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

一种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包括对种植前茬作物的油菜田进行田块翻耕,田块翻耕后采用起垄机进行做厢、起垄和开沟;播种、施肥、包衣种采用条直播的方法进行机械播种;在制作种衣剂时添加增氧剂,增氧剂为过氧化尿素;封闭除草:播种结束后,采用96%金都尔封闭除草。本发明减少油菜渍害发生的概率,相比于宽厢,窄厢不易积水,从源头上减少积水发生的风险;本发明增加了增加了排水沟,使田间排水更为通畅;本发明采用种子包衣增氧剂,为渍害条件下给油菜根系提供氧气,提高了油菜耐渍害能力。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但我国油菜籽缺口巨大,对外依赖度高达30%~40%,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油料安全问题。因此,提高油菜产量对于缓解我国油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流域是我国冬油菜生产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具有多雨水特点,然而雨水过多是一种对油菜生长极为不利的气候,雨水过多的后果造成土壤渍水,引发油菜产生渍害。油菜发生渍害的根本因素是土壤积水后,土壤缺氧,根系生长受阻,严重时直至死亡。

渍害发生可在油菜整个生育期的任何一个生长环节:如在出苗期,渍害影响油菜种子在土壤中发芽以及发芽后胚根的生长,造成出苗不全;在小苗期,渍水叠加高温后,易造成油菜苗发生猝倒病,影响成苗群体;在大苗期,渍害因土壤水分过多造成肥料溶淋损失,同时,渍害影响油菜根系生长,降低根系从土壤中养分的吸收,导致油菜养分利用效率低下。

若采用额外的肥料补充油菜生长,增加了油菜生长成本,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在蕾苔期,渍害影响根系养分吸收,造成油菜在开花中后期养分供应不足,引起早衰导致产量降低。在花期,渍害不仅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而且影响授粉授精,从而造成油菜减产。因此,因此需要一种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以降低油菜渍害胁迫,对提高油菜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油菜渍害发生的概率,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油菜抗渍害栽培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A田块翻耕。收获油菜田的前茬作物后,将所述油菜田晾晒2-3天,对所述油菜田进行田块翻耕;

B做厢起垄田块翻耕后,对所述所述油菜田同时进行做厢、起垄和开沟;

C种子包衣对种子进行制作种衣剂时添加增氧剂,增氧剂为过氧化尿素;

D播种施肥包衣种采用条直播的方法进行机械播种后施肥,每厢播2行,株距50cm;

E封闭除草播种结束后,采用除草剂封闭除草,所述除草剂为96%金都尔,金都尔每亩用量为50mL。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方法采用侧深施肥方式,即在两行油菜中间,距离25cm进行条施肥,施肥深度3~5cm。

进一步地,所述油菜田的开沟厢面为80cm,所述油菜田的沟深25~30cm,沟宽20~25cm。

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若土壤湿度大,则应将水稻田晾晒适当延长,再进行翻耕。

进一步地,所述种衣剂的配置方法包括先将200克壳聚糖用45升1%冰乙酸溶液溶解,再将1000克聚乙烯醇用25升水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聚乙烯醇溶液和已称量好的液态物料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5升、丙酮4升、苯酚0.3升、辛硫磷0.2升投入反应釜内,再将各种称量好的粉状物料过氧化尿素500克,烯效唑120克、硼肥600克、锰肥150克、锌肥150克、阿拉伯树胶4000克投入釜内,边加边搅拌,最后加水25.4升将所用液体物料补足到100%,搅拌均匀即得液体油菜种衣剂。

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施肥的肥料采用油菜专用缓释肥或常规复合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减少油菜渍害发生的概率,相比于宽厢,窄厢不易积水,从源头上减少积水发生的风险;

(2)本发明增加了排水沟,田间排水更为通畅,田间排水能力差是造成田间土壤积水重要原因之一,宽厢改为窄厢后,田间排水沟数目增加,提升排水性能后,可大大降低渍水发生概率;

(3)窄厢起垄后,增加厢高,提升田间排水性,同时,在油菜越冬期增加地温,促进油菜生长,减少地温逆境胁迫的风险,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4)本发明在种子包衣剂中添加了增氧剂,为油菜发生渍害的土壤中提供了氧气供油菜根系生长发育使用,提高油菜的耐渍害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子中包括以下步骤:

