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

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包括:前臂抬高垫,垫设于患者前臂下部,用于对患者前臂进行支撑;叉垫,放置于患者腋窝处,用于使肩关节外展;胸带,和前臂抬高垫连接,用于将前臂抬高垫固定在患者前臂处。本发明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使患者睡眠质量和舒适度显著提高,避免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最大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699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埃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94352.2

  • 发明设计人 苗美玲;郭标;

    申请日2021-03-19

  • 分类号A61F5/05(20060101);

  • 代理机构34143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燕

  • 地址 311500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城下城路2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4: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肩关节疾病的常见病,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肩袖损伤患者逐年增多,患者术后肩关节体位至关重要,须24小时佩戴肩关节外展抱枕至少一月余,保持肩关节前屈外展位,前屈位使肩前关节囊松弛,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外展位使缝合修补的肩袖组织处于较小张力状态,促进局部组织愈合,减少肌腱再撕裂的风险。

目前临床应用的肩关节外展抱枕,如公开号为CN204971761U公开的一种术后组合式肩外旋枕头,体积大、佩戴繁琐,调节肩关节外展角度要通过肩部固定带来调解,角度不稳定需适时调整,固定带压迫患者肩部造成不适,甚至引起压疮。白天非卧位时患者还能接受佩戴,睡眠时外展抱枕造成诸多不适和障碍,如:被子不能盖严实,造成寒冷,不能侧卧等,严重影响睡眠,患者往往在睡眠时自行去除,造成肩关节内收,肩部局部组织因张力变大而影响愈合,引起疼痛,甚至有肩袖再撕裂的风险,手术效果难以保障。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包括:

前臂抬高垫,垫设于患者前臂下部,用于对患者前臂进行支撑;

叉垫,放置于患者腋窝处,用于使肩关节外展;

胸带,和前臂抬高垫连接,用于将前臂抬高垫固定在患者前臂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所述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还包括垫设于患者肩背部的底垫,用于使肩关节保持前屈内旋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抬高垫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患者前臂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所述胸带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都和前臂抬高垫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所述叉垫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所述底垫包括高度不同的多个。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使患者睡眠质量和舒适度显著提高,避免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最大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包括:前臂抬高垫1,垫设于患者前臂下部,用于对患者前臂进行支撑;叉垫2,放置于患者腋窝处,用于使肩关节外展;胸带3,和前臂抬高垫1连接,用于将前臂抬高垫1固定在患者前臂处;

前臂抬高垫垫设于患者前臂处,可使肩关节保持前屈内旋位;腋窝处叉垫可使肩关节处于外展位,直接放置于患者腋窝处,拿取方便,使得更换简单,患者无痛苦;符合人体力学及生物学原理的结构,体积小巧、佩戴简单舒适;

本发明的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使患者睡眠质量和舒适度显著提高,避免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最大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见图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肩关节卧位固定装置还包括垫设于患者肩背部的底垫4,用于使肩关节保持前屈内旋位;

底垫4和前臂抬高垫1配合,使肩关节保持前屈内旋位,保证患者术后卧位时肩关节始终处于正确的位置,提高体位依从性,避免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参见图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臂抬高垫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患者前臂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横截面为弧形;

前臂抬高垫1上设置凹槽11,患者前臂放置于凹槽11内,舒适性好,更重要的是可提高前臂抬高垫1和患者前臂之间固定牢固性,保证肩关节整体固定效果;前臂抬高垫1作为患者前臂的支撑垫,其柔软性直接决定者患者前臂处的舒适性,为了保证舒适性,前臂抬高垫1采用柔性材质,如海绵;前臂抬高垫1的形状对整体功能原理并无影响,为了节约前臂抬高垫1的占用空间,前臂抬高垫1采用长方体状。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胸带3包括第一固定带31和第二固定带32;所述第一固定带31和第二固定带32都和前臂抬高垫1连接;

佩戴时,第一固定带31和第二固定带32分别穿过患者前胸和后背,然后固定在一起,具体固定方式可采用魔术贴、纽扣等;为了保证患者舒适性,第一固定带31和第二固定带32都采用透气布料制作。

参见图1和图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叉垫2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所述底垫4包括高度不同的多个;

为了符合人体腋窝处形状,所述叉垫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且尖角处通过圆弧过渡;叉垫2包括大小不同的多个,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叉垫2,调节肩关节外展角度,调节范围在45-60°之间;底垫4包括高度不同的多个,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底端4,调节前屈角度,调节范围在15-20°之间;所述叉垫2和底垫4采用海绵。

初期临床试用效果:通过VAS视觉评分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价,使用该卧位固定装置后患者VAS疼痛评分平均下降2分,患者睡眠质量和舒适度显著提高,体位依从性提高至100%,避免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最大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