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

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使用方法,通过设定左右眼视镜相对发光视点亮度为600‑800nm波长的近红外光,患者双眼在发光视点下进行治疗,每天4次,每次40秒,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能量供应和细胞代谢,增强组织代谢修复,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锥细胞死亡,为患者的视力恢复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安全性较高,低剂量红光治疗仪价格较低,患者治疗成本小,有利于普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754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32570.9

  • 申请日2021-01-12

  • 分类号A61N5/06(20060101);

  • 代理机构53100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左

  • 地址 650032 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3:2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仪器,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患病几率与年龄成正相关的眼病,医学界普遍认为视网膜黄斑区域的光感受器及下层视网膜色素细胞(RPE细胞)变性是AMD的致病因素之一。作为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之一,统计结果表明全球有8.7%的人口患有AMD,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升高,各国用于AMD 治疗的卫生医疗费用也将逐年攀升。AMD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表型分为萎缩型(干性)和渗出型 (湿性),以干性AMD患者为主,且干性AMD可向湿性AMD转化。干性AMD主要表征为RPE细胞萎缩脱落、可观察到玻璃膜疣、患者中心视力缓慢下降,晚期RPE萎缩严重成地图样,又称地图样萎缩(GA)。湿性AMD的临床表现同样包括RPE细胞的萎缩脱落和玻璃膜疣的形成,其有别于干性AMD的表征是脉络膜毛细血管侵入 RPE 下及神经视网膜下,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渗出和出血,患者视力迅速下降乃至失明。

针对AMD这一高致盲眼病,医学界展开了大量的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以探索延缓AMD进程进而治愈AMD的治疗方案。目前,对于干性AMD,药物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眼科研究所于 2001 年开展 AMD 患者服用抗氧化剂药物的临床试验,五年内的跟踪结果显示可以帮助延缓AMD的进展,但对GA的进展无明显效果。继而在2006年更改了抗氧化药物的配方,进行五年的临床试验,可以有效降低干性AMD发展成湿性AMD的风险。 由于湿性AMD的发病后短期高致盲率,针对湿性AMD主要特征AMD的治疗手段相对多样。包括局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治疗、激素治疗、抗新生药物血管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这其中最早用于AMD治疗激光光凝疗法存在不适用的CNV表型,且单纯的激光治疗具有较高复发率。经瞳孔温热疗法的优点是对神经视网膜损伤较少,缺点是存在引发并发症的可能。光动力治疗短期能有效稳定患者视力,但易复发,费用较高。激素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弱,引发并发症风险大,可以作为预防性及联合性疗法参与治疗。手术治疗多用于黄斑下大量出血伴有玻璃体视网膜大量纤维增殖,或其他疗法无效时,存在操作要求高,风险大等有待解决的问题。基因治疗目前还处在研发阶段。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受瞩目的CNV 治疗手段,向玻璃体腔注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达到一直新生血管渗漏及减轻黄斑水肿等效果,具有副作用小、视力损伤小、操作简易等优点,但也因需要反复注射,存在费用和风险提升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通过设定左右眼视镜相对发光视点亮度为600-800nm波长的近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160-190秒,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能量供应和细胞代谢,增强组织代谢修复,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锥细胞死亡,为患者的视力恢复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视点为630nm±10nm的近红外光。

本发明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双眼在发光视点下进行治疗,每天4次,每次40秒。

本发明创造的优点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老年人视网膜中视锥细胞,尤其是位于黄斑中心凹的视锥细胞中的线粒体DNA持续减少,细胞色素氧化酶C也随之减少,线粒体功能下降。本发明技术方案可通过近红外光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减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保护光感受器,避免感光细胞因光毒性而死亡,减少光损伤引起的多基因表达;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此外还通过近红外光提高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增加能量供应和细胞代谢,增强组织代谢修复,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锥细胞死亡,减缓疾病进展,延长有用视力年限。

本发明的设备治疗安全性较高,本身低剂量红光用于治疗近视已数十年历史。此外,低剂量红光治疗仪价格较低,患者治疗成本小,有利于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物调节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光视点,2-左右眼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近红外光是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谱范围600-1100nm的近红外光。细胞内光感受器对此波段敏感,尤其600-700nm为体内治疗“光学窗口”,穿透力强但又不足以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激活细胞内光感受器、触发信号通道、影响细胞代谢,促使光能转化为代谢能。近红外光已被证明可显著增加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这表明其在诱导代谢和抗氧化作用中的有益作用。此外,近红外光还可能促进人类的脑血流量和认知功能,而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近红外光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保护光感受器,避免感光细胞因光毒性而死亡,减少光损伤引起的多基因表达;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变性;此外还有抗氧化作用。

因此本发明设计一种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如图1所示,该仪器采用设定左右眼视镜2相对发光视点1亮度为600-800nm的近红外光,原理和方法为通过低剂量红光照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网膜,每天4次,每次40秒,以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发展。治疗一直持续到视野稳定为止。除了本发明提供的光生物调节治疗仪,还可以选择市面上的各类光生物调节治疗仪,例如苏州工业园区佐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弱视综合治疗仪,只需能将红光调节至波长600-800nm的仪器均属于本发明的设计精神内。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