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相关装置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

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相关装置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相关装置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该实施方式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并提高了效率,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并且时间成本低,链上数据量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39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28458.3

  •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G06F16/27(20190101);G06F16/2458(20190101);G06F21/64(20130101);

  • 代理机构11219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阳;郭晗

  • 地址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中核路5号2号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7: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相关装置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据安全领域,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是数据安全传输的主要目的。其中,数据完整性保护功能能够识别出数据篡改的行为,从而确保数据不能被篡改。现有的数据完整性的解决方案,一般由数据发送方计算出数据的哈希值,放到数据后面一并发送给数据接收方,接收方自行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哈希值,并与传输方发送过来的哈希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被篡改过。在传输过程中,为了确保哈希值不会连同数据被一并篡改,通常还需要通过数据加密、带参数的哈希算法、传输过程加盐等方式保护完整性算法的有效性。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无法有效地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且实现复杂度高,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相关装置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并提高了效率,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并且时间成本低,链上数据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包括: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完整性。

可选地,对所述数据生成摘要,包括:对所述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其中,根据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摘要,所述第一数据块是对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数据块是对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

可选地,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摘要。

可选地,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通过所述专用网络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所述第一数据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区块链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所述数据的完整性,所述第二数据摘要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数据生成的摘要。

可选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包括: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所述发送的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可选地,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包括: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将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存储到所述区块链,所述第一数据块是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所述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用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区块链校验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二数据块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包括: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从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所述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所述数据生成的摘要。

可选地,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包括: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所述接收的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包括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一数据块是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从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包括: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并利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二数据块为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所述接收的数据分块所得到的数据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

一种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用于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完整性。

可选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分块模块和摘要生成模块,所述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分块,所述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其中,所述摘要生成模块根据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所述摘要生成模块还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摘要,所述第一数据块是所述数据分块模块对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数据块是所述数据分块模块对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

可选地,所述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包括区块链数据读取模块和数据块校验模块:所述区块链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所述数据块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摘要。

可选地,还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通过所述专用网络接收所述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

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第一数据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所述第一数据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区块链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所述数据的完整性,所述第二数据摘要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数据生成的摘要。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数据分块模块和第一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所述第一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所述发送的数据分块,所述第一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还用于:将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存储到所述区块链,所述第一数据块是所述第一数据分块模块对所述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用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通过所述区块链校验与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二数据块是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

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第二数据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第二数据摘要校验模块,用于从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所述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所述数据生成的摘要。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摘要生成模块包括第二数据分块模块和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所述第二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的数据分块,所述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包括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一数据块是所述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所述数据分块得到的;所述第二数据摘要校验模块包括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和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所述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所述第二数据块为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对所述接收的数据分块所得到的数据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

一种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接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并提高了效率,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并且时间成本低,链上数据量小。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工作的原理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12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本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可以由独立于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的另外的装置(简称独立装置)执行,即: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所在的机器与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所在的机器均不同,机器具体可以是终端或服务器。

步骤S101: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

步骤S102: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

步骤S103: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是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但由于数据从数据发送装置经由互联网发送至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可能被篡改,从而数据完整性可能被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1可以在数据发送装置的触发下执行,例如数据发送装置调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中用于执行步骤S101的功能模块,以执行步骤S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2可以在数据接收装置的触发下执行,例如,数据接收装置在接收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上述数据后,调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中用于执行步骤S102的功能模块,以执行步骤S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在收到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发送数据(发送数据即数据发送装置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的数据)后,则开始执行步骤S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在收到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接收数据(接收数据即数据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数据)后,则开始执行步骤S102。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摘要算法生成数据的摘要,具体可以利用哈希算法生成数据的哈希值,该哈希值即该数据的摘要。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独立装置在数据发送方(即数据发送装置)需要通过互联网等不安全渠道传输大量数据时,或根据数据接收方(即数据接收装置)的需求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时,可由数据发送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独立装置对数据进行分块,并对每一块的数据进行摘要处理,所得到的哈希值全部存储到区块链中。

