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

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用户确权,省去传统自助终端机繁琐的用户信息输入环节,以刷脸的形式,自动完成用户确权,提升供电业务办理效率;传统的自助终端机存在业务流程固定和无法模拟人机对话。本发明在确权完成后可以通过用户业务数据分析模型,理解用户需求,给予用户适当的业务推荐,并以智能应答为基础,模拟营业员为客户面对面沟通,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相对与传统的自助终端机,机器人能够灵活迁移与走动,不用受场地的限制,可以代替营业员迎宾和随时为客户快速办理业务,灵活运用营业厅现有的空间,节省人力资源。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服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供电服务营业厅是用电客户办理供电业务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许多供电服务营业厅已投放了较多的自助终端设备帮助客户能够自助完成部分业务办理,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助业务办理设备包括:VTM机、自助发票打印机等智能设备,类别很多,而且用户对自助设备的熟悉程度有限,在使用自助设备办理供电业务需要花费较多时间输入用户信息,才能完成用户确权,甚至某些用户通常会忘记自己的用户信息,导致用户对终端机的操作时间较长,影响业务办理效率。

传统的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助终端设备无法达到代替人工方式,在供电服务营业厅内主动迎宾、咨询用户来意。传统的自助终端设备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完成用户确权甚至在缺少信息前提下无法完成确权,消耗时间较长,影响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了用户对供电营业厅的整体满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用户信息;

S2:对采集的用户信息进行确权;

S3:对确权成功后的用户进行智能推荐和智能应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的具体过程是:

1)用户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

2)系统使用人脸摄像头收集当前用户人脸照片;

3)后台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比较身份证照片和当前人脸照片的特征信息,识别当前用户是否身份证本人;

4)如特征信息验证失败,需要重新拍照进行第二次特征对比,如多次不能完成注册,可联系营业员人工干预完成注册;

5)用户人脸信息收集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是:

1)机器人头部人脸摄像头收集识别范围内的人脸信息,进行拍照;

2)拍照后,发送图片至后台人脸识别系统,匹配后台人脸特征库;

3)识别成功后,机器人主动填写用户信息发送至后台业务系统,自动完成用户确权,后续机器人业务办理流程中,不需要用户进行确权即可快速办理业务;

4)如识别失败,并且用户需要办理业务,需要用户手动输入例如身份证、用电编号等信息,发送至后台业务系统认证;

5)后台业务系统认证开始认证用户信息,完成确权。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1)机器人自动确权用户信息;

2)上前主动迎宾,打招呼;

3)根据用户信息查询后台分析结果,通过语音智能推荐供电业务类型并显示在屏幕上;

4)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机器人中选择业务功能。

进一步地,机器人本体是用来执行供电服务业务办理客户端的一个载体,用户通过机器人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和身份证读卡器完成人脸的特征采集,经台支撑服务的人脸识别服务识别成功后,保存人脸特征至数据库中,完成人脸采集,并通过机器人供电服务业务办理客户端完成供电服务业务办理。

进一步地,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由人脸识别、业务接口、数据分析、数据库等服务组成,为机器人本体提供人脸注册、业务办理、用户行为分析等功能;当用户使用机器人时,机器人将采集当前用户人脸资料,发送至后台人脸识别服务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服务通过对比数据库中人脸信息,判断该用户本人是否已完成人脸注册,若已经完成注册的用户即无需输入繁琐的用户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机器人业务办理流程调用业务接口,完成业务办理。

进一步地,企业营销数据存储了所有用户的营销数据和用户信息,机器人每次办理业务时,实际是通过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业务接口调用企业营销数据服务,来完成业务办理。

进一步地,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业务接口调用企业营销数据服务来完成业务办理的过程是:

1)用户没有注册人脸信息,使用机器人时人脸识别不通过,可以选择进行人脸注册或直接输入用户信息进行业务办理。人脸注册流程是使用身份证身上的身份证读卡器和人脸识别摄像头,读取身份证信息和当前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对比,若成功匹配则注册成功,若失败可以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第二次人脸特征信息采集后,在进行第二次特征对比;