A田块翻耕。收获油菜田的前茬作物后,将所述油菜田晾晒2-3天,对所述油菜田进行田块翻耕。

B做厢起垄田块翻耕后,对所述所述油菜田同时进行做厢、起垄和开沟。

C种子包衣对种子进行制作种衣剂时添加增氧剂,增氧剂为过氧化尿素。

D播种施肥包衣种采用条直播的方法进行机械播种后施肥,每厢播2行,株距50cm。

E封闭除草播种结束后,采用除草剂封闭除草,所述除草剂为96%金都尔,金都尔每亩用量为50mL。

在本实施例子中种衣剂的配置方法包括先将200克壳聚糖用45升1%冰乙酸溶液溶解,再将1000克聚乙烯醇用25升水溶解,然后将已溶解的聚乙烯醇溶液和已称量好的液态物料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5升、丙酮4升、苯酚0.3升、辛硫磷0.2升投入反应釜内,再将各种称量好的粉状物料过氧化尿素500克,烯效唑120克、硼肥600克、锰肥150克、锌肥150克、阿拉伯树胶4000克投入釜内,边加边搅拌,最后加水25.4升将所用液体物料补足到100%,搅拌均匀即得液体油菜种衣剂。

通过本发明的油菜抗渍害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效果比较试验处理,2018和2019年度分别进行了油菜抗渍害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试验。两个处理的主要差异列于表1。油菜品种为浙油51,试验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试验分3次重复,小区面积13m

表1油菜抗渍害和常规常规栽培处理方法

结果分析

油菜不同生育期生长量和农艺性状分析

表2结果表明,采用抗渍害栽培方法下,油菜的成苗率显著提高,两个栽培季节油菜的成苗率分别提高了7.27%和5.41%。表明通过本法提高了油菜的抗渍害能力,从而增加了油菜苗期的成苗率。就不同生育阶段株高,在抗渍害栽培处理下,油菜的株高比常规栽培高,表明通过该栽培方法促进了油菜生长。

表2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油菜成苗率和株高变化

表3结果表明,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措施下,油菜的根颈粗在几个关键生育期表现为先增后减,在终花期油菜的根颈粗最大,但在成熟期有所降低。说明了油菜根颈中贮存的养分至终花期基本已经运输至角果等其他部分。在2018和2019两个年度中,根颈粗在油菜各生育期表现为抗渍害栽培处理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处理,说明抗渍害栽培处理促进了油菜根颈粗。就绿叶数而言,抗渍害栽培处理方式比常规栽培处理多2个叶片以上。绿叶数多,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油菜光合产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油菜分枝的形成,增加油菜产量。

表3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处理下,2018和2019年度油菜根颈粗和绿叶数变化

表4结果表明,无论抗渍害栽培还是常规栽培,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持续增加;但地下部分干物质量从苗期至终花期持续增加,但之后则降低。油菜地上部分在生育前期以叶片增长量为主,随后尽管叶片逐步衰老和脱落,但油菜已进入抽薹期,茎秆的迅速增长以及后期角果的形成和发育,使得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呈现持续增长。地下部分则在终花期之后,植株的生长中心转移至冠层及角果层后,根系活力逐步衰弱导致干物质量降低。就抗渍害栽培方式和常规栽培方式而言,前者处理显著促进了油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量。

油菜产量性状和产量分析

表4结果表明,抗渍害栽培比常规栽培措施下分枝数在两个年度分别多1.1和1.4个,单株角果数在抗渍害栽培措施下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两个年度分别比常规栽培措施多10.6%和13.7%,抗渍害栽培措施促进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幅度相对较小,两年度比常规栽培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5.0%和5.0%,在抗渍害栽培处理下,油菜的产量增产显著,分别达到了13.0%和17.6%,就含油量而言,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处理下两者差异不显著,表明抗渍害栽培措施主要促进油菜产量的增加,而油菜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株角果数的增加。

表4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处理下,2018和2019年度油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变化

油菜不同生育期各器官氮浓度分析

表5a/b结果表明,油菜根系氮素浓度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现蕾期达最大,随后降低,表明油菜根系从土壤中氮素吸收主要在现蕾期之前,之后随着根系的衰老,养分从土壤中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也是到现蕾期最大,在现蕾期以后,油菜植株体内养分发生二次分配后,叶片的主要养分逐步向生殖器官转移。就茎秆而言在初花期达到最大。在现蕾至初花期间,茎秆以伸长发育为主,吸收的养分一方面为茎秆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另一方方面需要通过茎秆的生理大通道转运至花蕾部分,进入终花以后,茎秆中的的氮素完成二次分配后,由于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减少,因此,茎秆中的氮素也减少;而此时茎秆中的氮素作为营养物质,转向各分枝,起到了养分的“稀释作用”,就角果而言,器官中的氮素浓度迅速增加,但至角果成熟期,其含量降低,主要与种子中的氮素作为油脂和蛋白质合成的原料物质而被消耗,就两种栽培方式而言,采用抗渍害栽培方式显著促进了油菜氮肥吸收。

表5a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油菜根/叶片各器官中氮素浓度

表5b抗渍害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油菜茎秆、果各器官中氮素浓度

表6抗渍害和常规栽培处理下油菜产量因子和产量及含有两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