根据实际需求,本发明实施例的区块链可以是公链,也可以是联盟链,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具体可以将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与第二数据摘要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即相等),则校验通过,否则校验不通过。校验通过表示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完整的,校验不通过则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数据生成摘要,包括:对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该数据可以是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或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其中,根据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第一数据块是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第二数据块是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可以将分块后的数据(即数据块)发送到数据接收装置,即数据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为分块数据,那么,无需进行上述的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分块得到第二数据块的步骤,而可以直接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上述第二数据摘要。将数据块的摘要上链时可以将对应的数据块的标识与相应的摘要关联存储到区块链。

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具体可以包括: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区块链查询与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具体地,可以校验查询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与该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是否比对一致,若一致则校验通过,表示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是完整的,否则,校验不通过,表示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

对于数据安全性、隐私性要求高的数据传输场景,可以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发送数据(即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接收数据(即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专用网络可以是VPN(虚拟专用网络),但不限于VPN。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2。本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可以由数据发送装置执行。

步骤S201: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

步骤S202:数据发送装置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第一数据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区块链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数据摘要是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接收的数据生成的摘要。

第一数据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区块链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即:数据接收装置可以通过区块链来查询存储到链上(即区块链)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将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与该第二数据摘要比对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通过校验,即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否则不通过校验,即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包括: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数据发送装置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具体可以包括:数据发送装置将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存储到区块链。第一数据块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区块链校验与第一数据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块的摘要,第二数据块是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数据接收装置可以通过区块链查询存储在链上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并将查询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与该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比对是否一致,如一致,则通过校验,否则不通过校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发送到数据接收装置的数据可以完整数据(即不分块的数据),而只是在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并将摘要上链之前,对数据分块,以将分块得到的数据块(即第一数据块)的摘要上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发送到数据接收装置的数据可以是分块后的数据,即数据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为分块数据,那么,第二数据块即是数据接收装置所接收的数据块(分块数据)。

对于上文实施例已经介绍过的内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2。本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可以由数据接收装置执行。

步骤S301: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

步骤S302:数据接收装置从区块链查询与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第一数据摘要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的摘要。

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具体即:将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与第二数据摘要比对,若比对一致,则通过校验,即接收的数据完整;否则不通过校验,即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被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包括: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分块,并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数据可以为分块数据(即数据块),那么,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时,无需进行上述的分块步骤,而可以直接对接收的数据生成上述第二数据摘要。

第一数据摘要具体包括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第一数据块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数据接收装置从区块链查询与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具体可以包括:数据接收装置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区块链查询与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并利用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第二数据块的摘要,第二数据块为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分块所得到的数据块。

利用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具体即:将查询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与该第二数据块的摘要比对是否一致,如一致,则通过校验(即数据完整性校验通过),否则不通过校验。

对于上文实施例已经介绍过的内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流程可以分为数据处理流程和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流程中,将数据发送方要发送的数据分成3块,分别是数据块1、数据块2、数据块3,经过摘要处理(即生成摘要)之后,得到数据块1的哈希值A1、数据块2的哈希值A2、数据块3的哈希值A3。将哈希值A1、A2、A3存储到区块链上。

数据处理流程具体可以如图4所示,该数据处理流程可以由数据发送装置执行,或者,可以由独立于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的另外的装置(即独立装置)执行。当由数据发送装置执行时,数据发送装置要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数据时,数据处理开始。当由独立装置执行时,在通过专用网络接收到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数据后,数据处理开始。数据处理开始后,执行数据分块,即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分块,例如分为数据块1、数据块2、数据块3,对各数据块分别进行哈希处理(即摘要处理的示例,哈希处理即采用哈希算法计算数据块的哈希值),分别得到数据块1的哈希值A1、数据块2的哈希值A2、数据块3的哈希值A3(各哈希值即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的示例),将各哈希值存储到区块链上,数据处理结束。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中,读取数据接收装置(即数据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块1、数据块2、数据块3,并读取区块链上存储的上述哈希值A1、A2、A3,采用与数据发送方相同的哈希算法对数据块进行计算,分别得到数据块1的哈希值B1、数据块2的哈希值B2、数据块3的哈希值B3。计算哈希值A1与B1、哈希值A2与B2、哈希值A3与B3分别是否相等,若相等,则相应数据块的数据完整性没有问题,即数据块的数据完整,若不相等则相应数据块的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

