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

一种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

摘要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包括CT检查仪、检查床、CT检查仪覆盖设备和检查床覆盖设备,CT检查仪覆盖设备用于对检查腔的内壁进行覆盖,检查床覆盖设备对检查床的表面进行覆盖;检查床覆盖设备由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无纺布片卷和卷布片电机组成;CT检查仪覆盖设备由第三支座、第四支座、第五支座、无纺布筒卷、支撑圆圈和卷布筒装置组成。本发明的CT检查设备,通过将检查床和检查腔进行无纺布覆盖,确保了病人CT扫描前病人未接触过,有效避免了新冠肺炎的船舶,尤其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或核酸检测成假阴性的感染病人来说,可有效避免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733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87450.3

  • 发明设计人 王昊;韩辉;秦伟栋;

    申请日2021-03-17

  • 分类号A61B6/03(20060101);A61B6/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76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褚庆森

  •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10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8: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T检查设备,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COVID-19”,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医院是一个人员密集型场所,每天的人流量很大,尤其是对于CT检测设备来说,明天都有大批量的人员使用,如果有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过CT检测设备,则可能造成检查床、CT设备内腔的污染,后续人员在接触到检查床或CT设备内腔后,则可能出现接触传播,不利于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包括CT检查仪、检查床、CT检查仪覆盖设备和检查床覆盖设备,检查床设置于CT检查仪的前端,CT检查仪的中央开设有检查腔,CT检查仪覆盖设备用于对检查腔的内壁进行覆盖,检查床覆盖设备对检查床的表面进行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床覆盖设备由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无纺布片卷和卷布片电机组成,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分别固定于检查床前端和后端的地基上,无纺布片卷由无纺布片缠绕而成,无纺布片卷转动设置于第一支座上;卷布片电机设置于第二支座上,第二支座上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卷布片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无纺布片卷上的无纺布片覆盖于检查床的表面后缠绕在转轴上,卷布片电机通过驱使转轴转动来更新检查床上覆盖的无纺布片;

所述CT检查仪覆盖设备由第三支座、第四支座、第五支座、无纺布筒卷、支撑圆圈和卷布筒装置组成,第三支座和第五支座分别设置于CT检查仪后端和前端的地基上,第四支座设置于第三支座与CT检查仪的后端之间,无纺布筒卷转动设置于第三支座上,无纺布筒卷由无纺布筒缠绕而成;支撑圆圈固定于第四支座上,支撑圆圈与检查腔同轴设置,卷布筒装置设置于第五支座上,无纺布筒穿过支撑圆圈的外围和检查腔后缠绕于卷布筒装置上,卷布筒装置通过将无纺布筒卷起,来更新检查腔中的无纺布筒。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所述卷布筒装置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卷布筒机构组成,所有的卷布筒机构依次相连接后形成内部为检查床穿过圆环形;卷布筒机构由第一弧形支撑、卷布筒电机、卷辊、轴承和第二弧形支撑组成,卷布筒电机的壳体固定于第一弧形支撑上,卷辊的一端与卷布筒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经轴承固定于第二弧形支撑上,卷辊上固定有用于固定无纺布筒的挂钩;卷布筒电机通过驱使卷辊转动将无纺布筒卷起。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所述无纺布片卷上的无纺布片的宽度大于检查床的宽度,无纺布片覆盖于检查床的上表面和侧面上。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所述无纺布筒的下端设置有开口部,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均穿过无纺布筒上的开口部。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所述无纺布片卷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抱闸电机,无纺布筒卷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抱闸电机;转轴和无纺布筒卷所在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角度编码器。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卷布自动按键、卷布手动按键、布片自动按键和布片手动按键,卷布自动按键和卷布手动按键用于分别控制无纺布筒卷自动和手动覆盖于检查腔的内表面,布片自动按键和布片手动按键用于分别控制无纺布片卷自动和手动覆盖于检查床上。

