌第一磨牙,直至上颌第一、二磨牙远移到位;

2)隐形矫治上颌磨牙到位后,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对患者牙列及上腭进行扫描,获得数字化模型;

采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3shape TRIOS 3POD,Denmark)对患者上下牙列及上腭进行扫描,使用3-matic软件在三维模型上设计U型腭杆主体的形态,获得STL格式文件。

3)制作U型腭杆:根据患者牙弓形态、腭部形态及腭侧种植钉1位置,根据口扫数字化模型,利用3D打印设备三维打印钛粉制作U型腭杆主体;

4)临床粘接U型腭杆主体:根据连接体2设计的位置,在上颌第一磨牙舌侧进行牙面清洁、37%的磷酸酸蚀剂酸蚀30s,冲洗牙面吹干至白垩色,牙面涂布渗透液,在连接体2底部均匀涂布光固化树脂,光固化灯照射30s,按照设计位置完成U型腭杆主体的放置;隐形牙套在上颌第一磨牙舌侧的连接体处进行切割,避开连接体2;

5)隐形矫治后期使用U型腭杆实现上颌前牙内收:按照设计位置,在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舌侧的腭侧种植钉1与牵引钩3放置弹性牵引皮筋5,进行轻力主动弹性加力,牵引力100g,维持磨牙远移的位置,前牙进行内收;前牙内收阶段,上颌第二磨牙设计水平矩形隐形附件。

本发明用于隐形矫正时稳定后牙位置,填补了隐形矫治缺乏后牙控制的空白,矫治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上颌磨牙,稳定磨牙远移后的位置,防止磨牙近中移动复发,有利于拥挤的解除及前牙的内收,提高矫治效率。将U型腭杆主体与腭侧种植钉结合,牵引力更加水平,无垂直向及颊舌向的分力,且矫治力靠近舌侧,可以避免隐形矫治中常见上颌后牙颊向倾斜的问题。使用3D打印的U型腭杆主体粘接强度更高,体积更小,患者更舒适。使用腭侧种植钉结合U型腭杆主体可以利用弹性牵引皮筋固定加力,不需要患者自行摘戴,矫治效率高,且美观隐蔽。腭侧种植钉结合弹性牵引皮筋可以避免颊侧种植钉反复植入及II类牵引对成人患者关节的不利影响。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