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具体可以如图5所示,该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可以由数据接收装置执行,或者,可以由独立于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的另外的装置(即独立装置)执行。当由数据接收装置执行时,在数据接收装置收到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时,则数据完整性校验开始。当由独立装置执行时,在通过专用网络接收到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数据后,则数据完整性校验开始。

图5中以对数据接收装置(即数据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块1进行完整性校验为例,对该数据块1进行哈希处理,得到数据块1的哈希值B1,根据数据块1的标识(标识用于唯一确定该数据块),在链上查找数据块1的哈希值A1,比对哈希值B1与哈希值A1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判断数据块1的数据完整,并显示,对数据块1的数据完整性校验结束。对于其他数据块(数据块2、数据块3)的数据完整性校验流程与上述过程相同。

因为使用了摘要算法,区块链技术本身具备数据防篡改的特性,但如果把全部数据都写入区块链,无论对于公链还是联盟链,虽然数据完整性有了保障,但打包成块、数据同步会带来非常高的时间成本,且时间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单纯利用区块链在保护数据完整性时的时间成本高、验证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不完全依赖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数据完整性解决方案(即由数据发送方计算出数据的哈希值,放到数据后面一并发送给数据接收方,接收方自行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哈希值,并与传输方发送过来的哈希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被篡改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降低实现复杂度并提高效率,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600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601、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602。

数据处理模块601,用于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

数据处理模块601还用于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

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602,用于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数据时,可以作为整体发送,也可以发送数据分块后的数据块。

数据处理模块601可以包括数据分块模块、摘要生成模块、区块链功能模块。

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数据分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数据时,数据是作为整体发送的(即不是发送分块的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根据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摘要生成模块还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第一数据块是数据分块模块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第二数据块是数据分块模块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摘要生成模块具体可以利用哈希算法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生成的摘要即数据块的哈希值,摘要生成模块也可以称为哈希处理模块。

区块链功能模块用于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装置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数据时,发送的是分块的数据(即数据块),那么上述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数据分块,主要是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进行分块,得到第一数据块,并通过上述的摘要生成模块根据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再通过区块链功能模块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而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即为分块数据(即第二数据块),因此不需要再通过数据分块模块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分块,而直接通过摘要生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生成摘要,即得到第二数据块的摘要。

上述对数据分块时,分块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

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602可以包括区块链数据读取模块、数据块校验模块,其中,区块链数据读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区块链查询与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区块链上每个摘要对应一个数据块。数据块校验模块用于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第二数据块的摘要。

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60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接收模块用于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数据发送装置传输过来的该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以及通过专用网络接收数据接收装置传输过来的该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700主要包括:第一数据摘要生成模块701、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702。

第一数据摘要生成模块701,用于对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

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702,用于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第一数据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区块链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数据摘要是数据接收装置根据接收的数据生成的摘要。

第一数据摘要生成模块701可以包括第一数据分块模块和第一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其中,第一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发送的数据分块,第一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数据发送装置700在通过互联网向数据接收装置发送数据时,可以发送分块后的数据块,也可以发送未分块的完整数据。如果发送分块后的数据块,则数据接收装置收到的数据即为数据块。如果发送的是完整数据,则数据接收装置需要对接收的数据分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702用于:将第一数据块的摘要存储到区块链,第一数据块是第一数据分块模块对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用于数据接收装置通过区块链校验与第一数据块的标识对应的第二数据块的摘要,第二数据块是数据接收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数据发送装置700发送的是分块后的数据块,那么第二数据块则是数据接收装置直接接收到的(不需由数据接收装置进行分块)。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接收装置800主要包括:第二数据摘要生成模块801、第二数据摘要校验模块802。

第二数据摘要生成模块801,用于对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

第二数据摘要校验模块802,用于从区块链查询与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第一数据摘要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生成的摘要。

第二数据摘要生成模块801可以包括第二数据分块模块和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其中,第二数据分块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数据分块,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用于对分块得到的数据块生成摘要。

第一数据摘要包括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第一数据块是数据发送装置对发送的数据分块得到的。

第二数据摘要校验模块802可以包括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和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其中,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区块链查询与标识对应的第一数据块的摘要。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用于利用第一数据块的摘要校验第二数据块的摘要,第二数据块为数据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块或对接收的数据分块所得到的数据块。