本发明的无纺布覆盖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所述支撑圆圈的外径等于或大于检查腔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通过设置由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无纺布片卷和卷布片电机构成的检查床覆盖设备,在卷布片电机驱使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可将使用过的无纺布片缠绕至转轴上,确保了病人CT扫描前检查床上的无纺布片前一个检查病人未接触过;通过设置由无纺布筒卷、支撑圆圈和卷布筒装置组成的CT检查仪覆盖设备,无纺布筒卷上的无纺布筒穿过支撑圆圈的外围而张开,形成对CT检查仪的内壁进行包裹的圆柱筒形成,无纺布筒的末端固定于卷布筒装置上,在卷布筒装置的带动作用下,将检查腔中用过的无纺布筒缠绕起来,确保了病人CT扫描前检查腔中的无纺布筒前一个检查病人未接触过,有效避免了新冠肺炎的船舶,尤其是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或核酸检测成假阴性的感染病人来说,可有效避免其传播新冠肺炎病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无纺布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CT检查仪,2检查床,3检查腔,4地基,5第一支座,6第二支座,7无纺布片卷,8无纺布片,9卷布片电机,10第三支座,11第四支座,12第五支座,13无纺布筒卷,14无纺布筒,15支撑圆圈,16卷布筒装置,17使用后布筒卷,18操控面板,19转轴,20开口部,21第一弧形支撑,22卷布筒电机,23卷辊,24轴承,25第二弧形支撑,26挂钩,27病人,28第一抱闸电机,29第二抱闸电机,30控制面板,31布卷自动按键,32布卷手动按键,33布片自动按键,34布片手动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和俯视图,图5和图7分别给出了图1中A-A截面和B-B截面的剖视图,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由CT检查仪1、检查床2、CT检查仪覆盖设备和检查床覆盖设备组成,检查床2位于CT检查仪1的前端,CT检查仪1和检查床2均固定于地基4上,CT检查仪1的中央开设有检查腔3,检查床2可进行升降和向检查腔3中运动,待检查的病人躺在检查床2上,检查床2带动病人进入检查腔3中进行CT扫描检查。检查床覆盖设备用于在检查床2上覆盖一层无纺布,每检查一个病人均更换一次新的无纺布;CT检查仪覆盖设备用于在CT检查仪1的检查腔3中覆盖一层无纺布筒,也是每检查一个病人更换一次新的无纺布筒,这样就避免了新冠肺炎病人(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或核酸检测成假阴性的感染者)的接触传播。

所示的检查床覆盖设备由第一支座5、第二支座6、无纺布片卷7和卷布电机9组成,第一支座5和第二支座6分别固定于检查床2的前端和后端的地基4上,无纺布片卷7由无纺布片8缠绕而成,无纺布片卷7的中心为卷轴,卷轴的两端设置于第一支座5上,使得无纺布片卷7可进行转动。无纺布片卷7上的无纺布片8覆盖于检查床2的上表面以及其侧面上。第二支座6上转动设置有转轴19,卷布片电机9固定于第二支座6上,转轴19与卷布片电机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无纺布片8的末端缠绕在转轴19上。

这样,在卷布片电机9驱使转轴19转动的过程中,即可将覆盖于检查床2上的使用过的无纺布片8缠绕于转轴19上,无纺布片卷7上未使用的无纺布片8则运动至检查床2上对其重新覆盖,保证了每个检查的病人不会存在直接接触。无纺布片8的宽度大于检查床2的宽度,无纺布片8应能将检查床2的上表面及其侧面上上部覆盖,以避免病人的接触传播。

所示的CT检查仪覆盖装置由第三支座10、第四支座11、第五支座12、无纺布筒卷13、支撑圆圈15和卷布筒装置16组成,第三支座10和第五支座12分别固定于CT检查仪1后端和前端的地基4上,第四支座11位于第三支座10与CT检查仪1的后端之间。无纺布卷筒13由无纺布筒14缠绕而成,无纺布卷筒13的中央为卷轴,卷轴的两端转动设置于第三支座10上,以使无纺布卷筒13可进行转动。支撑圆圈15的下端固定于第四支座11上,支撑圆圈15与检查腔3同轴设置,且支撑圆圈15的直径与检查腔3的直径相等。