2)若用户不需要注册人脸信息,可以选择输入用户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用电编号、手机号号码加验证码的方式完成用户确权,进行业务办理;

3)若用户使用机器人,并且通过人脸验证后,机器人后台自动对该用户完成本次使用机器人的确权,用户无需需要任何用户信息,即可立即实现业务办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于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用户确权,省去传统自助终端机繁琐的用户信息输入环节,以刷脸的形式,自动完成用户确权,提升供电业务办理效率;传统的自助终端机存在业务流程固定和无法模拟人机对话。本发明在确权完成后可以通过用户业务数据分析模型,理解用户需求,给予用户适当的业务推荐,并以智能应答为基础,模拟营业员为客户面对面沟通,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相对与传统的自助终端机,机器人能够灵活迁移与走动,不用受场地的限制,可以代替营业员迎宾和随时为客户快速办理业务,灵活运用营业厅现有的空间,节省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信息采集流程图;

图2为信息确权流程图;

图3为智能推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供电服务营业厅自动确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用户信息;

S2:对采集的用户信息进行确权;

S3:对确权成功后的用户进行智能推荐和智能应答。

如图1所示,步骤S1的具体过程是:

1)用户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

2)系统使用人脸摄像头收集当前用户人脸照片;

3)后台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比较身份证照片和当前人脸照片的特征信息,识别当前用户是否身份证本人;

4)如特征信息验证失败,需要重新拍照进行第二次特征对比,如多次不能完成注册,可联系营业员人工干预完成注册;

5)用户人脸信息收集完成。

如图2所示,步骤S2的具体过程是:

1)机器人头部人脸摄像头收集识别范围内的人脸信息,进行拍照;

2)拍照后,发送图片至后台人脸识别系统,匹配后台人脸特征库;

3)识别成功后,机器人主动填写用户信息发送至后台业务系统,自动完成用户确权,后续机器人业务办理流程中,不需要用户进行确权即可快速办理业务;

4)如识别失败,并且用户需要办理业务,需要用户手动输入例如身份证、用电编号等信息,发送至后台业务系统认证;

5)后台业务系统认证开始认证用户信息,完成确权。

如图3所示,步骤S3的具体过程是:

1)机器人自动确权用户信息;

2)上前主动迎宾,打招呼;

3)根据用户信息查询后台分析结果,通过语音智能推荐供电业务类型并显示在屏幕上;

4)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在机器人中选择业务功能。

进一步地,机器人本体是用来执行供电服务业务办理客户端的一个载体,用户通过机器人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和身份证读卡器完成人脸的特征采集,经台支撑服务的人脸识别服务识别成功后,保存人脸特征至数据库中,完成人脸采集,并通过机器人供电服务业务办理客户端完成供电服务业务办理。

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由人脸识别、业务接口、数据分析、数据库等服务组成,为机器人本体提供人脸注册、业务办理、用户行为分析等功能;当用户使用机器人时,机器人将采集当前用户人脸资料,发送至后台人脸识别服务进行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服务通过对比数据库中人脸信息,判断该用户本人是否已完成人脸注册,若已经完成注册的用户即无需输入繁琐的用户信息,可以直接通过机器人业务办理流程调用业务接口,完成业务办理。

企业营销数据存储了所有用户的营销数据和用户信息,机器人每次办理业务时,实际是通过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业务接口调用企业营销数据服务,来完成业务办理。

机器人后台支撑服务业务接口调用企业营销数据服务来完成业务办理的过程是:

1)用户没有注册人脸信息,使用机器人时人脸识别不通过,可以选择进行人脸注册或直接输入用户信息进行业务办理。人脸注册流程是使用身份证身上的身份证读卡器和人脸识别摄像头,读取身份证信息和当前人脸特征信息,进行对比,若成功匹配则注册成功,若失败可以根据语音提示进行第二次人脸特征信息采集后,在进行第二次特征对比;

2)若用户不需要注册人脸信息,可以选择输入用户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用电编号、手机号号码加验证码的方式完成用户确权,进行业务办理;

3)若用户使用机器人,并且通过人脸验证后,机器人后台自动对该用户完成本次使用机器人的确权,用户无需需要任何用户信息,即可立即实现业务办理。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