数据接收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或接收对该数据分块后得到的数据块。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发送装置的具体实施内容,在上面所述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中已经详细说明了,故在此重复内容不再说明。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工作的原理示意图。如图9所示,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900包括数据处理模块901、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902。图9中的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900作为一个单独系统部署,即独立于数据发送方、数据接收方。该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900是上文所介绍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6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900中的数据处理模块901、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902分别与上文介绍的数据处理模块601、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602的功能对应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中的两个功能模块分开部署、近源处理,即:在数据发送方部署数据处理模块,在数据接收方部署数据完整性验证模块。那么,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之间的交互,也即数据发送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交互,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可以包括上文所介绍的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发送装置与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的交互示意图如图10所示,数据发送装置1001和数据接收装置1002构成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完整性保护系统1000,其中,数据发送装置1001即数据发送方,数据接收装置1002即数据接收方,数据发送装置100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数据分块模块1003、第一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1004、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1005。数据发送装置1001的上述各模块可以参见上文对数据发送装置700的介绍。数据接收装置1002具体可以包括分块数据接收模块1006、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1008、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1007、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图10中未示出)。分块数据接收模块1006可参见对数据接收装置800中的数据接收模块的介绍,数据接收装置1002的其他模块可以参见上文对数据接收装置800的介绍。

当数据发送方需要通过互联网等不安全渠道传输大量数据时,或根据数据接收方需求需要进行数据完整性校验时,数据发送方通过第一数据分块模块1003对数据进行分块,并通过哈希处理模块对每一块的数据进行摘要处理,所得到的哈希值通过第一数据摘要存储模块1005存储到区块链中,第一数据分块模块1003将数据分块后得到的数据块发送至数据接收方的分块数据接收模块1006,以由数据接收方接收并保存在数据接收方本地,数据接收方通过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生成接收的数据块的哈希值(即第二数据块的摘要),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1008、根据第二数据块的标识,从区块链查询与该标识对应的哈希值,第二数据块校验模块1007将第二数据块摘要生成模块生成的哈希值与区块链数据查询模块1008所查询到的链上的哈希值进行比较,以确认分块数据接收模块1006接收到的数据块是否被篡改,两哈希值一致,则未篡改,否则数据块被篡改。

现有技术中的数据完整性的解决方案一般由数据发送方计算出数据的哈希值,放到数据后面一并发送给数据接收方,接收方自行计算接收到的数据的哈希值,并与传输方发送过来的哈希值进行比较,来确定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被篡改过。在传输过程中,为了确保哈希值不会连同数据被一并篡改,通常还需要通过数据加密、带参数的哈希算法、传输过程加盐等方式保护完整性算法的有效性。

区块链技术本身具备数据防篡改的特性,但如果把全部数据都写入区块链,无论对于公链还是联盟链,虽然数据完整性有了保障,但打包成块、数据同步会带来非常高的时间成本,且时间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将数据、数据的哈希值分开传输,利用区块链技术自身的完整性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哈希值的安全存储,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既降低了数据完整性保护的实现复杂度、提高了效率,又利用了区块链在数据完整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机制和技术特点,实现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

图1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或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100。

如图11所示,系统架构1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101、1102、1103,网络1104和服务器1105。网络1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101、1102、1103和服务器1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101、1102、1103通过网络1104与服务器1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101、1102、1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1101、1102、1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101、1102、1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的信息查询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目标推送信息--仅为示例)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确定数据完整性的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105执行,相应地,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105中。

应该理解,图1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12,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1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2所示,计算机系统12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2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2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2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203中,还存储有系统12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201、ROM 1202以及RAM 1203通过总线12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205也连接至总线12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2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12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2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2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209。通信部分12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2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205。可拆卸介质12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2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2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2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2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2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完整性校验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数据处理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从所述区块链查询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所述第一数据摘要校验所述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所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数据的完整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数据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一数据摘要,将第一数据摘要存储到区块链;对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生成摘要,得到第二数据摘要;从区块链查询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摘要,并利用查询到的第一数据摘要校验第二数据摘要,以确定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数据的完整性。能够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并提高了效率,实现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时间成本低,链上数据量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