卷布筒装置16设置于第五支座12上,无纺布筒14从支撑圆圈15的外围穿过,无纺布筒14紧贴检查腔3的内壁穿过,无纺布筒14穿过检查腔3后连接于卷布筒装置16上,卷布筒装置16将位于检查腔3中用过的无纺布筒14卷起来,以确保每个病人在检查腔3中检查的过程中,检查腔3内壁上覆盖的无纺布筒14均为其他病人未接触过的无纺布筒,以避免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如图6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无纺布筒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无纺布筒14的底部开设有开口部20,开口部20存在一定的重叠区域,第四支座11的上端和第五支座12的上端均穿过无纺布筒14底部的开口部20,既保证了无纺布筒14能顺利穿过支撑圆圈15和检查腔3,又实现了对检查腔3内壁的最大面积覆盖。

如图7所示,给出了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8给出了图7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卷布筒装置16由4个卷布筒机构组成,4个卷布筒机构成圆环形分布,4个卷布筒机构形成的圆环形的内部为检查床2可通过的内腔。所示的每个卷布筒机构由第一弧形支撑21、卷布筒电机22、卷辊23、轴承24和第二弧形支撑25组成,卷布筒电机22的壳体固定于第一弧形支撑21上,卷辊23的一端经轴承24转动固定于第二弧形支撑25上,卷辊23的另一端与卷布筒电机22的输出轴相连接,这样,在卷布筒电机22的带动下即可驱使卷辊23转动,以便将使用过的检查腔3中的无纺布筒14卷起来。所示的卷辊23上固定有多个挂钩26,无纺布筒14的末端挂在挂钩26上,以便将无纺布筒14卷起来,形成使用后布筒卷17。

所示的无纺布片卷7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抱闸电机28,当卷布电机9开始拉动无纺布片8运动时,第一抱闸电机28则处于松开状态,以便无纺布片卷7在拉力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进而将无纺布片8释放出来。当检查床2上的无纺布片铺设完毕后,第一抱闸电机28处于抱紧状态,以避免在惯性作用下无纺布片卷7上的无纺布片过多释放。同样地,无纺布筒卷13所在转轴上的第二抱闸电机29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在每次检查穿2上铺设新的无纺布片8时,卷布电机9不仅将检查穿2上铺设新的无污染无纺布片8,而且还卷入足够余量的无纺布,以便当检查床2向检查腔3中运动的过程中,检查床2所拽入的位于其底部的无纺布片也为未污染的无纺布片。

转轴19和无纺布筒卷13所在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角度编码器,以便对无纺布片卷7释放所形成的无纺布片8的长度,以及无纺布筒卷13释放所形成的无纺布筒14的长度进行计算。如图10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控制面板30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控制面板30设置有布卷自动按键31、布卷手动按键32、布片自动按键33和布片手动按键34;按下布卷自动按键31,无纺布筒卷13会自动在检查腔3中完成自动铺设,如果按下布卷手动按键32,则只有在布卷手动按键32被按下的时刻,卷布筒电机22才拉动无纺布筒卷13释放形成无纺布筒14;当布卷手动按键32被释放后,卷布筒电机22则停止拉动无纺布筒卷13。

同样地,按下布片自动按键33,无纺布片卷7会自动在检查床2上完成自动铺设;如果按下布片手动按键34,则只有在布片手动按键34被按下的时刻,卷布片电机9才拉动无纺布片卷7释放形成无纺布片8,实现对检查床2的铺设;当布片手动按键34被释放后,卷布片电机9则停止拉动无纺布片卷7。

如图9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避免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CT检查设备的使用状态图,使用时,当上一个病人27做完CT检查之后,卷布片电机9驱使转轴19转动,将检查床2上使用过的无纺布片8卷起来,将无纺布片卷7上未使用的无纺布片8铺设在检查床2上;同时,卷布筒装置16上的卷布筒电机22驱使卷辊23转动,将检查腔3中使用过的无纺布筒14卷起来,进而将无纺布筒卷13上未使用的无纺布筒14覆盖在检查腔3的内表面上;这样,每个病人27做一次检查,均对检查床2和检查腔3中的无纺布片8和无纺布筒14进行更换,有效避免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